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游牧业---游牧业是指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 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干旱气 候地区。现在从事游牧的人数在世界上并不多, 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 游牧业的牧民们根据多年对当地的地理条件、 牧草生长情况等因素的变化,依经验而迁移。 这样每个游牧部落或民族都有其放牧的一定范 围。 由于各地气候与植被条件不同,所放牧的牲畜 也有所不同。
荒漠绿洲农业:---地处大陆腹地,常年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 靠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农业生产较稳定, 作物有麦类、玉米、棉花、甜菜、瓜果类等。 如我国西北、中亚、西亚等荒漠地带。
写出下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地区 日本关东平原 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 中国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 南非高原 加拿大中部平原南部 马来西亚(橡胶种植)
因 素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强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强度----农业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持 续利用
不合理强度----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 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 污染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破坏、地 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 等发生改变 如:热带原始森林的滥砍滥伐---草原植被的不合理垦殖---围湖造田----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 来不力的影响---如: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 退化、甚至荒漠化;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 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4、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也会对生态环境带 来某些负面影响---如: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结 广泛使用杀虫农药-----农产品和土 壤遭到污染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或 牧牛并重的混合农业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1)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3)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4)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为例)
寿光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寿光(山东)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寿光蔬菜生产
昆明呈贡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 产具有 地域性 、 季节性 和周期性
针对性练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农 业生产具有( C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2.我国农业谚语“枣发芽、种棉花”反映了农业生产 具有( B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 A: 东亚 ,B: 东南亚 , C: 南亚 。 (2)图中A、B、C三地均 季风 为 气候区,特点 是 雨热 同期, 水 资源 丰富,适合水稻生长。 (3)从地形上看,稻田多分布在( A、B )(双选), 因为这些地区土壤 肥沃 。 A.冲积平原 B.三角洲 C.丘陵地区 D.高原和山区
B2-3-1.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什么实践意义?
(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要求坚持“因时制宜”。)
2、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各个因素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气候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最重要的自然因素,光热条件不同农作物种类不同,如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降水量不同也不同,如我国南方水稻,北方小麦;
4、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判断正确的是(A)
A、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
B、海南岛的天然橡胶――降水
C、吐鲁番的葡萄――水源
D、江南丘陵的茶叶――地形
【课后作业】
1、新疆哈密地区(约420N)种植的哈密瓜特别甜,我们赣榆县(约340N)能否引进种植?为什么?
2、分析影响我们家乡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找出主要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并对农业生产的现状加以评判。
水源条件是自然降水的补充,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重要,如沙漠中的绿洲;
土壤的性质和肥沃程度对农业影响较大,如江南丘陵的红壤酸性很大,适合茶树的生长,东北平原的黑土富含有机质,利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长;
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研究

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研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理环境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它包括土壤、气候、水资源等要素。
首先,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地不同,对作物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黄土高原的黄土壤土质疏松、排水性差,适宜种植农作物的能力有限;而南方的红壤土、黄红壤土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其次,气候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因素。
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季节、灌溉需求、病虫害发生等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夏季种植小麦、玉米等短生育期作物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而在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适宜种植水稻、蔬菜等长生育期作物。
再次,水资源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水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像河流、湖泊等水源丰富的地区,多以灌溉农业为主,农作物品种多样化,而干旱地区的农业则主要是雨养农业,对水源的需求比较低。
除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对农业生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文环境包括经济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人员素质等。
首先,经济条件是农业生产的支撑。
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具备更好的耕地、更多的投入和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更好地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次,科技发展水平对农业的现代化和高效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农业依赖于先进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等科技手段。
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最后,人员素质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农民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水平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应对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条件,它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自然环境的特点会对农业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如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引言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可行性和成果。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业特点。
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地理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湿润,适合水稻、香蕉等作物的种植;而寒带气候则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此外,气候还影响着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干旱地区的水稻产量普遍较低,而适宜的降雨量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丰收。
因此,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以取得最大的农业收益。
三、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和高低变化情况。
不同的地形对农业生产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山区地形上,耕地数量有限,土壤贫瘠,水资源相对稀缺,这就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的规模。
然而,山区的地形也有利于水资源的积蓄和利用,因此山区以养殖业、林业为主要农业产业。
相对而言,平原地形上土地广阔且更适合农业生产。
大片平坦的土地方便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大规模种植,提高了农业的效益和产量。
四、水文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文条件主要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布情况。
充足的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丰富,支撑着广大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
在沿海地区,有盐碱地问题,影响了农田的可耕性和产量。
水稻等作物对水分需求较高,缺水会导致减产。
因此,在水文条件较差的地区,农民需要选择适应干燥条件的作物种植,或者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比如滴灌、雨水收集等。
五、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是农作物的生长基础,也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地都会对农作物的种植产生影响。
例如,黑土是一种肥沃的土壤,适合小麦、大豆等作物的生长,所以黑龙江、吉林等地常见这类作物的种植。
而在贫瘠的沙质土壤上,种植这些作物相对困难。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学案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14期第三单元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学案(第一课时)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1.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显著特点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区位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自 然 因 素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
农业坡度大于18°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茶树、柑橘-酸性土壤)社会 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城镇周围城郊农业生产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化为肉禽蛋奶,蔬菜,花卉等就是市场主导形成的)交通运输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3.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①在古代,对农业区位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自然因素。
②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例如: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实例:美国东南部发展蔬菜花卉的种植,主要供应东北部工业区;我国北方冬季的蔬菜主要从南方运入③农业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政府用财政补贴维持农产品价格等,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有哪些区位优势?⑴自然条件: ①光照充足 ②雨量适度,地下水丰富③地形平坦 ④土壤肥沃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蔬菜生产的历史悠久②交通发达,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青羊铁路纵贯南北③临近日本、韩国、香港、东南亚,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④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系统 ⑶技术条件: ①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使得蔬菜走向国际市场② 良种的选用、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5.说说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原因:龙井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易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而日本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冬暖夏凉,土壤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及冷碱土,不适合龙井生长。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由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其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中仅仅是以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来作了介绍,但是在整个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设计一系列层次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和各个因素中的子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具体影响;第二部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图文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学生对此内容的简单了解即可,重要的是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第三部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要学会仔细的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生产及粮食问题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农业生产涉及到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有关农业知识。
在学习时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比较,认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其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1.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网控全局]
双基展示 要点点拨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2.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3.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考点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4.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的分布、特点、区位因素。 5.亚洲水稻种植业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有哪些不同? 6.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差异。
B.混合型农业
析,是判断其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和关键。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考向前瞻
1.以区域图或文字资料方式提供信息,考查某地发展某 种农作物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 合理性。
2.提供某重要农业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发展信息,考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区位因素。 3.以粮食安全为背景,考查重要区域如我国、非洲等粮 食生产现状及问题,应重点关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1.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 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其特点,农业 地域类型的分布。
[把脉高考]
考情回顾
(2010· 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 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自然
地域类型
水稻
牛、羊 小麦、玉米 谷物、牲畜 单一热带 经济作物
自给
面向市场 面向市场 主要面向市场 面向国 际市场
小农经营
大牧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 较高 大规模的密 集型农场、 生产设施齐全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种植园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自 气候 然 水源 条 土壤 件 地形
农业区位
市场
交通运输
社 会
政府政策 经
劳动力 济 条
土地价格 件
资金
冷良化机 藏种肥械
管理
技术条件
自 气候 然 水源 条 土壤 件 地形
农业区位
市场
交通运输
社 会
政府政策 经
劳动力 济 条
土地价格 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学习目标: 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的定义: 广义农业:农.林.牧.副.渔。 狭义农业:种植业或农耕业。 2、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位置 ;二是指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相互关系。
地域性
3、农业生产的特点: 季节性
4、农业区位的因素: 周期性
华北平原冬小麦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 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橘生淮南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了什么?
内地蒙古域三河性马
———因地制宜
东北大豆
图中谚语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清明到,吹麦哨 什么特点?对农业活动有什 么要求?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 正当时
我国20世纪80年代 积极建设商品性农 业生产基地
园艺业、乳畜 业等要求有便 捷的交通条件
练一练
想一想
影响下列事物变化的因素:
1、扬州城郊以生产菜肉乳蛋为重点 2、扬州城郊绿化灌木黄杨大力发展,价格下跌,滞销 严重 3、产于云南的荔枝大量运往北方 4、荷兰的鲜花运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答案: 1、市场需求量 2、市场需求量变化 3、交通运输及保鲜冷藏技术条件改善 4、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龙 井 茶
“明前龙井”为什么在日本种不好?
❖ 茶的质量与气候,光照,土壤等生存环境 有关。所谓明前龙井就是在农历阳春三月 中旬到四月的清明这一段时间所产的茶。 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又易于排
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 而日本主要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 温和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而且土壤 也不尽相同,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 炭土以及泛碱土,因而不适于明前龙井的 生长。
农业区位
市场
交通运输
社 会
政府政策 经
劳动力 济 条
土地价格 件
资金
冷良化机 藏种肥械
管理
技术条件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平原-----种植业 ❖ 丘陵山区-----牧业、林业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小结
自然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来自影响气候 光热——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
水稻
一至两熟 两熟
三熟
小资料
小资料
❖ 棉花、玉米喜强光照,咖啡、可可喜弱光照, 不同的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或同一 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 如喜温作物水稻一般有早、中、晚品种,水 稻在生长旺盛时期需20~35C的高温,成熟 期需20~25C的温度。
❖ 小麦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之分,冬小麦可耐零 下20~24C的低温,因而东北地区由于冬季 气温偏低不适合冬小麦越冬,只能种植春小 麦
技术条件
对农业生产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 影响
小麦生长
小麦种植
季节性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周期性
———因时制宜
小麦不收三伏气
小麦收获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的定义: 广义农业:农.林.牧.副.鱼。 狭义农业:种植业或农耕业。 2、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位置 ;二是指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相互关系。
3、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平原——种植业 山地——林业、牧业 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区位连连看:
①古巴的甘蔗 ②河西走廊的棉粮 ③横断山区立体农业 ④江南丘陵的茶树
A灌溉水源 B炎热的气候 C地形 D土壤
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 想一想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小结
自 气候 然 水源 条 土壤 件 地形
农业区位
市场
交通运输
社 会
政府政策 经
劳动力 济 条
土地价格 件
资金
冷良化机 藏种肥械
管理
技术条件
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想一想
小结
交通运输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改革开放前, 北京郊区四季青 是北京市蔬菜 生产基地。试 分析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 条件分析,促使 海南岛成为北京 蔬菜生产基地的 原因。
小结
社会经 济条件
对农业生产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 影响
实例
市场
决定了农业的生 产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 发展市场需要的 农产品
城市周围生产重 点转为蔬菜肉、 蛋、奶及园艺业
政策
交通条 件
制定相应的政 策,直接干预 农业生产
农业区位选择 充分考虑交通 运输条件
在政策规定的 范围内发展农 业生产
影响商品农业 的区位
资金
冷良化机 藏种肥械
管理
技术条件
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各地区土壤类型不同,因而其肥力、酸 碱度不同对农作物分布有很大影响。如:在 世界上,一般地说,温带草原土壤和冲积平 原的土壤是肥沃土壤,这些地区是农业发达 地区。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 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小结
自 气候 然 水源 条 土壤 件 地形
产量
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降水——不同生物的水分要求不同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 小于250mm的地区农业布局在
产的决定性因素
有灌溉水源的地方
土壤 地形
酸碱度、肥力、质地,土层厚 度等影响农业生产
不同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 型的农业
不同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 作物如: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 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 枸杞
4、农业区位的因素:
自 气候 然 水源 条 土壤 件 地形
农业区位
市场
交通运输
社 会
政府政策 经
劳动力 济 条
土地价格 件
资金
冷良化机 藏种肥械
管理
技术条件
❖我国主要平原的粮食作物与耕作制度
建设基地 东北平原
主要粮食作物 春小麦、玉米
耕作制度 一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 原 珠江三角洲
冬小麦、玉米 水稻
自 气候 然 水源 条 土壤 件 地形
农业区位
市场
交通运输
社 会
政府政策 经
劳动力 济 条
土地价格 件
资金
冷良化机 藏种肥械
管理
技术条件
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世界上很多地区天然降水不能满足农业生 产用水的需要,但是只要有灌溉水源,还是 可以发展农业生产的,灌溉水源是干旱、半 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