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总体规划地方志基础资料
卢氏情况

卢氏县.lusixian 当地介绍一、自然概况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与陕西省的洛南、丹风、商南三县接壤,横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脉,以熊耳山为界,南部为长江流域,北部为黄河流域。
全县辖8镇11乡,353个行政村,37万人。
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有耕地41,6万亩。
209 国道纵贯南北,、与陇海铁路灵宝火车站相连(相距70余公里)。
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
最小、平均海拨最高的深山区国家级贫困县。
二、资源概况卢氏县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发展烟叶10万亩,是豫西崤山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曾连续十三年获全县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称号。
所产黑木耳具有色正、肉厚、朵大、发泡率高等特点,多次获国际金奖。
卢氏县是全国十大中药材基地县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有中药材1225种,年产量达3000余万公斤。
全县有天然草坡面积372万亩,人工种植草场8万亩,总载畜量150万个羊单位,全县有林业用地416,8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232,3万亩,森业覆盖率达到62,7%, 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林业大县。
全县已探明并保存有一定储量的矿产品有15种,潜在经济价值在600 亿元以上,主要有铁、锰、锌、锂、锑、钾长石等矿种。
全县水能技术可开发量为8,3万千瓦,已开发1,83万千瓦,是全国首批100个农村初电气化试点县之一,2001年,又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农村电气化县。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近年来,卢氏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实际,加大农业结构调度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 烟、菌、药、牧、果、草、蚕”七大产业;狠抓做大扶强,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速度和效益,形成了制药厂、水泥厂、发酵厂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
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与上海长征富民制药有限公司、竹林众生制药厂合作建设的中药材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矿山开发,水电资源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资源开发等掀起高潮。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卢氏县19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卢氏县19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法规类别】土地权属与登记统计
【发文字号】三政文[2010]76号
【发布部门】三门峡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5.21
【实施日期】2010.05.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卢氏县19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
批复
(三政文[2010]76号)
卢氏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批准实施卢氏县十九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卢政文〔2010〕20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县城关镇、杜关镇、五里川镇、官道口镇、朱阳关镇、官坡镇、范里镇、东明镇、文峪乡、横涧乡、磨沟口乡、双槐树乡、汤河乡、瓦窑沟乡、狮子坪乡、沙河乡、徐家湾乡、潘河乡、木桐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 / 1。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修编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三政文〔2015〕33号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修编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
正文:
----------------------------------------------------------------------------------------------------------------------------------------------------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修编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
三政文〔2015〕33号
卢氏县人民政府:
《卢氏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进行修编的请示》(卢政文〔2015〕1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县对《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进行修编。
二、你县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等规定,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制定详细修编方案,扎实做好修编工作。
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你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
发展目标,加强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
四、市规划城管执法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规定,加强对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指导,切实做好规划成果审查等工作。
此复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2015年5月13日
——结束——。
卢氏总体规划地方志基础资料

第一部分县域基础资料一、地理区位(一)自然地理区位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居北纬33.33`至34.23`,东经100.35`至111.22`之间,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山、伏牛3山,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和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3县接壤,东西宽约72公里,南北长约92公里,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折合600.6万亩,近似菱形。
境内千山起伏,万壑纵横,河流遍布,为深山区县,共有大小山峰4037座,河流涧溪2400多条,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地貌。
境内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475米。
秦岭自西向东延伸至卢氏县境,分为三条支脉,呈扇形展开,北有崤山,中为熊耳山,南为伏牛山,三山绵延境内,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海拔475米,山大林深,沟壑纵横。
古称:“卢芭四塞之地,严险甲于诸邑”。
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三条洛河由洛南县东流入境,呈西南——东北走向,贯穿全县,流程113公里,最大流量1300m3/秒,最小流量1.02 m3/秒,历史上特大洪峰达4000 m3/秒,河床最宽处2.5公里,最窄处仅40-50米,老灌河、淇河为县西南部深山区的两条主要河流,流量相对稳定,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
县城处于洛河上游河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平坦,地面高一般在海拔560-550米之间。
(二)交通区位卢氏县地处两省八县结合部,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平均海拔高,资源丰富,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和比较重要的工业原料与土特产基地。
古来为东南地区通往西安的要道之一,境内有四条公路直达洛阳、三门峡、栾川和西峡,呼(和浩物)北(海)公路纵贯南北,并与陇海铁路沟通,是历代的军事战略重地。
县城对外交通主要是依靠公路运输,客货量主要是从209国道北上至陇海铁路的灵宝站及连云港至乌鲁木齐的公路干线流向东西各方。
其次是卢洛、卢森、卢氏至西峡、卢氏至陕西的公路运输。
二、自然条件(一)气象条件卢氏县气象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有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征。
卢氏产业集聚区概况及招商项目

冻干产品设计为小包装、精包装,即食汤料和以黑木耳、香菇等山珍为主原料的中高档快餐食品。市场定位为国内中高档消费阶层和港澳、台湾、日本、欧美、东南亚、澳洲等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国家。
工独具特色、有益人体健康的果脯、果汁、果酱、果粉及美容制品,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要。
一、食用菌保鲜项目:
1、食用菌保鲜的工艺流程:新鲜食用菌--前处理--速冻--升华干燥--包装。
2、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冷藏仓库10000平方米,储藏保鲜香菇、木耳等鲜品;木耳、香菇精加工生产线一条,年加工饮品、酱、粉等2000万公斤。
投资1亿元的华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仁食品综合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卢氏县中康中药饮片公司异地扩建项目、投资5亿元的晋豫公司铸件项目。建成投产项目6个,分别是投资卢氏县宏基混凝土搅拌供应中心建设项目、建筑
建材中心项目、卢氏县污水处理厂 、石粉加工中心项目、卢氏县天织实业有限公司、玉皇山制药有限公司年产600吨药用雄黄项目。
基础设施方面,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建成了区内13公里的道路、35千伏供电工程和区内部分供排水设施。区内(发展区)剩余7条道路及供水站、污水处理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与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3亿元的BT建设合作协议,目前正进行前期规划设计和土地收储等工作,近期内逐步实施,确保到2011年底全面完成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任务。
3、项目投资规模及效益:投资5000万元,年产值10000万元。
(1)建设食用菌(香菇)保鲜厂总3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00万元,流动资金1600万元。建成达产后,年产各类食用菌鲜品1200吨,年产冻干食品600吨。年产值5844万元,利润1230万元,税金818万元。
国道G209线卢氏县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汇报简介

国道G209线卢氏县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汇报简介河南豫西路桥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一年五月国道G209线卢氏县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情况汇报一、总体设计1.1 任务依据(1)三门峡市公路局对河南豫西路桥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关于《国道209线卢氏县城段改建工程》编制施工图设计的通知(2)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豫发改设计【2011】167号关于《国道209线卢氏县城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1.2设计标准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地震烈度为:Ⅶ度,按Ⅷ度设防;设计洪水频率:路基桥涵1/100;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1.3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主要构造物(1)路线起终点、走向和全长拟建项目国道G209线卢氏县城段改建工程地理位置属于卢氏县东明镇、文峪乡和横涧乡,路线为东北-西南走向。
路线起于卢氏县城文峪乡石岭头村(起点桩号K0+0),先向南跨越洛河,然后右转向西南方向前进,路线始终沿洛河南岸前行,经黑了宿村与省道S322线相连,于南寺村过老洛河桥南端,依次经岗台村、营子村、石家庄村,进入横涧乡后,经柏树坡村、乔家窑村,跨越寇家湾河滩,最终到达黄村桥头与原国道G209相接(终点桩号K13+940.313),路线里程长13.940公里。
(2)中间控制点包括:以坝代路延长线和新洛河大桥北端交叉处,老洛河桥头南寺交叉处,岗台大桥西端,岗台村台地、下柳村台地、黄村洛河桥头交叉处。
本项目共设大桥641.72米/3座,中桥235.74米/4座,小桥23.8米/1座.钢筋砼圆管涵217米/7道。
1.4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本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和路基宽度21.5米,与初步设计方案一致。
本项目采用路线走向、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与初步设计一致。
二、路线2.1路线概况2.1.1路线宏观位置拟建项目国道G209线卢氏县城段改建工程地理位置属于卢氏县东明镇、文峪乡和横涧乡,路线为东北-西南走向。
卢氏百悦城规划方案 (2)

卢氏百悦城规划方案背景卢氏县作为河南省南部边缘县,面积较大,但人口比较稀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加快县城经济发展,提高居住和生活品质,县政府决定在卢氏县城东部开展一项大型城市规划项目——卢氏百悦城规划。
目的卢氏百悦城规划旨在成为卢氏县乃至河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区,吸引更多人员在此定居和生活、工作、创业,同时也提升卢氏县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体规划卢氏百悦城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目前计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生态区、城市功能区和文化旅游区。
生态区生态区位于规划的东部和南部,总用地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主要功能为生态保护和普及,包括森林公园、生态生活区、湖泊景区等。
规划中强调绿化比例不低于40%,广泛引入自然材料,以打造具有区域特征的自然景观。
城市功能区城市功能区位于规划的中央和西部,总用地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包括商业、办公、居住、教育、医疗、交通、科技等,为城市提供服务和保障。
规划中注重建筑的尺度、风格和质量,使建筑群体集中具有凝聚力,形成城市特征和文化。
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区位于规划的西北部,总用地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功能为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包括博物馆、传统民居景区、古建筑群、文化步行街等。
规划中注重保留历史文化遗迹,提高旅游体验和文化品味。
安全保障规划中把安全放在首位,注重规划的安全、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采取先规划后建设的方式,进行多轮审查和论证。
规划中还注重灾害防控和安全监管,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系统。
总结卢氏百悦城规划是卢氏县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型,也体现了全县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希望经过这一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卢氏县能够成为河南省南部最具发展潜力、最宜居、最有特色的城市之一。
卢氏西街规划方案-最新版

卢氏西街规划方案背景卢氏县是河南省洛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洛阳市中部偏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原经济区的主要节点之一。
其中,卢氏县城的西街是卢氏县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长约1公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商业体量,在卢氏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由于历史原因及规划失误等原因,西街的交通拥堵、行人不畅及建筑立面统一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卢氏县城市形象和商业街品位。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对卢氏西街进行规划,使其成为卢氏县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和商业集聚区。
目标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卢氏西街的规划与设计,实现以下目标:1.优化西街的交通系统,解决道路拥堵等问题;2.提升西街的城市形象,展示卢氏县地方文化特色;3.优化西街的商业环境,提高商业品位和商业活力,推动商业经济发展。
主要工作交通优化1.道路拓宽:对西街进行道路拓宽,扩大车道宽度和双向路面宽度,增加机动车停车道和非机动车车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信号优化:设置红绿灯和行人过街设施,合理疏导交通流量。
3.停车场建设:新建停车场和停车楼,为商业区提供充足的停车空间。
城市形象提升1.建筑立面改造:对西街商业立面进行改造,统一立面风格和色彩,修缮破损的建筑外墙,提升商业区档次。
2.空中花园:在商业建筑的顶层建造空中花园,引入园林景观,打造“天空绿色走廊”,增强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宜居性。
3.艺术装置:在商业区布置艺术装置,让市民和游客在享受商业购物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艺术品。
商业环境优化1.商务综合体建设:在商业区域内建设集商业、文化、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务综合体,提高商业经济的集聚能力和吸引力。
2.活动策划:在节假日和重要节点期间,策划各种商业促销活动、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吸引人流和提高商业品牌知名度。
3.互联网+商业模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型商业模式,打造智慧商业区。
实施成效通过以上工作的实施,可以实现以下成效:1.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2.优化城市形象,增加西街的品位和特色;3.提高商业环境和配套功能,增加商业区吸引力和集聚能力;4.推动商业活力和经济发展,提高卢氏县经济的整体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县域基础资料一、地理区位(一)自然地理区位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居北纬33.33`至34.23`,东经100.35`至111.22`之间,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山、伏牛3山,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和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3县接壤,东西宽约72公里,南北长约92公里,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折合600.6万亩,近似菱形。
境内千山起伏,万壑纵横,河流遍布,为深山区县,共有大小山峰4037座,河流涧溪2400多条,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地貌。
境内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475米。
秦岭自西向东延伸至卢氏县境,分为三条支脉,呈扇形展开,北有崤山,中为熊耳山,南为伏牛山,三山绵延境内,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海拔475米,山大林深,沟壑纵横。
古称:“卢芭四塞之地,严险甲于诸邑”。
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三条洛河由洛南县东流入境,呈西南——东北走向,贯穿全县,流程113公里,最大流量1300m3/秒,最小流量1.02 m3/秒,历史上特大洪峰达4000 m3/秒,河床最宽处2.5公里,最窄处仅40-50米,老灌河、淇河为县西南部深山区的两条主要河流,流量相对稳定,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
县城处于洛河上游河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平坦,地面高一般在海拔560-550米之间。
(二)交通区位卢氏县地处两省八县结合部,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平均海拔高,资源丰富,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和比较重要的工业原料与土特产基地。
古来为东南地区通往西安的要道之一,境内有四条公路直达洛阳、三门峡、栾川和西峡,呼(和浩物)北(海)公路纵贯南北,并与陇海铁路沟通,是历代的军事战略重地。
县城对外交通主要是依靠公路运输,客货量主要是从209国道北上至陇海铁路的灵宝站及连云港至乌鲁木齐的公路干线流向东西各方。
其次是卢洛、卢森、卢氏至西峡、卢氏至陕西的公路运输。
二、自然条件(一)气象条件卢氏县气象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有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征。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1、日照卢氏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18小时,平均日照率为47.7%,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15.88千卡/cm2,其中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6.78千卡/cm2,占年辐射总量的49%。
2、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2.6℃,最冷为元月,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为-19.1℃(1995年1月10日);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40.7℃,而极端最高则出现在1966年6月21日,为42.1℃。
各月平均气温及月变差气温见下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1.5 1.4 7.2 13.5 18.4 23.6 25.6 24.3 18.9 13.2 6.5 0.5 月变差-2.0 2.9 5.8 6.3 4.9 5.2 2.0 -163 -5.6 -5.5 -6.7 -6.03、无霜期洛河川地区无霜期平均为184天,最长为219天(1964年),最短为141天(1972年),平均终霜期在4月13日,初霜期在10月18日,终霜期最晚出现在5月15日(1956、1972年),初霜期早出现在9月26日(1957年),北部无霜期较短,南部较长。
4、降水卢氏县各季月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是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之一,降水量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见下表:季节春夏秋冬月份3、4、5 6、7、8 9、10、11 12、1、2平均降水量138.6 305.3 167.7 21.2 (毫米)占年平均% 21.9 48.2 26.5 3.4据1950—1980年31年统计,年平均为647.8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1011.7毫米(1958年),最少年降水量447.7毫米(1969年),相差564.0毫米。
雨量一般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年平均降水日数109天,日最大降水量为79.6毫米(1954年8月6日)。
5、气候卢氏县跨亚热带、暖温带两个气候带,均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总的情况是季节性变化鲜明,温度低、日照时数少,无霜期短,气候因素垂直变化大,全县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气候要素随之改变。
6、自然性灾害对卢氏农业和人民财产危害最大的是霪雨低温,它导致小麦面积减产、生芽、霉烂,影响晚秋作物的成熟和冬小麦的及时播种,并伴随发生滑坡、大水等灾害,其次是暴雨冰雹发生频繁,成灾严重,但范围较小,再其次是干旱,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和局部绝收。
(二)工程地质1、地形地貌卢氏县版图形状近似菱形。
县境内系秦岭山脉的东延部分。
秦岭入境后,山脉分支解体,支脉呈扇形向东北及东南展开,伏牛山、熊耳山两大支脉集结于县城南部,崤山座跨县北,从而形成了全境由东北向西南依次升高的地势。
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县有大小山峰4037座,其中山头主峰1116座,二次峰和多次峰2921座。
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海拔475.0米,垂直高差1582.9米,全县地貌复杂多姿,按照不同的地质成因,全县地貌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型:中山地貌,低山丘陵地貌,沿河川塬地貌。
2、工程地质卢氏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昆仑——秦岭向系北部,太行山新华重隆起带南端,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南部,东南紧邻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该地区地层出露较全,包括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本区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以酸性岩为主,次有中性岩,碱性岩,基性及超基性岩。
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如下:①分布于北中部的岩浆均属于酸性小岩体;②分布在中区的岩体都是花岗岩,主要有蟒岭岩体,熊耳岭岩体和羊角山岩体;③分布于中南区的岩体有两类:一类是石英长岩,有大河面岩体和汤河岩体,岩性特征相同,均呈长条状分布。
另一类是伏牛山花岗岩,分部于朱阳关北部衙玉沟一带,大部在西峡县内,为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④南区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次有伟晶岩、角闪橄榄岩等。
3、构造的组合形式其组合形式,是以近东西走向的潘河——马朝营(栾川县内)断裂为界、分南、北两亚带,南亚带自西向东为近东西——南东东向的纬向构造带,受纬向系北西扭带的影响和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的归并复合作用,使其总体构造更向南偏转,成为双槐树——横涧以西近东西向(100-110。
),以东往南偏转,变为南东——南东向(120-130。
);北亚带为近东西向的纬向的构造带,受新华夏复合构造系和新华夏联合构造系的利用、改造和复合的影响,造成柳关——杜关以西为东西向(90。
左右),以东往北偏转,变为北东东——北东(80-45。
),两亚带之间仍为东西向。
上述构造带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向东开口的喇叭形构造,这就是卢氏(豫西)构造的组合形式。
4、土壤卢氏县土壤,由于受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母岩与成土母岩、地表植被及农林生产的影响,使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条件各地不同,故分布着多种土壤类型。
西部、南部山区多是棕壤与褐土。
洛河川主要是沙土、亚沙土,沿河一级阶地是立黄土、油黄土;北部丘陵区分布着立黄土、砂姜土,局部地段是红色粘土。
山区土壤,土薄石厚,耕层浅,肥力低;丘陵区土层厚薄不均,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沿河川地土层厚,肥力高,适宜耕作。
全县土壤种类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39个土属,54个土种,9个土类分别是:棕壤,黄棕壤,褐土,紫色土,红粘土,粗骨土,石质土,新积土和潮土。
全县土壤以熊耳山为界,南北分属两个生物气候带及相应的土壤地带,也是全国重要的土类界限地段,北部属于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干旱森林灌丛草原棕壤褐土地带,南部属于北亚热带含常绿阔叶林种的落叶阔叶林黄棕壤土地带。
因此,南北水平地带性土壤差异很大,为土类级差异。
由于南北部均有中山、低山丘陵、沿河川塬的分布,海拔由475米上升至2057.9米,因海拔高度变化使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及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全县土壤保水保肥性的属中上等,阳离子代换量为15-20ml/100克土,平均为18ml/100克土。
土壤多为中性,少数呈弱酸性或弱碱性,PH值在6-8之间,有机质含量为1.32%,氮含量0.099%,速效磷含量9.4PPm,速效钾含量151PPm。
崤山南北麓的土壤氮贫钾富,是烟叶的最适宜区,发展烤烟生产,前景比较乐观。
(三)水文地质1、地表水卢氏境内多山,河谷深切,河网密度大,降水量较多,流量模数在5.6-11.7公升/秒平方公里,自南向北递减,其中县区内如下:东沙河位于县城东侧,自北而南穿过县城注入洛河,属洛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60.20km2,黑马渠沟位于县城西侧自北向南穿过县城注入洛河,流域面积5.65km2茅峪河位于县城东侧,距县城中心3.5km,自北而南注入洛河、流域面积24.34km2。
哺育河位于县城西侧,距县城中心3.0km2,自北而南注入洛河,流域面积41.49km2。
上述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由于山高坡陡,植被覆盖率低,对降雨的截流入渗极为有限,加之降雨集中,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因而水文特性为汛期洪量高度集中,水势汹猛,常发生短历时洪水,水位陡涨陡落。
东沙河1979年7月最高洪峰流量为500m3/s。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2.5mm,多年平均径流深227.3mm,年径流总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3-4倍。
全县地表水资源由多年平均自产水量和过境水量两部分组成,总量达8.46亿m3/年。
2、地下水据调查,洛河川、朱阳关及五里川两盆地和其它较大面积沿河平川是宜井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县域内,未做地质勘查,据勘察城区地下15-70米,赋存有含水的砂砾石层,目前可满足城区工业及居民用水,未来满足程度如何,须做地质勘查。
三、资源状况(一)土地资源全县地域辽阔,土地总面积600.6万亩,其中耕地43.3万亩,占总面积的7.9%;有林地191万亩,占34.74%;有灌木林29.4万亩,占5.3%;疏林地1.6万亩,占0.3%;园地1.38万亩,占0.25%;宜林地116万亩,占21.0%,有固定牧坡87万亩,占15.82%;水域和水利工程用地33.66万亩,占6.1%;居民住宅、工矿用地6.66万亩,占1.2%;交通设施占地4.82万亩,占0.88%;难以利用的土地34.96万亩,占6.4%,人均共有土地17.5亩,其中林地6.1亩,牧地2.8亩,耕地1.38亩。
卢氏县土壤具有以下优势1、全县土壤多种多样,各有其相异的生物气候条件,母质类型及理化性质,有利于林、牧、农各业的综合发展。
2、耕地土壤多属红黄土母质及冲、洪积母质,二者共占全县耕地的72.4%,土层厚30-100厘米的占90.25%,质地多为重壤,少数为轻壤质,三者共占7.04%,矿质养分丰富,适于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