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2-3-1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的区位选择

2-3-1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的区位选择
C.丙地
B.乙地 D.丁地
(2)选择该蔬菜生产基地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B A.地形 C.人口 B.气候 D.地广人稀
解析:第(1)题,丁地纬度最低,且位于云贵高原,
四季如春最适宜发展蔬菜生产。第(2)题,从上题
分析可知,影响该蔬菜生产基地区位选择的最主
要因素是气候条件。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相对区位 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自然环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区位 境因素 因素 社会经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 济因素 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
区位 选择
方法 实质 差异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的影响,因地 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说出下面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 水源 地形 市场 土壤 技术
农业生产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上海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学以致用 1.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 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是由 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业地理标志、产品及分布图, 回答问题。
养鱼 果园
乳牛
花卉 小麦
学以致用 2.过去成都市郊区是成都市的蔬菜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 的扩大,蔬菜用地日显不足,加上环境污染等问 题,选择新的蔬菜生产基地已成必然。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四地中,何地作为成都市的蔬菜生产基地
最好( D ) A.甲地
我国重要农作物的种收时间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 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 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 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 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 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在,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 秋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或 牧牛并重的混合农业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1)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3)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4)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为例)
寿光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寿光(山东)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寿光蔬菜生产
昆明呈贡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 产具有 地域性 、 季节性 和周期性
针对性练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农 业生产具有( C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2.我国农业谚语“枣发芽、种棉花”反映了农业生产 具有( B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 A: 东亚 ,B: 东南亚 , C: 南亚 。 (2)图中A、B、C三地均 季风 为 气候区,特点 是 雨热 同期, 水 资源 丰富,适合水稻生长。 (3)从地形上看,稻田多分布在( A、B )(双选), 因为这些地区土壤 肥沃 。 A.冲积平原 B.三角洲 C.丘陵地区 D.高原和山区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由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其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中仅仅是以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来作了介绍,但是在整个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设计一系列层次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和各个因素中的子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具体影响;第二部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图文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学生对此内容的简单了解即可,重要的是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第三部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要学会仔细的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生产及粮食问题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农业生产涉及到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有关农业知识。

在学习时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比较,认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其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1.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 物生产摆脱了__传__统__地__域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 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__机__械__化____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
下表表示 2014 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
此回答 9~10 题。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温室面积 81
31
11
21
18
大棚面积 465
262
75
63
65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人文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 3.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同时也是其 发展的主导因素。( √ ) 4.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 ×) 5.市场因素只影响农业生产规模,不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__物__质__基__础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 生长不同的作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 生产的__类__型____和__规___模___。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 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工业部门有( C )
①时装公司②软件开发公司③有色金属冶炼厂④手机装配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下图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 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火 力发电厂应布局在何处?
(1)自来水厂建在 C ,
理由 河流上游,水质好 。
动力
土地
工厂
厂址
原料
水源
政府政策 劳动力
工业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土地 、水源、 原料 、动力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运输、劳动力 、
技术、政策等。
2.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运输 市场
动力
土地
工厂
厂址
原料
水源
政府政策 劳动力
涟水水厂临废黄河分布,现 在假如你就是水厂厂长,请 问:工厂如此区位选择的目 的是什么?
工资

3
5
12

4
5
16

6
5
11

6
5
7
(1)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产业最好建在( D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下表是某产业建厂的几个预选地点与成本分析表,据此答题
工厂地点
甲 乙 丙 丁
原材料运费 3 4 6 6
成本分析 加工费
5 5 5 5
工资 12 16 11 7
(2)如果该公司吸引外资投资,那么,在乙地适宜发展的
为扶持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除了制定税收、贷款、 扶持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外,还在行政服务、外资政策和进出口等方面对入住软件技术 园区的企业实行优惠待遇,使入园公司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4.1中国的农业-课件(47张PPT)

4.1中国的农业-课件(47张PPT)

3. 读图,我国农业各部门中,产值比例最大的是( )
A. 种植业 B. 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4.把以下食品与相关的农业类型连线:
谷物、蔬菜
畜牧业
肉、蛋、奶
种植业
鱼、虾
林业
水果
渔业
牧业35%
渔业11%
4% 林业
种植业50%
学习目标
农业(第二课时)
1.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 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 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使许多 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条 件得到改善,农业生产空间大 大拓展。
课堂活动
2.讨论:发生下列变化的主要原因。 荔枝生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读图,
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影响的角度。
“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 是荔枝来”的 时代已尘封于 历史的记忆中!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的概念
➢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 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
农业就是种 植农作物吗?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自动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温室大棚里的草莓
农田滴灌设施
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水稻平均产量 不到4500千克/公顷,目前超级杂交水稻已突 破12000千克/公顷,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 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13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2013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例题】(2010·上海高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 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⑤简述A地区农业地域类 型的特点: 有效保持土壤肥力,是一 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能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 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很 A 大的灵活性和较强的市场 的适应性。
基塘生产
大 分 水 岭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
月份 小 麦 种 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犁 地 (忙碌)
播 种 (忙碌)
生长季节
收 割 (忙碌)
绵 羊 饲 养
在牧场上放牧
配 种 (忙碌)
剪羊毛 (忙碌)
在收割后的 麦田里放牧
分布: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人多地少 水稻单产高 亚洲的水 区位 必要性: ①地平土肥 水热条件好 稻种植业 条件 可能性 ②人口众多 劳动力丰富 ③历史悠久 种稻经验足 特点: 单产高 机械化水平低 商品率低 农业地 分布: 中部平原中部和北部 域类型 美国商品 ①地平土肥 气候温和 水源充足 谷物农业 区位 ②地广人稀 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 条件 ③交通便利 有利于产品供应市场 ④工业发达 为机械化提供了保障 特点: 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率高 分布: 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 ①土地交替,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混合农业 特点 ②忙闲错开,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③选择灵活,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例题】(2011·福建高考)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 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 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l~2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C )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B )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例题】泰国大米连续六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 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 是„„„„„„„„„„„„„„„„„„„„( B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鲁教版必修2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鲁教版必修2
机械化水平和 商品率 一般较低
亚洲气候图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
亚洲地形图
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原始居民在距今约七千年前就种植 水稻。我国有上千年以稻米为主要食物的 饮食习惯。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水稻种植 面积最广、稻米产量最大的国家。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1讲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1讲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大城市郊区的农业土地利用从海 拔低处到高处依次是:鱼塘、稻田、菜地花圃、果园、林地,
具有立体农业的显著特点,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水热条件的变化
本 而出现不同的作物带,显然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主导因
讲 栏
素。第(2)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大,而城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二、农业地域类型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第1讲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1讲
二、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 较稳定的 、成型的区域性 农
业生产类型。
本 讲
2.主要类型
栏 目
(1)水稻种植业
开 关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
亚的热带雨林区。
需投入大量 劳动力 亚洲水稻种 单位面积产量高 ② 植业的特点 农户家庭经营 为主,生产规模小


有联系。光照越多,热量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多,例如四
目 开
川盆地热量条件好,但光照不足。二者比较如下:

衡量指标 我国分布规律 对农业的影响
光 照
年总太 阳辐射
西部丰富东部少; 青藏高原最丰富, 四川盆地最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市场
4、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 ——交通 农业生产基地。 5、萧山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 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政策
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进行搭配:
A、中国南方的甘蔗 B、黑龙江的大豆 C、河西走廊的粮棉 D、横断山区立体农业 E、江南丘陵的茶树
(2)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必须“因时制宜” 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而且由于气候因素 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农业生产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因 此,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4、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市场 气候 自 然 条 件
农 业 区 位
交通运输 政府政策 劳动力 土地价格 资金 管理 良 种 冷 藏
17
社会经济因素 和农业技术
这么好的苹 果,为什么卖 不上好价钱?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 和规模。
18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 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因此园艺业、乳畜业通常靠近消费市场分布。
19
政策: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发放种粮 补贴等形式。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我国的“明前龙 井”茶,是浙江杭 州龙井乡用每年清 明前采摘的新茶精 制而成,它以色香 味俱佳而驰名世界。 日本茶道研究者曾 将此茶带回国精心 课堂探究 栽培,但始终没有 1.说说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 种好。 种不好的原因? 2.种茶采茶是属于人类生产活动 中的( )生产活动(工业还是 农业)? 3.什么是农业?4.农业包括哪些 部门?P57(1) 2
强化训练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1、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 ——气候 道爱好着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2、《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 于淮北则为枳。” ——土壤 ——地形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 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15
水源: 河流的中下游因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农业 发达,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只有水源充足的绿洲地 区才能发展农业,因此绿洲也成为干旱地区农业 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16
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
①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靠天收获”,自然因素对 农业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
渔业
林业
4
3、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
畜牧业
(1)按生产对象分类
林业
渔业
副业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基本上分属种植业和畜牧 业;有些情况下,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 畜牧业,这样的农业称为混合农业。
3、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 探究活动一 我国农业分布大体上是 西 牧
北麦 南稻
东 耕
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吗?为什么?
灌溉水源 气候 地形 土壤
课后巩固 :58页活动 联系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说说寿光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有哪些区位优势?
5-8月
8-9月
江淮水稻种植时间示意图
江 淮 水 稻 的 种 植 时 间 示 意 图
季节性和周期性, 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
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以下两个 显著的特点。 (1)地域性 -----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不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要 求的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世 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 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 动植物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人类直接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 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动植物产品,这就是农业生 产活动。 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动植物 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土地
2、农业部门
种植业(耕作业) 畜牧业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反映了农业生产 活动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每一农业类 型总是分布在一定的区域,这体现了农 业生产具有( )这一显著特点?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要求我们( ) 地布置和发展农业 地域性,因地制宜
探究活动二
“犁田-插秧-生长-收获-犁田”这些活动反映了农业生产哪些特点?意义?
2-4月
4-5月
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扩大了 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市场
交通运输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水源 土壤 地形
农 业 区 位
政府政策
劳动力
土地价格
资金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重要因素, 影响 减弱
冷 良 化 机 藏 种 肥 械
管理
技术条件
影响越来 越突出

、农业区位论
课堂探究 农业区位论的假定 条件?基本观点?
水源
土壤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地形
机 械
化 肥
农 药 技术条件
11
我国农业分布大体上是
探究活动一
西 牧
北麦 南稻
东 耕
气候因素:
由于不同的动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气候 条件,气温和降水不同的 地区生长不同的农作物。 1、新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原因?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中国冬小麦、春小麦的分布;成因 ?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热量

与市中心的距离
市中心

自由农业带
谷草轮作带 三圃轮作带 粗放畜牧带
24
林业带
作物轮作带
假定条件----
一个大平原中央有一座城市,也是唯一的市场, 并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该地 区自然、技术、交通条件等都相同。
基本观点----
1.离城市越远,农产品运费越高;越接近 城市地价或租金越高。
20
5.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
①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靠天收获”,自然因素对 农业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
21
资料: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年代里,每年夏天黄海岸边捕捞的大 量鲜鱼,只能在近海岸不到几百千米的范围内销售,原因是鲜鱼容 易变质。只有鱼干和咸鱼才能销往遥远的内地。可现在,一些鲜活 的海产品可以直接运抵我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就连距海洋最远的大 城市乌鲁木齐也可吃上来自黄海之滨的新鲜海产品。说说哪些因素 的变化使乌鲁木齐也能吃上了来自黄海之滨新鲜海产品的?
地形
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农 作物的分布。 思考:平原发展什么农业 类型?山区?
14
土壤:影响农作物的品种。 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肥力较低的酸性红壤, 适宜种植茶树、柑橘。而肥力较高的碱性水稻土 适合水稻生长。 文山丘北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辣椒之乡”, 而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广南种植辣椒,品质、 产量却相差甚远,为什么?
2.农民的选择应该是带来纯收益最高的那种农产品 3.农业布局形成一城市为中心的六个同心圆地带
(见课本58页图)
总结
• 1、我国农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所以要因 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事。 2、(1)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自然环 境限制了作物或牲畜的生长范围,所以自然因素是影响作物或牲 畜分布情况的重要因素。 ( 2)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决定了农业的类型(种什么)与规模(种多少)——决 定作用 • 交通:农产品需运到市场销售.——促进作用 • 政策: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的手段.——干预作用 • 劳动力:劳动者的素质和数量也影响农业生产. • 地价:租金的多少关系到农产品的成本的高低. 3.农业科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