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例题

合集下载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答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答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带电量有可能是3×10−19C B.感应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C.物体所带电量可能很小,可以小于元电荷D.经过摩擦使某物体带正电是因为产生了额外的正电荷2.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C D.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23C3.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D.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4.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5Q和−Q,将两小球接触之后再分开,则它们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A.+2Q,+2Q B.+3Q,+3Q C.+5Q,−Q D.+3Q,+Q5.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点电荷的带电量一定是1.60×10−19C B.实际存在的电荷都是点电荷C.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D.大的带电体不能看成是点电荷6.A和B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A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A和B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A转移到了BC.A在摩擦后一定得到了1×109个电子D.A在摩擦过程中一定失去了1.6×10−19C电子7.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距为0.6cm,两板接上6×103v电压,板间有一个带电液滴质量为4.8×10−10g,处于静止状态,则油滴上有元电荷数目是(g=10m/s2,g=1.6×10−19C)( )A.30B.3×10C.3×104D.3×106二、多选题8.在电场线如图所示的电场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B.A点的电势高于B点C.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小D.正电荷从B点移到A点时,电场力作正功9.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方法是()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使甲球瞬时接地,稳定后再移走棒D.使棒与甲球接触,稳定后再移走棒10.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带电情况可能是()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带同种电荷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D.无法确定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一个电子,在任何情况下均可视为点电荷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的绝对值,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尺寸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12.下列有关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是可以创造的B.摩擦起电时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电子C.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说明电荷可以被消灭三、解答题13.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14.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求:(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15.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高度为h,空间充满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mg/q,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物体以某速度下滑时刚好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可以看成质点,且下滑过程中其电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问:(1)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檫因数。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练习题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练习题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练习题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练习题电荷电荷守恒定律是电磁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守恒性质。

根据这个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通过电荷的转移来改变其分布。

在学习和应用这个定律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理解。

练习题一:电荷转移假设有一个封闭系统,初始状态下系统中有两个带电体,一个带正电荷q1,另一个带负电荷q2。

在系统中加入一个导体,导体与带正电荷的带电体相碰触,然后与带负电荷的带电体相碰触。

求碰触之后系统中各个带电体的电荷量。

解析:根据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系统中的总电荷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

所以,带正电荷的带电体和带负电荷的带电体的电荷量之和应该等于初始状态下的总电荷量。

假设初始总电荷量为Q0,则带正电荷的带电体的电荷量为q1' = (Q0+ q1)/2,带负电荷的带电体的电荷量为q2' = (Q0 - q1)/2。

练习题二:电荷转移与电势假设有一个封闭系统,初始状态下系统中有一个带电体A,带电量为q1,其电势为V1。

在系统中加入一个导体B,导体B与带电体A相碰触,并且导体B的电势为V2。

求碰触之后系统中带电体A的电荷量和电势。

解析:根据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系统中的总电荷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

所以,带电体A的电荷量应该等于初始状态下的电荷量q1。

而带电体A的电势则会被导体B的电势所影响。

根据电势的定义,电势差等于电荷量与电容之比。

假设导体B的电容为C,则带电体A的电势为V' = (q1/C + V2)/(1/C)。

练习题三:电荷分布假设有一个封闭系统,系统中有一根长导线,导线上均匀分布着电荷。

在导线上任取一段长度为L的小段,求这段小段上的电荷量。

解析:根据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系统中的总电荷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

所以,这段小段上的电荷量应该等于系统中的总电荷量除以导线的总长度,再乘以这段小段的长度。

假设系统中的总电荷量为Q,导线的总长度为L0,则这段小段上的电荷量为q = Q/L0 * L。

电荷守恒定律练习题20篇

电荷守恒定律练习题20篇

电荷守恒定律练习题20篇1. 问题:一个闭合电路中,电荷总量为多少?答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闭合电路中的电荷总量为零。

2. 问题: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接触到一个带负电的物体后会发生什么?答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接触到一个带负电的物体后,电荷会通过接触部分的传导进行平衡,使得两个物体的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3. 问题:在一个电路中,如果一根导线上的电荷增加了,那么其他导线上的电荷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如果一根导线上的电荷增加了,其他导线上的电荷会相应减少,以保持整个电路中的总电荷量不变。

4. 问题: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荷总量增加了,那么该电路的电势能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荷总量增加了,该电路的电势能会增加,因为电势能与电荷量成正比。

5. 问题: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如果电荷通过一个电阻器,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通过一个电阻器时,其总电荷量保持不变,但电荷的分布会发生变化,导致电阻器两端的电势差增加,从而产生电流。

6. 问题:如果在一个电路中增加一个电,那么电路中的电荷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如果在一个电路中增加一个电,电荷会从其他部分流入电,使得整个电路中的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7. 问题: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如果一个电荷被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电路中的电荷总量会发生变化吗?答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电荷被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电路中的电荷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电荷守恒。

8. 问题:在一个电路中,如果一个电的电荷增加了,其他部分的电荷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电的电荷增加了,其他部分的电荷会减少,以保持整个电路中的总电荷量不变。

9. 问题:如果在一个电路中加入一个电感器,电路中的电荷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如果在一个电路中加入一个电感器,电荷会在电感器中产生电流,但整个电路中的总电荷量不会发生变化。

5.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习题精选(人教版选修3-1)(有答案)

5.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习题精选(人教版选修3-1)(有答案)

第1章 1电荷守恒定律1.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A .正电荷B .负电荷C .接触起电D .感应起电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 .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C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D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3.地毯中加入少量金属丝的目的是( )A .增大地毯的强度和韧性B .避免人走时产生静电C .将人走动时产生的静电导走D .以上说法都不对4.导体A 带5Q 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 带Q 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 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A .-QB .QC .2QD .4Q5.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 )A .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 .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C .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 .橡胶捧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6.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A .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 .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 .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 .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7.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 ,丙物体带电8×10-16 C .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 .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 .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 .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8.如下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甲、乙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 .棒的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9.M 和N 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 带正电1.6×10-10 C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在摩擦前M 和N 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 .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 转移到NC .N 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1.6×10-10 CD .M 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10.如下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通电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 .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 .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11.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 夸克带电荷量为23e ,d 夸克带电荷量为-13e ,e 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12.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 ,先后与A 、B 接触后移开.(1)若A 、B 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2)若A 、B 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答案:1.解析: 金属箔片的带电性质和相接触的玻璃棒带电性质是相同的.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为接触起电.答案: AC2.答案: D3.答案: C4.解析: 两导体上的电荷先完全中和后再平分,所以每个导体上带电荷量的大小为5Q -Q 2=2Q . 答案: C 5.解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中性的物体若失去了电子就带正电,得到了电子就带负电.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失去了电子的毛皮带正电,所以C 正确.答案: C6.解析: 绝缘小球上电荷量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只是小球上电荷量减少,但是这些电子并没消失,故A 、B 错,C 对,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的总量仍保持不变,故D 正确.答案: CD7.解析: 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静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 C 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 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 C -8×10-16 C =8×10-16 C ,故A 、D 正确.答案: AD8.解析: 感应起电应遵从以下几个步骤:(1)两导体彼此接触;(2)带电体移近两导体;(3)先分开两导体,再移走带电体.由此可知,A 项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与非带电体接触,电荷发生转移,使物体带电,C 项可以使物体带电.故正确答案为AC.答案: AC9.解析: M 和N 都不带电,是指这两个物体都呈电中性,没有“净电荷”(没有中和完的电荷),也就是没有得失电子.但内部仍有相等数量的正电荷(质子数)和负电荷(电子数),所以选项A 错误.M 和N 摩擦后M 带正电荷,说明M 失去电子,电子从M 转移到N ,选项B 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定律,M 和N 这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原来电荷的代数和为0,摩擦后电荷量仍应为0.选项C 正确.电子带电荷量为1.6×10-19 C ,摩擦后M 带正电荷1.6×10-10 C ,由于M 带电荷量应是电子电荷量的整数倍.所以M 失去109个电子,选项D 错误.答案: BC10.解析: 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必定带同种电荷;若两物体相互吸引,二者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荷,另一个不带电荷.当只有一个物体带电时,不带电物体由于受到带电物体电荷的作用,原子内部的异种电荷趋向于靠近带电物体,同种电荷趋向于远离带电物体,这一过程类似于静电感应,因此两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排斥力,宏观上显示的是吸引力.综合上述,B 、C 选项正确.答案: BC1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性质及电荷守恒定律,对质子11H ;带电荷量为2×23e +1×()-13e =e , 故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对中子01n ;带电荷量为1×23e +2×()-13e =0, 故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故B 选项正确.答案: B 12.解析: (1)A 、B 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 ,C 与A 接触后,由于形状相同,二者平分电荷量,A 、C 所带的电荷量均为12Q . C 与B 接触后平分二者电荷量,则B 、C 的电荷量均为12()12Q +Q =34Q ,A 、B 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12Q ∶()34Q =2∶3.(2)A 、B 带异种电荷,设电荷量分别为Q 、-Q ,A 、C 接触后,平分电荷量,A 、C 的电荷量均变为12Q ,C 与B 接触后,平分二者的电荷量, C 、B 的电荷量均为12()12Q -Q =-14Q ,则A 、B 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12Q ∶|-14Q |=2∶1. 答案: (1)2∶3 (2)2∶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以下对物体带电现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经过摩擦使某物体带负电,那么该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产生了额外的电子B.某物体带电荷量有可能为3.3×10–19 CC.物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D.电荷相互中和是电荷完全消失的现象2.〔2018·XX市宝坻区高一联考〕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人跟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球B 相碰。

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B.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D.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3.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以下值中的A.3.2×10–19 C B.–6.4×10–19 CC.–1.6×10–18 C D.4.0×10–19 C4.〔2018·XX省XX市高考预测卷〕某同学在研究电容式充放电实验时。

充满电荷量的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同时将一个包裹有铝箔纸的乒乓球放入其中,发现乒乓小球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你觉得小球的运动状态应该是A.被吸到一侧的极板上不动B.处于中间位置不动C.一直在两极板间来回撞击D.沿绳子方向弹回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带正电6.〔2018·XX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考适应性试卷〕如下图,是某验电器的构造图。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金属箔X开过程,电势能一定减少B.金属箔X开过程,电场力一定做负功C.两金属箔X开,说明金属盘带正电D.两片金属箔X开时,可能带异种电荷7.如下图,两个互相接触的导体A和B不带电,现将带正电的导体C靠近A端放置,然后移开A、B,三者均有绝缘支架。

那么A、B的带电情况为A.A带正电,B带负电B.A带负电,B带正电C.A、B都带正电D.A、B都带负电8.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外表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金属球b。

高二物理电荷及电荷守恒试题

高二物理电荷及电荷守恒试题

高二物理电荷及电荷守恒试题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所以ABD错误,C正确.【考点】电荷守恒定律2.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球A所带电荷量为+4Q,球B不带电.现将球B与球A接触后,移到与球A相距为d处(d远远大于小球半径).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则此时两球A、B之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大小是()A. B. C. D..【答案】C【解析】电荷守恒定律知两球接触后电荷中和后再平分,则电荷量均为+2Q,由库仑定律可得库仑力的大小为,C选项正确。

【考点】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3.如图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之间的电势差,现使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B板稍微向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小B.若将B板稍微向上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小C.若将B板拿走,静电计指针张角变为零D.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极板之间,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大【答案】A【解析】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及电容定义式,可知将B板右移时,距离变小、电容变大,因电荷量不变,所以电势差变小,即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所以A正确;同理,将B板上移,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减小、电势差变大,即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所以B错误;将B极板拿走后,A极板与大地组成电容器,电势差不变,即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所以C错误;插入玻璃板,相对介电常数变大、电容变大、故电势差变小,即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所以D错误;【考点】电容器4.现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B、C,其中A球带电荷量为+8Q,B球带电荷量为-2Q,C球不带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解析)

高中物理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解析)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它们命名为正、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起电的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带正电,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可以记为:“毛玻璃带正电”。

4.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这个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1.60×10-19 C。

5.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总电荷平均分配。

如果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再均分。

一、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1.物质的电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三种起电方式(1)接触起电: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前者带上电荷的方式。

(2)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感应起电:把一带电物体靠近导体使导体带电的方式。

如图所示,将带电体C去靠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A、B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1.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高二物理电荷及电荷守恒试题

高二物理电荷及电荷守恒试题

高二物理电荷及电荷守恒试题1.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答案】C【解析】物体接触带电时,电子发生转移,导致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电荷不平衡,从而带电,而并非质子数目的变化,质子数目在接触过程中是不变的。

C正确【考点】电荷守恒定律,注意接触带电的实质:物体接触带电时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即电子的重新分配,而质子数并没有发生变化。

2.两个放在绝缘架上的相同金属球,相距r,球的半径比r小得多,带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和3q,相互作用的斥力为3F. 现让这两个金属球相接触,然后分开,仍放回原处,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变为A.F.B.C.4F D.以上三个选项之外的一个值【答案】C【解析】由库仑定律可得:,得而两球接触后再分开平分总电量,故分开后两球的带电量为2q;则库仑力,所以C正确。

【考点】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3.对点电荷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体积很大的带电体都不能看成点电荷B.只要体积很小的带电体就能看成点电荷C.只要是均匀的球形带电体,不管球的大小,都能被看成点电荷D.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本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带电体就可以视为点电荷【答案】D【解析】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情况,在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本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带电体就可以视为点电荷。

D正确、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点电荷的理解。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带电体就能看成点电荷B.电场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C.雷雨天留在金属房里比留在木房子里更安全D.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场处处为零【答案】C【解析】点电荷是指本身的大小比它到其它带电体的距离小得多的带电体,不是看体积的大小,故A错;电势只是相对的,和重力势能一样,你可以规定任意一点的重力势能为零,即零势能面,同样你也可以规定任意一点的电势为零,根电场强度没有关系,B错;雷雨天时,金属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故C对,D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页
物体带电的本质.
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 位,知道比荷的概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重点难点: 起电的实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应用.
易错问题:把质子、电子误认为元电荷.
上 页
下 页
1.“中性”、“中和”的本质 电中性的物体是有电荷存在的,只是代数和为0, 对外不显电性;电荷的中和是指电荷的种类、数量达到 异号、等量时,正负电荷代数和为0. 2.“总量”含义:指电荷的代数和.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课标领航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静电场”是电学的基础知识,承前启后,也是
历年高考的重点之一 . 需要我们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
上,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场强叠加、匀强电
上 页
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
动等有关规律 . 学会运用电场线、等势面等几何方法形 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熟练将运动学和力学的规律应用 到电场中,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课标定位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学习目标:1.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 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下 页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本章特点之一是概念多且抽象 .静电场的概念及电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物理量的理解都是比
较抽象的,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们与重力场及重力加速度、
高度、高度差、重力势能等进行类比,在类比中加深对 本章知识的掌握.
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 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2.三种起电方式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 正电 ,则丝
绸带有 负电 ,这是因为玻璃棒上的部分 电子 转移到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上 页
产 两不同绝缘体 导体与带电导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生 摩擦时 体接触时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 导体上带上与 现 两物体带上等 异种电荷,且电性 带电体相同电 象 量异种电荷 与原带电体“近异 性的电荷 远同”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下 页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2)感应起电 :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以使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号
电荷,远离的一端带
上 页
同号 电荷,这种现象叫做 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 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 感应起电 . (3) 接触起电 :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的物体接触后 会带上电荷,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做 接触起电 ,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接触后,会使电荷量 平分 .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思考 · 提示】
不能 . 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
上 页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荷.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二、电荷守恒定律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表述一:电荷既不会 创生 ,也不会消灭 ,只能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本章特点之二是综合性较强 . 许多知识是在力学知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学习电学知识前要复习好必
要的力学规律 .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经常把力、电规
律密切联系,综合运用 . 本章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概念 准确,不乱套公式,懂得规律的成立条件及适用范围, 从规律出发进行逻辑推理,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灵活 处理物理问题.
上 页
19 1.6×10 C- ,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即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用e表示,e= 密立根 测得. 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 与电子的 质量 之 比.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下 页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一、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到 另一部分 .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 交换的系统,电荷 的 代数和 保持不变.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三、电荷量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库仑 ,简称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其国际单位是 库,用C表示.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1.物质的电结构:原子由带 正电 的原子核和带 负电 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 原子核的
上 页
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 相等 ,所以
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 电中性 .
下 页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原 因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上 页
不同物质的原 导体中的自由 子核对核外电 电子受带正(负) 电荷之间的相 子的束缚力不 电物体吸引(排 互排斥 同而发生电子 斥)而靠近(远离) 得失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下 页
实 质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键在于先分开两物体 ( 或先断
开接地线)然后再移去带电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时 各自的带电量可用公式 计算.
下 页
上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二、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了丝绸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负电 ,毛皮带, 正电 这是因为毛皮上的部分 电子 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一 章 静 电 场
感应起电的方式能使绝缘体带电吗?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