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多媒体设计59页PPT
找规律教学设计方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方案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找规律教学设计方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找规律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觉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写。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猜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定。
从而对规律的肯定性有深入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换的进程,在探索规律的进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定一、感知、描写规律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1)猜图形(2)说规律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顺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顺次排列。
)2.描写规律,巩固认识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顺次排列。
媒体:分组圈出这些图形呢?()()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顺次排列。
媒体:分组圈出3、小结揭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显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17 3=5……2(板书)a:说明算式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何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b:精肯定位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
为何是第六组?(由于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c:深入体会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多媒体课件大学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课程类型:专业课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课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的能力;3. 提高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3.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技巧4.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差异;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看法。
二、多媒体课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多媒体课件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和不足。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20分钟)1. 教师介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选用和基本操作;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学习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3. 学生分组实践,尝试制作具有互动性的多媒体课件。
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技巧;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多媒体课件应用的方法和策略;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心得体会。
五、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0分钟)1. 教师总结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法;3. 教师给出建议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和创意;3. 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应用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评价。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2. 网络资源;3. 教学案例;4. 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新媒体培训课件(PPT 59页)

• 《天下无贼》全程赞助商一览表
赞助商
冠名
赞助费用(万元)
中国移动 首席赞助商 650
诺基亚 手机独家赞助商 200
佳能 影像设备独家赞助商 200
宝马 汽车独家赞助商 200
惠普 笔记本电脑独家赞助商 200
淘宝网 网络拍卖合作伙伴 200
白领服饰 服装独家赞助商 200
曲美家具 家具独家赞助商 200
2、楼宇电视广告的传播特性
• 强烈的社区终端渗透能力 • 高度的针对性,目标群精准锁定 • 信息接收的强制性 • 目标受众支付能力强 • 广告信息传播的排他性
楼宇电视广告为啥非看不可?
五、植入式广告媒体
1、植入式广告的概念
• 植入式广告是产品植入(Product Placement)和品牌植入(Brand placement)的总称。指广告主付费,将产品或品牌信息或代表性视觉符 号甚至品牌理念策略性融入媒体内容中。
3、新媒体的特征 (1)分众性
• 它的传播模式是“窄播”而非“广播”,可以更有效地针 对目标受众。(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2)互动性
• 传受双方有着更强的互动性,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3)数字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科技化的内容,降低了制作成本。
(4)复合性(多媒体)
• 往往文字、视频和音频兼而有之。
二、网络广告媒体
案例
美特斯邦威在线广告网络广告
• 广告内容
• 配合美特斯邦威投放光线电视广告,在网站综合发布美特斯邦威网络广 告。
• 按时间分别投放以下广告: 美特斯邦威代言人郭富城广告 美特斯邦威新一任代言人竞猜 美特斯邦威新任代言人周杰伦广告
• 广告形式
• 首页发布美特斯邦威横幅广告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屏幕显示:为九九重阳节开展的“走进敬老院,浓浓敬老请”活动我们全校学生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一些物品。
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花多少钱?40千克呢?200千克呢?(学生回答)6╳2= 12(元)6╳40=240(元)6╳200=1200(元)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6某2= 12(元)6某20=120(元)6某200=1200(元)(1)师:在研究问题的过程过程中,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和表达,可以把这组算式分别说成(1)式,(2)式,(3)式。
(2)引导学生分别用(2)式、(3)式与(1)式比,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多媒体教室组建方案20页PPT

20
多媒体教室组建方案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2年级数学教案《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 》

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59页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形、拼图形、摆图形等活动,加深对角及乘法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
3.让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美、数学美,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拼摆图形,在反思交流中体会数学的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活动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展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欣赏图案1.谈话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展示小棒)你们都用这些小棒做过什么?(生汇报)这一根根小棒到底有多神奇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用这些“神奇的小棒”,共同体验数学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神奇的小棒。
2.看图案,发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请你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这些图案都是用小棒拼成的。
师评价:你观察的很仔细,看出了图案是用什么拼成的。
(2)这些图案有小树、热带鱼、四边形、五角星,它们很漂亮。
师评价:你将图案与生活中的物体有机结合在一起,感受到了图案的漂亮。
(3)这些图案中都有角。
点拨:你能指一指哪些图案中有角吗?汇报:(这幅图中有锐角也有钝角。
)(这幅图中有锐角还有直角。
)师评价: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知识,你真了不起。
(4)还能知道一个小鱼的图案用了6根小棒。
3条小鱼就用18根小棒,即:3×6=18(条)。
师评价:你能将我们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解决了数学问题,真棒。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这些神奇的小棒可以摆出生活中这么多的物品,还能蕴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其实只要大家肯动手、勤动脑,用这些神奇的小棒还能创造出更多的美丽图案,你想不想自己拼一拼,摆一摆?生:想。
2023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2023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023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页主图、第60页例1、第64页第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分物时存在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初步感知“余数”;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对比、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
教学资源:PPT、小棒、学具片教学内容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属于整除类,表内除法涉及此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这是有余数的除法内容。
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因此,表内除法学完后不久,教材编排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单元。
教材第59页主题图呈现了学生分别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起到了四个作用。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便于师生操作,引入新课,三是让学生关注能摆几个图形,发现还剩几根小棒,四是为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供示范,积累活动经验。
教材第60页例题1借助平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平均分草莓分得的结果的对比,一个是用除法横式表示的对比,第一个对比是理解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基础。
教材第60页做一做和第64页第2题,都便于学生操作、填空、用除法算式表示,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学生分析:学生刚刚学完表内除法,对除法的本质“平均分”理解深刻,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能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能准确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熟练进行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也能熟练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物的过程和结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0的认识

第7课时 10 1.10的认识0说:“你呀,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
”0听到9这么一说,伤心地哭起来,1在旁边听见了,就很有礼貌地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
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小朋友,数字1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呀?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
10是不是比9大呢?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
课题板书:10的认识。
答案:8 7 6 5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一)教学数数。
1.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2.动手摆10根小棒3.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
找一找身边的10。
身体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0表示?(二)教学数序。
1.(出示尺子图)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2.出示计数器。
师先拔8颗,再添一颗是几颗?3.请学生分别按从小→大、从大→小(一)1.学生汇报:10只鸽子、9个学生、1个老师。
2.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3.学生交流:10个手指、10个脚趾……(二)1.学生出示直尺,观察10的位置。
2.(使学生能直观感觉到9比8多1)。
9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学生感觉到2.找规律填数。
(1)1 2 3 ()()6 7 () 9 ()(2)()() 8 7 6() 4 3 () 1答案:(1)4 5 8 10(2)10 9 5 23.画一画:将不足10个的图形补成10个。
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三)比大小。
听到小朋友们都说10比9大,9可不服气了,就把10单独找来比大小。
师板书:10○9、9○10。
(四)教学10的组成。
1.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2.并把你想到的方法填在书上第60页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儿歌手指操”具体内容是“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