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人物失去尊严的故事

合集下载

历史上失去底线的事例

历史上失去底线的事例

历史上失去底线的事例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视礼仪、道德的时代,那时的人们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

比如著名的先哲老子、孔子等人,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主张,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

后来孟子和荀子等人又从不同角度加以发展使之系统化,逐渐成为世人遵循的道德准绳。

“亚圣”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对德行方面的要求很高,就连孔夫子都忍不住发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的感叹。

奇怪的是,同样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做人没有底线的吴起,既然有着杀妻求将、母丧不奔的恶行,为何还会被后世誉为亚圣呢?吴起是战国初期的著名军事家,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兵家四圣”中的亚圣。

虽然吴起在内政和军事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身上更是有着兵家亚圣的光环,但是因为他在未发迹之前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突破了当时的道德底线,所以名声并不怎么好,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诟病。

散金求官吴起原本是卫国人,家庭优渥生活富裕,可是他的家世却不怎么好,在仕途上没有任何背景。

为了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吴起花费了很多钱财和心思谋求职位,可是最后倾家荡产仍旧一事无成。

从这一点上来说,吴起早期的遭遇和吕不韦很相似,虽然都是家财万贯,可是却因为缺乏身份地位,无法在仕途上谋求进步。

不同的是,吕不韦遇到了落魄的嬴异人,而吴起却没有这么好的机遇。

母丧不奔吴起散尽家产也没能谋得一官半职,因此成为了乡人眼中的笑谈,更是遭到了一些乡邻的讥笑。

心高气傲的吴起一怒之下,将讥笑他的30多人全部杀死。

在逃走之前,吴起咬着自己的胳膊向母亲发誓:“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吴起离开卫国之后,投到鲁国大儒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曾申是曾子的次子,对门下弟子的道德要求很高。

可是当吴起的老母亲病逝的时候,吴起却没有按照儒家的忠孝信条回家奔丧守孝。

曾申由此厌恶吴起,认为他连母亲最后一面都不去见,这样不孝的人不配当儒家门人,因此将吴起扫地出门。

杀妻求将吴起离开儒家之后,转而投入到季孙氏门下。

这一次,吴起可以说是时来运转,终于有机会来建功立业。

高中政治哲理人生20则励志历史人物故事素材

高中政治哲理人生20则励志历史人物故事素材

20则励志历史人物故事1.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

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消弭兄嫂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

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

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3.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4.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

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关于尊严的例子

关于尊严的例子

中国古代关于尊严的故事1.不食嗟来之食2.韩信关于尊严的故事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

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

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

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

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封为楚王。

这就是用耻辱来挽回尊严。

3.周总理关于尊严的故事有一次,周总理去会见某外国元首。

那个国家的元首,很看不起中国和中国人民。

就在和周总理礼节性的握过手之后,他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放回了兜里。

这时,周总理不慌不忙的也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洁白的手帕扔进了垃圾箱!意思是告诉那个外国元首,你的手比我的还脏。

一生节俭的周总理,用一块洁白的手帕,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一次,有记者问周总理:“我们西方人走路总是挺起胸堂,中国人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这是为什么?” 周恩来回答道:“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们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4.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来 1947年,美国宣称受到共产党的强大威胁,意图在亚洲建立其势力范围,于是"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美国的扶日政策出台,这对亚洲的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正是美国的庇护,日本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不象德国消灭的彻底,留下今天小日本死不悔改的嚣张现状.由于美国的"扶日"政策,中国国内迅速的组织了反对美国扶日的运动.发起人是吴涵.1948年6月,朱自清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同年8月,朱自清由于胃病和饥饿去世.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

张之洞清高失礼的故事_800字

张之洞清高失礼的故事_800字

张之洞清高失礼的故事_8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张之洞
(1837-1909)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他在兴办民用工业方面颇多建树。

他先后创办了湖北织造局、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厂。

他还创办了教授近代科学文化的两广书院。

张之洞生于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颇有学识。

据传,同治二年(1863年),他参加殿试对策。

当时,他掘弃一切格式和忌讳畅论时事,很得阅卷官赏识,欲点他为状元,后因
慈僖干预,得了个第三名。

张之洞常年宫居高位,又满腹经纶,故自命清高。

他喜欢与文人名士交往,对僚属多不放在眼里,属下多有不满,但又都无可奈何。

有一位布政使颇有点名气,但也是张之洞的下级,也不为张之洞尊重,张多次对他失礼。

这位布政使对张十分不满。

有一次,他又去总督府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向张之洞告辞。

按清朝官场礼仪,张之洞应将布政使送至仪门,但张之洞送到门厅就止步停下了。

这时布政使回过头来,故作神秘地对张之洞说:“请大人多走几步,下官还有儿旬话要告诉你。

”张之洞认为布政使另有重要内容要说,就又陪着他走了一段路,还不见布政使开口,这时两人己走到仪门,张之洞不耐烦地问道:“你不是有话对我说吗?”布政便有点得意地说:“其实我只想告诉大人,按照礼仪制度,总督应该将布政使送到仪门,现在大人既以按规定把我送到仪门,就请你留步吧。

”说完长揖施礼而去。

张之洞听罢,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又不好发作,因为这位布政史所为符合清代官场礼仪的。

有关尊严的历史典故

有关尊严的历史典故

有关尊严的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有关尊严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尊严在古代有时候能不拘一格,有时候又能比生命还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关于尊严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韩信胯下之辱》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

”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

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是很善待屠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

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

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

"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古今人损他人尊严的事例

古今人损他人尊严的事例

古今人损他人尊严的事例一、胯下之辱韩信,青少年时代是江苏淮阴地区的一个破落贵族子弟,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

由于运气不好,青年时代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

淮阴闹市中,就有个年轻的屠户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

”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二、毛遂自荐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后赵先割地议和,秦退兵后,赵又反悔不将城池交付秦,秦王大怒,使王陵领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

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

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没有先生什么才能的缘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

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

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关于尊严的故事

关于尊严的故事

关于尊严的小故事-人只有获得尊严,才活得有价值!《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韩信胯下之辱》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

”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

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是很善待屠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

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

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

"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古代关于尊严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尊严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尊严的小故事导读:本文古代关于尊严的小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韩信胯下之辱】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

”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

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有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是很善待屠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

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

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

"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历史人物失去尊严的故事
在古代历史上,有些人物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尊严,以下是其中几个故事:
1.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是汉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年轻
时因为家境贫寒,经常被当地的恶霸欺凌。

有一次,恶霸让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为了保命,只好忍气吞声地照做。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人们比喻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经典故事。

2.朱元璋落难时被误会偷马: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在他
落难时,曾被误会偷了一匹马。

实际上,那匹马是他自己走失的,但他被冤枉后并没有辩解,而是默默地忍受了指责。

这个故事展示了朱元璋坚韧不拔和沉着冷静的品质。

3.苏秦遭嘲笑: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曾游说六国联
合抗秦。

然而,在他游说期间,他的黑貂皮衣破了,宝剑也钝了,而且盘缠也用完了,他只好骑着瘦马回到家。

他的妻子不给他开门,他的嫂子还嘲笑他。

这个故事表明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

这些故事表明,古代历史人物也曾遭受过失去尊严的遭遇。

然而,他们通过坚韧不拔、沉着冷静、积极进取等优秀品质,最终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