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吸水的规律
植物根系吸水主要有哪两种动力

植物根系吸水主要有哪两种动力
植物根系吸水有两种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后者较为重要。
但无论是哪种力量,吸水是细胞水势和外液水势所造成的水势梯度引起的。
1.根压
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由根部上升的力量,称作根压。
根压的存在可以从伤流和吐水这两种现象得以证明。
在春天将植物的茎在近地面处切去,就会从切口处流出汁液,称为伤流。
在土壤水分充足、大气湿度较高、蒸腾较弱的温暖湿润的早晨,一些草木或木本植物的叶尖或叶缘处有水珠溢出的现象,称为吐水。
伤流和吐水都由根压引起。
关于根压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渗透,有人认为是代谢。
但实验证明,用低温、缺氧或呼吸抑制剂(如氰化钾)来处理根系,就会引起伤流、吐水和根系吸水速度的降低或停止。
这说明由根压所引起的吸水是与根系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的。
因此,这种由根压引起的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
2.蒸腾拉力
当叶片蒸腾失水,叶细胞水势降低,而从叶脉导管中吸收水分;同理,当叶脉导管失水后,水势也降低,就向枝条的导管中吸取水分,如此下去,由于叶脉、枝条、树干和根的导管互相连通,水势的降低很快就传递到根,引起根细胞内的水分向导管输送,因而根细胞的水势降低,最后就从环境中吸收水分,环境中的水分进入根部,就不断上升到叶。
这种吸收完全是由蒸腾失水而产生的蒸腾拉力所引起的,对根系来说就是一个物理性的被动过程,只要蒸腾一停止,根系的这种吸水就停止或减弱下来,因此叫被动吸水。
被动吸水可以从被切除根系的枝条在水中得到证实。
根系吸水的途径

根系吸水的途径
根系吸水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1. 渗透作用:根毛通过渗透作用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渗透作用是指如果两种液体通过半透膜隔离,两边所含有的溶质或溶解物浓度不同,液体就会发生渗透。
2. 毛细作用:根毛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水分能够顺利上升到植物的根部。
毛细作用是指当管道内外两处液体表面受到不同力的作用时,液体在细管中得到提升。
3. 植物利用压差:植物根系产生了负压力,使得水分能够顺利地从土壤中被根毛吸取。
4.离子主动吸收:植物根系通过特定的细胞膜通道,主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其中的营养物质。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途径,植物吸水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
植物根系吸水的机制教案

植物根系吸水的机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根系吸水的重要性2.掌握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3.能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植物根系吸水的过程二、教学内容1.植物根系吸水的重要性植物需要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
水分经由植物根系被吸收,并通过水分蒸发或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因此,了解植物根系吸水的机制对于植物学研究和植物的生长管理都非常重要。
2.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3.1植物根系吸水的条件植物根系吸水要求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并且水分中含有营养物质。
植物根系还需要氧气、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环境条件。
4.2根系吸水的主要过程植物利用根系吸收水分主要遵循两个过程: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
渗透作用:水分从较为高浓度的土壤水分通过植物根系渗透到较为低浓度的植物体内部,沿植物体内水分势梯度移动。
贯通作用:水分通过根的内部组织结构,从根毛细胞进入到根的皮层细胞,然后到达维管组织系统,并运送到植物其他部分。
5.3根系吸水的机制根毛:又称吸水毛,是植物根系的一个重要器官,平均长1毫米,宽4至5微米。
根毛增加了根系表面积,提高了植物吸水能力。
根毛外层细胞壁对磷酸根离子有主动吸收作用,可促进对磷酸根离子的吸收和植物生长。
水通道:水分从土层进入根系毛细管,沿毛细管运动,在植物体内形成水通道,通过细胞壁或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
6.实践操作6.1.材料:黄瓜苗、苗盘、水壶、温度计6.2.方法:将黄瓜苗移栽到苗盘中。
用水壶将固定温度(例如室温)的水倒入苗盘中,注意不要淹没黄瓜苗。
在水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观察苗是否吸收了水分。
7.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植物根系吸水的过程和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植物根系吸水的过程,同时还应该对黄瓜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建议1.本节课可以与水分的循环、植物生长发育等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更好地展示植物根系吸水的意义和重要性。
2.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并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植物根系吸水的途径和特点

植物根系吸水的途径和特点1. 植物根系的重要性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植物根系的那些事儿!大家知道吗,根系可是植物的“水管工”,它们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简直就是植物的“生活源泉”!想想看,根系在土里默默无闻,却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的动力,真是辛苦了它们。
不过,根系可不是随便就能吸水的,背后还有不少门道呢!1.1 吸水的途径那么,根系是怎么吸水的呢?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复杂的“水网络”。
首先,根尖的细胞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叫做根毛。
它们就像小触手一样,伸向土壤,帮助植物寻找水源。
水分通过根毛的表皮细胞进入植物,就像喝水一样,咕咚一声就进来了。
这个过程叫做“主动吸收”,可是这里的“主动”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哦!1.2 渗透和蒸腾接下来,我们还要说说“渗透”。
简单来说,水分总是喜欢从浓度低的地方流向浓度高的地方,所以当土壤里的水分多于根部的水分时,水就自然而然地往里跑。
这时候,根系就像是个“大吸尘器”,把水一口气吸进来。
但光有水还不够,植物需要把这些水分运输到各个地方,才能发挥作用。
同时,还有一个“小帮手”叫做“蒸腾”。
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小孔,叫做气孔,水分会通过这些孔蒸发到空气中。
这时候,根系为了维持水分平衡,会不断吸收水分,形成一个水分循环。
想象一下,就像是一个不断旋转的水车,水从一端进,另一端又流出,真是忙得不可开交!2. 根系的特点说完了吸水的途径,咱们再来聊聊根系的特点。
首先,根系的结构非常复杂,各种细胞层层叠叠,就像是个“洋葱”一样。
外面的根毛负责吸水,里面的管道负责运输。
这样的设计让植物能够高效地吸收水分,真是个聪明的“工程师”!2.1 根系的适应性另外,根系还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
在干旱的环境中,植物的根系会向下扎得更深,寻找地下水源;而在湿润的地方,根系则会发展得比较广,以便更好地吸收水分。
这种灵活性让植物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简直是“见风使舵”的高手!2.2 根系与土壤的关系说到根系,不能不提土壤。
3.1 根系吸水的途径和动力

根系吸水的部位: 根系是吸 水的主要器 官,根尖的 根毛区是主 要的吸收部 位。
移栽时勿损根毛,压紧疏 松的土壤,便于吸水。
一、根系的吸水
一)根系的吸水途径 1.质外体途径:
二)根系吸水的动力
2 蒸腾拉力:被动吸水 2.跨膜途径: 3.共质体途径:
1 根压:主动吸水 伤流及吐水
水势梯度
(一)根系吸水的途径
1.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 细 胞 途 径
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速度快。 2.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 只跨过膜而不经过胞间连丝。 3.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 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
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胞间连丝 表皮 皮层
内皮
中柱鞘
木质部 凯氏带 质外体 共质体
根系吸水的途径
凯氏带
三)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1 大气因素:影响蒸腾拉力
2 土壤因素:
(一)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通道:
土壤水 叶肉细胞 叶细胞间隙 根毛 叶脉导管 气孔下腔 根皮区 根中柱鞘 叶柄导管 根导管 茎导管
气孔
大气
归纳起来,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有两 种部位:
1. 经过死细胞的长距离运输:导管和管胞 2. 经过活细胞的短距离运输:由叶脉到气孔下腔
一、相关概念
质外体 是指没有原生质的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 和导管的空腔,贯穿各个细胞之间,是一个连 续的体系,水分、溶质和气体可以在其中自由 扩散,所以,运输迅速。根质外体是不连续的。 共质体 是指原生质体,通输,速度较慢。
植物根系吸水实验报告

植物根系吸水实验报告引言:植物根系吸水是植物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情况,了解植物根系吸水的原理和机制。
实验材料:1. 水2. 植物(本实验选择绿豆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 准备植物:将适量的绿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以使其膨胀。
2. 准备实验容器:取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容器,其中一个容器内加入2/3容量的水。
3. 种植绿豆:将浸泡过的绿豆种子均匀分布在两个容器中的湿润土壤中,确保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
4. 观察记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记录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系的延伸和植株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吸水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观察到植物根系不断向土壤深处延伸。
这是因为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植物根系随之增长。
2. 土壤湿度:我们观察到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植物根系生长迅速。
水分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根系通过吸水从土壤中提取所需的水分。
3. 水分传导:根系吸收到的水分会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向上输送到茎和叶片。
这个过程称为水分传导,它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水分通道。
4. 植株变化:随着根系的吸水和水分传导的进行,我们观察到植株茎和叶片的生长变化。
植物的茎变得更加坚挺,叶片增加并展开。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植物根系吸水的过程和机制。
植物根毛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根系逐渐生长,使植物茎和叶片得到所需的水分,从而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附录:1. 实验数据记录表(可省略)2. 实验所用材料的图示(可省略)参考文献:(暂无)注:本实验报告仅以植物根系吸水为例,实际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更多细节和额外测量。
根吸水的原因

根吸水的原因
绿色植物依靠根从外界环境吸收水分的过程,根吸水主要在根尖进行,根吸水的主要动力是由蒸腾作用通过散失水分所产生的拉力,植物根系吸水,按其吸水动力不同可分为两类: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
1、主动吸水: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
根的主动吸水具体反映在根压上。
根压可以使根部吸水的水分沿导管输送到地上部分,同时土壤中的水分又不断地补充到根部,这样就形成根系的主动吸水。
2、被动吸水:植物根系以蒸腾拉力为动力的吸水过程称为被动吸水,当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周围细胞的水以水蒸气形式扩散到水势低的大气中去,从而导致叶片细胞水势下降,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相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使叶脉导管失水而压力下降,并造成根冠间导管中的压力梯度,在压力梯度下,根导管中的水分向上输送,其结果造成根部细胞水分亏缺,水势降低,从而使根部细胞从周五土壤中吸水。
跟中被动吸水的过程中只为水分进入植物体提供了通道,发达的根系扩大了土壤的接触面,更利于植株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压形成机理: 内皮层细胞壁上的凯氏带,环绕在内皮 层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水分只能通过内皮 层的原生质体。皮层细胞中的离子会不断 通过内皮层进入中柱,中柱内细胞的离子 浓度升高,水势降低,水分就不断通过渗 透作用进入导管,依次向地上部分运输。 这样就产生一种静水压力,即根压。
根系主动吸水途径
根的内部空间可分为质外体和共质体 两大部分。 质外体: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以及中柱 内的木质导管。 共质体:包括所有细胞的原生质,即所有 细胞生活的部分。原生质体之间有胞间连 丝联系在一起,所以根系中共质体部分是 连续的体系,对水的传导阻力很大。
(四)土壤温度
低温能降低根系的吸水速率,其原因是:(1) 水分本身的黏性增大,扩散速率降低;细胞质黏 性增大,水分不易通过细胞质(2);呼吸作用 减弱,影响根压;(3)根系生长缓慢,吸收面 积减少。 土壤温度过高对根系吸水也不利。高温加速根 的老化过程,使根的木质化部位几乎达到尖端, 吸收面积减少,吸收速率也下降。同时,温度过 高使酶钝化,影响根系主动吸水。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植物根尖示意图二、根吸水的方式及其动力
1、被动吸水 被动吸水是指由蒸腾失水而产生的蒸腾拉力 引起的吸水过程。其动力为蒸腾拉力,即因蒸腾 作用而产生的吸水力量。蒸腾拉力是蒸腾旺盛季 节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 形成:植物在蒸腾作用时水分从叶子气孔和细胞 表面蒸腾到大气中,水势降低。失水的细胞便从 附近水势较高的叶肉细胞吸水,再经叶脉导管、 茎导管、根导管和根部吸水。
根系的主动吸水, 实质上就是由根系对离子的 主动吸收,导致被动的渗透性吸水。
三、根系吸水阻力 根系吸水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土壤阻力、 土根界面阻力及根的径向和轴向阻力。 土壤变干时根系发生收缩,使根土界 面水流连续性收到破坏,使根土界面阻力 大为增加。 根的径向和轴向阻力是由根系自身细 胞所造成的,是外质体和共质体共同造成 的阻力。根系吸水轴向阻力较小而径向阻 力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系吸水的规律
陆地植物的根系主要由根毛和根系组成,根毛具有吸水的作用,与土壤中的水分有着
很强的相互作用。
需要理解的是,根系吸水的规律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了:
首先,根毛对水分的吸收是靠持久的积累。
土壤中的水分几乎全部溶解在陆地植物的
根毛上,产生的物质可以在根毛中积累,从而帮助植物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及其中所含的
营养素。
其次,土壤水分吸收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
根毛具有极强的根吸水力,但一次吸收的
速度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毛的吸水能力会逐渐减弱,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植物根系比较容易蒸发,因此需要不断补水。
再次,水分吸收过程中还受到空气中湿度及温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夏季空气湿度高,根毛更容易吸收水分;而冬季空气湿度低,根毛就会受到植物内部水份的影响以及空气湿
度导致的“吸水缩水”现象,限制水分吸收能力。
此外,根系吸收水分还受到植物的品种、土壤的质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植物根系
的吸水能力有所不同,同样的土壤中,粗细土、砂土、砾石、石头等都会影响植物根系对
水分的吸收。
最后,根系吸水时,也会受到环境污染物、化学肥料等因素的影响,不当的施用化学
肥料会与土壤中的水分反应,降低植物吸收水分的能力。
综上所述,根系吸水的规律是多方面的,要了解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的规律,需要考
虑上述因素,有效地改善环境,增加土壤的含水量,给植物提供更加充分的水分,从而大
大提高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