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1-05-12 11:02:00 ] 作者:王锦燕编辑:studa20【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述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等功效,为临床常用药。

现就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1 药理作用1.1 抗肿瘤作用谭氏等[1]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黑素瘤和乳腺癌细胞株显示一定活性,特别是对乳腺癌细胞株活性更强。

袁氏等[2]以不同剂量的白花蛇舌草在裸鼠胶质瘤间质注射,观察实体瘤的瘤重及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其对裸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于氏等[3]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细胞集落的形成,没有逆转Bel-7402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实验还确定了白花蛇舌草的安全剂量范围是100~1 000 g/L,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对机体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

为临床上治疗多药耐药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

于氏等[4]从细胞代谢和形态学变化的角度初步论证了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抑瘤机制。

白花蛇舌草作用后的肿瘤细胞,DNA复制受到抑制,细胞的活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达到有效抑制Bel-7402细胞分裂的作用。

高氏等[5]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促使细胞中储存的钙离子释放,引起钙离子耗竭,同时诱导胞外钙离子的内流,以升高胞内游离钙的浓度。

提示白花蛇舌草的抗癌作用在于诱导癌细胞进入凋亡程序。

1.2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王氏等[6]的实验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够促进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由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提高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IgM抗体形成,并升高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

1.3 抗菌消炎作用蒋氏等[7]的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冬凌草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冬凌草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冬凌草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前言冬凌草,又名白花蛇舌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

其所含的活性成分非常丰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冬凌草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抗氧化作用冬凌草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体内的氧自由基水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抗炎作用冬凌草含有多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如绿原酸、儿茶素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炎性细胞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冬凌草含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如靶向肿瘤细胞的多糖、花青素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肝保护作用冬凌草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研究表明,冬凌草可以减轻各种导致肝脏损伤的因素的损伤程度。

免疫调节作用冬凌草所含的多糖等成分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此外,研究发现,冬凌草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免疫细胞活性,达到平衡免疫系统的目的。

临床应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冬凌草可以改善胃肠道进食后的不适,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因此,冬凌草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胃溃疡、胃炎、呕吐等症状的缓解。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冬凌草可以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各种症状,如喉咙痛、头痛、鼻塞等症状。

同时,冬凌草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抵抗力,预防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治疗肝脏疾病冬凌草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伤,并且可以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因此,冬凌草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如肝炎、肝硬化等。

抗肿瘤治疗冬凌草所含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具有抗肿瘤作用。

因此,冬凌草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抗肿瘤治疗。

结论冬凌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肝保护、免疫调节等作用。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药理作用。

方法: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对药物的作用进行阐述。

结果: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及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标签: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及抗菌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

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南方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岩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其中成药味苦、淡,性寒。

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

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1.抗肿瘤作用白花蛇舌草的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常用于腹部肿瘤治疗及癌症放射、化疗后的辅助治疗,是当前研究者高度关注的一个方向。

王英峰等研究了白花蛇舌草的乙醇提取有效部位对S180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免疫系统及小鼠生存天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的醇提部位具有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在临床应用方面,白花蛇舌草已用于治疗卵巢癌、胃癌、大肠癌、淋巴瘤等引起的恶性腹腔积液[1],以及消化系统肿瘤,如原发性肝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等,对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也有报道。

1.1宫颈癌张培影[2]等建立裸鼠人宫颈癌细胞移植模型及采用胃内灌药。

当肿瘤生长至直径10 mm 时,将荷瘤鼠随机分组,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在抑瘤率、生存时间、HeLa 细胞Ki-67 抗原蛋白的表达率以及肿瘤组织凋亡上的差异。

结果是白花蛇舌草对HeLa 细胞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HeLa 细胞凋亡,Ki-67 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并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P<0.05)。

结论表明花蛇舌草通过直接抑瘤增殖和诱导、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实现了其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

1.2肾癌刘岩[3]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肾癌GRC21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广西中药志》)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夏、秋季采集,晒干。

药材性状:气微,味淡。

以干燥,扭缠成团,灰绿色,叶多者为佳。

鲜用或生用。

【历史】白花蛇舌草异名有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广西中药志》),蛇舌癀(《闽南民间草药》),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泉州本草》),千打捶、羊须草(《广东中草药》),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福建中草药》),蛇针草、白花十字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等。

白花蛇舌草始载于《广西中药志》,言其“治小儿推积,毒蛇咬伤,癌肿。

外治白泡疮、蛇癞疮”,《潮州志*物产志》言其“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闽南民间草药》言其“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泉州本草》言其“清热散瘀,消痈解毒。

治痈疽疮疡,瘰疬。

又能清肺火,泻肺热。

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广西中草药》言其“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一般认为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湿的效果,广泛应用于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黄疸、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等多种疾病。

【性能】苦、甘,寒。

主归心、肝、脾、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应用】一、疮痈肠痈,毒蛇咬伤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见长,广泛应用于热毒炽盛之证。

1.疮痈乳痈本品善治内外痈肿。

治疮痈红肿热痛,可单用鲜品煎服,或鲜品捣烂外敷;亦可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的水煎内服。

治肠痈腹痛,可与大血藤、败酱草等清热活血、消痈散结之品同用。

或以本品与羊蹄草、两面针根配伍,水煎服用,治疗阑尾炎具有较好效果(《中草药处方选编》)。

现代临床利用其清热解毒之功,还用于以下疾病。

(1) 痤疮:治疗寻常型痤疮,用白花蛇舌草饮(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土茯苓15g,柴胡12g,薄荷6g,当归12g,丹参24g,莪术6g,薏苡仁18g,白扁豆15g,徐长卿12g,生甘草6g)加减,治疗120例,总有效率为86.7%[河北中医,2010,32(7):995]。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白花蛇舌草(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治疗中。

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以下将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白花蛇舌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根黄芩素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白花蛇舌草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1. 抗氧化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伤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 抗炎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细胞介导的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炎症过程,减少组织损伤。

3. 抗菌作用:白花蛇舌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耐药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4. 抗病毒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可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5. 抗肿瘤作用:白花蛇舌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根据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1. 抗炎应用:由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等。

2. 抗感染应用:由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3. 抗肿瘤应用:由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多种肿瘤,如肺癌、肝癌等。

4. 抗抑郁应用: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抑郁症状,可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抑郁症状。

5. 抗氧化应用: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防治氧化损伤相关疾病,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肝病等。

总之,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炎、抗感染、抗肿瘤等领域。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分析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分析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分析别名:蛇舌草、二叶、竹叶莱、蛇利草。

来自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 Willd.的全草。

其化学成分含齐墩果酸、对-香豆酸、豆甾醇、6-谷甾醇-D-葡萄糖苷、三十一烷。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淡。

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小便不利、肿瘤。

1药理研究1.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能明显促进刀豆蛋白(CoaN)和脂多糖(LPS)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药物本身对脾细胞具有丝裂原样作用,能明显增加小鼠脾细胞对羊红细胞的特异抗体分泌细胞数,增强异型小鼠脾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

增强实验动物抗感染能力。

白花蛇舌草对兔实验性阑尾炙的治疗显著,使兔体温稳定或下降,白细胞明显下降,炎症基本吸收。

本品抗感染作用是通过调动机体内部积极因素,如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等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所致。

1.2抗化学诱变作用染色体突变试验显示,白花蛇舌草具有明显抗诱变活性。

对黄曲霉素B1(AFB1)及苯并芘(BaP)引起的沙门菌属TA100的染色体突变的回复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抑制 AFB1与DNA结合,抑制AFPl及BaP的生物转化,并且其抗诱变作用有一定量效关系。

1.3抗肿瘤作用白花蛇舌草的促进免疫作用和抗化学诱变作用提示其有抗肿瘤活性。

体外试验,有抗噬菌体作用和抑制腹水性肝癌细胞作用。

每日每只鼠给药100mg,连用9日,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抑制率为57.40%,可使瘤细胞的核分裂状,尤其是有丝分裂象显著受抑制,癌组织变性坏死程度亦较对照组明显。

白花蛇舌草所含三萜酸类成分对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子宫颈癌 14、肝癌实体型、肉瘤180,香豆精类对子宫颈癌14、肉瘤180、肝癌实体型,多糖类对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艾氏腹水癌皮下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药理及临床应用白花蛇舌草(Plantago asiatica)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它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矿物质、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组织和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对多种炎症模型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白花蛇舌草还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真菌等有明显的抑制和杀菌作用。

因此,在传统医学中,白花蛇舌草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喉炎、皮肤炎等。

此外,白花蛇舌草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临床实践表明,白花蛇舌草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

白花蛇舌草还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活性。

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此外,白花蛇舌草还具有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应用方面,白花蛇舌草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炎症等疾病。

例如,白花蛇舌草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抗菌、镇痛、祛痰等作用。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白花蛇舌草可以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具有抗炎、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此外,白花蛇舌草还可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皮肤炎症,具有抗菌、抗炎、解毒、消肿等作用。

总之,白花蛇舌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它可以抗氧化、抗炎、抗菌,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等作用。

在临床上,白花蛇舌草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皮肤炎症等。

药材:白花蛇舌草

药材:白花蛇舌草

药材:白花蛇舌草【别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汉语拼音】bai hua she she cao【名称英】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成份】全草中分出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对香豆酸等。

【加工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干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有主根一条,粗约2~4毫米,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

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长1~2毫米。

花腋生。

气微,味淡。

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在福建、广西地区,尚有以同属植物水线草(参见"水线草"条),纤花耳草(参见"虾子草"条)及松叶耳草(参见"鹩哥舌"条)等作白花蛇舌草使用者。

【药理作用】①抗肿瘤作用在体外(相当生药6克/毫升)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美蓝试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较强。

曾用浸膏于小鼠S-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实验性治疗,皆无明显抗癌作用;0.5~1克生药/毫升在体外对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蓝试管法),但作者认为此属非特殊性的。

②抗菌、消炎作用体外抗菌作用并不显著,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

观察煎液对正常和人工阑尾炎兔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白细胞在体内外吞噬活力的影响,认为其抗炎作用,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等因素所致。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

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

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

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①《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康连香, 王瑛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462000
刊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英文刊名: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年,卷(期):2009,7(2)
被引用次数:4次
1.任仁安中药鉴定学 1986
2.周建波.尤斯华.黄存礼白花蛇舌草的微量元素分析 1990(12)
3.秦风华.谢蜀生.张文仁白花蛇舌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z强作用 1990(06)
4.单保思.张金艳.杜肖娜白花蛇舌草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05)
5.夏文娟.吴文涛.李淑君白花蛇舌草对联合化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2003(06)
1.刘洋.赵文静.孙敏.LIU Yang.ZHAO Wen-jing.SUN Min鹿鞭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展望[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2007,24(1)
2.鲍志祥王氏保赤丸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2)
3.李宏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5,25(1)
4.孙增民.王德松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6)
5.焦柏魁.冯克玉仙人掌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概况[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5)
6.白世庆.刘艳红白头翁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2007,26(7)
7.赵晓丽.路广晁半夏配伍应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举隅[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5,25(6)
8.李晋奇.王岚川乌配伍白芍的现代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浅析[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3,21(12)
9.朱瑄大柴胡汤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7)
10.张丽颖.Zhang Liying银杏叶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近况[期刊论文]-中国药事2006,20(2)
1.刘松雷天芝草胶囊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观察[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3)
2.张益勋.陈素红.吕圭源抗肿瘤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 201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zyyxdycjy20090206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