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中考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

合集下载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题号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1. 默写。

夜来城外一尺雪, ______ 。

(白居易《卖炭翁》)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 , ______ ,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2.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生命写成的书。

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 凡的声音,① 。

书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 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 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 绘出来,构成了一幅② 。

书中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 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 悲壮、真切动人。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 .亘古(gèn )B .亘古(gèng )C .亘古(gèn )D .亘古(gèng )“及”字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及”字的笔顺是:横折折撇、撇、捺“及”字的笔顺是:横折折撇、撇、捺 “及”字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①倾吐衷肠 B .①荡气回肠 C .①荡气回肠 D .①倾吐衷肠②中国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②全景式中国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画卷②中国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②全景式中国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画卷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9.0 分)3. 家训是家风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诸葛亮晚年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

2020年北京市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2020年北京市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2020年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2020 东城一模】(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共5分)【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杜甫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②[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

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

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

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8.这两首《望岳》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写出了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①。

与甲诗表现出的诗人②的人生态度相比,乙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失意与彷徨,这一点从乙诗中③等词语可以感受到。

(3分)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齐鲁青未了”一句,从近观的视角描绘了苍翠山色,表现了岱宗的地理特点和诗人的独特体验。

B.甲诗最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的真实感受,表现了他的心胸和气魄。

C.乙诗首联紧扣诗题,把西岳主峰比喻为站列的儿孙,生动地描写了西岳的外观,也切合仰望西岳之意。

D.乙诗颈联以“车箱”“箭栝”等地名巧妙入诗,突出了西岳之“险”与攀登之“难”,也暗示了诗人人生的坎坷。

答案:8.答案示例:①高大巍峨②昂扬向上③无归路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9.答案:D(2分)【2020 西城一模】(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共5分)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这是一首回忆往昔历程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

前四句诗人回顾了自己的身世浮沉,既有苦读经书后的仕途成功,又有国难当头时的①;后四句先巧用双关描述自己曾经的苦闷煎熬,再阐明心志,以②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北京市部分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部分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取材于王嘉《拾遗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苏颋]唐朝大臣、文学家。②[杂处]住在一起。③[旋吹火光]把暗的灰烬再吹出火光来。
④[贾逵]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⑤[牒]书籍。⑥[扉]门扇。
有些古人的读书条件非常艰苦。宋濂求学时无书可观,无“①”,无鲜衣美食之享,但他学习勤奋专注;苏颋读书无灯烛,但他②;贾逵读书③,但他明惠善学。这三个人的经历启示我们:④。
A.班师回朝B.为人师表C.三人行,必有我师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甲】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理解:曹刿的同乡劝他不要进见鲁庄公,是因为同乡认为鲁庄公和高官们见识非常浅陋,曹刿难以劝说成功。
【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材料二
时新政日下,钱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④行手实法⑤,不时施行者以违制⑥论。轼谓提举官日:“违制之坐⑦,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⑧。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①[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②[武]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汉武帝时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至汉昭帝方获释归汉。③[旃]毛织品。④[羝]公羊。⑤[常惠]西汉杰出的外交家,苏武的副使。⑥[汉节]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离不开曹刿的远见。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分别说说“远见”在曹刿、张文节和苏轼身上的记①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估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②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③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徐汇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

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

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

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因缘请.托()(2)不可胜数.()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被三司使者常常当作是忧心之事。

B.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忧心之事。

C.这成为三司使者常认为的疾病。

D.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疾病。

13.文中“三司”的工作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士大夫们认为田元均有“德量”是因为他(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答案】11.(4分)(1)请求,(2)计算(查点、计数)12.(2分)B(2分);A(1分)13.(2分)举官监当京师诸司库务(举荐掌管京师各司库的官员)14.(4分)(1)遣干请者/不走后门(坚持原则)【“深厌干请者”得1分】(2)温颜强笑/态度温和(为人宽厚、委曲求全)松江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书斗鱼予客建业○1,见有畜波斯鱼者。

其大如指,鬐鬣②具五采。

两鳃有大点如黛,性矫悍善斗。

人以二缶③畜之,折藕叶覆水面,饲以蚓蝇,鱼吐泡叶畔,知其勇可用。

乃贮水大缶,合之。

各扬鬐鬣,相鼓视。

怒气所乘,体拳曲如弓,鳞甲变黑。

久之,忽作秋隼击④,水泙然鸣,溅珠上人衣。

连数合,复分。

当合,如矢激弦,绝不可遏。

已而相纠缠,盘旋弗解。

其一或负,胜者奋威逐之。

负者惧,自掷缶外,视其身纯白云。

予闻:有血气者,必有争心。

2020年北京市各区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部分)

2020年北京市各区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部分)
13.“谁劝杯中绿”中的“绿”本是酒面漂浮的绿色泡沫,此处代指酒。下列诗句也运用了以事物的某一特征代指该事物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C.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
D.本词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脱化而来,于旧词中翻出新意。
13.下列对词中写景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三山围铁瓮”一句,点明京口独特的地理形势,气势雄浑。
B.“烟树冥濛”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令人感慨草木无情。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④。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⑤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斛:容量单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②陇上,此处泛指田野。③喷霜竹:即吹笛。④泪落哀筝曲: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晚年被疏,有一次陪晋孝武帝听筝,有感于自身际遇不禁落泪。⑤宝镜:传说中一块能照人肺腑的古铜镜。后于得之者惊而失手之间落入水中,遂不复得。
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这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几句。其中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与《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中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都写到了“夜(夕)凉”,但表意效果又有区别。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2020年北京市各区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鉴赏部分
【西城区】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2020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本卷须知:1.本试卷总分值150分,答题时刻150分。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

第一卷为76分,第二卷为66分;卷面书写....8.分.。

4.考试终止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一卷〔共76分〕一、〔6分〕1.依照拼音写汉字〔〕〔2分〕A.招〔pìn〕 B.〔cǎn〕无人道 C.排除〔bì〕端 D.欲盖〔mí〕彰2.以下句子中有两个错不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它们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祥地飞过,它也会扑过去捉。

B.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民族气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C.禽流感时期,有不记其数的家禽被宰杀,为了大局,养殖户们没有丝毫的怨言。

D.奥佛士坐在森林的大石上,弹奏他的七弦琴,几只狮子俯首贴耳地伏在他面前。

3.依次填入以下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教师节那天,全校师生汇聚一堂,谈笑风生,,场面专门是喧闹。

②这次征文,在主题和文体上,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

③新建的烈士陵园,依山傍水,主碑两侧各有一条环山小路伸向远处,造型。

A.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独树一帜 B.不拘一格自由自在独树一帜C.不拘一格自由自在独辟蹊径 D.自由自在独树一帜独树一帜二、〔45分〕阅读下面文字,分不回答以下咨询题[一]〔23分〕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

小镇上有个女的,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常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

女的家境不是专门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

家里的男人也不是专门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

如此的女的,照理讲应该是专门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受却鲜艳得专门。

女的有如瀑的长发,她喜爱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

女的有颀长的身材,她喜爱穿旗袍,尽管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

北京市各区2020届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各区2020届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各区2020届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西城一模(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共7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译注》)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生而取义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屋舍.俨然B.故患.有所不辟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患.得患失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各得.其所D.是亦不可以已.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争论不已.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人人都能有行善之举,只不过“贤者”能保有求生的本性。

【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理解:一碗饭食,事关生死,但也关乎尊严,有志气的人在两难之中,选择了宁可饿死也要保持尊严,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有的人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2024北京九年级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北京九年级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北京初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西城初三一模)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甲】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乙】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丙】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进尽忠.言/忠.之属也不求闻.达/卒获有所闻.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苟全性命/故不为苟.得也C.咨诹善道./行道.之人遂许先帝以驱驰./公将驰.之D.奉.命于危难之间/不知口体之奉.若.无兴德之言/心不若.余之专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猥自枉屈翻译:委屈自己,降低身份。

理解:体现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乙】斟酌损益翻译:权衡利弊得失。

理解:诸葛亮期望臣子们多考虑出师北伐的利弊。

【丙】察纳雅言翻译:明察接纳好听顺耳的言论。

理解:诸葛亮希望刘禅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3.根据选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

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④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选自《三国志》)材料二主簿杨颙(yóng)谏曰:“……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孔明泣曰:“吾非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2020中考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文言文阅读汇编一、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珠可历历数也潭中鱼可百许头C、居右者椎髻仰面不可久居D、若听茶声然门庭若市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2分)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B、高可二黍许(大约)C、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D、其人视端容寂(平静)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两膝相比⑵珠可历历数也(3)诎右臂(4)绝类弥勒(5)其船背稍夷(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7)矫首昂视(8)高可二黍许(9)其人视端容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罔不因势象形(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简答题。

1、说说第②段中,作者写小窗上雕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何作用。

(3分)2、选文中,作者用“ ”三个字表明核舟之“小”,突出雕刻者“技亦灵怪”。

(2分)3、选文依次介绍了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其中介绍最详细的是,这既和其他部分一样突出了文章结尾段的,又突出了开头段的。

(3分)5、从②③④文段看,王叔远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6、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雕刻者“技亦灵怪”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7、从“大苏泛赤壁”的核舟看,王叔远的“奇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8、请说说从第一段至第四段文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2分)9、阅读划线语句,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刻舟者高超的雕刻技艺的。

(4分)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二、【xx西城一模】文言文阅读,阅读《祖逖》,完成第12-14题。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2)睿素无北伐之志素: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逖居京口,纠合骁健(2)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4)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14、用自己的话,说说针对司马睿“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的做法,祖逖是如何应对的。

(3分)14、获许北伐后,祖逖主要做了哪些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xx丰台一模】04、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祖逖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录毕,走送之晋室之乱B、既加冠今遗民既遭残贼C、先达德隆望尊必有望风响应者矣D、当余之从师也大王诚能命将出师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略无慕艳意(2)自相鱼肉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15、宋濂从师学习时和祖逖准备北伐时都遇到过障碍,请你分别概括出他们遇到的障碍?(3分)【xx昌平一模】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佁然不动佁然:(2)伐竹取道伐竹: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其境过清”?(4分)【xx大兴一模】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三峡》(节选),完成第12~14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沿溯阻绝溯:(2)虽乘奔御风奔:(3)绝巘多生怪柏绝:(4)良多趣味良: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4、请结合全文内容,推测一下三峡夏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主要原因。

(3分)【xx房山一模】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12~14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⑴云归而岩穴暝归:⑵伛偻提携提携: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 野芳发而幽香⑵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4、从①②段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欧阳修的境界不仅在于,而且在于。

(2分)xx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xx东城一模】参考答案:12、⑴大约⑵正,端正13、(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做的。

14、要点:赞美雕工技艺精湛;符合核舟“大苏泛赤壁”的主题;暗示当时苏轼泛舟赤壁时,环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与第⑥段中“对联、题名并篆文”相照应。

02、(1)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

(2)让像我这样的人统领军队去收复中原。

14、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率领他自己的部属一百多家人;并且又招募了两千多人。

03、:12、D13、(1)通“屈”,弯曲(2)平14、(1)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2)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核舟。

15、不盈寸【xx燕山一模】参考答案:12、(1)诎:弯曲(2)比:紧靠13、(1)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那个人眼睛正注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有没有烧开的样子。

14、抓住“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以及“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等神态动作的描写,还有“珠可历历数也”这一细节描写,从“面”和“点”两方面具体表现雕刻的精细,从而表现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