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积极心理学》总复习
【笔记】积极心理学

【笔记】积极心理学整个课程的演讲结构★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彩概念:对于幸福感、乐观主义的研究,善良、道德、美德、爱、两性关系、巅峰体验、自我实现、移情。
积极心理学,着眼于有用的东西——关注爱、两性、自尊、动机、恢复以及幸福感。
★2.练习时间(安静自省)的重要性。
“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机制”包括学习、理解、记忆、保留。
当我们思考并重放素材时,更容易保留记住之前的经历,所以休息事件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3.所不传授的不光是信息,还是关于如何将信息变形、变的显而易见。
我们的思想(大脑)就是一个接受信息的容器——接受科学、信息,储存于容器里。
所接受储存的信息(在学校里)越多越好,但这并不是全部。
仅仅是接受存储信息,是不足矣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成功、自尊、动机水平、两性关系极其质量。
而还需要将接受储存到的信息,变形——即思考的方式与角度的转变。
重要的不仅仅是获得了何信息,而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去解读、去理解——这就是由容器的形状决定。
(后面会讲到,通常如何去解读理解接受的信息比信息本身更重要)快乐由我们的精神状态而定,所以需要变形——这对建立幸福感来说非常重要。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5.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常识更平常。
所谓轰动之处就是没有轰动之处’(令人满意而又丰富的生活包括了起起落落、痛苦和再次振作、失败与再次奋斗。
)幸福的生活不在乎一个秘密,一个让人惊奇的诀窍。
而在于你们将在本课程中学到的许多东西,都是你们之前所听说过的——也许对于你来说并没有什么惊奇感,因为这是你所熟知的被你称为尝试的东西。
泰格而说——常识并非那么平常。
特别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常识。
本课程希望做到的是帮助你们凿掉一些束缚——不论是阻碍你对熟知事物的认知束缚,还是阻碍你对已熟知事物中获取益处的情绪束缚,抑或是行为束缚,无论是哪一种。
★6.教育的功能、人与人性的目标(只要这个人还是被关注着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完全成为一个人,达到人类或是特定的某个‘个人’能达到的最高高度(个人自身能力的最大限度)通俗的讲,即是帮助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积极心理学

第二章幸福的途径第一课时作业:个体可能会因为过分在意别人看法导致不良情绪,可能会因为不接受失败导致不良情绪,也可能会因为不能原谅生活中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产生不良情绪。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通过接纳自己和他人提升幸福感。
答:(一)接纳自我婴儿儿童期,我们准许自己表达真实的自我。
长大后,我们不再允许自己真实的表达自我,不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尤其是当我们发觉其他人在看我们,时刻评价我们时,我们更加严苛的审视自己,停止接纳自己,引起不良情绪。
如果一个人不接纳自己,那就很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比如压抑、焦虑,从而失去了幸福、快乐和创造力。
接纳自我,与自己交流。
可以通过写日记来达到与自我交流的目的。
我从初中开始写日记,基本上天天写,一直坚持到念大学之前。
念大学之后,写日记这件事没能很好的坚持下来,我能感觉到我对于我自己个性、能力的认知是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的。
我变得不自信,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接纳自我,与他人倾诉。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启发,或者从他人的言语中获得肯定。
接纳失败,人生漫长,起起落落,不可能遇见失败。
重要的是遇见失败之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审视失败,总结失败。
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足,力所不及。
如果个体长期自我压抑,将导致严重的抑郁。
接纳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幸福感会上升。
(二)接纳他人个体接纳自我,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接纳自己的力所不及。
在此基础上也能接受一个事实,他人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有力所不及。
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感到内窘与不安,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同样也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弱点和问题,从容地生活。
其次,自发、坦率、真实,他们能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隐藏自我。
并且能够正确管理自我。
另外,接纳不是安于现状、接受现实、自暴自弃,接纳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改变才能实现接纳的意义。
当我们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就会知道每一个人都像是阳光下的植物,是渴望成长的。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简答(每题5分,共40分)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于20世纪末提出的新的研究取向。
它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美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2、简述生活满意点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启示。
基本观点:(1)不同的人生活满意基准线也不同。
(2)生活满意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个体的生活满意点会随个体生活体验而发生变化。
(4)人在经历了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后,他的生活满意点在相关事件过去四周之后就会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生活满意点水平,但这个恢复的生活满意点还是与原来的生活满意点有一定的差异。
启示:当我们选择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经历过的一切时,我们就能相应地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将逐渐成为我们生活满意点的一部分;而它被整合到我们的生活满意点之后,反过来就会使我们更满意地对待现在和将来的生活。
3、幸福教师的共同之处有哪些?(1)对工作性质的爱:爱教育幸福的教师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一种快乐。
(2)对工作对象的爱:爱学生幸福的教师都是热爱孩子的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世间最可贵的情感之一,这种爱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教师爱的无私性。
第二,教师爱的无条件性。
第三,教师爱的表达形式特殊性。
(3)对工作材料的爱:爱知识求知是一种快乐,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就拥有更多幸福的来源。
4、处于沉浸体验之中的人会有哪些感受?第一,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第二,专心致志。
第三,有清晰的任务目标。
第四,有及时的反馈信息。
第五,人与环境的融合。
第六,潜在的控制感。
第七,自我意识暂时性的丧失。
第八,时间知觉暂时性失真。
积极心理学(上海大学)

17.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35. 抵御病患的积极心理品质与特征
18. 音乐对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影响
36. 师生趋避动机匹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19. 情绪与理性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37. 道德相对主义的文化差异与教育对策
20. 教育过程中的情绪调节
38. 咨询与治疗中的积极心理学新方法
其他
1. 利他行为 2. 自我控制 3. 积极教养 4. 尽责心 5. 自我效能感 6. 友情 7. 精通 8. 合作
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心理学解 2015年度课题申请指南 读
2.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幸福观
21. 中国文化背景下幸福感提升的干预
3. 中国文化背景下使命感的内涵与结构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
解读定义
积极心理学是_______学的一个分支。 积极心理学的主旨在于提升个体____
的力量。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_____。
Positive Psychology
— A short history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
的 研 究
普通心理学
领
健康心理学
域
社会心理学
问题2:凭你的直觉,你觉得积极心理学研究哪些议题?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快乐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 没有信用卡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桥下 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抗逆力
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关键词
22. 青少年学业焦虑与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教程期末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教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1.以德西(Deci)和赖安(Ryan)为代表的研究者把目标分为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
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分别是指什么?A 内部目标指能直接带来内部回报的事情,即能直接使个体的自主感、胜任感或归属感获得满足的目标,比如让个体获得自我成长、建立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和自信等;外内部目标指能直接带来内部回报的事情,即能直接使个体的自主感、胜任感或归属感获得满足的目标,比如让个体获得自我成长、建立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和自信等;B 内部目标指能直接带来内部回报的目标,即能直接使个体的自信感、胜任感或归属感获得满足的目标,比如让个体获得自我成长、建立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和自信等;外部目标指那些不容易直接使个体的内在心理需求获得满足的目标,比如经济收入、名誉等。
C 内部目标指能直接带来内部回报的目标,即能直接使个体的自主感、胜任感或归属感获得满足的目标,比如让个体获得自我成长、建立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和自信等;外部目标指那些容易直接使个体的内在心理需求获得满足的目标,比如经济收入、名誉等。
D 内部目标指能直接带来内部回报的目标,即能直接使个体的自主感、胜任感或归属感获得满足的目标,比如让个体获得自我成长、建立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和自信等;外部目标指那些不容易直接使个体的内在心理需求获得满足的目标,比如经济收入、名誉等。
参考答案:D2. 根据我国国情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时间指向(过去、现在、未来)、活动类型(生活、学习、工作、社交)、关系维度(对人、对事、对己)等,将哪十四项内容优先列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A 减少幸福感、减低生活满意度、挖掘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B 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职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志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C 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D 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参考答案:C3. 情绪智力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前期、儿童前期、儿童中期、青春期早期和青春期七个时期。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选择、填空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018.4《积极心理学》复习

2018.4《积极心理学》复习第一讲积极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的定义: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本身潜力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于发掘使个人以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2)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或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2、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1)1998年1月,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召开的“艾库玛尔会议”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塞利格曼(Seligman)邀请了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福勒(Fowler)等人共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法和基本结构等问题,并指定了相应的负责人。
(2)2000年1月,塞利格曼(Seligman)和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在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同一期的《美国心理学家》杂志还刊载了一个积极心理学的专辑,大多数是由一些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撰写了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3)目前,积极心理学运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些有影响的著作相继出版,如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快乐》、卡尔《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和人类积极心理力量的科学》、利文的《佛教和瑜伽中的积极心理学》,斯奈德和洛佩兹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等。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积极心理学既是对当代心理学研究价值的一种重新回归,也是对消极心理学倾向的一种反动。
心理学总复习PPT课件

第五章复习样题
一、名词解释:具体形象思维P108、发散思维P108、创造性思 维P108、概念P109、推理P112、心向P121、想像P121、
二、简答: 1)思维有哪些基本特征。P106 2)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问题一般可分为哪三个部分?P115 3)简要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P115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18-120 5)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P122 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P124-125
第二部分 各章重点复习
第一章 概论 主要考核知识点以及复习要求: 1、心理学的概念(识记) 2、心理学的基本性质以及创立的标志(识记) 3、心理学的分支(领会)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 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
第一章复习样题
一、名词解释:心理学P4;认知P12;实验法P17;谈话法P18 二、简答题: 1、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0 2、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P16 3、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区别 P17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P18-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主要考核知识点以及复习要求: 1、感觉的基本概念(识记)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领会并识记) 3、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领会) 4、基本的听觉现象与机制(领会) 5、知觉的一般概念(识记) 6、知觉的特性与机制(领会) 7、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识记) 8、社会认知的过程(领会并理解)
二、关于名词解释
1、出现在章节的题目里的名词做重点把握。 如:第一章的“心理学”;第二章的“注意、意识、生 物节律、梦、催眠”;第三章的“感觉、知觉、感受性、 感觉阈限、社会知觉”……………… 2、出现在课后习题中的名词解释要重点把握 如:第四章课后习题中“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梦剥夺实验
通过观察他发现…
§ 一一个晚上共发生生了6次快速眼动模式, 孩子子的眼球在闭合下,快速地、无无规律地 来回运动。而而他的大大脑不像是睡着了,而而 是像更清醒的样子子。每次快速眼动出现时, 这种类似清醒状态的脑电模式会重新出现。 他们把这种特定的眼球运动的睡眠阶段, 称为“快速眼动睡眠”。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和明度恒常性
小心视崖!—— 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
错觉
咖啡墙错觉
19世纪英国布里斯托尔城的一家咖啡馆
第三讲 心理、意识与梦
程明明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14年秋季学期
无意识(unconscious)
§ 鸡尾酒会效应 当你所处的房间内 不止止一一个人人在说话时, 在多数时间里你注意一一 个人人的话语,而而屏蔽了 其余的话语。
习得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 “习得性无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 败或惩罚而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 行行为。 § 习得性无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 的一一种对现实的无无望和无无可奈 何的行行为、心心理状态。
学习—行行为主义与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认为人类的行为 都是后天习得的,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 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 增加或消除, 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 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 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 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 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无意识的浮现
弗洛依德的冰山理论
§ Sigmund Freud, § 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 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 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 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自由联 想”、“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 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 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 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之一。
第二讲 感觉与知觉
程明明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14年秋季学期
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
假设你受聘于一家饮料公司, 他们想要生产一种可乐产品, 口味比现在的可乐稍微甜一点, 但(为了省钱)公司想尽可能 少的在可乐中加糖。公司要求 你测量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 差异量。
Öª¾õ×éÖ¯
×éÖ¯ Éî¶È ³ÖÐø
¸Ð¾õ
¸Ð¾õ ¹ý ³Ì
»· ¾³ ´Ì ¼¤
知觉的恒常性
§ 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一定范围内改变 时,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却保持着稳定性。 § 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一物体时, 物体在网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 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大的变化。 § 大大小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一物体时, 物体在网网膜上成像的大大小存在变化,但人人们看到的 对象大大小的变化,并不和网网膜映象大大小的变化相吻 合。 § 明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 或视亮度保持不变。 § 颜色色恒常性:一一个有颜色色的物体在色色光照明的严重 影响下,相对保持不变。
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条件反射与行为分析
§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 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实验 §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华生生的小小阿尔伯特实验-情绪与偏好
桑代克的猫“迷笼”
斯金纳箱-操作条件反射
班杜拉的波比娃娃实验
课堂小测验
巴普洛夫 § 1. 俄国科学家__________奠定了“经典条件反 射”理论。 斯金纳 § 2.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人物是:_____,他认 为:动物的学习行行为是随着一一个起_____作用的 强化 刺激而而发生生的。
§ 3. “挖走走心心理学的心心”的行行为主义最代表的心心理学 华生 通过_______实验,他认为人人类情 小阿尔伯特 家是:______, 绪是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 。
社会认知学习 § 3. 班杜拉是_____________理论的奠基人人。他最 波比娃娃 有名的心心理学实验是____________。
感觉剥夺实验
概念驱动抑或数据驱动的加工工
×Ô ÉÏ ¶ø Ï µÄ ¼Ó ¹¤ ¸Å Äî ¼Ó ¹¤ ×Ô Ï ¶ø ÉÏ µÄ ¼Ó ¹¤ Êý ¾Ý Çý ¶¯
ÐÄ Àí ¹ý ³Ì
ÆÚ Íû £¬ ÐÅ Äî ֪ʶ ¼Ç Òä ÓïÑÔ ¶¯ »ú
±æÈÏ/ʶ± ð
·ÖÎö Ϊ ²¿ ·Ö
积极心理学总复习
程明明 社会学院
第一讲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程明明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佩里斯(Sperry)的“割裂脑实 验”
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
标准环境
贫乏环境
丰富环境
课堂小测验
§ 1. 心理学家__________被称为“右脑先 生”。他最有名的实验是“_______”,这 个实验证实了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分工不 同。 § 2. 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小老鼠要比生活在 贫乏环境中的小老鼠的大脑_____更厚、更 重。
§ Rapid-eye-movement sleep(REM) § 快速眼动睡眠是否与做梦有关?
REM 与梦
§ 如果被试整夜睡眠而而不被打扰的 话,在平均7个小时的睡眠中,被试出 现3-4次快速眼动期。
第四讲
学习与认知
程明明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014年秋季学期
§
20世纪 60-70年代,美国 心心理学家塞里格曼 以及他的同事们以 狗为对象做了一一系 列实验。
第五讲 社会心理学
阿西的从众实验
破窗效应——从众
冷漠的旁观者---旁观者效应
Milgram的无条件服从
斯坦福监狱实验
时间:1971年 主定的环境中,是能够随着环境改变而 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