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战术技术
中北大学 火炮概率火炮复习100题1

《火炮概论》总复习题1.火炮系统是由弹药、发射装置、瞄准系统组成(火炮总体)。
2.弹药是由带引信的弹丸、带点火具的发射药、药筒的统称。
3.火炮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
a 炮身内膛结构:滑膛—线膛—滑膛,b 炮架:无炮架—刚性炮架—弹性炮架,c 运动部分:人拉—马曳—牵引—自行,d 火炮由简单的火器发展为现代化的武器综合系统,e 火炮设计理论不断发展与逐步完善,d 新能源火炮异军突起。
4.火炮战术技术要求:弹丸威力远射性直射距离有效射程射击精度速射性射速(实际、理论射速、突击射速)火炮的寿命(身管寿命、运动部分寿命)机动性5.火炮的组成可概括为四大部分:发射部分、架体部分、瞄准部分、运动部分(车轮、缓冲器、车轮制动器)6.火炮的个工作过程为火炮的射击过程。
射击过程中赋予弹丸初速的过程为发射过程。
7.简述发射整过程:击针击发—底火引燃底火药—点火药燃烧和传火—发射药燃烧—膛压升高—弹带嵌膛线—燃气压力作功—弹丸边旋转边加速向前运动—炮管及其连固部分向后运动—弹丸出炮口8.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可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划分为前期(击发底火到弹带嵌膛线)、第一时期弹丸运动开始到发射药全部燃烧结束)、第二时期(发射药燃烧结束到弹丸底部飞离炮口断面)、后效时期(弹丸飞离炮口)9.后效期对后坐部分和对弹丸的作用从时间上讲是一样的?不一样。
起点相同而结束点不同。
10.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时,空气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空气阻力由摩擦阻力、涡流阻力和波动阻力组成。
11.长形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时和稳定方式有哪几种?有旋转稳定和尾翼稳定两种方式12.射弹散布现象?它与弹道系数、初速、射角确定一条弹道相矛盾吗?不矛盾。
射弹散布的原因—存在各种随机因素使得各发弹之间的弹道系数、初速、射角的确切值存在微小的随机差异,造成了射弹散布现象。
13.身管内膛的组成?线膛内膛由药室部、坡膛和膛线部组成。
滑膛的炮膛由光滑的圆柱面和圆锥面组成14.缠度缠角的概念.膛线的分类?85加、54-122榴弹炮、57高炮、双-35高炮、83-122、D30-122各采用什么样的膛线?膛线对炮膛轴线的倾斜角叫做缠角,用α表示;膛线绕炮膛旋转一周,在轴向移动的产度,用口径的倍数表示称为膛线的缠度,用η表示。
火炮的物理原理

火炮的物理原理一、简介火炮是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的爆发力发射弹丸的重火器的通称。
火炮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和压制敌方火器,破坏敌防御工事,完成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其它打击任务。
13至14世纪时,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传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欧洲,欧洲的火炮开始发展。
19世纪开始,随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火炮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发射长形弹的线膛炮,并安装有弹性炮架。
火炮发展至今,已经是儿孙满堂,不仅家族支系众多,而且家族成员的外貌也差别甚大,出现了有善于对付各种目标的专门火炮:按安装发射的平台不同可分为地面炮、舰炮和航炮;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固定火炮、机械牵引炮和自行火炮;按作战用途又可分为地面压制火炮、海岸炮、高射炮、坦克炮、特种炮等;按口径大小可分为:大口径炮(高炮在100毫米、地炮在152毫米、舰炮130毫米以上);中口径炮(高炮在61~100毫米、地炮在76~152毫米、舰炮在76~130毫米左右);小口径炮(高炮在20~60毫米、地炮在20~75毫米、舰炮在20~57毫米之间)。
按炮膛结构可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按弹道特性可分为加农炮(弹道低伸)、榴弹炮(弹道较弯曲)和迫击炮(弹道最弯曲)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前装式火炮和后装式火炮。
二、基本构造现代火炮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炮身、炮尾、炮闩和炮架等。
其作用原理是将发射药在膛内燃烧的能量转换为弹丸的炮口动能以抛射弹丸,同时产生声、光、热等效应。
火炮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是初速、射程、精度、射速和机动性等。
火炮的主要任务是用于对地面、空中和水上目标射击,毁伤和压制敌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以及完成其它任务。
火炮的结构身管火炮的外观及其组成部件视炮种及其用途而异。
尽管有这些差别,然而身管火炮都是按照几乎相同的方法制造的。
身管火炮有两个或两组主要部件,就是炮身部分和炮架部分。
炮架部分用于支承炮身和保持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
炮架部分包括瞄准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作为运送炮身部分的手段。
火炮不同的发射方式及其优点分析

火炮不同的发射方式及其优点分析优点火箭炮的主要优点就是火力猛,发射速度快,相信大家在很多与军事有关的影视剧中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夜空中多部火箭炮同时发射,一枚枚火箭弹如同春节的焰火,在尖锐的啸声中划过夜空,飞向远方敌人的阵地,连绵不绝。
火力猛是火箭炮的一个主要优点,其相对与传统火炮来说,火力更加凶猛,发射速度更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出更多的火箭弹,对敌人进行覆盖性的饱和打击,而且火箭炮的火箭弹由于采用发动机推动发射,所以大型火箭炮的射程是可以远远超过普通火炮的射程的,射程远也是火箭炮与传统火炮相比的一大优点。
而火箭炮的另外一大优点就是,性价比高,技术门槛低。
与导弹相比的火箭炮性价比高是其一大特点,万炮齐发的火箭炮发射景象大家都看过,但有谁看到过类似的导弹发射景象,能同时发射十多枚或者几十枚导弹进行攻击已经算是相当壮观的景象了,但这样的发射相对于火箭炮来说,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火箭弹远比导弹便宜这一点,使得火箭炮可以做到大面积覆盖性饱和压制打击,而导弹要想做到这一点的花费是极为巨大的,一个国家某个型号的导弹可能也就几百枚多的上千枚,而一次战斗就可能打出去上千枚的火箭弹。
另外火箭炮并非只有车载的大型火箭炮一种,同样存在小型的火箭炮,其制造简单,运输方便,技术要求不高,甚至被称为游击神器,经常看新闻的朋友可能经常看到,比如“以色列的某某地方,又遭遇了火箭弹的袭击”,比如“美国在伊拉克的某某基地遭到火箭弹的攻击”等等,之所以采用火箭弹就是因为它制造简单,射程较远而且技术门槛低。
缺点火箭炮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做到精准的打击,也就是大多数时候,只能对集群的目标进行覆盖性的压制性攻击,但难以对单个目标进行精确的打击。
精度不够是火箭炮的最大缺点。
当然在现在一些远程大型火箭炮在火箭弹中装上了一些简易的制导装置来增加火箭弹的命中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可以称为导弹了。
火箭弹的精度化是一个方向,但追求火箭弹精度必然会增加成本,如何权衡是一个问题。
战术研究员泣血奉献《实用火炮守则》

3、枪打出头鸟
坦克再牛,也是人开的。只要是人,都有弱点或惯性。
心理学中有个头羊效应:一条深沟,所有羊都不敢跳。如果有个羊起了头跳过去,那后面所有羊都会跟着跳过去。
当对方集团冲锋时,第一辆坦克被击毁。后面所有坦克几乎都会停滞不前。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和惯性。当对方发动冲锋,你不知道攻击谁时,就瞄准第一辆坦克开炮吧。
c、如果在对方无暴露坦克,己方也全部静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将视野放在对方火炮预判位置或者对方可能攻击路线。尽量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回击。
大家可以看到,根据我的攻击优先顺序和攻击思想,始终贯彻一个词:保护。保护己方坦克,保护己方阵地。最好的防御就是攻击。反过来意思就是:最好的攻击就是防御。
说太多也看不下去,一句话,算好对方可能进攻的重要路段和据点,尽量保持静止,不动履带。躲避火炮时,也尽量总横向移动,让对方火炮跟着你不停拖拽,同时避免对方算出你轨迹,进行算好提前值预先落点。就OK了
4、熟悉你的炮。了解他,爱他,会用他。
熟悉你的炮,这很重要。
A、了解他
不要求你把数据背到多数,那是专家和***们才做的事情。我只是来玩的。只要我知道我的蟋蟀大概能跑个30~40码;皮薄血薄,一炮就爆;打得准的话,也能把个29活活虐死...这样就可以了。至少我不会把我的火炮当反坦克,也不会把他当老虎,我只把他当火炮。
三、攻击
1、做好战前准备
进入战斗后,一般进入两种状态。
A、迅速进入鹰眼模式,观察对方阵地。如果有菜炮开火直接反弹
B、选择阵地,预先埋伏。
之前看过记者团的帖子,他是优先选择A模式的。这里我持不同看法,根据火炮第一原则。火炮第一目的是存活下去。而目前国服的疯狂小坦克很普遍,很可能你还没发现对方就已经***掉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我是B模式开场。
战争史上重要的战术创新之一,步炮配合精确到秒的弹幕徐进战术

战争史上重要的战术创新之一,步炮配合精确到秒的弹幕徐进战术这是战争史上最重要的战术创新,著名的弹幕徐进战术,他的来由是一战时,西线双方使用的炮兵战术都是持续数天甚至几十天的不停轰击,轰击完后步兵前进,希望在步兵进攻前便消灭敌人,但都失败了,这种方法无法快速征服敌人的防线,规模巨大的炮击告诉敌人步兵进攻即将进攻哪里。
防守的一方可以撤退到炮火轰击不到的后方,等轰击完后再把部队调上来,战斗最终变成僵局,为打破僵局,德国人打算改变战术,放弃不停轰击,改用一种时间短、强度惊人的炮兵战术取代,弹幕徐进是什么样的它就像一堵保护墙,在步兵向敌人阵地推进前扫过敌人阵地,起到步兵保护墙的作用,目标是压制住呈线性进攻的己方步兵前方的敌军,让己方步兵可以在敌军仍躲避的过程中接近目标。
它之所以有效就因为它不给防守者时间在炮击保护墙之后准备迎战步兵进攻,而给予进攻者一种前面有保护罩的感觉,弹幕炮击的结尾是向敌人阵地目标倾泻下像洪水一般的高效炸弹,目的是在突击部队出现前将残存的敌人震得处于休克之中。
弹幕离开敌人阵地后旳几秒内步兵就冲进敌人战壕弹幕徐进战术的技术要点要点是步兵与炮兵间形成紧密的协调,首先是炮兵分成两队交替轰击,炮弹落点以50米为间隔,每分钟前移50米,然后步兵指挥官必须率领步兵们紧跟在弹幕后方50米之内,以整齐一致每分钟向前推进50米的步速,在新一轮炮击前赶到距离上一轮炮击落点25米到100米之间的安全区,而这期间敌人步兵会受到弹幕压制,行动的准确性以秒计算,弹幕如果脱离步兵自己前进,步兵就会像待宰的野鸭一样停留在空旷地上任人射击∶而当步兵前进得太快就会落入己方炮兵弹幕之中,弹幕徐进战术是怎么操作的第一阶段:首先对敌军的前哨据点,炮兵阵地,指挥所,观测所,电话交换中心及后方进行10分钟最猛烈的轰击,然后把炮口转回到步兵目标上,尤其坚固据点,火力点以最大火力密度轰击75分钟,第三阶段延伸到目标远方的地方轰击90分钟,第四阶段转回步兵目标轰击10分钟,第五阶段对敌人第一线阵地的密集射击半小时,掩护步兵进入攻击位置,在第五阶段的最后10分钟,炮兵开始进行弹幕徐进射击,把炮口转向敌军第一线阵地后方进行阻绝,有时候炮兵会在步兵攻击波前方600米处再发射一道弹幕,以两道弹幕的方式掩护步兵前进,每门火炮每小时砸下30到40发炮弹,而步兵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接近弹幕,步兵在炮兵掩护下前进1,500到2,000公尺,30分钟后攻击到敌人的阵地。
火炮总体技术PPT课件

.
• 发动机的气缸排列形式: • 直列气缸发动机。在一般缸径时的功率不够大时使用,缸数(4缸)过多会使机体过长。常用于民用车辆。 • 对置活塞发动机。高度影响车体高度,活塞顶和燃烧室的热负荷大,导致壳体和缸套易裂纹。它和卧式对
置发动机都较难于再继续加大功率。
第15页/共238页
第1页/共238页
总体设计追求的目标
• 用适当的尺寸和重量,简便可靠的结构来实现尽可能高的性能,以达到将来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的目 的。
• 设计为了制造,制造为了使用,所以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达到高性能是设计追求的目标
第2页/共238页
总体设计与各零部件的关系
• 总体设计是设计的全局,对整个设计、制造和性能具有决定意义。总体设计指导各部件设计而又决定于各 部件,基于各局部而又高于各局部。从全局着眼来选择提出各部件的技术条件,再用技术研究较成熟的部 件来构成总体。
第40页/共238页
滑膛与线膛炮的特点分析
• 1、旋转性 不适合发射破甲弹、导弹 • 2、速度降 旋转弹好 • 3、精 度 旋转弹好 • 4、长径比 滑膛好 • 5、热损失 滑膛好,吸热面积小 • 6、初 速 滑膛高 • 目前发展趋势:坦克炮采用滑膛,榴弹炮采用线膛。
• 轮式装备的武器后座长相对较长。 • 自行榴弹炮空间相对较大。
第35页/共238页
4、对炮尾炮闩的要求
• 横楔式炮尾炮闩 • 立楔式炮尾炮闩 • 螺式炮尾炮闩 • 闭气式炮尾炮闩
第36页/共238页
5、击发发火要求
• 机械击发 • 电磁击发 • • 电击发 • 机电击发
旧时的坦克火炮、 二战以后的坦克59、69T
第4页/共238页
• 总体设计是一个大概念,就设计范围有大有小,任何一件产品都涉及到总体设计思想,我们过去在学制图 的零件设计时也涉及到总体设计,例如针对一个零件而言,主视图如何选定,需要几个视图,需要什么样 的剖视、需要什么材料、需要什么热处理方法、需要如何标注、选定什么样的公差和表面要求等,这无形 中就表现了一种总体设计的思想。
火炮设计理论-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炮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1002课程英文名称:Artillery design Theory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2 实验:6 上机:0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本专业的学位课程。
内容涉及火炮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准则。
重点介绍火炮炮身的基本知识和炮身种类构造特点及设计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火炮的基本构成和作用特点,具有能够进行火炮炮身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火炮设计与生产工作奠定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火炮系统的组成。
掌握火炮身管的设计理论。
了解火炮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特性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使学生具有分析和火炮总体结构的能力,具有设计火炮身管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本科生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2017版教学计划而编写。
在教学中应采用先进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枪炮内弹道学等相关课程(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重点章设有1-2道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3.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平时考核(包括中期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以及出勤等)、上机环节考核成绩的总和。
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70%,平时考核占20%。
实验占10%.(七)参考书目《炮身设计》,中北大学翻印《火炮设计理论》,张相炎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二、中文摘要本门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它包含了火炮设计的基本理论。
重点在于火炮身管的基本理论、类型及结构特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火炮身管的基本理论、类型及结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设计火炮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火炮系统的概念及构成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火炮概述;2)火炮的战术技术指标;3)火炮总体设计任务与内容。
目标的火炮

目标的火炮目标的火炮,又称作远程制导火箭炮,是一种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可以迅速、连续地发射多枚制导火箭弹,具有高杀伤力和爆发力强的特点。
目标的火炮的研制旨在实现对敌方远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之一。
目标的火炮拥有多管发射系统,一般分为4管、6管、8管等不同型号,每个管道可以单独进行发射。
由于其多管的设计,使得目标的火炮可以较快地重复发射,有效提高了火力打击的速度和连续性,使敌方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防御。
目标的火炮的主要武器是制导火箭弹,这是一种装配了制导系统的火箭弹,可以通过GPS导航或激光制导等技术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制导火箭弹具有较高的爆炸威力和精确命中目标的能力,可以对敌方重要目标、军事设施、战车等进行有效打击,极大地提高了战场打击的效果。
目标的火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作战需要进行灵活组合和配置。
它可以与现代化的指挥与控制系统结合,实现远程信息传输和作战指挥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使火力打击更加精确和有效。
目标的火炮的优点是具有较远的射程、高爆发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可以在作战中对敌方的远程目标进行持续打击,大幅度降低敌方的战斗能力。
同时,目标的火炮的机动性较强,可以快速转移位置,降低被对手打击的风险。
然而,目标的火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火炮在发射时会产生较大的火球和烟雾,暴露了位置,易受对方侦测和打击。
其次,由于高发射速度和频次,需要大量的弹药和后勤保障。
火炮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相当的精密技术和设备。
综上所述,目标的火炮是一种具有远程、连续、高精确打击能力的武器系统,对于现代战争中的远程目标打击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研制和使用不仅提高了战斗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规模。
目标的火炮的发展前景广阔,有着重要的军事应用和应对不同战争环境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火炮威力
火炮威力(power of gun)是指
火炮在战斗中能迅速地压制、破坏、毁伤目标的能力。由弹丸威力、 远射性、射击精度和速射性等主要性能构成。
火力机动性是指火炮快速、准确地捕捉和跟踪目标的能力;对静止目 标(对地面进行压制射击的目标)而言,火力机动性表现在压制范围即 面积的确定,涉及射距和方向的结合,快速、准确地确定射击诸元, 快速准确地调炮(把射线调至所需位置)。
运动性是指火炮快速运动、进入阵地和转换阵地的能力。
返回
火炮寿命
火炮寿命是指火炮在一定条件下自然使用能够保 持其战斗性能要求的特性(在战场上意外遭到破坏 的情况除外)。
返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反应能力通常是指火炮系统从开始探测目标 到对目标实施射击全过程的迅速性能,以“反应 时间”(reaction time)表示,单位为s。
返回
战场生存能力是指在现代战场条件下,火炮能保 持其主要战斗性能,和在受到损伤后尽快地以最 低的物质技术条件恢复其战斗的能力。
返回
第二 勤务要求
远射性对主要承担压制任务的加农炮、榴弹炮和 加农榴弹炮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反坦克炮和高 射炮,其直射距离、有效射程、高射性则比远射 性更有意义。
返回
直射距离
直射距离(point blank range)是指
外射弹最大弹道高等于给定目标高时的射击距离。在这个射程内,射 手可以不改变瞄准具上的表尺分划而对目标进行连续射击,保证了对 活动目标射击的快速性。直射距离越大,用同一表尺射击时杀伤目标 的区域纵深越大,测距误差对目标毁伤的影响越小。直射距离是坦克 炮和反坦克炮战斗威力的指标之一。当弹丸一定时,初速愈大则直射 距离愈大,其穿甲能力愈大。
上一页 下一页
有效射程
有效射程(effective range)是指
在规定的目标条件和射击条件下,弹丸达到预定效力时的 最大射程。近年来,由于坦克上火力控制系统性能不断提 高,使火炮能在大于直射距离的范围内迅速地对活动目标 射击,且能达到较高的命中概率,加之在实战中,地形或 环境条件等与标准条件的差异,即使是在直射距离以内, 有时仍需随时对射击诸元进行修正,方能命中目标。因此 用“有效射程”的标准来取代“直射距离”,更能反映武 器火力部分和火控部分的性能,反映射击对目标所能达到 的效果。有效射程的概念现已成为反映武器综合性能的一 个重要指标。
返回
弹丸威力
弹丸威力(power of projectile)是指
弹丸对目标杀伤或破坏的能力。对不同用途的弹丸有不同的威力要求。 例如,杀伤榴弹要求杀伤破片多、杀伤半径大,穿甲弹应具有较大的 侵彻力,照明弹则应发光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
返回
远射性
远射性(ability in long ranging)是指
上一页 返回
射击精度
射击精度(firing accuracy)是射击密集度和射击准 确度的总称。
射击密集度(density of fire)是指火炮在相同的射击条件下,弹丸的弹 着点(炸点)相对于平均弹着点的密集程度,通常用公算偏差表示。
射击准确度(accuracy of practice)是指平均弹着点对目标的偏离程度, 以平均弹着点与目标预期命中点间的直线距离衡量。
返回
速射性
速射性(rapid fire ability)是火炮快速发射炮弹的 能力,通常用射速来表示。
射速(rapid of fire)指火炮在单位时间内(每min)发射炮弹的数量。一般 分为极限射速、实际射速、理论射速和规定射速等。
实际射速(practical rate of fire)是火炮在战斗使用条件下实际达到的 射速。
理论射速(theoretical rate of fire)是指火炮按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要的时 间计算的射速。
规定射速(specified rate of fire)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不损坏火炮、不 影响射击准确度和保证安全条件下的射速。
返回
火炮机动性
火炮机动性(mobility)是火力机动性(fire mobility) 和运动性(movability)的总称
装备全寿命过程(又称全寿命周期(life cycle))是指 装备从论证开始到退役为止的全过程,可分为论 证阶段(conceptual phase)、研制阶(development phase)、生产阶段(production phase)、使用阶段 (operational phase)和退役阶段(retirement phase) 这五个阶段。
第四章 火炮战术技术要求
第一、战斗要求 第二、勤务要求 第三、经济性 第四、其他要求
返回
第一 战斗要求
战斗要求 1. 火炮威力
(1)弹丸威力 (2)远射性 (3)射击精度 (4)速射性
2.火炮机动性 3.火炮寿命 4.快速反应能力 5战场生存能力
返回
战斗要求
战斗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高射性
高射性(ability in fire altitude)是指
火炮能够毁伤高空目标的能力,通常用最大射高表示。射 高(altitude)是指过射出点的水平面距弹道最高点的高度。 最大射高(maximum altitude)即射高的最大值。有效射高 (effective altitude)是指在规定的目标条件和射击条件下, 弹丸达到预定效力时的最大射高。影响有效射高的因素比 较复杂,与高射炮所担任的具体防空任务、火炮口径大小、 弹丸初速、弹丸结构、发射速度、瞄准器材和指挥方式 (雷达指挥仪或手动瞄准)以及目标的航速和目标要害面积 H和最大射高 Hmax之间的关系为:小口径高炮H=0 .35~0.60Hmax; 大口径高炮H=0.60~0.85Hmax
火炮能够毁坏、杀伤远距离目标的能力。通常用最大射程(maximum range)表示。远射性可以保证火炮在不变换阵地的情况下的火力机动 性,在较大的地域内能迅速集中火力,给敌方以突然打击或压制射击, 能以较长时间的火力支援进攻中的步兵和装甲兵。也能使我军火炮配 置在敌人火炮射程之外,增加了火炮自身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