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ating Globalization in History Surveys
国际关系史经典英文文献选读(英文版)

文章标题:探寻国际关系史:经典英文文献选读导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史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对于理解世界格局、国家间关系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推荐一些经典的英文文献,以探寻国际关系史的深度和广度。
一、《The Thirty Years War: Europe's Tragedy》这本书深入分析了17世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探讨了战争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对当时国际秩序的重大影响。
战争期间,欧洲的政治、宗教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演变。
二、《Diplomacy》这是一部介绍外交和国际关系史的经典著作,作者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基辛格。
基辛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解析了外交的本质和国际关系的规律。
书中涵盖了从近代国际关系的起源和发展,到当代国际体系的变革和演进,对于了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有很大帮助。
三、《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这本书从经济和军事两个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崛起和衰落。
通过对历史上大国的兴衰案例进行研究,揭示了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这些大国兴衰的历史规律,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通过对上述经典英文文献的阅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事件、规律和发展轨迹。
这些文献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在当今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国际关系史知识体系。
希望大家都能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献,开阔思维,深入研究国际关系史,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适者生存”_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范文

《“适者生存”_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篇一“适者生存”_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一、引言“适者生存”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条基本法则,然而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诸多领域,包括翻译领域。
翻译作为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发展也遵循着生态学的规律。
本文旨在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现象进行探究,以期对翻译活动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启发。
二、生态学与翻译生态学,即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将生态学视角引入翻译研究,旨在探究翻译活动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社会、历史等多重因素的交流和融合。
三、翻译的生态环境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语言环境是翻译活动的基础,文化环境则决定了翻译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社会环境则影响着翻译的传播和接受程度。
这些环境因素共同构成了翻译的生态环境,对翻译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四、适者生存原则在翻译中的应用在翻译的生态环境中,“适者生存”原则同样适用。
适者生存原则强调的是生物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进化、变异和选择,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在翻译活动中,这一原则表现为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读者的需求。
五、翻译策略与方法的生态学研究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翻译策略和方法,可以发现不同的生态环境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语言环境中,译者需要关注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文化环境中,译者需要关注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社会环境中,译者需要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翻译策略和方法,译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的生态环境,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六、结论“适者生存”原则在翻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翻译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生态环境和译者的角色。
同时,这也为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的翻译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不断调整和优化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读者的需求。
外新史重要报刊名词解释汇总

外新史重要报刊名词解释汇总
外新史是指外交史、国际关系史的简称。
它是研究国家间外交活动、国际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学科领域。
在外新史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报刊名词需要解释,下面我将对其中一些进行汇总解释。
1.《外交学术》,这是中国外交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是国内外交学界的重要刊物之一。
该期刊涵盖了外交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学者们交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2.《外交评论》,这是中国外交部主管的官方外交杂志,是外交部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之一。
该杂志关注国际政治、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等热点问题,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对外交领域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国际问题研究》,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国国际关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
该期刊涵盖了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和学术争鸣的平台。
4.《外交》,这是中国外交部主管的官方外交杂志,是外交部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之一。
该杂志关注国际形势、外交政策和外交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角色,对外交领域的研究和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5.《国际政治研究》,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之一。
该期刊涵盖了国际政治理论、国际组织、国际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国际政治问题的平台。
这些报刊在外新史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刊物,可以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动态、各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演变,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饥饿减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饥饿人口减半
1
ᄇʹ
图1.1990-2010年饥饿人口的数量
1,400
1,200
1,000
800
845
825
600400Leabharlann 1,020࣡फ़
857
873
915
ᯄᯘђӦ ᄉӡࣱԦࡘᄫಕ
200
0
1990-92
1995-97
2000-02
2004-06
2008 2009
2015
来源:FAO 2009 以及作者计算
研究者需要一种用于估算营养不良人口数目的更好方法,从而向政策制订者提供更为准确和最新 的数字。现行估算方法基于国家食物平衡表,因而更多反映的是国家层面而非家庭层面上的食物可获得 性。进行家庭支出调研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Smith,1998)。但是,即使改进了估算方法,一个不争的事 实是,饥饿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进程也已经偏离了轨道,营养不良人口的数目仍然十分巨大。
9
图4. 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12
饥饿人口减半
iv
专栏
专栏1. 饥饿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数学计算
2
专栏2. 埃塞俄比亚的生产安全网项目
6
专栏3. 孟加拉国战胜营养不良和失明的家庭食物生产项目
8
专栏4. 中国的政策改革试验
10
饥饿人口减半
v
致谢
由衷感谢Bella Nestorova 和 Tolulope Olofinbiyi在研究方面的鼎力协助,以及Heidi Fritschel在编 辑方面的帮助。感谢IFPRI同事给予的建设性评论和贡献,特别是Rajul Pandya-Lorch、Klaus von Grebmer、 Maximo Torero、Mark Rosegrant、Marie Ruel、Kwadwo Asenso-Okyere 和 Ousmane Badiane。 合作伙伴和捐赠者
关于全球治理的参考文献

关于全球治理的参考文献全球治理是指各国在国际事务中达成共识,通过合作与协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全球治理的参考文献,旨在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全球治理的视角。
一、全球治理的概念与演变全球治理的定义与演变是了解全球治理的基础。
《全球治理与全球政策协调》一书由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斯图利亚尼撰写,该书系统地分析了全球治理的概念与演变,揭示了全球治理的本质与特点。
二、全球治理的机制与实践全球治理的机制与实践是全球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一书由国际组织专家约翰·罗克撰写,该书详细介绍了全球治理的机制与实践,包括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挑战。
三、全球治理的挑战与改革全球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全球治理的变革与调整》一书由全球治理专家理查德·托马斯撰写,该书深入分析了全球治理的挑战与改革,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四、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一书由可持续发展专家克里斯托弗·威尔克森撰写,该书探讨了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措施。
五、全球治理与全球安全全球治理与全球安全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环境。
《全球治理与全球安全》一书由国际安全专家约瑟夫·诺尔撰写,该书分析了全球治理与全球安全的关系,探讨了全球治理在维护全球安全中的作用和价值。
六、全球治理与全球合作全球治理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全球治理与全球合作》一书由国际合作专家玛丽亚·斯密斯撰写,该书研究了全球治理与全球合作的互动关系,探讨了全球合作对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以上参考文献的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全球治理的概念、机制、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全球治理作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合作与协商,建立更加公正、包容、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人类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直面全球化

Facing Globalisation
作者: 李钢[1];符永卫[2]
作者机构: [1]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北京100876;[2]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出版物刊名: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页
主题词: 超全球化;反全球化;全球化
摘要:全球化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目的来谈论和诠释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怀疑和超全球化论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们要么使发展中国家全面拒绝全球化进程,从而脱离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必然趋势,失去发展的机遇;要么使发展中国家完全接受由西方发达国家强加的全球化,因而陷于重重危机的.把全球化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更辩证地看待全球化,更清楚地明了全球化的复杂性,并以一种崭新的思维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美国政府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中文译版)

美国政府大数据计划的中文译稿奥巴马政府宣布“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
”通过提高我们从大型复杂的数字数据集中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承诺帮助加快在科学与工程中的步伐,加强国家安全,并改变教学研究。
这个计划里,六个联邦政府的部门和机构宣布新的2亿美元的投资,提高从大量数字数据中访问、组织、收集发现信息的工具和技术水平。
了解更多正在进行的联邦政府的计划,解决所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可通过大数据表来了解大数据革命。
我们还计划与工业界、大学研究界、非营利性机构与管理者一起利用大数据所创造的机会。
显然,不能单单依靠政府,需要我们总统所呼吁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的努力。
一些相关的公司已经赞助大数据相关的比赛,并给大学提供这方面的研究资助。
大学里也开始开设一门全新的研究型课程,培养下一代的“数据科学家”。
一些无国界的组织帮助非营利性机构对公益性服务的数据进行采取、分析和可视化处理。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将会非常有兴趣支持建立一个跟大数据相关论坛,包括最新的公私组织之间的合作。
美国政府的大数据计划亮点:为应对大数据革命带来的机遇,联邦政府制定计划,推进相关研究机构进一步进行科学发现和创新研究。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多尺度异常检测(ADAMS)项目解决大规模数据集的异常检测和特征化。
项目中对异常数据的检测指对现实世界环境中各种可操作的信息数据及线索的收集。
最初的ADAMS应用程序进行内部威胁检测,在日常网络活动环境中,检测单独的异常行动。
网络内部威胁(CINDER)计划,旨在开发新的方法来检测军事计算机网络与网络间谍活动。
作为一种揭露隐藏操作的手段,CINDER将适用于将对不同类型对手的活动统一成“规范”的内部网络活动,并旨在提高对网络威胁检测的准确性、和速度。
Insight计划主要解决目前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不足,进行自动化和人机集成推理,使得能够提前对时间敏感的更大潜在威胁进行分析。
该计划旨在开发出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图像和非图像的传感器信息和其他来源的信息,进行网络威胁的自动识别和非常规的战争行为。
globalization英语作文

Globaliz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increased interconnectedness and interdependence among countries,facilitated by advances in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This essay will explore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its benefits,and challenges.Introduction to GlobalizationGlobalization has been a significant force 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and society.It involves the exchange of goods,services,information,and culture across borders.The concept has been around for centuries,but it has accelerated dramatically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due to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Economic Aspects of Globalization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policies,which has led to the growth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This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spread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worldwide.Trade Liberalization:The reduction of tariffs and other trade barriers has allowed for the free flow of goods and services,benefiting consumers through lower prices and a wider variety of products.Investment: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increased,leading to the creation of jobs and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Cultural globalization involves the spread of cultural practices,values,and ideas.This has led to a greater 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s,but also to concerns about cultural homogenization.Media and Technology: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have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spreading cultural content,allowing people to access and share information globally. Cultural Exchange:The exchange of cultural practices,such as music,food,and fashion, has enriched societies but also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he preservation of local cultures. Social Implications of GlobalizationGlobalization has social implications that affect communities and individuals in various ways.Migration:The ease of travel and the search for better opportunities have led to increased migration,which can strain social services and labor markets but also contribute to cultural diversity.Education:Access to glob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has improved,but disparities in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remain a concern.Environmental Impact of Globalization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is a critical concern,as increase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have led to greater resource deple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Climate Change:The global nature of climate change requir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has spurred discussion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technologies. Resource Management:The demand for resources has increased,leading to issues such as deforestation and overfishing,which require global solutions.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While globalization offers many benefits,it also presents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Inequality: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a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leading to concerns about income inequality both within and between countries.Economic Instability:Global financial systems are more interconnected,which can lead to rapid spread of economic crises.ConclusionGlobalization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phenomenon that has transformed the world in profound ways.It offers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 growth,cultural exchange,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but also poses challenges that require thoughtful and collaborative solutions.As we move forward,it is essential to balance 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with the need to address its negative impacts,ensuring that it serves the interests of all people and the plane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eating Globalization in History Surveys Peter N. Stearns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Notes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to the Advanced Placement readers' meeting, AP European and AP World, in Lincoln, Nebraska, June 4, 2002. I am grateful for the many useful comments received.
1. Theodore von Laue, World Revolution of Westernization (1989).
2. Challenging surveys include Anthony Giddens, Runaway World: How Globalization is Reshaping our Lives (2000); Paul Kirkbridge, ed., Globalization: The External Pressures (2001); Walter Anderson, All Connected Now (2001); Jan A. Scholte, Globalization: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2000); Justin Rosenberg, The Follies of Globalisation Theory: Polemical Essays (2000); Malcolm
Waters, Globalization (2001); M. Featherstone et al, eds., Global Modernities (1995); Thomas Friedman, Lexus and Olive Tre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1999); Roland
Robertson, Globalization (1992); Wayne Ellwood, The No-Nonsense Guide to Globalization (2001); D. Held et al,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1999). A historian's contribution is Walter LaFeber, Michael Jordan and the new Global Capitalism (1999).
3. Bruce Mazlish, The Fourth Discontinuity: Co-evolution and humans and machines (1993); A. Iriye, Cultural Internationalism and World Order (1997).
4. Lynn Hunt, "Where Have the Theories Gon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Perspectives (Mar., 2002).
5. Giddens,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1991), p. 225; Scholte, Globalization, p1.
6. Robert J. McMahon, "Globalization and History," paper presented to 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 2002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7. Immanuel Wallerstein, Modern World System, 2v (1974 and 1980); see also Age of Transition: Trajectory of the World System 1945-2025 (1996); Maria Fernandez-Kelly For We Are Sold, I and My People: Women and Industry in Mexico's Frontier (1994).
8. Paula Fass,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World," forthcoming in the 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 (June, 2003).
9. Wolf Schafer, "Global History: Historiographical Fea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Reality," in B. Mazlish and R. Buultjens, eds., Conceptualizing Global History (1999).
10. Thomas Zeiler, "Just Do It: Globalization for Diplomatic Historians," Diplomatic History 25 (2001): 529-51.
Content in the History Cooperative database is intended fo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use only. You may not reproduce, publish, distribute, transmit, participate in the transfer or sale of, modify, create derivative works from, display, or in any way exploit the History Cooperative database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copyrigh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