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合集下载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A卷及答案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A卷及答案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艺术学概论》期末试卷A卷考试时间_100_分钟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艺术教育是_______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_______________。

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

4、中国园林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两大体系。

512345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2一、填空12345二、简答12345、1.反馈。

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三、论述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2、“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题精编版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题精编版

• ①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
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
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 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②艺术内涵的深化。
A.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B.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C.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D.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 10.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是科学技术对艺 术发展所产生的积板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 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 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许多术形式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最明显莫过于电影。
• 5.试述书法艺术的特征 (1)线条与组合。 书法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 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 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人的审美情 操。 书法用的毛笔用兽毛制成,有软毫、硬毫和兼毫诸种,它们能够表现 出粗细、浓淡、虚实、方圆、厚薄、刚柔等种种线条。书写在吸水性 渗化性很强的宣纸上,能够创造出晕化的趣味和墨色的美感,从而具 有图画的美,使书法艺术更韵味无穷。 书法的组合包括结构与章法两种。书法的“结构”。包括字的结构, 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书法的“章法”,是指作品的总 体布局,即整幅字从总体上看应当错综变化、疏密相问、具有节奏和 气势,从而体现出整幅作品内在的神韵。
• 1.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 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 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 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 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 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 点、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 去进 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 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 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题共114页文档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题共114页文档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 题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简略试题(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艺术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答:(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道”不仅是文艺本质,而且是文艺内容,“文”是作为“道”工具而已。

(2)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如: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自由的艺术”.(3)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论断。

(4)第四,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答: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起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其次,性质和特点,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和情感。

总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第三,揭示了艺术系统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艺术创作是“生产阶段”,艺术作品是“产品”。

艺术鉴赏是“消费阶段”.过去美学理论,侧重某一环节,不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整体.如:19世纪实证批评家:圣佩韦等,重视对作家研究,侧重艺术创作.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重视对作品研究.侧重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诞生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研究,侧重读者,听众,观众总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应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第二节艺术特征3.艺术特征论述:答:“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连线题1用直线将作者与作品连起来。

(中传2016年研)【答案】作家与作品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查看答案【解析】嵇康,字叔夜。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的主要作品有《声无哀乐论》《答难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

库尔贝是法国画家,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

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

他用他的画去抗议当时公认的程式,表现出与熟练处理传统俗套之作相对立的、毫不妥协的艺术真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他的主要作品有《奥尔南的丧礼》《石工》《割麦的女人》。

严羽是南宋诗论家、诗人。

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

他的主要作品有《沧浪诗话》,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他的《沧浪诗话》也影响了明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高棅和明代中后期的前后七子。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他的主要作品有《工具论》《物理学》《诗学》。

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

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他的主要作品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

2用直线将作者与其作品连起来。

艺术学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学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建筑拥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它的(表现)性和(抽象)性使它可以超脱于具体的束缚而拥有巨大的涵括力量。

2、紫禁城沿中轴线可分为三大段,其(中段)是宫殿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核心和高潮。

3、罗丹说:“假如在傍晚,把你的雕塑放在窗台上,你从窗台看出去,你见到一个立体的大体的轮廓,这就是‘(影像)’”。

4、如果在云岗石窟我们看到了(印度)和中国的交融,那么通过麦积山的造像,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融合——就是(南北)的交融。

5、工艺美术可以分为(装饰美术)和实用美术两大类。

6、商代(鸟鱼形玉佩)的凹凸纹线“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以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

7、用蚌壳作为镶嵌装饰,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

8、舞台表演性舞蹈可分为(舞剧)与(舞蹈)两大类别。

9、《残春》是(朝鲜)族舞蹈家孙龙奎创作、于小雪表演的(男子独舞)。

10、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内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应包括(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

11、戏剧结构的总体特点是(大虚大实)和(虚实结合)。

12、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

13、视觉残留的影象的色彩,往往不是原来的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叫(色幻觉)。

14、意大利著名摄影艺术家(斯托拉罗)指出:“拍一部电影要按照最适合这部特定的影片,和它所包含的思想方式去用光。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每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A)A、“石头的史书”B、“凝固的音乐”C、“颠峰性的艺术成就”D、“其有双重性的造型艺术”2、“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是人们对我国(C)的赞誉。

A、陶器B、玉器C、瓷器D、玻璃器皿3、雕塑艺术大师(A),以接近几何的构成表达极为概括的抽象的思想,开辟了现代雕刻的新路。

A、马育B、乌桐C、米开朗琪罗D、罗丹4、(D)都属于线形结构的舞剧。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试重点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试重点
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之中)
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38、“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37、论述艺术的特征:
答:1)形象性:①艺是具体的、感性的,都体现这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③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纵观中外艺术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32、毕达哥拉斯是“数论之祖”。
33、托尔斯泰三部曲:《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4、人类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基础)、制度文化(中介)、精神文化(核心)三大子系统。
35、艺术旗圆通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
36、《第九交响曲》:
答: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作品,又称为《自新大陆交响曲》或《新世界交响曲》,是19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是不容忽视的杰作。歌曲采用了美国印第安民谣及黑人民歌作材料,以独特的民族性手法加工整理而成,带有捷克音乐显著的风格。全区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为体现全曲精神的旋律。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和感人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动人的慢板乐章。它被认为是世界性的作品,德沃夏克也被视为世界的艺术家。
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创作的这种主体性的特点,是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圣才出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是本书的重要基础章节之一,主要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学习时,需要着重了解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把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概念以及该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三点启示。

本章主要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时要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分点记忆,并熟悉
对应代表学者的艺术哲学理念和代表作,以便答题时举例。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客观精神说(见表1-1)
表1-1 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见表1-2)
表1-2 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
(1)模仿说(见表1-3)
表1-3 模仿说
(2)再现说(见表1-4)
表1-4 再现说
(3)评析
这种观点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过分夸大了客观因素,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问题中存在片面性。

4.其他观点
中外艺术史上有影响的其他观点还包括“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拓展】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考点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1.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见表1-5)
表1-5 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见表1-6)
表1-6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考点三: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非抽象,见表1-7)
表1-7 形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概论简略试题(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艺术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答:(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道”不仅是文艺本质,而且是文艺内容,“文”是作为“道”工具而已。

(2)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如: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自由的艺术”.(3)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论断。

(4)第四,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答: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起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其次,性质和特点,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和情感。

总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第三,揭示了艺术系统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艺术创作是“生产阶段”,艺术作品是“产品”。

艺术鉴赏是“消费阶段”.过去美学理论,侧重某一环节,不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整体.如:19世纪实证批评家:圣佩韦等,重视对作家研究,侧重艺术创作.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重视对作品研究.侧重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诞生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研究,侧重读者,听众,观众总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应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第二节艺术特征3.艺术特征论述:答:“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1)形象性。

特点:第一,客观与主观统一。

如:达芬奇<<蒙娜丽莎>>;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如: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代表作《拾穗者》,另一幅则是当时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商业广告画月份牌《时装美女》。

(虽然这幅时装美女画画得很细,在色彩和线条上颇费了些工夫,但这幅画只是一个广告,简直不能标作艺术品。

而米勒的《拾穗者》整个色调是柔和,构图是平稳,没有任何刺激视觉的色彩和动态,图中三个弯腰拾穗的农妇正在紧张地劳动,整个画面朴实、自然,但鲁迅先生却认为这幅画很美。

);19世纪末叶,当法国文学会为纪念大文豪巴尔扎克,委托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时,罗丹抱着崇敬的心情,决心以雕像来再现大文学家的英灵。

为此,罗丹不但阅读了许多有关资料,亲自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采访,还找到几个外貌酷似大文豪的模特儿,甚至专程去找到当年为巴尔扎克制衣老裁缝,从那里找到巴尔扎克准确的身材尺寸作参考。

经过这样艰苦的努力,几年间易稿竟达40多次,罗丹终于找到了创作灵感,选择了巴尔扎克习惯在深夜写作时穿着睡袍漫步构思,来作为雕像的外形轮廓。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

如:鲁迅的阿Q形象。

●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答:(1)含义:1)艺术形象: 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统一。

2)艺术典型,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方法,创造具有栩栩如生鲜明个性并带有普遍意义典型形象。

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 Q 这一人物形象。

(2)联系:从根本上讲,都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有共同实质。

(3)区别: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具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

也就是说,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炼与升化。

(2)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特点: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艺术创作内容,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

如画马:唐代:韩干<<照夜白图>>------杜甫-------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如: 北宋文同和清代郑板桥画竹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a一方面,艺术作品总是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b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总之,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贯穿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意味着创造性和创新性.(3)审美性。

艺术作品具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特点: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a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

b形式美不能脱离内容美。

总之,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美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 )艺术起源于“模仿”。

最古老说法。

亚里士多德,所有文艺都是“模仿”。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席勒--斯宾塞理论答:1)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两个方面:a,人具有过剩的精力,b,将这种过剩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2)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有些价值成分.3)动物的“游戏”归结为过剩精力发泄,而人“游戏”是为了精神需要满足,二者有严格区别。

由于人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总之: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 3 )艺术起源于“表现”。

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主要理论基础,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显示出这种说法的巨大影响力。

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而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

(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 5 )艺术起源于“劳动”。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 6 )关于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功能与作用4.艺术的功能与作用答:三种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1)审美认知作用。

1)含义: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表现: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再现与表现、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

1)含义: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2)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

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第三个特点“娱教寓乐”,把思想教育融合到审美娱乐中去。

总之,在艺术作品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成为人生观、世界观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3)审美娱乐作用。

1)含义: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2)表现:a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一个作用给人精神上的享受。

b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总之: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者统一起来认识和理解。

第二节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5.美育与艺术教育,及意义、任务和目标论述。

答(1)美育与艺术教育1)美育理论体系建立,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

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从道德教育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实现人性复归来论述美育。

2)我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美育是王国维。

3)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 更是大力倡导美育,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美育核心是艺术教育。

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