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军神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共42张)(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共42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手术经历,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意志。
课文以刘伯承将军的手术过程为线索,围绕“军神”这一主题,描绘了将军的坚定和医生的敬佩。
本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战争题材的课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涉及到医学知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医学知识,并引导学生体会刘伯承将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意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意志;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意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意志;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医学知识,体会刘伯承将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意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意志;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PPT课件;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刘伯承将军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刘伯承将军。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刘伯承将军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录音,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军神》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军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军神》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军人英勇斗争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成功击败敌人的英勇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军人的英勇无畏精神,感受到他们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革命军人的英勇精神方面,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进一步感悟。
此外,学生对于军事术语和战争策略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军事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军人的英勇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到革命军人的英勇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革命军人的英勇精神,体会到军人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军人的英勇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战争图片或视频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战争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刘伯承将军的背景,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阅读感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军人语气和战争场景的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军人的英勇精神。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军神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军神教案1.认识“沃、匪”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找出文中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其心理活动,感受其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理解其被称为“军神”的原因。
4.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再试着以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板书:军),给军组词。
2.补充板书: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题目是(板书:军神)。
3.释题:“神”在字典里有好几种解释。
(出示“神”的解释)4.过渡:这里的“军神”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快速浏览全文,标出自然段,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生齐读,师正音;生汇报有问题的字词,师指导认识。
注意:(1)多音字“晕”:yūn(晕倒) yùn(晕车)(2)“崭”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3.(出示新词)学生开火车比赛读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谁称赞谁是军神?出示句子: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堪称军神!”明确:沃克称赞刘伯承是军神。
2.了解人物:(1)沃克是一位……(生齐说)(2)刘伯承呢?川东支队的将领。
(3)背景介绍。
(出示多媒体)3.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刘伯承眼睛受了重伤,在就医时因从容镇定被沃克医生认出其军人身份,在手术过程中拒绝使用麻醉剂并坚持到手术完成,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沃克医生的诊所内来了一位右眼受伤的病人,沃克医生判定他是一名军人。
那沃克医生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感受细节,体会心理。
(一)学习“求治”部分,从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变化,体会他对刘伯承态度的变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表现“军神”品质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3、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能读懂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重点语句,感受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有关刘伯承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收集展示,读文汇报--预习案(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物吗(课件十大元帅)?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走近刘伯承元帅(课件刘伯承),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刘伯承元帅?(师补充介绍)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语文课的学习,我们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到第3课(课件课题),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3、军神(二)、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播放视频)(三)、检查预习案完成情况(四)、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读要求读课文自学引导: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朗读课文。
2、轻声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
3、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受伤,坚持不用(),忍受()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案1、军神是谁?板书:刘伯承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
过渡句: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活的钢板?是军神?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深入课文字里行间读一读,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来。
(配乐)我想你们已经把自己的理解化作了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我们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求治--术前--术中--术后”这样的顺序来展读吗?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三、探索分块,展读展讲--合作探究案各小组展示并板书:1、求治(第1-12自然段)(1)、组内分角色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读好沃克“冷冷”和“不悦”的语气。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军神》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军神》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通过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的理解。
2.难点: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战争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指导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
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体会将军的英勇和坚定。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和讨论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对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解读]《军神》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
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教学理念]1.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
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过程预设]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0军神》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0军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10军神》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子。
3.理解文章中的作者态度和观点。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语。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3.分析文章中的文学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意思。
2.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象征。
四、教学活动第一课时1.师生共同回顾课文《10军神》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自由讨论。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作者态度和观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读后感。
第三课时1.学生互相交流读后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和象征,引导学生分析。
第四课时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
2.学生分组展示课文内容,并进行互动讨论。
五、课后作业1.完成《10军神》课文的背诵和朗读。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英雄的作文。
3.思考并讨论文章中涉及的团队合作和领导力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让他们在理解文章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英雄事迹,并将之融入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0军神》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军神》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军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但依然坚持战斗,表现出顽强勇敢的军人精神。
本文通过讲述这位军神的英勇事迹,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战争题材的课文,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本文通过讲述军神的英勇事迹,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军神的英勇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军神的英勇精神。
2.难点:理解战争背景下,军神的顽强勇敢精神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战争背景图片、课文动画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战争图片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战争背景。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战争背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战争背景。
呈现(10分钟)1.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2.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操练(10分钟)1.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情感体验。
2.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军神的看法,体会其英勇精神。
巩固(10分钟)1.填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填空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军神教案1.认识“沃、匪”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找出文中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其心理活动,感受其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理解其被称为“军神”的原因。
4.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再试着以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板书:军),给军组词。
2.补充板书: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题目是(板书:军神)。
3.释题:“神”在字典里有好几种解释。
(出示“神”的解释)4.过渡:这里的“军神”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快速浏览全文,标出自然段,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生齐读,师正音;生汇报有问题的字词,师指导认识。
注意:(1)多音字“晕”:yūn(晕倒) yùn(晕车)(2)“崭”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3.(出示新词)学生开火车比赛读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谁称赞谁是军神?出示句子: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堪称军神!”明确:沃克称赞刘伯承是军神。
2.了解人物:(1)沃克是一位……(生齐说)(2)刘伯承呢?川东支队的将领。
(3)背景介绍。
(出示多媒体)3.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刘伯承眼睛受了重伤,在就医时因从容镇定被沃克医生认出其军人身份,在手术过程中拒绝使用麻醉剂并坚持到手术完成,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沃克医生的诊所内来了一位右眼受伤的病人,沃克医生判定他是一名军人。
那沃克医生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感受细节,体会心理。
(一)学习“求治”部分,从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变化,体会他对刘伯承态度的变化。
1.让学生自读第1~6自然段,体会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是怎样的?(冷漠)2.继续自读第7~10自然段,体会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是怎样的?(惊疑)(二)学习“术前”部分,了解手术前刘伯承的坚决镇定,体会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
1.手术前,沃克医生听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要求是(生说: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于是就有了两人的这番谈话,也就是课文第12~15自然段。
2.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体会两人的对话分别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学生交流:吃惊、平静。
3.补充资料:难道刘伯承真的对拒绝使用麻醉剂带来的痛苦毫无顾忌吗?在他的平静背后,包含着多大的勇气啊,那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出示多媒体):我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还有健全的大脑,我仍旧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力……正是因为这样,他说:(引读)“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4.这一部分中,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转变为关心。
(三)学习“术中”部分,感受刘伯承的坚忍顽强,体会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
1.手术中刘伯承的表现更是让沃克医生钦佩。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16~17自然段。
2.出示第16自然段,沃克医生是著名的外科医生,他“一向从容镇定”,此刻却双手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并且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此时他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刘伯承的勇气和决定让沃克医生深感震撼,以至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在手术时都不免有些担忧和紧张,他心疼和担忧病人。
)3.疼痛在加剧,但他始终忍着,圈点“一声不吭”。
一声不吭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刘伯承虽然经受着巨大的疼痛,但他始终一声不吭,他的坚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1)这次手术是在眼眶中,比我们想象的要疼上几百倍几千倍。
更何况是在拒绝麻醉的情况下,每一分钟都是钻心的疼痛,每一秒钟都那么漫长,让人难以忍受,而病人却始终一声不吭。
(2)在沃克医生对他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的情况下,他仍然“一声不吭”。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何等坚强的毅力,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带着你的感受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4.课文抓住了手术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描写,是什么典型事件呢?(抓破床单)5.同学们,平时我们擦破一点皮都会觉得很痛,更不要说在眼睛中动刀子了。
第17自然段全段没有一个“痛”字,请你默读这一段,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刘伯承忍受着剧烈的疼痛?总结:圈点“紧紧抓住”(用尽力气抓着,从这个动作看出刘伯承忍受着巨大的疼痛。
)“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从刘伯承的表现可以想象这是怎样让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啊!)“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崭新的床单我们想撕破都很难,由此可见刘伯承忍受的疼痛真是撕心裂肺,痛彻心扉。
)(四)学习“术后”部分,感受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仰。
1.学生自主朗读第18~21自然段,思考交流。
(1)然而更令沃克医生震惊、钦佩的是,病人在手术的同时,他还在干什么?(数刀数)(2)一共多少刀?(72刀)这是怎样的72刀啊,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发生在手术室里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小结:我们能从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情、语言体会出他对刘伯承的敬佩,与之前“冷冷地、生气地”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为什么?(沃克医生被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感动了、震撼了。
)沃克医生对他肃然起敬!让我们怀着对他的崇敬,读出这位“军神”的名字——刘伯承。
2.指导学生齐读第22~26自然段。
说说感想。
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的由衷的赞美。
这里有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感情?(敬佩的,赞美的感情)。
这是沃克医生对他的称赞,称赞他什么?(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呢?你能结合老师的板书来说一说吗?(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意志如钢铁一般)。
还称赞他什么?(军神)3.从哪还能看出沃克医生的敬佩?(肃然起敬、荣幸)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
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师下江南的一幕;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不朽的功勋。
他是中国的——“军神”。
(齐读课题)2.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诗,想把这首诗献给刘伯承将军,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赞美一下军神吧!赞军神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军神求治术前术中术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通过反复精读体会其中包含的人物情感,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什么是“军神”。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3.背后那双眼①那一年,我读中二。
②清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有个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③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因禁于文字的女孩——既爱读,也爱写。
握在手中的那管笔,仿佛藏了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充满了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④一日,我鼓起勇气,以“漪佩”为笔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
⑤两周以后的一个早上,才踏出房间,使听到爸爸喊道:⑥“过来。
”⑦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⑧“这漪佩,是你吗?”⑨爸爸那张好像“发霉面包”的脸,使我本能地起了战栗性的惧怕,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①“是。
”①接下来的那一周,信件惊人地多—不是一封一封地飞来,而是一叠一叠地涌来,信箱几乎都撑破了。
①爸爸坐在身边,拆信、读信。
然后,成堆地用橡皮筋子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
我很强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厖信从十多层楼上往垃圾桶扔下去时,发出了闷闷的声音,我明显地感觉到悲哀像一阵黑黑的风,冷冷地掠过我挂了一块铁的心。
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很大的一个疙瘩。
它连同生命里许多快乐与不快乐的事儿深深地埋葬在我记忆的底层里。
①事隔30年,在接受资深记者黄丽萍小姐的访问时,爸爸忽然提起了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我怕地误交损友,所以,不让她回信。
”①听到这话,眼前立刻浮起一个瘦小的背影。
她站在垃圾桶前,把信一捆一捆地往下丢,长长的脸,满满地都是怨;细细的眼,湿湿的都是泪。
可是,这女孩,没有想到,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
⑦等意识到背后有这样一双温暖的眼睛时,这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她也正以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她自己的孩子哪!1.用一句话概括这件往事。
2.理解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
(1)第⑨段中“发霉面包”:(2)第11段中“撑破”:(3)第13段中“疙瘩”:3.时隔30年,爸爸依旧记得“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明了什么?4.文章16段的空白处,应填一个比喻句,请根据上下文将它写出来。
5.当“我”将信一捆一捆地往垃圾桶里丢的时候,你认为“爸爸”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1.回忆父亲不让“我”交笔友的事。
2.(1)爸爸生气后的脸色难看。
(2)说明信很多。
(3)比喻很重的心事。
3.从侧面衬托出爸爸对“我”的关心爱护4.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5.示例:女儿,不要怪爸爸,虽然我也希望你能开朗一些,交到好朋友,但我更怕年幼的你不小心交友不慎,那会害了你一生的。
你以后一定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的。
4.高贵的捐赠方冠晴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
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
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待在人群的外围。
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噘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小女孩的不高兴。
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
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
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
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
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