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常考的100个文言实词

合集下载

中考必备180个文言实词

中考必备180个文言实词

中考必备180个文言实词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③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安宁,稳定(安定其社稷)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一、概述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熟悉的基础词汇。

中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以应对考试的要求。

二、150个文言实词
下面列出了中考中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1.即:就是,表示依附,相当于“就”、“便”
2.乃:表示转折、因果关系
3.皆:都,表示全体
4.且:表示不定的意思,相当于“还”
5.与:和,表示共同性
6.并:和,表示并列
7.不及:不如
8.亦:也
9.匪:不
10.非:不是
11.而:和,表示递进关系
12.见:认识到,知道
13.乃:表示因果关系
14.为:充当
15.何:什么
16.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
17.不胜:不能
18.称:叫做
…(以下省略)
三、使用方法
掌握这150个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多接触文
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2.背诵文言文诗词:背诵文言文诗词是学习文言实词
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和记忆。

3.制作闪卡:将这些文言实词制作成闪卡,反复复习,
帮助记忆。

四、总结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对于中考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过多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诗词以及使用闪卡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希望大家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实词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150个实词_整理修改版

中考150个实词_整理修改版

上海中考语文150个常用实词1.比:(1)并列,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2)比较,相比 [比吾相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2.鄙: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3.兵:(1)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 《出师表》(2)兵士,军队 [一老河兵闻之] 《河中石兽》4.病:(1)疾病,生病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2)疲劳,困苦不堪 [向吾不为私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5.察:观察,明察,识别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曹刿论战》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6.彻: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谭记》7.乘:(1)坐,驾(战车) [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2)趁着,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8.从:(1)跟从,跟随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2)顺从,听从 [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9.当:(1)对着,面对 [僻不当道者] 《登泰山记》(2)在,正在 [当其南北分者] 《登泰山记》(3)当前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4)占着,把着 [崖限当道者] 《登泰山记》(5)应当 [当奖率三军,] 《出师表》(6)相抵,当作 [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10.道:(1)路,途 [伐竹取道] 《小石谭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2)思想,道理,主张 [以咨诹善道] 《出师表》(3)说,谈论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11.得:(1)得到,获得,找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或得日或否] 《登泰山记》(知道,了解)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看到) [便得一山] 《桃花源记》(2)得当,合适 [优劣得所] 《出师表》(3)能够,可以 [吾不得而见之矣] 《黄生借书说》12.定:(1)安定,稳定 [今南方已定] 《出师表》(2)平定 [北定中原] 《出师表》13.伐:(1)砍伐 [伐竹取道] 《小石谭记》(2)进攻,征伐 [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14.犯:(1)侵犯 [可得而犯邪] 《周亚夫军细柳》(2)触犯,冒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3)冒着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15.方:(1)方形 [多平方] 《登泰山记》(2)方圆,周围 [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3)地域,区域 [今南方已定] 《出师表》16.负:背,以背载物 [苍山负雪] 《登泰山记》[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17.赋:(1)征收,敛取 [岁赋其二] 《捕蛇者说》(2)赋税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说》18.更:更换 [更若役] 《捕蛇者说》19.故:(1)缘故,原因 [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2)故意,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20.顾:看望,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1.观:(1)看,观赏 [启窗而观] 《核舟记》[姑俟异日观] 《黄生借书说》(2)观察,考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22.归:(1)返回,归来 [归而形诸梦] 《黄生借书说》(2)归还 [而其归书也必速] 《黄生借书说》23、好:喜欢,爱好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黄生借书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孟论学》24.号:(1)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2)大声哭 [号呼而转徙] 《捕蛇者说》25.还:(1)返回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还于旧都] 《出师表》(2)同“旋”,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26.会:会合,聚集 [多会于此] 《岳阳搂记》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28.及:(1)赶得上 [皆不及往] 《登泰山记》(2)至,到 [及郡下] 《桃花源记》(3)趁着,等到……时候 [及既上] 《登泰山记》29.极:极点,尽头 [极天云一线异色] 《登泰山记》30.计:(1)计算,计量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2)统计,汇总 [通计一舟] 《核舟记》31.济:过河32: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33.假:借,借来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黄生借书说》34.间:(1)间隙,中间,期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眉间广尺] 《干将莫邪》(2)隔开,间断 [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3)参与 [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35.简:挑选,选择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36.见:(1)看见 [下见小潭] 《小石谭记》(2)往见,拜见,参见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37.节:气节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38.竭:(1)竭尽,尽力做某事 [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2)枯竭,完 [彼竭我盈] 《曹刿论战》39.尽:完,没有了 [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过完) [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毫无保留) [进尽忠言] 《出师表》40.进:(1)向前,前进,上进 [惟希望也故进取] 《少年中国说》(2)进献,献上 [进尽忠言] 《出师表》41.居:(1)居住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捕蛇者说》(2)处于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核舟记》(3)停留 [不可久居] 《小石谭记》(4)在时间词前,过了 [居十日] 《扁鹊见蔡桓公》42.举:(1)提拔,举荐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2)全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少年中国说》43.具:(1)具备,具有 [各具情态] 《核舟记》(2)详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44.俱:(1)在一起 [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45.聚: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 《捕蛇者说》46.遽: 立即47.决:判断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48.类:类似,相象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黄生借书说》[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49.临:(1)面对,对着 [临表涕零] 《出师表》[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2)靠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河中石兽》(3)正当,将要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50.虑:(1)意思,心思 [志虑忠纯] 《出师表》(2)顾虑,担心 [必虑人逼取] 《黄生借书说》51.论:(1)议论,述说 [每与臣论此事] 《出师表》(2)学说,观点,论断 [众服为确认] 《河中石兽》(3)判定,定罪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52.漫:(1)满,弥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登泰山记》(2)不可辨认 [其远古刻尽漫失] 《登泰山记》53.灭:(1)暗,看不见 [明灭可见] 《小石谭记》(2)灭亡,消灭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 《少年中国说》[且秦灭韩亡魏] 《唐雎不辱使命》54.明:(1)明亮,光明 [明灭可见] 《小石谭记》(2)照亮 [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3)明智,贤明 [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55.名:(1)名称,名字 [则题名其上] 《核舟记》(2)有名气,著名 [有仙则名] 《陋室铭》56.命:(1)命令 [太医以王命聚之] 《捕蛇者说》(2)指派,差遣;吩咐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3)使命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57.谋:(1)咨询,谋议,考虑 [陛下亦以自谋] 《出师表》(2)商量,谋划,出主意 [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聚室而谋曰] 《愚公移山》58.难:(1)不容易,困难 [家贫难致] 《黄生借书说》[难测也] 《曹刿论战》(2)灾难,祸殃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59.平:(1)平坦,无凹凸 [土地平旷] 《桃花源记》(2)铲平,削平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3)公正,公平 [以昭陛下平民之理] 《出师表》60.戚:悲伤,忧伤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捕蛇者说》61.启:打开 [启窗而观] 《核舟记》62.强:(1)壮健,强盛,强大[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中国说》(2)勉强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黄生借书说》63.请:请求,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介胃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64.穷:极,尽,(走)完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65.求:(1)寻找,寻求 [求二石兽于水中] 《河中石兽》(2)要求,谋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66.取:(1)拿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2)索取 [必虑人逼取] 《黄生借书说》(3)获得,开出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小石谭记》67.去:(1)离开 [乃记之而去] 《小石谭记》(2)除掉,去掉 [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3)损失,失去 [今日存,明日去] 《黄生借书说》68.全:(1)完整 [全石以为底] 《小石谭记》(2)保全 [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69、任:(1)责任,职责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2)任用,委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70、入:(1)进入,与“出”相对[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2)交纳,进献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3)收入,收进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71.塞:(1)充满,塞满 [汗牛塞屋] 《黄生借书说》(2)阻塞,堵塞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72.善:(1)好 [善] 《去私》(2)好的 [以咨诹善道] 《出师表》(3)擅长 [善射] 《卖油翁》(4)好的东西 [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73.少:(1)数量小,不多 [少杂树] 《登泰山记》(2)年幼,年轻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黄生借书说》74.舍:(1)放弃,离开 [便舍船] 《桃花源记》(2)房屋,住宅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75.涉:渡76.生:(1)草木生长,长出 [生石罅] 《登泰山记》(2)使……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3)生活,生计 [而乡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4)对读书人的称呼 [生固幸而遇予乎] 《黄生借书说》77.胜:(1)超过,胜过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中国说》(2)经得住,能承担 [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78.师: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79.施:(!)安放 [施八尺屏障] 《口技》(2)执行,施行 [然后施行] 《出师表》80.实:诚实,真实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出师表》81.食:(1)吃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2)食物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3)同“饲”,给吃,供养[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82.使:(1)命令,派遣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2)出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岳阳楼记》(3)致使,让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83.释:放下 [释担而立] 《卖油翁》84.恃:依靠,依赖 [有恃无恐]85.属:(1)类,类属,一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2)同“嘱”,嘱托 [嘱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86.说:(1)说,讲,告诉 [诣太守,说如此] 《桃花源记》(2)同“悦”,喜悦,高兴 [秦王不说] 《唐雎不辱使命》(3)古代的一种文体 [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87.顺:沿着 [顺流而下] 《河中石兽》88.素:白色的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黄生借书说》89.汤:(1)热水,同“烫”(2)用热水焐(3)大水急流的样子 [浩浩汤汤] 《岳阳搂记》90.痛:悲痛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91.亡:(1)灭亡,消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2)使……遭到灭亡 [且秦灭韩亡魏] 《唐雎不辱使命》92.为:(1)做,作(雕刻)(写)[向吾不为私役] 《捕蛇者说》 [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为一说] 《黄生借书说》(2)任,担任,充当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3)变为,成为 [为坻] 《小石潭记》(4)当作,作为,认为[道皆砌石为磴] 《登泰山记》93.务:从事94.徙:迁移 [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95.狭:狭窄 [盖简桃核修狭者] 《核舟记》 [初极狭] 《桃花源记》96.鲜:鲜艳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97.向:以前,原来 [向吾不为私役] 《捕蛇者说》 [便扶向路] 《桃花源记》98.效:(1)见效,奏效,有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2)任务,重任 [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99.信:(1)言语真实,诚实 [必以信](2)信用,守信用 [小信未服] 《曹刿论战》(3)相信,信任 [犹信] 《捕蛇者说》[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100.行:(1)行走 [缘溪行] 《桃花源记》 [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2)做,实行,从事 [然后施行] 《出师表》 [行弗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品行 [性行淑均] 《出师表》(4)(军队)行列 [必能使行阵和睦] 《出师表》101.形:(1)形体,身体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山岳潜形] 《岳阳楼记》(2)形状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3)表露,表现出来 [归而形诸梦] 《黄生借书说》102.兴:(1)起,兴起 [水波不兴] 《核舟记》(2)兴盛,复兴 [兴复汉室] 《出师表》103.修:(1)整治,修理,修建[僧募金重修] 《河中石兽》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2)长 [盖建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104.徐:缓慢,缓缓 [清风徐来] 《核舟记》105.许:(1)同意,答应,允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2)表约数,光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106.寻:(1)找寻,寻求 [寻向所致] 《桃花源记》(2)顷刻,不久 [寻病终] 《桃花源记》107.业:(1)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 《出师表》(2)职业 [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108.遗:(1)遗留 [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2)给予,赠送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109.贻:赠送 [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110.夷:平 [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111.异:(1)不同 [不宜异同] 《出师表》(2)奇特的,与众不同的[极天云一线异色] 《登泰山记》(3)其他的,别的 [姑俟异日观] 《黄生借书说》(4)诧异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112.易:(1)变换 [寒暑异节] 《愚公移山》(2)换,交换 [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113.诣:往,到……地方去(见)[诣太守] 《桃花源记》114.益:(1)增多,增加 [斟酌损益] 《出师表》(2)益处,好处,得益[有所广益] 《出师表》115.阴:山之北,水之南 [其阴] 《登泰山记》116.引:引用 [引喻失义] 《出师表》117.盈:(1)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2)充足,增长 [彼竭我盈] 《曹刿论战》118.余:(1)我,我的 [余幼好书] 《黄生借书说》(2)遗留,剩下的 [以残年余力] 《愚公移山》(3)其他,此外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桃花源记》(4)整数后表不定余数[其级七千有余] 《登泰山记》119.缘:沿着 [缘溪行] 《桃花源记》120.远:(1)遥远,空间距离大[俶而远逝] 《小石潭记》(2)久远,指时间漫长[其远古刻尽漫失] 《登泰山记》(3)深奥,深远 [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4)不接近,疏远 [远小人] 《出师表》121.云:(1)说(2)如此122.责:责备,责罚 [则责] 《出师表》123.章:(1)印章 [又用篆章一] 《核舟记》(2)花纹 [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124.知:知道,懂得 [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知幸与不幸] 《黄生借书说》125.止:(1)停止,停留 [絮絮不止] 《口技》(2)阻止,劝阻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126.致:取得,得到 [家贫难致] 《黄生借书说》127.质:底子 [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128.众:(1)众人 [是以众议] 《出师表》(2)多,众多 [宜乎众矣] 《爱莲说》129.专:(1)专一,专心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黄生借书说》(2)独有,独占 [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130.周:(1)环绕(2)周密131.走:跑,疾行 [永之人争奔走焉] 《捕蛇者说》132.足:(1)脚 [东坡现右足] 《核舟记》(2)足够,充足,满足[兵甲已足] 《出师表》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学相长》(3)值得,配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133.卒:终于、最终134.作:(1)起来,振作,兴起[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2)发出,表现出 [有作其芒] 《少年中国说》(3)制作,写作 [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4)劳作,劳动 [其中往来种作] 《桃花源记》(5)做,充任 [作奸犯科] 《出师表》135.坐:(1)坐 [与子颍坐日观亭] 《登泰山记》(2)座位 [满座寂然] 《口技》136.布衣: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 《出师表》137.菲薄:轻视,小看 [不宜妄自菲薄] 《出师表》138.间隔:断绝往来 [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139.交通:彼此相同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140.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 《熟读精思》141.绝境:与人世间隔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142.其实:它的果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143.阡陌:田间小路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144.亲戚:内外亲属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45.驱驰:奔走效劳 [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146.问津:问路,探访,访求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147.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148.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牺牲玉帛] 《曹刿论战》149.鸿儒: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150.白丁:平民 [往来无百丁] 《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180个实词+17个重点虚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180个实词+17个重点虚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180个实词+17个重点虚词(一)180个必背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 hán 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 hǎn 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 hǎn 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中考必考3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

中考必考3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

29.静 静以修身(《诫子书》)
30 .致 非宁靜无以致远(《诫子书》)

31
慢 淫慢则不能励精(《诚子书》) ,

32.驰 年与时驰(《诫子书〉)
日 33

日与意去
34.止 止有剰骨(《狼》)


37
驱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8.窘 屠大窘(《狼》)
57.见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8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59.才略 卿今者寸略《孙权劝学》)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达到 放纵 懈怠 振奋 疾行,指迅速逝去 岁月 消失 仅,只 连接、紧跟 跟从 一起 迫随、追赶 从前,原来的 处境困迫,为难 攻击 看,视 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径直 闭上眼睛 这里指神情、态度 从容、悠闲 突然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狡猾 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讲述 应答,回答 无,没有 告知,开导 你 推托 只,只是 解 到,等到 经过 才干和谋略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弄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多 只 沾染(污秽) 洗 过分艳丽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少 应当 倒塌 经过,经历 寻找 终了,最后 你们这些人

研究、探求
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92.是 93.湮 94.颠
95.啮
是非木柿(《河中石兽》) 湮于沙上(《河中石兽》) 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 石兽》)
这 埋没 颠倒,错乱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 意思
96,不已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 97.遂 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98.臆断 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120实词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120实词

常有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 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其余还有常有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观察范围。

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巧多样,难以区分和掌握。

常有的文言虚词有18 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养(衣食所安)2.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 、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鄙俗)3.备 : 1 、周密、详尽。

(祖先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 、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 1、影响(被于来世) 2 、同“披” ,穿(皆被绮绣)5.鄙:1、边疆(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鄙俗《出师表》)6.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 、所有(群响毕绝《口技》)7.薄: 1、逼近,凑近。

(夜晚冥冥《岳阳楼记》) 2 、小瞧。

(不宜自轻自贱《出师表》) 3 、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 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 、鞭打、驱遣。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 、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 、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9. 长: cháng 1 、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 、长远,健康。

高考语文160个“必考”文言实词汇总!打印吃透,怎么考都不丢分

高考语文160个“必考”文言实词汇总!打印吃透,怎么考都不丢分

高考语文160个“必考”文言实词汇总!打印吃透,怎么考都
不丢分

高考语文:160个“必考”文言实词汇总!打印吃透,怎么考都不丢分
众所周知,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好文言文,不仅仅能够使整张试卷的语文成绩有所提升,还能培养一个学生的文学文化底蕴。

就历年语文试卷来看,文言文题型中,翻译很重要。

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的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其中,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因此,要想突破文言文阅读,最关键的是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

如果实词过关,不管它考查的是翻译还是断句还是什么综合分析,即使是考查的形式花样百出,你一样可以神定气闲,应付自如;否则,则会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块知识点,做好文言文复习,今天,老师就特意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160个“必考”文言实词汇总!家有高中生的一定要积累起来,打印吃透,怎么考都不丢分~!。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1. 安:安定、安逸、安心、安宁2. 颁:颁发、颁布、颁赏3. 备:完备、详备、准备4. 本:根本、基础、本来5. 鄙:边远之地、鄙陋、庸俗6. 毕:完毕、完成、已经7. 病:疾病、生病、弊病8. 察:观察、察看、考察9. 朝:朝见、朝拜、朝庭10. 曾:曾几何时、未曾、曾祖11. 乘:乘车、乘马、乘船12. 从:跟随、随从、从来13. 殆:危险、危殆、殆尽14. 打:击打、敲打、打击15. 道:道路、道义、道德16. 得:获得、取得、心得17. 多:多少、多寡、丰收18. 非:非难、非议、非礼19. 给:给予、供给、给养20. 高:高远、高尚、高明21. 更:更改、更换、半夜三更22. 故:故人、故地、缘故23. 顾:顾念、顾虑、顾盼24. 观:观察、观赏、观看25. 果:果然(副词)、果真(副词)、果实(名词)26. 几:几乎、几案、几乎27. 俱:俱全、一起、俱备28. 假:假借、假托、放假29. 间:时间、空间、间隔30. 见:见面、看见、接见31. 解:解释、解说、缓解32. 就:接近、成就、就学33. 举:举荐、选举、举一反三34. 据:依据、根据、占据35. 居:居住地、隐居地、居然36. 具:具备条件。

工具。

详细。

情况。

37. 决:决定。

解决。

判断。

38. 绝:断绝。

阻绝。

过绝。

极点。

39. 仅:仅有。

将近。

仅仅。

40. 径:小路。

斜路。

比喻小道。

比喻捷径。

比喻邪道。

比喻直接的方法。

比喻简捷。

直接。

独辟蹊径。

比喻为人耿直,不随世俗。

(又)同“竟”表示另作别论。

41. 竟:完毕。

终了。

到底。

全。

整。

从头到尾。

居然。

竞然。

究竟。

平心静气,神情爽快。

竟然。

(与“卒”同)同“竞”,互相竞争,比较本领。

同“卿”,意气相投,相知甚深。

(又)同“镜”。

照,映照,审查,查考。

42. 具:详细,详尽,周详,完备,丰盛,具体,准备,设备,安排,待命(听候命令)。

另见jù)。

其中jù作为工具义有动词,如俱备(准备妥当);名词,如家俱(家具);形容词,如俱全(完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考常考的100的文言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误:捆绑,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误:战胜,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误:讲课,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误:逐步,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误:离开,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误:命令,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

误:掠夺,正:拷打。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正:迎着。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误:停止,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误:妻子,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误:期限,正:约定。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

误:亲人,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误:睡觉,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误:贫穷,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

误:权利,正:暂代官职。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误:劝说,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误:谦让,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书。

误:文书,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误:迅速,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误:可惜,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误:期望,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误:危险,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误:陷害,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误:遗留,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误:事物,正:别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误:繁盛,正:繁殖。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

误:清闲,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69.彧(yù )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误:接受,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误:新鲜,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

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误:感谢,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误:书信,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误:巡行,正: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

误:形势,正:表现。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75.阶疾病,帝自临省。

误:察看,正:探视、问候。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误:曲从,正:示众。

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

误:找寻,正:不久。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误:儒雅,正:平素、向来。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误:厌恶,正:满足。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