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secret

合集下载

温岭两城两湖总体规划

温岭两城两湖总体规划

温岭市两城两湖温岭市建设两城两湖的规划,就是推动人港产城文旅一体发展,即以九龙湖为中心,主城区、泽国、大溪、温峤相向发展,一体建设“品质新城”,以龙门湖为纽带,经济开发区、松门、石塘联动发展,一体建设“滨海新城”,在全市形成“东西并进、陆海联动、双核引擎”的城市发展格局。

在此重大命题之下,交通作为“两城两湖”战略的重大支撑,我市聚焦“两城畅联、交通提速、路轨协同”,大力实施道路快速化、高架化、轨道化改造,谋划了“五纵五横三环”快速路网体系,倾力打造全域十五分钟交通圈。

五纵五横三环○一环:以大石一级公路石刺头至城北段组成一环北线;规划市政道路东环路为一环东线;228国道城东至西环互通组成一环南线;市政路西环路和城西大道组成一环西线。

一环基本合围了城区五个街道,是温岭真正的中心城区。

○二环:东线与一环东线重合,利用路泽太高架继续北延至泽国形成新的二环东线;北线以东万线为基础,进行快速化改造;西线以204省道为基础,新建大溪至温峤段;南线还是228国道,由西环互通西延至疏港公路交汇处(204省道终点)。

○三环:基本能够串联起温岭全部镇,个别环外镇能够通过快速路快速抵达三环主线。

由228国道、两高联络线、路泽太高架、东万线、204省道等组成,全长约100公里。

三环也可以定位为温岭的绕城快速路。

“五纵五横三环”快速路网,总投资达370亿元,其中新增投资201亿元,涉及十大标志性工程,均为全线不设红绿灯的快速道路。

包括两条在建、八条计划建设项目,今年拟开工市区至东部快速路(原81省道全高架改造)和东环大道(原81省道至中心大道、大石一级公路)。

十大快速路项目如下图至2026年,构建出全市总里程近200公里的快速路,并形成总长近100公里的快速路环线,基本实现全域十五分钟快速通达。

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2014年调整完善版说明

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2014年调整完善版说明

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2014调整完善版说明(送审稿)二。

一六年四月本说明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规划调整完善情况说明。

主要针对《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2014调整完善版)的主要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说明,包括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和过程、规划调整完善背景、规划调整完善思路和重点、规划调整完善基础数据、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评价、相关规划衔接、规划调整完善的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成果等章节,目的是为了说明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形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逻辑性,说明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的可操作性,增强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完整性。

第二部分为规划调整完善条文修订说明,通过规划条文对比具体说明规划调整完善前后的规划条文修改情况。

以调整完善版为主体,与原规划文本进行逐章逐条的对照说明,对新增、删除、修改的条目进行调整原因的详细说明。

第一部分调整完善情况说明前言 (1)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和过程 (1)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1)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三、规划调整完善过程 (5)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7)一、市域概况 (7)二、土地资源状况 (10)三、2006—2013年规划执行情况 (12)第三章规划调整完善思路和重点 (16)一、规划调整完善思路 (16)-、戈,J••••••••••••••••••••••••••••••••••••••••••••••••••••••••••••••••••••17第四章规划调整完善基础数据 (21)一、规划基数 (21)■、人及城镇化率数据••••••••••••••••••••••••••••••••••••••••••••••••••••••••••••••••三、经济发展目标及其他相关数据 (25)四、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26)第五章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评价 (28)一、与现行规划方案比较评价 (28)二、对调整完善方案科学性、可行性的评价 (31)--、戈U i∏,∙∙*∙∙∙∙∙∙∙∙∙∙∙∙∙∙∙∙∙∙∙∙∙∙∙∙*∙∙∙∙∙∙∙∙∙∙∙∙∙∙*∙∙∙∙∙∙∙∙∙∙∙∙∙∙∙∙∙∙∙∙∙∙∙∙∙∙∙∙∙∙∙∙∙32第六章相关规划衔接 (34)一、与国民经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34)二、与温岭市域总体规划的衔接 (34)三、与温岭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衔接 (36)四、与温岭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衔接 (37)五、与温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的衔接 (37)六、与温岭市湿地保护规划的衔接 (39)七、与交通、水利、电力能源、旅游规划的衔接 (39)八、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 (39)第七章规划调整完善的公众参与 (41)一、工作准备阶段 (41)二、布局方案制定阶段 (41)--、iι1∙∙∙∙∙∙∙∙∙∙∙∙∙∙∙∙∙∙∙∙∙∙∙∙∙∙∙∙∙∙∙∙∙∙∙∙∙∙∙∙∙∙∙∙∙∙∙∙∙∙∙∙∙∙∙∙∙∙∙∙∙∙∙∙∙∙∙∙∙∙∙∙∙∙∙∙∙42第八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3)一、评价目标 (43)—、J∙∙∙∙∙∙∙∙∙∙∙∙∙∙∙∙∙∙∙∙∙∙∙∙∙∙∙∙∙∙∙∙∙∙∙∙∙∙∙∙∙∙∙∙∙∙∙∙∙∙∙∙∙∙∙∙∙∙∙∙∙∙∙∙∙∙∙∙∙∙∙∙∙∙∙∙43三、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 (44)四、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45)第九章规划调整兀善王要成果7一、文本 (47)二、图件 (47)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 (48)四、规划附件 (48)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和过程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于2010年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温岭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温岭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温岭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一、温岭简介温岭市是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普照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陆域面积925.8平方公里,岛屿面积14.72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5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

陆域地势自西和西南向东渐倾,西部和西南部为海拔100-250米的低山丘陵,最高处为太湖山主峰,海拔734米,系北雁荡山余脉。

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7. 3℃,年平均降水量1659.4毫米,无霜期约251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市常住人口为116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城镇人口为53.3万,其中居住在城市的常住人口为17.5万,居住在小城镇的城市人口为35. 8万,城市化水平为45.9%。

温岭市是“温台模式”的创造者之一,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

周边山体众多,风光秀丽,水网密布,旅游资源丰富,是浙江省富有山水园林特色的工贸名城。

二、项目概况项目用地位于温岭现有城区的北部,北起横峰大道,南至塔山公园,东临万昌北路,西靠西环路,属于温岭市区往北拓展的城市新区,规划面积约15.46平方公里。

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保持一致,规划期限分为近、远期两部分,规划近期为2000—2010年;规划远期为2010—2020年。

上一层次的规划有2003年的总体规划和2004年中规院的市域总体规划,2004年中规院的市域总体规划确定了温岭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大三角及其扩展区域“金十字”型,“一城四片区、山水园林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温岭市区由大三角及扩展地区城市组合而成。

四片:即主城区、泽国、大溪、新河四个城镇片区,各片区又由若干城市组团构成。

其中主城区由一个中心城区、五个周边功能组团构成;山水园林:体现空间结构形态的特点,强调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涪城区石塘街道(原石塘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绵府批复〔2021〕114号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涪城区石塘街道(原石塘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绵府批复〔2021〕114号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涪城区石塘街道(原石塘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批复
正文:
----------------------------------------------------------------------------------------------------------------------------------------------------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涪城区石塘街道(原石塘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绵府批复〔2021〕114号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你局《关于审批〈绵阳市涪城区石塘街道(原石塘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请示》(绵自然资规〔2021〕176号)收悉。

根据市规委会审议意见,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编制的《绵阳市涪城区石塘街道(原石塘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本次规划范围为石塘街道(原石塘镇镇区),北至东岳西路,东至御飞路,南至S8道路,西至毅文街,总面积约572.40公顷。

三、片区定位为临港经济示范点、宜居宜业新空间。

四、由你局负责,督促涪城区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规划》实施的重点内容和建设时序。

五、由你局负责,督促涪城区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组织实施,并做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

六、该规划范围内的原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废止。

此复。

绵阳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8日——结束——。

W1章规划总则(王) - 温岭市

W1章规划总则(王) - 温岭市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目标一、规划目的和意义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为温岭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规划基础,在进一步查清温岭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节约、优化配置、积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温岭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温岭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1.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开源和节流并重,制定水源地和供水工程布局规划,抓好节水管理工作,逐步推行分质供水,改进农业灌溉方式,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基本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满足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2.在供水方面,从量与质两方面基本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需水的需求,使经济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3.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方面,通过水功能区划分,设置水源保护区,增强水质监测,实施水域纳污总量控制等措施,使各类用水水源地得到保护,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用水标准,其他供水的质量基本满足用水部门的要求,基本实现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方面,对未超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应采用因地制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性供水为主的规划方针。

对超采区规划目标是削减开采量,合理开发可利用的地下水,实现分质供水、优水优用。

5.建立节水型社会,建立有效的水环境保障体系。

第二节规划依据本规划以下列法规、技术规范和各类计划规划作为指导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8年6月10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二、技术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地下水质量标准》(SL63—9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市供水条例》《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2010中国城市节水》《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防洪标准》GB50201—94《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2002]《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2002]《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2003]三、省、市级规划、计划和各类涉水规划《浙江省城镇供水规划编制导则》《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浙江省用水定额》(试行,2004)《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台州市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台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台州市南片供水规划》《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温岭市统计年鉴》《温岭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温岭市水利志》《温岭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报告》《温岭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温岭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一、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利发展规律,结合温岭市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强化经营管理,搞活水利经济,除害兴利,综合治水,科教兴水,发展壮大水利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

吴中区石塘村拆迁规划方案

吴中区石塘村拆迁规划方案

吴中区石塘村拆迁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吴中区石塘村是一座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古老乡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石塘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石塘村需要进行拆迁规划,以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拆迁目标1. 改善村庄的交通状况,提升出行便利性;2. 提升村庄的环境质量,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3. 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村庄经济发展;4. 保护重要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

三、拆迁范围及计划1. 拆迁范围石塘村拆迁范围主要包括老旧住宅区、农田、杂乱建筑及废弃厂房等。

通过拆迁,使村庄更加整洁美观。

2. 拆迁计划(1)拆迁期限:拆迁工作将于2022年开始,并分阶段进行,预计在2025年完成拆迁任务。

(2)安置政策:对于因拆迁而受影响的村民,政府将提供适当的补偿和安置政策,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3)拆迁顺序:按照村庄的规划,拆迁将从老旧住宅区开始,接着是农田、杂乱建筑及废弃厂房等。

确保拆迁工作有序进行,村民的生活不受过大干扰。

3. 建设规划(1)交通规划:在拆迁过程中,规划出新的道路,提升村庄的交通状况。

将开辟主干道及支线道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村庄的物流运输。

(2)环境规划: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的村庄环境。

在拆迁后,发展农田旅游和乡村休闲农业,种植花草树木,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

(3)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村庄内的重要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广场和纪念馆等,展示石塘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加旅游吸引力。

四、社会效益1.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改善交通状况、优化生态环境等措施,提升居民生活的方便性和舒适度。

2. 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创造就业机会,提升村庄的经济收入。

3. 保护文化遗产:通过保护重要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提升石塘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4. 提升地区形象: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善社会公共设施,提升石塘村的形象,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封面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封面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2001-2020)◆文本◆图则◆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城科规划设计事务所温岭市石塘镇人民政府2002年6月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2002年4月编制单位和人员项目名称: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委托单位:温岭市石塘镇人民政府编制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城科规划设计事务所院长:刘朔坦(教授)审定:刘朔坦(教授)审核:张绍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金良程(主任工程师)参编人员:杨育军(规划师)刘聃(规划师)虞志英(工程师)张静宜(工程师)金义莉(经济师)胡兆能(高级工程师)石塘镇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戴玉东(镇长、副书记)副组长:阮云彪(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陈清源(镇长助理)组员:王君彪(村镇办主任)江传清(村镇办副主任)王建华王健华前言《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2001—2020》始于2001年5月,历时一年完成编制工作。

此项规划是在千年伊始石塘镇面临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的背景下展开工作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浙江加快城市化进程策略的制定,特别是温岭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原石塘、箬山、钓浜三镇合一,新一轮的城镇建设发展高潮迫在眉睫。

因此,从区域范围研究石塘镇的功能定位,综合配置镇域内的社会经济要素,控制土地开发规模,为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物质空间环境,就成为我镇城镇建设发展必须研究的重大战略问题。

为了满足这些发展需求,适应近年来新形势的变化,我院受石塘镇人民政府的委托编制此次总体规划,及时为石塘今后城镇建设作出科学安排,以此作为石塘镇新世纪的建设蓝图。

在深入调查、踏勘及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初步方案,其后多次与温岭市建设规划局和石塘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领导交换意见,规划方案几易其稿,于2002年4月进行了初评,在新的修改意见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评审稿,并于5月底进行了总体规划评审。

在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此正式成果。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secret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secret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2001—2020)基础资料汇编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城科规划设计事务所2002年6月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 1一.区域位置及行政区划 ................................ 1二.历史沿革................................................... 1三.自然地理................................................... 1四.资源状况...................................................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一.经济发展状况 ........................................... 2二.人口状况................................................... 2三.附表.......................................................... 2第一章 基本概况一. 区域位置及行政区划新石塘地域范围包括撤扩并前的箬山、钓浜、石塘三镇,位于浙江省南部台州湾南端温岭市东南松(门)石(塘)半岛。

东经121°35′北纬28°16′,北临松门镇,离温岭市20公里,东南西三面环海,距上海至福州、广州航道1海里。

镇域面积28.47平方公里,总人口76373人,辖60个行政村。

二. 历史沿革石塘历史悠久,原为东海海滨岛屿,清朝时因水道渐淤,石塘逐渐与大陆相连,形成半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岭市石塘镇总体规划
(2001—2020)
基础资料汇编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城科规划设计事务所
2002年6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一.区域位置及行政区划 ................................ 1
二.历史沿革................................................... 1
三.自然地理................................................... 1
四.资源状况...................................................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一.经济发展状况 ........................................... 2
二.人口状况................................................... 2
三.附表.......................................................... 2
第一章 基本概况
一. 区域位置及行政区划
新石塘地域范围包括撤扩并前的箬山、钓浜、石塘三镇,位于浙江省南部台州湾南端温岭市东南松(门)石(塘)半岛。

东经121°35′北纬28°16′,北临松门镇,离温岭市20公里,东南西三面环海,距上海至福州、广州航道1海里。

镇域面积28.47平方公里,总人口76373人,辖60个行政村。

二. 历史沿革
石塘历史悠久,原为东海海滨岛屿,清朝时因水道渐淤,石塘逐渐与大陆相连,形成半岛。

宋元时黄岩第六十六都,乾隆六十年归太平县所辖,嘉庆时为石塘庄属五都。

民国时称石塘镇,属松门区。

1948年曾与箬山合为石箬乡。

1951年属石陈区,箬山分离为乡,石塘镇为区政府所在地。

1956年石陈区撤消,改属松门区。

1958年称石塘营,属松门人民公社。

1959年改称石塘镇,1979年11月属石陈区。

1992年在撤区扩镇并乡中,把原石塘镇、车关乡和上马乡的金星、盐南、盐北、后沙扩并成新的石塘镇。

2001年,温岭市城镇体系调整,原石塘、钓浜、箬山三镇合一,成为目前的石塘镇。

三. 自然地理 1、地质地貌
温岭市地质构造属浙闽地质的东南边缘,位于我国东南部新华夏系第一级构造复式第二隆起带南端的东南侧。

燕山期总的属隆起剥蚀区,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石塘东南部的剥蚀平原被抬升,经侵蚀切割成山地,这些山脉直通海洋,经长期风化,侵蚀合海浪冲击,切
割较深,坡芭较陡,土层浅薄。

沿海山脚深入海洋、岩石裸露、石芽嶙峋,呈独特的岩坡海
岸。

其西滩涂平坦,淤泥松软,泥质肥沃。

石塘属沿海丘陵,全镇被山体分隔,山多为荒山
秃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以红壤为主,由近代海积物形成,含盐量较高。

2、气候及水文
石塘镇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四季分明,冬温夏凉,雨量充沛,阳光适宜,早春回温迟,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7.1℃,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温度36.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6.3℃,极端最低温度-5.9度。

年平均降雨量157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58天,年平均雾日数56天,年日照数1840.5小时常年风向为东北偏北。

由于风大,陆地年蒸发量1427.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度600毫米,同时境内山体小,集雨面积少,植被破坏严重,储水条件差,水资源贫缺,生活用水不足。

主要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夏末和秋季的台风,其次为干旱、暴雨。

3、植被
石塘山体多裸露岩皮,植被浅薄稀松,境内缺少成片茂盛的树林。

四. 资源状况
石塘镇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有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加工、滩涂围垦、海盐生产等,其中海洋捕捞产品中,主要有带鱼、绿鳍马面屯、大黄鱼、中国毛虾、乌贼、鲳鱼、蓝点马鲛等浅海滩涂现养殖有蛏子、泥哈、抟哈、牡蛎、对虾等,浅海岩礁的野生生物品种有50余种,为国家一级渔港,浙江渔业重镇,台州渔业第一镇。

石塘三面环海,旅游资源丰富:
有雷公山、老公头山、狮子山等山石景观;洞下沙滩、三蒜等沙滩景观;有大小蚊虫岛、
落星岛、隔海山岛、腊头山岛、牛山岛、外钓浜岛等岛礁景观,有千年曙光碑、天后宫、炮台山、听天寺、伯特利教堂、陈和隆旧宅等人文景观;有石屋、老街、民居等乡土景观;有垂钓场、狩猎场、水上运动场等休闲游憩场所;有独居特色的地方文化……。

这些丰富的资源具有
一定的科学、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是石塘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 经济发展状况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地处滨海的石塘镇,渔业捕捞一直是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石塘镇的经济日新月异,该镇以渔业为基础,港口为依托,积极发展渔业产业体系,近年来旅
游业又有了初步发展,基本形成了渔业、贸易、旅游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合并以后的新石塘的经济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2.4亿,其中第一产业18.5亿,占35.3%,第二产业23.7亿,占45.1%,第三产业10.2亿,占19.5%,财政收入2952万元,地税收入2062万元,农民年平均收入7595元,部分农民生活以达到小康水平。

全镇共有船只2404艘,共计吨位24.7万吨,水产品产量达30.6万吨,水产品总产值18.4亿元。

二. 人口状况
全镇现有总人口7.6万人,其中劳动力3.49万人占46%,从事渔业劳动力1.54万人,占总人口的20%。

详细情况见附表。

三. 附表
注:因合并前统计口径不同,统计内容有所差异,部分统计表格按原镇分别列出。

表1、原石塘镇1996—2000年人口统计表
表2、原石塘镇2000年人口年龄构成
原石塘镇2000年人口百岁图
120136
149137
169135
240211
235207
181167
90101
91113
9241
192 394 56 94
101
91
表7、、石塘镇2000年全镇人口统计表
表5、钓滨片各村人口数男女比例
表6箬山镇各村人口概况(
户数人口数
249
1409
530
表8、原石塘镇2000年度乡镇企业概况
企业单位数(个)288
表9、原石塘农业产值概况
表10、石塘镇2000年度500万以上产值企业汇总表
表11、原石塘文教卫生状况
学校总数 在校学生总数表12、原石塘自来水厂逐年供水状况
495206 表13、原石塘自来水供水设施状况
表14、箬山中学、苍岙中学状况
表15、钓浜中小学概况
表16、钓浜供电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