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配位化学测验
配位化学习题答案

配位化学习题答案【篇一:配位化学及答案】ss=txt>配位化学一.(12分)配位化合物a是单核配合物分子,由11个原子组成;微热后失重11.35%得到b;b进一步加热又失重26.66%(相对b)得到金属c;b极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能溶于盐酸。
a有2种异构体a1、a2,其中a2能与草酸盐反应得到一种式量比a略大的配合物分子d(a1无相似反应)1.写出a、b、c的化学式;2.写出b溶于盐酸后产物的名称;3.试画出a1、a2、d的结构,并比较a1、a2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
4.a还有若干种实验式相同的离子化合物。
它们每个还满足如下条件:是由分立的、单核的离子配合物实体构成的;仅含1种阳离子和1种阴离子。
(1)符合上述条件的离子化合物的精确的分子式有多少种。
(2)其中1种与agno3反应(摩尔比1︰2)得到两种组成不同的配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7分)某Ⅷ族不活泼金属a溶于足量的王水生成b的溶液(a的含量为47.60%);将so2通入b的溶液中,得到c的溶液(a的含量为57.56%)。
已知b、c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阴离子所带电荷也相同。
1.通过计算推理,确定a的元素符号;2.写出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画出b、c阴离子的空间构型。
三.(11分)太阳能发电和阳光分解水制氮,是清洁能源研究的主攻方向,研究工作之一集中在n-型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方面。
下图是n-型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光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图中的半导体导带(未充填电子的分子轨道构成的能级最低的能带)与价带(已充填价电子的分子轨道构成的能级最高的能带)+子、h为空穴。
瑞士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基于上图所示原理的廉价光电化学电池装置,其半导体电极由2个光系统串联而成。
系统一由吸收蓝色光的wo3纳米晶薄膜构成;系统二吸收绿色和红色光,由染料敏化的tio2纳米晶薄膜构成。
在光照-下,系统一的电子(e)由价带跃迁到导带后,转移到系统二的价带,再跃迁到系统二的导带,然后流向对电极。
化学教学教案:配位化学与配合物的实验步骤

配合物的应用领域
医学领域:药物 设计与治疗
农业领域:植物 生长调节剂和农 药
工业领域:催化 反应和分离提纯
环境领域:重金 属离子吸附与去 除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器材的准备
实验试剂:配位剂、配合物、 酸碱指示剂等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 管、搅拌器、称量纸等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电 导率仪等
其他:实验手册、记录本等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 疏散和救援
联系医疗机构,确保受伤人员 得到及时救治
调查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 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和恢复工 作,确保安全环保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NhomakorabeaYOUR LOGO
结果分析与讨论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 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 详细记录和整理
误差分析:分析实验误差产 生的原因,提高实验精度
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 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实验结论的总结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数据、图表等 实验结果与预期比较: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讨论: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等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配位化学在化学、 生物学、医学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
配位化学涉及的 领域包括配位体 的设计、合成和 性质研究等
配位化学对于理 解物质结构和性 质、开发新材料 和药物等具有重 要意义
配合物的形成原理
配位键:配合物中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配位数:中心原子周围配体的数目 配位反应:配合物在反应中作为中间体的过程 配位平衡: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位化学——精选推荐

第六章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一门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现代配位化学不仅和化学学科中的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密切融合,而且通过材料科学及生命科学,进而与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一级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国配位化学研究水平大为提高,一些方向逐渐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本章将对我国化学工作者近年在配位化学领域研究前沿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进行论述。
6.1配位化学中的新反应及方法学研究配位化学中的新反应和合成方法研究是进行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研究课题之一。
配合物最传统的合成方法是溶液法将反应物在溶剂中搅拌,或者缓慢扩散(包括分层扩散,蒸汽扩散,U型管缓慢扩散)通过直接、交换、氧化还原反应等方法,一般适用于反应物(金属盐和配体)溶解性比较好的,在温度不太高就可以反应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
而对于金属盐以及有机配体都难于溶解的体系,传统的溶液法往往无能为力。
无机化学家除了继续发展传统的配位化合物合成方法外,对发现新合成反应或建立新合成方法的研究都从来没有间断过,特别是在利用这些新反应、新方法来制备、合成具有新颖结构或特殊功能的配位化合物方面,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利用水热和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多值得关注的成果,包括一些新颖的原位金属/配体反应,被誉为“连接配位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的桥梁”[1];而模板合成技术也被成功得用于配合物以及其聚集体的可控组装中;一些特殊的合成技术和方法如离子热、微波辅助、固相反应等也将在本节介绍。
6.1.1溶剂(水)热条件下原位金属/配体反应作为配位化学和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原位金属/配体反应已被广泛地用于新型有机反应的发现,反应机理的阐述以及新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尤其是用于合成那些利用有机配体直接反应难以得到的配合物。
传统的合成反应一般是在敞开体系而且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发生的,而在溶剂热或水热反应条件下,利用原位金属/配体反应法制备配位化合物是十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合成方法,这一源于无机材料,特别是多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配位化合物,尤其是难溶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1, 2]。
配位化学(09B)标准

复习题参考答案一、 命名或写出结构式(10分)1.Ni(CO)4 2. [Co(NH 3)3Cl 3] 四羰基合镍 三氯▪三氨合钴(Ⅲ) 3. trans -[Pd(NH 3)2Br 2] 4. [(NH 3)4Co(NH 2)2Co(NH 3)4]4+ 反-二溴▪二氨合钯(Ⅱ) 二(μ-氨基)八氨合二钴(Ⅲ) 5. K 3[Mn(CN)6] 6. [Cr(en)3]Cl 3六氰合锰(Ⅲ)酸钾 氯化三(乙二氨)合铬(Ⅲ) 7.顺—二氯·四氨合Co (Ⅱ) 8. [Pt(NCS)2(NH 3)2]Cl 3NH 3NH 3ClCoNH 二氨·四异硫氰合铂(Ⅱ)9.面-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10. 二(μ—羟)·四氯合二铝(Ⅲ)3NH 3CoNO 2NO 2O N 2H N 3AlClAl Cl ClClHO HO二、 填空题(15分)1. 配离子[Mn(H 2O)6]2+中,Mn 2+价电子层d 电子数为: 5 ,配位结构为: 八面体 ,分子磁距为: 5.92 。
2.[Co(en)2(Br) (Cl)]NO 2与[Co(en)2(Br)(NO 2)]]Cl 互为 电离 异构体,[Pd(NH 3)3(NO 2)]与[Pd(NH 3)3(ONO)]Cl 互为 键合 异构体,而[Zn(NH 3)4][PtCl 4] 与[ZnCl 4][Pt(NH 3)4]互为 配位 异构体.3. 配合物按S N 1历程进行取代反应时,随着中心原子正电荷增加,速率 减小 ;离去配体负电荷增加,速率减小 ;共存配体体积增大,速率 增大 。
4.配合物[Fe(phen)3]3+为 低 自旋配合物,晶体场稳定化能值为 20Dq-2P ,分 子构型为 八面体 ,中心离子Fe 3+采用 d 2sp 3 杂化。
5.[Cr (H 2O)6] 2+ 是 活 性配合物,[Cr(H 2O)6]3+ 是 惰 性配合物。
配位化学第6章 配合物的结构研究法

在配位化学的实验方法中,早期的工作多偏于利用 化学方法研究平衡态和反应动力学。从而得出有关配合 物的存在形态,组成,反应速率和机理等知识。但是这 类方法不能直接得到它们的电子结构和空间构型等信息。 这时一系列近代物理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结构研究方法:就是应用各种物理方法来分析配 合物的组成,结构,以便了解原子,分子,晶体等物质 中心基本微粒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和配置方式(构型).
<150 nm)
高,这时π→π* >150 nm的近 它们 占据 非键
如 : SiCl4, 跃迁就比n→π* 紫外区
轨道。如果分
PCl5, SF6 都 属 的能量还要低,如 : CH3NH2, 子 中 还 含 有 双
于 这 种 跃 迁 , 吸 收 谱 带 可 能 CH3OH, H2O, 键 或 三 键 , 则
能源→样品→检测器→记录器 记录器所记录下来的图谱,横坐标为表示定性的的物理量( 例如波长),纵坐标为表示定量的物理量(例如强度). 下图表示了一些结构分析中常用的各种电磁波的一些特征, 并且由此可以大致划分光谱区域并对实际方法进行分类分类。
波长(Ao ) 10-2
10-1
10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光谱区域及其实验方法的分类
范围
本质
光源
r-射线
核
宇宙射线或 人工辐射
x-射线 内层电子
电子发射管
紫外 可见
外层电子
红外
分子振动
高压放电 燃烧火焰
检测器
闪烁计数器
照 片
光电池 眼 睛
热敏器
微波
分子转动
射频
电磁波发射器
智慧树知到《配位化学本科生版》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配位化学本科生版》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配位化学发展史上最早见于记录的配合物是()A:普鲁士蓝KCN.Fe(CN)2.Fe(CN)3B:二茂铁C:蔡氏盐D:大环配合物答案: 普鲁士蓝KCN.Fe(CN)2.Fe(CN)32、配位化学发展史上标志着配位化学研究的开始的配合物是()A:CoCl3.6NH3B:二茂铁C:蔡氏盐D:大环配合物答案: CoCl3.6NH33、提出超分子化学概念的是()A:维尔纳B:鲍林C:道尔顿D:莱恩答案: 莱恩4、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是配合物。
A:对答案: 对5、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与分子组装的化学称为超分子化学,它的基础是分子识别。
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1、C6H6是σ配体、π配体、还是π酸配体?A:σ配体B:π配体C:π酸配体D:都不是答案: π配体2、根据配体的成键方式,判断下列配合物中有几类配体?章测试2-2.pngA:1B:2C:3D:4答案: 33、[Pt(NH3)2BrCl]有几种几何异构体?A:1C:3D:4答案: 24、氨水溶液不能装在铜制容器中,其原因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Cu(NH3)2]+,使铜溶解。
A:对B:错答案: 对5、外轨型配离子磁矩大,内轨型配合物磁矩小。
A:对B:错答案: 对第三章1、以下不属于配位键类型的是 ( )A:σ配位键B:π配键C:反馈π键D:金属键答案:D2、在晶体场理论中,弱场是指()A:晶体场分裂能小于电子成对能(Δ<P)B:晶体场分裂能大于电子成对能(Δ> P)C:晶体场分裂能等于电子成对能(Δ= P)D:均不正确答案:A3、Cl-离子与下列金属离子配位能力大小为()A:Cr3+>Mo3+B:Mo3+ > Cr3+C:Cr3+和Mo3+相近D:无法比较答案:B4、(M→L)π反馈键形成后,配体分子中的化学键通常()A:减弱B:增强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B5、配合物的磁矩主要决定于配位后中心离子的()A:电荷数B:成对电子数C:成单电子数D:原子序数答案:C6、下列配体中,与过渡金属离子只能形成高自旋八面体配合物的是()A:NH3B:CN-C:F-D:CO答案:C7、价键理论认为,决定配合物空间构型的主要因素是()A:中心离子对配体的影响B:配体对中心离子的影响C:配体中配位原子对中心原子的作用D:中心离子的原子轨道杂化答案:D8、配合物呈现的颜色是()A:吸收可见光的互补色B:吸收可见光的颜色C:入射光的颜色D:均不正确答案:A第四章1、原位合成时所加入的配体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配体。
化学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练习题解析

化学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练习题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配位化合物的是:A. 氯化铁B. 硝酸铜C. 硫酸铜D. 蓝石(铜铁矿)解析: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离子和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其中的中心离子通常是过渡金属离子。
根据选项,只有蓝石(铜铁矿)不是由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因此答案选D。
2. “光谱法”是配位化合物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下列哪个属于光谱法的具体方法?A. 碘化法B. 变温恒电流法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D. 循环伏安法解析:根据题意,需要选择一个与光谱法相关的具体方法。
只有选项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光谱法中常用的方法,因此答案选C。
3. 对于配位化合物的研究,下列哪个是不常用的性质表征方法?A. 热化学法B. 磁学法C. X射线结构分析法D. 高效液相色谱法解析:根据题意,需要选出一个不常用的性质表征方法。
在配位化合物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热化学法、磁学法、X射线结构分析法,而高效液相色谱法与配位化合物的研究关系较少,因此答案选D。
4. 下列哪个因素对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影响最大?A. 配体的种类B. 配体的配位数C. 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电荷D. 配位键的键长解析:根据题意,需要选择一个对配位化合物性质影响最大的因素。
在配位化合物中,配体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因此配体的种类对性质的影响最大,答案选A。
5.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领域不包括:A. 医学B. 环境保护C. 工业催化D. 食品加工解析:根据题意,需要选出一个不属于配位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医学、环境保护、工业催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在食品加工中用途较少,因此答案选D。
二、解答题1. 请解释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和配位键的概念,并以一个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解析:配位数是指配位化合物中配位键连接的一个中心离子周围配体的数目。
配位键是通过配位电子对在中心离子和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大学化学教案:配位化学与配位化合物实验演示

大学化学教案:配位化学与配位化合物实验演示引言大学化学教学涉及各种主题和实验,其中配位化学和配位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配位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
本教案将介绍一系列适用于大学化学教学的配位化学和配位化合物实验演示,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实验演示并提供相应的实施步骤和解释。
导电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实验实验目的此实验旨在合成并研究具有电导性的配位化合物,并通过实验证明配位络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步骤 1:合成配位化合物1.将金属盐(例如铜硝酸盐)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例如水)。
2.向溶液中逐滴添加过量的配体(例如氨水)。
3.调整溶液的pH值以促进配位反应。
4.在反应过程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和产物的沉淀。
步骤 2:测定配合物的电导率1.使用电导计测量配合物溶液的电导率。
2.测量纯溶剂和纯金属盐的电导率,作为对照组。
3.比较不同溶液的电导率,并讨论配合物的电导特性。
结果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合成含有金属离子和配体的配位化合物,并通过测量其电导率来确定配合物的电导特性。
在合成过程中,配体中的氨分子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形成配合物。
实验结果显示,合成的配位化合物在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而纯溶剂或金属盐的电导率较低。
这表明配位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导特性,与其他物质相比有着不同的化学行为。
配位反应的速率实验实验目的此实验旨在研究配位反应的速率,并通过实验演示恶搞孪生反应的概念。
实验步骤步骤 1:准备溶液1.准备两种不同浓度的金属盐溶液,例如铜硝酸盐。
2.准备过量的配体,例如氨水。
步骤 2:混合溶液1.将两种金属盐溶液混合到同一个容器中,并立即加入过量的配体。
2.观察和记录混合溶液的颜色和变化。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观察到配位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在孪生反应中,混合溶液的颜色将立即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无色或浅色逐渐转变为有色或深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测验
.
一、选择题
.
.
.
.
简答题
1、影响分裂能的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大多数过渡金属配合物有颜色? 3、解释锌的大多数配合物无色的原因? 4、配位离子[FeF6]3-是无色的,由此估计Fe3+ 有几个未配对电子?该络合物可能是高自旋 还是低自旋络合物? 5说明下列化合物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子 的几何构型及分子所属点群。 •NH3、 BF3、CCl4、 [T.i(H2O)6]+
(E)=(1/24)×[1×15×2+8×0×(-1)+3×(-1)×2]=1 (T1)=(1/24)×[1×15×3+3×(-1)×(-1)+6×(-1)×1+6×3×(-1)]=1 (T2)=(1/24)×[1×15×3++3×(-1)×(-1)+6×(-1)×(-1)+6×3×1]=3
3N= A1+ E+ T1+3 T2
.
计算题
.
• 由键价理论可得:
•
络合物
子
磁性
•
[Fe(CN)6]4-
反磁性
•
[Fe(CN)6]3-
顺磁性
•
[Mn(CN)6]4-
顺磁性
•
[Co(NO2)6]3- .
未成对电 0 1 1 0
• 由晶体场理论
•
络合物
子
磁性
•
[Fe(CN)6]4-
反磁性
•
[Fe(CN)6]3-
顺磁性
•
[Mn(CN)6]4-
顺磁性
•
[Co(NO2)6]3- .
未成对电 0 1
1 0
•
.
1、D 6、A 11、C
2、C 7、D 12、A
选择题
3、C
4、A
8、B
9、B
13、D
14、B
5、D 10、A 15、C
.
简答题
.
• 构型
• NH3、 C3v
• BF3、 D3h
• CCl4、 Td
• [Ti(H2O)6]+ Oh
点群
几何 三角锥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
八面体
.
• Fe3+为3d5组态, [FeF6]3-为八面体络合物, 可能的 d电子排布为
• 已知SnCl4分子为Td点群,请根据给出的数 据将可约表示化为不可约表示的组合。
.
计算题
1、对于电子组态为d4的八面体配合物,当高 低自旋具有相同的能量时,求成对能和晶 体场分裂能的关系。
2、 试分别用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推测下 列络合物的磁性,并计算其未成对电子数 目: [Fe(CN)6]4-, [Fe(CN)6]3-, [Mn(CN)6]4-, [Co(NO2)6]3-, [Fe(H2O)6]3+, [CoF6]3-
•
↑↑
• ──
↑↓ ↑
↑↓
•
── ── ──
── ──
──
• 低自旋
弱场高自旋
强场
•
若是后一种排布, 能产生d-d跃迁而显色。现
.
(A1)=(1/24)×[1×15×1+8×0×1+3×(-1)×1+6×(-1)×1+6×3×1]=1 (A2)=(1/24)×[1×15×1+8×0×1+3×(-1)×1+6×(-1)×(-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