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企业利用合并方式操纵利润的手法案例说明
浅谈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中的利润操纵

( 一 )购 买 法
把资产从 自己的一个 口袋放 于另一个 口袋 ,属 于内部 交易 ,不具有商业 实质 ,是权 益的联合而非购买 。权 益结 合法 按被 合 并方 所 有者权 益 账面价 值 按 比例入 账 ,合并过程 中并 不产 生新 的资产与负债 。直接 以取
得 被 合 并 方 所 有 者权 益 账面 价 值 的 份 额 作 为长 期股 权
南方论刊 ・ 2 0 1 4 年第9 期
学术 之 窗
浅 谈 企 业 合 并 会 计 处 理中 的 利 润 操 纵
高 晋
( 深圳 市龙 岗区产业投 资服 务 集 团有 限公 司财务 管理 中心 广 东 ̄ g . ; t j j 1 5 1 8 0 0 0 )
【 摘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 ,全球 经济实力 日益强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企业通过合并进行重 组扩张的情况越来越 多,不 同类型的交易形式也对财务会计处理的准确表达提 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国际上I A S B 和 F A S B  ̄继取消企业合并 中的权益结合法,2 0 0 6 年2 月1 5 日,我 国财政部发布 了 《 企业会 计准则 第2 0 号—— 企业合 并》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做 出了具体规定。我 国准则规定 同一控 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非同一控制采用权 益结合法, 《 企业会计准则 》作为我国现行最权威的会计准则 ,为企业会计处理提供标准 ,但在实际操作 中仍然存
的被 购 买 方 可 辨 认 净 资产 公 允价 值 份 额 的 部 分 ,应 计
入 当期损 益 。 ( 二 )权益 结 合法
二 、会计 操纵舞弊 动因 ( 一 )不少 上市公 司采用股权激励政策 ,高管 人 员为了 自身利益 ,为了使 自身股票期权价值保 值或者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利润操纵

一、前言从会计立场来说,企业合同指的是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企业合并成一个报告实体的交易或事件,企业交易的产生与发展是导致企业合并的主要形成条件。
在兼并和收购过程中,企业通过出售相应的被收购公司,或者他们自己通过付出代价换来控制其他企业部分权利。
购买法,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法和权益结合法,是已被国际公认的合并会计处理办法。
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方法1.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也叫股权结合法,可以被定义为股东权益的联合,合并公司将合并企业净资产总额和业务部门,并合并成一家新的合资机构,来分享新的经济风险实体并且分享他们的利益。
总体来说,这指的是现有股东通过合并的资金来共同经营一个新的企业来参与其他合并的企业,所以它不是一个交易。
作为合并后的公司,它并没有在企业和企业经济之间出现合并交易。
在采用权益结合法核算下,公司兼并和收购业务在同行业中一般规模相近且企业生产同类产品。
2.购买法购买法是通过资产来完成的,承担负债的转让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等,在业务上一家企业收购了另一家企业的净资产超过了企业并购控制的操作范围之外。
按照购买法,双方实质性合并控制关系之间的合并完成后,可确定收购方的哪一侧拥有有购买的能力。
对合并方的资产和合并负债来说,这一方法仍是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的正确考量方法。
如果不是由合并方的小公允价值所获得的实际净资产合并方支付的费用,则差额作为损益处理;如果合并各方在比被合并方值所做的实际支付成本合理的综合净资产大,就提高了公司的认可度。
购买法的正常实施,是判断一个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公平计量基础。
三、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1.合并当年的净利润处理不同。
权益结合法下,实施合并企业的利润包括被并企业在合并时整个年度所实现的利润,而不问其实际的合并发生在哪一天;购买法下,实施合并企业的利润仅仅包括购买日后被并企业所实现的利润,这使得合并当年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大于购买法下的利润额。
在被并企业有亏损的情况下,结果正好相反。
企业合并中利润操控问题的探讨

教育 , 强道德 风 险防范 能力。 增
【 键词 】 企业合并 ; 关 利润操控 ; 对策探讨 【 中图分 类 号】 F7 20 【 献标 识 码】 B 文 被购方 的资产 , 其负债 , 样便 为合并 后报告较 高 的 高估 这
—
合并和合并后所有者权益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权益 不改变 原有 的计量模 式 , 人 的资产 是按照合并 前 并 的账面价值入账 , 没有资产升( 值 , 贬) 因此也不存在商誉 问题。 事实上 , 但 合并前 后 的股权结合 通常会发生 明显 的
第 21年第9 02 期 ( 总第 4 5 ) 0期
商 业 经 济
S HANG E JNG I Y I J
No 9. 01 . 2 2 Toa .05 tlNo4
【 文章 编 号】 10 — 032 1)9 09 — 2 09 64(020 — 08 0
企业 合并 中利润操控 问题 的探 讨
盈利创造 空问 。比如将低 估 的资 产在后期 以高价 出售 , 则 可为企业 创造经 营收益 和非经 营收益 。
通 常情况 下 ,在会 计学 意义 上按 照合并 的方式将 企
业合并 的合并类 型划 分为新 设合 并 、吸收合并 和控 股合 并三 种类型 。
企业 合并 的会计 处 理方 法 根 据 20 年 2月 1 06 5日, 中国财政 部颁 布新 的会计 准 则 中的《 业会计 准则 第 2 企 0
试, 对企业 资产进行 “ 大洗澡 ”为次 年 的企业盈 利创造有 , 利条件 。
利润操纵案例

利润操纵案例利润操纵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人为操作财务数据,以虚增或者减少利润的方式来误导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利润操纵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法律诉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利润操纵的案例。
案例一,世纪华通公司。
世纪华通公司是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曾经被誉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
然而,近年来,世纪华通公司因为被指控利润操纵而备受质疑。
调查发现,该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增了大量的收入和利润,以掩盖实际业绩的下滑。
由于利润操纵,世纪华通公司的股价暴跌,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严重损害。
案例二,国际大宇汽车集团。
国际大宇汽车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但该公司却因为利润操纵而陷入了困境。
调查发现,国际大宇汽车集团在财务报表中夸大了销售额和利润,企图掩盖实际上市场需求的下滑和盈利能力的减弱。
这种利润操纵行为不仅导致投资者的损失,还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
案例三,某知名连锁餐饮企业。
某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因为利润操纵而陷入了信任危机。
调查发现,该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虚增了销售额和利润,企图掩盖了其实际上业绩的下滑和盈利能力的减弱。
这种利润操纵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导致了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信任度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利润操纵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
利润操纵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信任度,甚至可能导致法律诉讼和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杜绝利润操纵的行为,以维护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诚信环境。
我国企业合并中的利润操纵问题及对策研究

为一 个报 告 主体 。它 应该 是经 济 意义 上 的一个 整 体 ,而从 法律 意 义上 看可
能是 一个 法人 主体 .也可 能是 多 个法
国 际会 计 准则 和美 国会 计 准则 都 将 同一 控制 下 的企 业 合并 排 除在准 则 规 范范 围之 外 。我 国实务 中 出现 的不
关键词 : 企业合并 购买法 权益结合法 利润操纵
合并 。 ( ) 买法 。非 同一控 制下 的企 一 购 业合 并 .是指 参 与合并 各 方在合 并 前
并 是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企 业 的 正
人 主体 。当一个 企业 将 其他 一个 或 几
后不 受 同一 方或 相 同的多 方最 终控 制
口
常行为 , 当今企业合并 日益呈现 个 企 业 的资 产 和 负 债 吸 收 并 人 本 企
业, 被合 并 的企业 解散 , 实施 合并 的 企 业继 续保 留其 法人 地位 时 ,合并 体 既
是一个 法 人 主体 , 也是 一个 报 告 主体 ; 当两 家或 两家 以上 企业 合并 组 成一个 新 的企 业 。参 与合并 的原各 企业 均 不
三 是 企 业 合 并 是 一 项 交 易 还 是 一
的被 购买方 各项 可辨 认 资产 、负 债及
或 有 负债 以公允 价值 列示 .母 公 司合
企 业 合并 。 从会 计 角度 来看 , 理解 企业 合 并 内涵 应该 注 意 以下几 点 :
一
并 成本 与取 得 的子公 司 可辨认 净 资产
定公 允 价 值 的 使用 , 而合 并 “ 项 ” 事 只 能使 用账 面价 值进 行企 业合 并 的确 认 与计 量 。 二 、我 国企业 合并 的 两种 会计 处
企业合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以国电和神华合并为例论文设计

企业合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以国电和神华合并为例摘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处于战略转型阶段,传统国有企业矛盾日益明显,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其中煤电产业急需转型。
本文选择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并重组案例来进行研究,此次合并行为是煤炭业与电力产业结合的典型案例,是目前国有企业自国资会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合并活动,研究此案例能为之后国有能源企业合并提供一定借鉴意义,为建造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奠定基础。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基于国电与神华合并前后财务报表来进行分析。
为了反映前后盈利能力的影响,对其前后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来进行对比分析。
以此来反应此次合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经过对比研究分析表明,对比合并前国家能源集团的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都在不同程度得到了增长,整体活力能力增强,企业发展趋势呈现良好状态,表明此次合并在短时间内较为成功。
关键词:企业合并,国电集团,神华集团,盈利能力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Business Combination on Profitability——Taking Guodian and Shenhua as an Example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in the stage of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the contradictions of traditional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obvious, and the problem of overcapacity is prominent. Among them, the coal power industry urgently needs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case of China Guodian Corporation and Shenhua Group Co., Ltd. for research. This case is representative and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merger activ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ASAC. This merger is a typical case of coal industry and power industry combin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merger of state-owned energy enterprise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energy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uses case studies to analyz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merger of Guodian and Shenhua.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fit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we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ts profitability, operation 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impact of this merger on profitability. After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analysis, the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National Energy Group before the merger have increased to varying degrees, the overall vitality has been enhanced, and the company's development trend is in a good state. This shows that the merger was more successful in a short time.Keywords: Pusiness combination, Shenhua Group, Guodian Group, Profitability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企业合并在国内发展比较晚,1984-1987年在推行“两权”分离政策的过程中除了承包租赁,还有企业兼并活动,通过承担债务的方式保定锅炉厂与纺织器械厂兼并了保定针织器械厂和保定鼓风机厂,开启了国内合并重组的进程,随后企业并购兴起。
合并报表的案例

合并报表的案例就说有个大集团,叫欢乐多集团吧。
这个集团下面有两个子公司,一个是快乐制造公司,专门生产各种好玩的小玩具啥的;另一个是开心销售公司,负责把快乐制造公司生产的玩具卖出去。
咱们先说说这两个子公司自己的报表情况。
快乐制造公司呢,它有自己的资产,像那些生产玩具的机器设备啦,原材料库存啦,这都是它的资产。
它还有负债,比如说从银行贷了款用来买新机器扩大生产,这就是负债。
然后经过一年的努力生产,它算出自己的利润是多少,收入就是卖玩具给开心销售公司的钱(当然也可能有卖给外面其他小客户的),成本就是原材料、工人工资这些花费。
开心销售公司呢,它的资产可能就是那些展示玩具的店面啊,运输玩具的小货车之类的。
它的负债可能是欠供应商的货款,比如说从包装厂进包装盒,还没给钱呢。
它的收入就是把玩具卖给小朋友们得到的钱,成本就是从快乐制造公司进货的成本加上自己的销售费用。
现在要做合并报表了,这就像是把这两个子公司当成一个大家庭来看。
集团总部的财务人员就开始把两个子公司的资产加起来。
但是这里有个小问题哦,快乐制造公司卖给开心销售公司的玩具,对于快乐制造公司来说是收入,对于开心销售公司来说是成本。
在合并的时候呢,这部分内部交易就得调整。
比如说,快乐制造公司把一个玩具以10元卖给开心销售公司,开心销售公司又以15元卖给小朋友。
在合并报表里,就不能把10元的内部销售收入和15元的销售公司收入简单相加,要把10元的内部交易部分抵消掉,不然就相当于多算了收入。
负债也是一样,两个子公司的负债加起来就行。
然后算利润的时候,就得把内部交易对利润的影响给调整好。
比如说因为上面那个内部交易,如果不调整的话,快乐制造公司算一次利润,开心销售公司又算一次利润,就重复计算了一部分。
所以要把重复的部分去掉,这样算出来的才是整个欢乐多集团真正的利润。
这么一合并报表呢,集团的老板就能清楚地看到整个集团到底有多少资产,欠了多少债,真正赚了多少钱,就像把两个孩子(子公司)的小账本合起来,看看全家的经济状况一样。
合并案例分析

合并案例分析一、内容描述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企业合并案例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正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合并案例。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案例,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这个合并案例涉及的是两家颇具规模的企业,这两家企业,一家注重技术创新,另一家擅长市场运营。
它们虽然各具特色,但面临的市场挑战和机遇却是相似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它们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取得更大的发展。
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它们决定携手共进,通过合并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合并后的企业,不仅继承了原有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经验,还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新的管理团队融合了双方的最佳实践,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策略。
员工们也积极适应变化,共同为新的企业努力。
这一切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个合并案例进行详细的剖析,看看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的内容吧!1. 介绍合并的概念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合并简单来说,就是两家或多家企业携手成为一家企业。
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企业会这么做呢?合并对企业来说就像人生中的成家立业一样,目的是为了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它不只是两家企业的简单结合,更是一次深度整合和全新的合作机会。
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选择合并意味着寻找一个新的增长动力,探索更大的市场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深入了解合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说到合并的重要性,我们要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
单个企业在面对庞大的市场时,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而合并后企业实力大增,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占有率,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
这样一结合,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互补作用,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举个例子比如两家不同领域的公司合并后,可以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渠道,这样两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就能更快地进入市场、覆盖更广的消费者群体。
这就是规模经济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提到合并对于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利用合并方式操纵利润的手法案例说明
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案例甲企业以公允价值14000万元、账面价值10000万元的无形资产为对价,对乙企业进行吸收合并,甲、乙公司无关联方关系,甲企业购买过程中支付审计费、评估费等直接相关费用300万元。
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费。
购买日乙企业持有的资产情况如下: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长期借款账面价值为300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7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1000万元。
甲企业合并成本=14000万元,按照原来《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企业合并成本为14300万元(14000+300),将300万元的相关费用资本化实在是没有道理,因为资本化成商誉后,并不摊销,全成了资产。
后来财政部又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按照这个规定,将直接相关费用3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不再计入合并成本。
这样修改虽然有点晚,但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1000万元,因此,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4000-11000=3000(万元),无形资产转让收益
=14000-10000=4000(万元)。
因此,甲企业有关企业合并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公允价值)8000
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6000
商誉3000
管理费用300
贷:长期借款(公允价值)3000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00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4000
银行存款300
如果上例中,低估固定资产2000万元,高估负债,比如预计负债500万元,这样,商誉就高达5500万元,低估的资产不但以后少计提了折旧,而且如果出售的话,马上就可以改善报表,高估的负债也是同样道理。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但至少应在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
由于减值测试太主观了,太依赖所谓的职业判断了,因此,对于高估的商誉就可以挂账或滞后减值处理。
比如今天的利润不太好,为了保利润就可能让商誉趴在账上,滞后进行减值处理;如果利润很好,就按照利润目标进行商誉减值;如果亏损很严重,就将商誉全部或大部分作减值处理,即“洗一次大澡”,一次亏个够,巨额冲销账上的商誉,以便为未来盈利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