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游牧业---游牧业是指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 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干旱气 候地区。现在从事游牧的人数在世界上并不多, 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 游牧业的牧民们根据多年对当地的地理条件、 牧草生长情况等因素的变化,依经验而迁移。 这样每个游牧部落或民族都有其放牧的一定范 围。 由于各地气候与植被条件不同,所放牧的牲畜 也有所不同。
荒漠绿洲农业:---地处大陆腹地,常年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 靠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农业生产较稳定, 作物有麦类、玉米、棉花、甜菜、瓜果类等。 如我国西北、中亚、西亚等荒漠地带。
写出下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地区 日本关东平原 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 中国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 南非高原 加拿大中部平原南部 马来西亚(橡胶种植)
因 素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强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强度----农业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持 续利用
不合理强度----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 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 污染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破坏、地 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 等发生改变 如:热带原始森林的滥砍滥伐---草原植被的不合理垦殖---围湖造田----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 来不力的影响---如: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 退化、甚至荒漠化;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 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4、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也会对生态环境带 来某些负面影响---如: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结 广泛使用杀虫农药-----农产品和土 壤遭到污染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或 牧牛并重的混合农业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1)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3)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4)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为例)
寿光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寿光(山东)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寿光蔬菜生产
昆明呈贡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 产具有 地域性 、 季节性 和周期性
针对性练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农 业生产具有( C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2.我国农业谚语“枣发芽、种棉花”反映了农业生产 具有( B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 A: 东亚 ,B: 东南亚 , C: 南亚 。 (2)图中A、B、C三地均 季风 为 气候区,特点 是 雨热 同期, 水 资源 丰富,适合水稻生长。 (3)从地形上看,稻田多分布在( A、B )(双选), 因为这些地区土壤 肥沃 。 A.冲积平原 B.三角洲 C.丘陵地区 D.高原和山区

B2-3-1.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B2-3-1.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并获得最大效益。①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②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③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最后综合考虑,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看看如果缺少哪个因素,该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什么实践意义?
(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要求坚持“因时制宜”。)
2、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各个因素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气候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最重要的自然因素,光热条件不同农作物种类不同,如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降水量不同也不同,如我国南方水稻,北方小麦;
4、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判断正确的是(A)
A、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
B、海南岛的天然橡胶――降水
C、吐鲁番的葡萄――水源
D、江南丘陵的茶叶――地形
【课后作业】
1、新疆哈密地区(约420N)种植的哈密瓜特别甜,我们赣榆县(约340N)能否引进种植?为什么?
2、分析影响我们家乡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找出主要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并对农业生产的现状加以评判。
水源条件是自然降水的补充,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重要,如沙漠中的绿洲;
土壤的性质和肥沃程度对农业影响较大,如江南丘陵的红壤酸性很大,适合茶树的生长,东北平原的黑土富含有机质,利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长;

人教版地理(中职)第五章农业生产活动课件(68张PPT)

人教版地理(中职)第五章农业生产活动课件(68张PPT)

类型
国 家 农业特点
地多人 少型
美国、加拿大、高度机械化,农机向大
澳大利亚
型、宽幅、高速、联合 作业方向发展
地少人 多型
地少人 少型
日本
侧重生物技术和 水利的发展
法国、德国、对机械化和生
丹麦
物技术都重视
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农业现代化的方式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水稻种植业 ❖ 大牧场放牧业 ❖ 商品谷物农业 ❖ 混合农业

平原
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 化作业
比较 稳定
自然因素,使之 有利于农业生产

山区
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 物分布有垂直变化
但要考虑投入与 产出之比
土 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市 场
交通 运输
政 策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 产的类型和规模
推动商品农业的发 展,促进农业生产 的区域化、专业化
社会 经济 因素 发展 变化 较快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变化
差异
影响
光照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
自然因素对农业 区位的影响并非
气 积温的多少直接限制作
候 热量 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
都是决定性的, 可通过农业技术 改革,扩大某种

过干和过湿都不利
自 然 农作物的区位范

降水 于作物生长
因 素 围,改造不利的
因 素
第五章 农业生产活动
第一节 农业生产和分布
❖ 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根据植物、动物的生长繁殖规律,栽培植物 或者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地域性
农业生产在不同的地域,农业生产结 构与作物种类、土地利用方式与生产水 平等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就是农业生产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绪论ppt课件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绪论ppt课件
⑤ 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
2020/3/27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7
(二)生态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2020/3/27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8
1、生态学萌芽阶段(公元16世纪以前)
人类为了生在进行的自然现象观察,对生态现象描 述
•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Hippporates:气候、土壤与植 被生长及病害的关系,不同地区植物群落的差异。 《空气、水、场地》
• 1997在日本京都签署的《京都协定书》,其目标 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 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 害”。
• 《本草纲目》: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气味、形态、 栽培、采集、炮制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严密的考 证
2020/3/27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12
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19世纪)
17世纪提出生态学一词。生态学一经诞生,立 即分化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生态学等,出现了生态 学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2020/3/27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4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一门宏观生物学。
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生物与环境 的关系
Ecology 源于希腊词“Oikos”和“logos”,前者表示住所和栖 息地,后者表示学科,原意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
1.Reiter(1865):合并两个希腊字母 ,合成生态学一词 2.Haeckel(1866):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一时期着重于解释现象。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认识和同,再现了多个研 究重点不同的学派。如:
• 英美学派的群落动态演替和演替顶极学说; • 法瑞学派对群落结构的研究,侧重于静态生态; • 北欧学派侧重于植物地理学方面的研究; • 前苏联学派重视生物地理群落(近似于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 物生产摆脱了__传__统__地__域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 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__机__械__化____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
下表表示 2014 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
此回答 9~10 题。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温室面积 81
31
11
21
18
大棚面积 465
262
75
63
65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人文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 3.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同时也是其 发展的主导因素。( √ ) 4.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 ×) 5.市场因素只影响农业生产规模,不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__物__质__基__础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 生长不同的作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 生产的__类__型____和__规___模___。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 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江苏省2012届高三地理复习 模块2 第3章 第1课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鲁教版

江苏省2012届高三地理复习 模块2 第3章 第1课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鲁教版

大牧场 放牧业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 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 运输;地广人稀;工业发达; 先进的科技
美国中部平原;中国 商品谷物农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 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国 度高,面向市场 业 营农场
地域类型
特点
典型地区
区位优势
混合农业
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 机结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农业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分布、 复种制度、产量高低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 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 度
举例 亚热带的柑橘; 我国西北地区 的畜牧业 三江平原的种 植业;江南丘 陵的立体农业
气候
土壤
江南丘陵的茶 树
水源
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 西北的灌溉农 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业或绿洲农业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城市郊区及工矿区 周围形成的以蔬菜、 肉乳等为主的农业 基地;订单农业
市场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 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区位条件 自然条 件 气候 地形 水源 区位优势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 在800mm以上,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主要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充足
区位条件 劳动力 社会经 济条件 人均耕 地 生产习 惯 食物偏 好
答案】 【 答案 】(1)气候 (2)A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 断减少;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 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 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得更 大的经济效益。 (3)B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内部 地区(藏北高原),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 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 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 足。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网控全局]
双基展示 要点点拨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2.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3.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考点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4.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的分布、特点、区位因素。 5.亚洲水稻种植业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有哪些不同? 6.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差异。
B.混合型农业
析,是判断其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和关键。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考向前瞻
1.以区域图或文字资料方式提供信息,考查某地发展某 种农作物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 合理性。
2.提供某重要农业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发展信息,考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区位因素。 3.以粮食安全为背景,考查重要区域如我国、非洲等粮 食生产现状及问题,应重点关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1.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 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其特点,农业 地域类型的分布。

[把脉高考]
考情回顾
(2010· 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 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自然
地域类型
水稻
牛、羊 小麦、玉米 谷物、牲畜 单一热带 经济作物
自给
面向市场 面向市场 主要面向市场 面向国 际市场
小农经营
大牧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 较高 大规模的密 集型农场、 生产设施齐全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种植园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3月 55
9、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不利因素是( B ) A 台风袭击 B 水旱灾害 C 寒潮、干热风 D 海啸、风暴潮 10、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 ) A 生产规模大 B 劳动力丰富 C 家庭生产 D 产量高 11、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长绒棉产区,近年来,部分棉农 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灌溉系统,发展品喷灌、滴灌技术,其目 的是为避免 ( D ) A 土壤板结 B 土壤污染 C 土地沙化 D 土地盐碱化 12、印度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主要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C A 气候高温多雨 B 地势低平 C 劳动力资源丰富 D 商品市场广阔
2009年3月
5、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基塘生产属于( C ) A 园艺业 B 种植园农业 C 混合农业 D 乳畜业 6、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由传统的桑基、蔗基鱼塘 转向花基鱼塘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B ) A 劳动力的转移 B 市场需求的变化 C 全球变暖 D 国家政策的变化 7、新疆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 D ) A 肥沃的土壤 B 充足的水源 C 平坦的地形 D 丰富的光照资源 8、美澳等国的农业机械多为大型化机械,日本的则以小型机 械为主,这主要是因为( C )方面的因素影响。 A 技术水平 B 气候 C 地形 D 人口密度
热带迁移农业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
2、区位因素
热带雨林气候
劳动力素质低
原始部落,人口稀少
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低下落后
想一想:热带迁移农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2009年3月
53
二、做下列选择题 1、国际上的商品粮主要来自( B ) A 水稻种植区 B 商品谷物农业区 C 混合农业区 D 热带种植园农业区 2、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位于( C ) A 珠江三角洲 B 黄淮海平原 C 新疆南部 D 青藏高原 3、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像”DDT””666”等 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 C ) A 土地盐碱化 B 土壤板结 C 土壤、农产品污染 D 药效太差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郊区有了大量的园艺花卉产业, 其主导因素是( D ) A 水源因素 B 气候因素 C 劳动力因素 D 市场因素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业是亚洲季 风区最具特色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河流 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东亚、东南亚、南亚)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气候 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 自然因素 地形 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土壤 水源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人口密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 市场 劳动力 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经验 劳动力丰富廉价
水源
土壤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地形
机 械
2009年3月
化 肥
农 药 技术条件
6
(二)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农业的类 型、农作物的种类、品质、耕作制度。 1、新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原因?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冬小麦、春小麦的分布。
7
地形
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农 作物的分布。 思考:平原发展什么农业 类型?山区?
海南岛的三季稻
黑龙江的大豆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 长江以南的茶树
水源
气候
地形 土壤
2009年3月
20
练习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北方人冬季吃上来自 海南岛的新鲜蔬菜 交通
技术
我国实行土地“大包干”之 后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
“你吃啥,我种啥”的订单 农业给农户增收 籼型杂交水稻的出现提高了 水稻的产量
40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混 合 农 业 基 塘 农 业
---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种植小麦、牧羊)
墨累--达令盆地
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的优点
休 耕 区 种 小 麦 放 牧 带
1、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 农业生态系统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的优点 月份 1
3 农业区位是变化的
①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靠天收获”,自然因素对 农业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
2009年3月
14
资料: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年代里,每年夏天黄海岸边捕捞的大 量鲜鱼,只能在近海岸不到几百千米的范围内销售,原因是鲜鱼容 易变质。只有鱼干和咸鱼才能销往遥远的内地。可现在,一些鲜活 的海产品可以直接运抵我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就连距海洋最远的大 城市乌鲁木齐也可吃上来自黄海之滨的新鲜海产品。说说哪些因素 的变化使乌鲁木齐也能吃上了来自黄海之滨新鲜海产品的?
2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种植业(耕作业) 畜牧业
渔业
林业
3
南蔗北菜、东粮西牧、南稻北麦反映了农业生产什么特点?意义?
“犁田-插秧-生长-收获-犁田”这些活动反映了农业生产哪些特点?意义?
江淮水稻种植时间示意图
2、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市场 气候 自 然 条 件
农 业 区 位
交通运输 政府政策 劳动力 土地价格 资金 管理 良 种 冷 藏
2009年3月 56
作 业 4月8日 水稻种植业 1、分布:2、区位因素:3、特点: 4月12日 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2、特点:3、分布: 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4月15日 混合农业 1、概念:2、分布:3、特点: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科技
政策
水源不足
东水西调
雨影区 墨 累 河
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
美国
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大牧场区位优势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2、地广人稀,地租低廉 3、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
影响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区位因素
1、分布地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与出口国。农业 生产的地域化和专业化是美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特色之一。
美国的小麦带和玉米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思考:
联系美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说说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有那些有利条件?
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1、自然条件 ②位于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耕地面积大 ③近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源充足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自 然 因 素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地形 水源 人口密度 交通 市场 区位优势
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 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水、东水西调)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发达 政府扶持鼓励
种植历史久,经验丰富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①水利工程量大 ②小农经营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 人多地少
③单位面积产量高
④商品率低
人多地少,自给为主
⑤机械化水平低
⑥科技水平低
凭经验种植
商品谷物农业 1、特点 2、分布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春小麦
冬小麦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工业发达、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强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农业生产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 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 4、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带来的负面影响
2009年3月
10
这么好的苹 果,为什么卖 不上好价钱?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 和规模。
2009年3月
11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 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2009年3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
政策: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发放种粮 补贴等形式。
2009年3月 13
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重要 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有利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甜菜产区:北方的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 A.地势平坦,草原广阔 B.地下水资源丰富 C.冬季普遍温和湿润 D.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
4.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甜菜产区的是 A.青海 √ B.新疆 C.西藏 D.黑龙江
写出下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地区 日本关东平原 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 中国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 南非高原 加拿大中部平原南部 马来西亚(橡胶种植)
农业地域类型 (1) (2) (3) (4) (5) (6) (7)
【06高考真题】
1.我国“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A.地域性 B.周期性 C.商品性 D.市场性 √ 2.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 A.光热条件 B.市场条件 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 √
三、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在为人类提供农副产品 的同时,也在强烈的改变着环境。
1、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等的变化。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3、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 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18
练习
一、将下列农业活动与其主导因素连起来
①水陆交通便利
2、社会经济条件 ②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