留守儿童之家简介
中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简介

中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简介中村小学创建于1949年8月,地处中村乡腹地,学校占地面积13348㎡,其中建筑面积2620㎡,校园绿化面积2700㎡;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282名,其中留守儿童56人;有教职工2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人文气息浓厚。
按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2015年。
学校将成为拥有600名在校学生的寄宿制学校。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创办于2009年5月,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方案。
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协调各方力量,力求彻底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始终把关爱留守儿童工做为重点工作之一,为留守儿童儿童做到了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始终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了优越条件。
目前,学校优秀的教师群体,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教学
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全体教师正为把中村小学打造成一所农村强校而不懈努力着。
功能室管理员解说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留守儿童之家参观指导,我是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陶华山。
本学期我校共有留守儿童65名,其中女生31人。
为了更好的关爱留守儿童,2010年5月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面积约60平方米。
室内生活区、活动区、学习区布局合理,配有电脑网络视频、长途电话、图书角、报刊杂志、活动器材、常用药品和生活等物品。
还开设心理驿站,给孩子提供倾诉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安心的学习,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教室参观指导,我是管理员宋菲菲。
我们音乐教室配有钢琴、电子琴、打击乐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必要的音乐知识,同时能熟悉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
每周14节课,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手、脚、脑、口的配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我们能更好的利用这些设备,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提高音乐素养,同时培养他们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跟他们一起编织美丽的音乐梦想!各位领导,你们好,欢迎来到体育器材室参观指导,我是体育器材室管理员王瑁。
我们体育器材按照空间的合理应用来摆放,然后贴上标签,以便于查找,我们制定了器材的使用制度,并且对使用情况进行了记录。
定期我们会对体育器材进行擦拭,整理和清点,以保持体育器材室的整洁和对缺失破损器材情况的了解,并及时修补完善。
体育器材室与运动场相邻,方便师生对体育器材的使用和归还,保障了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了师生身体锻炼,对增强师生身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位领导,你们好,欢迎来到图书阅览室参观指导,我是图书管理员刘娟娟。
我校图书阅览室总面积100余平方米,藏书5050册,生均15.6册,能供30多名学生同时阅读,室内藏书共分为五大类,内容涉及到人文,科学,教育,文学,体育,艺术等多方面,借阅实行电脑自动化管理。
开放时间为每周一三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为打造书香校园,提高师生阅读水平发挥了作用。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一、硬件建设;1、房屋设施;活动室2-3间;;2、配套桌凳;课桌凳25-30套;3、图书资料;(1)书柜2个;;(2)图书800册;4、文体器材;篮球、象棋、跳棋、扑克、拉力器、臂力器、跳绳等;5、设备配备:电脑两台、电视、DVD、电子钢琴一;二、软件建设;1、组织机构;(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科教;(2)天水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一、硬件建设1、房屋设施活动室2-3间;2、配套桌凳课桌凳25-30套.3、图书资料(1)书柜2个;(2)图书800册。
4、文体器材篮球、象棋、跳棋、扑克、拉力器、臂力器、跳绳等。
5、设备配备:电脑两台、电视、DVD、电子钢琴一台、亲情电话一部、二、软件建设1、组织机构(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科教学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2)建立社群组织:兼职教师、爱心妈妈、爱心志愿者.2、规章制度(1)“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2)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活动制度、安全卫生制度、食宿管理制度;(3)“留守儿童之家"考核评价办法.3、工作计划(1)“留守儿童之家”三年规划;(2)“留守儿童之家”年度计划;(3)工作行事历;(4)德育计划;(5)体育锻炼计划;(6)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4、课程设置(1)课表;(心理教育课、卫生常识课、学业辅导课、思想品德课);(2)教学讲稿;(每周一节,每期16节左右);(3)测试卷;(每学期一次).5、学籍管理(1)留守儿童花名册;(2)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6、专题活动(1)文化活动:读书竞赛等;(2)主题活动:开展“四自三远离"、“知恩感恩报恩”、良好习惯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日记等)、关爱老人等。
7、健康卫生(1)体检资料;(2)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资料。
留守儿童家庭简介及个人成长主要事迹

留守儿童家庭简介及个人成长主要事迹李海涛同学是XX县XX乡XX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因为爷爷奶奶年老体弱、农业收入微薄,父母为增加收入便外出前往昆明打工,父亲帮人送货,母亲从事食品加工工作。
本该在父母亲怀里撒娇的他,由此成为了一名双亲亲留守儿童。
李海涛同学今年10岁,在同龄人中,他的个子算中等的,身上穿着整洁的衣服,乌黑的头发,脸上时时挂着腼腆的微笑,这或许是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缘故。
如今他和爷爷奶奶、上幼儿园的妹妹一起生活。
别看他是个小男孩,家务活他可是包揽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年幼的妹妹,爷爷奶奶和邻居们都夸他是一个手脚麻利、勤劳懂事的好孩子。
爷爷奶奶在家还种部分粮田和小菜园,平时农活特别忙,李海涛同学经常放学回家到菜园帮爷爷奶奶除草、浇水。
李海涛是管理班级工作的好助手,是四年级的副班长及英语科代表。
他对班级工作尽职尽责,早晨到校后,虽然还没上课,便带领着已到校的同学晨读,有同学遇到不会读的单词或句子他总是耐心的讲解、教读。
每天的作业总是收整齐,列出请假同学和缺交作业同学的名单,老师看到后一目了然,对于缺交作业的同学,他不包庇,教导同学一定要认真完成。
老师不在时配合班长维护课堂纪律,对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课前课后主动帮助老师拿课本、教具等东西,集体劳动时主动承担累活、脏活,不偷懒耍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十分难得。
尽管承担着家务劳动和班务工作,李海涛同学并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积极完成作业,辅助后进生,辅导年幼妹妹的学业,自一年级到现在,每次期末考试都名列前茅,在班级中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及带头作用!他是同学眼中的好榜样,教师眼中的好学生,邻居嘴里的好孩子……愿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之家档案材料

留守儿童之家档案材料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制度1.学校每学期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家庭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3.通过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培训与管理制度1.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机制,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引导,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
2.充分利用寒暑假、春节等留守儿童家长回家之机,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家长会等,传播科学文明的家教知识,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法制宣传。
3.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分类教学的形式,抓好临时监护人专项培训,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对年岁大、离校远的临时监护人,学校以办村(居)家长分校和家访形式送教上门。
4.要求家长与学校或临时监护人签一份托管协议、留一个外出电话、学一点家教知识。
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1.学校开通亲情热线,帮助留守儿童每月进行一次与外出务工父母通信、通电话或视频交流活动。
2.留守儿童家长每两周与孩子通一次电话,每月与孩子互通一封信,每月与孩子的班主任和委托监护人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孩子的科任教师联系一次,主要节假日回家团聚一次,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成长,弥补孩子感情上的缺失。
3.学校(班级)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
4.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一次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家访活动,了解并指导监护人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制度1.学校每学期制定好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计划与安排,并抓好落实。
2.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和班委会的作用,开展工作。
留守儿童之家制度

宁国市黄冈实验学校“留守儿童之家” 的九项制度1、“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一、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学校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各班主任教师及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动态等,有针对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
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重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四、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五、课程教学中加强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六、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留守儿童,学校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2、留守儿童学习制度一、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二、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懂就问,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课间做正当游戏。
三、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洁净,独立完成。
四、积极参加各类课内外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综合活动,课余时间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刊。
五、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不厌学,不偏科,争当学习成绩优秀学生。
六、考试考查要诚实守纪,不违纪,不作弊。
考试成绩要如实报告家长和监护人。
七、积极参加留守儿童之家举办的专题教育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保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留守儿童生活制度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做到坐立、行走、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穿着整齐美观、朴素大方,不打架骂人,不说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进网吧和游戏厅,不做有损于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情。
二、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留守儿童之家简介

以爱童行有你有我
——金银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简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打工潮”的掀起,农村劳务输出的进行,大批农民工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我校留守儿童多达58,占学生总数的20%。
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照管,家庭教育环节薄弱,平时少言寡语,性格孤僻,学习情绪低落,成绩偏低,有的甚至因管教不严沾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安排、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建设“留守儿童之家”。
为留守儿童提供约1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配置了电视机、电脑、投影仪、空调、电话、图书、报刊杂志、象棋、跳棋、篮球、乒乓球等设施。
使这些孩子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有专人管理,有交流、倾诉的对象,有一起学习、玩耍的伙伴,使他们安心的学习,快乐的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
同时,搭建一个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构;同时摸底造册,对本校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规范留守儿童档案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建章立制,在留守儿童的教学、管理、活动等方面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各项工作正规、规范运行;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改变日常教学的同时突出关爱留守儿童特色,重点加强亲情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健康的心理。
留守儿童之家简介6

罗城河西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简介罗城河西小学位于离县城西北50公里处,相对比较偏远,是一所六年完全小校。
现有小学生52人,教师8人。
在校学生涉及到河西一个村,现有留守儿童3名,这3名留守儿童家长或外出打工或在外做生意,孩子留给在家的亲戚和老人照看。
这些儿童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
2009年5月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杨吉林为组长,孙涛为副组长,张金花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并结合实际情况,2009年7月底成立了罗城河西小学留守儿童之家。
在罗城河西小学有一间50多平方米的教室作为留守儿童之家,张贴制度,配备电视一台,电脑一台,书架3个,课桌10张,凳子10把。
随时供留守儿童活动。
在留守儿童之家成立并布置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了安排教师做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的活动。
要求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做到“四个一”。
即每月与留守儿童联系一次以上,每月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以上,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与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
为留守儿童寻找了代理家长,要求代理家长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建立相对稳定的留守儿童帮教志愿者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墩集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简介
墩集镇中心学校现有教师26名,教学班11个,学网生391名,留守儿童88名。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办法、教师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卫生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工作内容及任务、帮扶制度以及留守流动儿童“爱心妈妈”职责等一系列的制度以及留守儿童档案,并对“留守儿童之家”进行了精心的布置。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2012年6月,市行管局、县妇联、县民生办、时任县长王娟与留守儿童共度“六一”节,教育局的领导也多次
来我校检查指导“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建设情况。
对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校园内有对应配套的图书室、微机室等五个活动室及2400多平方米的运动场地。
可随时供留守儿童活动。
留守儿童之家董立志同志负责管理。
在留守儿童之家成立并布置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了安排教师做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亲情爸爸的活动。
要求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做到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个兴趣小组,为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提供了阵地。
让孩子们有了爱的港湾,使我校的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墩集镇中心学校
二0一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