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象形字的几个问题
汉字造字法之象形字专项练习

汉字造字法之象形字专项练习1.下面的字归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鲤鲸鲫鲨(都是鱼类)B.打扫挡推(都是手的动作)C.蝌蚪螃眉(都是形声字)D.蜂蚁虾蛾(都是昆虫)【答案】B【解析】A鲸鱼不是鱼,它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
B打、扫、挡、推部首都是“扌”,都是手的动作。
选项正确。
C“眉”属于象形字,古字形像眼睛(目)上有眉毛的样子,本义是眉毛,眼上额下的毛。
D虾不属于虫类,而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
2.请问下图是什么字的象形字?()A.虫B.母C.女D.鬼【答案】B【解析】象形字一般指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
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
由于象形文字复杂与学习难度高的固有属性,在大部分地区渐渐被更容易学习和初步掌握的拼音文字取代。
甲骨文的“母”字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字展示的是一位跪坐的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双手交叉,字中间有两点表示乳房,以表示此女性与生育和哺育有关。
金文的“母”字基于甲骨文形体,只是在字的上部多添了一横;金文中也有形体完全同甲骨文的。
3.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册”是一个象形字,指用绳子把竹简编穿成册。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都出自《论语》。
C.“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句话的说法是矛盾的。
D.“烟花三月下扬州”和“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两个“下”,都有顺流而下的意思。
【答案】B【解析】A “册”是一个象形字,古人把写了文字的竹简编串起来,称为“简册”。
本题表述正确。
B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可以翻译成: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春秋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翻译成: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由此可知本题表述错误。
C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大班语言有趣的象形字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有趣的象形字教案反思1、大班语言有趣的象形字教案反思设计思路:象形文字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字。
它是由一幅图画的外形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史。
大班的孩子6岁左右。
过去他们通过语言阅读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所以有了简单汉字的基础。
而且考虑到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识字量会相当大,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大班开展这种语言活动(有趣的象形文字)。
让孩子多了解汉字和有趣的象形文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中国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人的兴趣,从而萌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
活动目标:1.知道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明白汉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习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搭配相应的现代文字,激发孩子阅读的热情。
3.知道汉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而萌发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4.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5.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
活动准备:象形图,食品包装盒。
一些象形文字和相应的现代文字和卡片。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了解汉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讲故事引导幼儿进入正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写字的作用”。
大家要认真倾听,老师讲完后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2.故事结束,师提出三个问题,(1)为什么蜜蜂要在树叶上咬三个洞?(2)蚂蚁为什么也在树叶上咬三个洞?(3)蜜蜂和蚂蚁商量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呢?3.引出主题,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认字写字很重要二、认识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
1、出示象形文字字卡“⊙”。
提问:这个图案像什么?2,3,4,5,6,总结:这是我们古人发明的一种文字,叫象形文字。
引问:它们是怎么来的呢?3.欣赏故事动画,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
1、欣赏动画短片。
2、提问: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事情的?这些方法好吗?3、小结:象形文字是一种古代的造字方法,因为古代还没有汉字时,人与人交往,表达意思,就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这种方式来表达,从而创造出这种造字法“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我国古人造出来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这是我国古代人的智慧结晶,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古老文明历史。
大班语言教案象形字

大班语言教案象形字一、教学目标:1. 了解象形字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到象形字是汉字的起源。
2. 学习几种常见的象形字,并能识别它们。
3. 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象形字的定义:象形字是一种汉字字体,它的形状和意义与所表示的物体有直接关系。
2. 学习几种常见的象形字,如日、月、水、火等。
3. 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学会识别象形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内容包括象形字的定义、图片和例子。
2. 准备一些象形字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3. 画纸、画笔,供幼儿画出自己认识的象形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向幼儿介绍象形字的定义,让他们初步了解象形字。
2. 学习:通过PPT展示几种常见的象形字,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和意义,并进行讲解。
3. 练习:发放象形字卡片,让幼儿进行识别练习,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卡片上的字。
4. 游戏:组织幼儿进行象形字接龙游戏,增强他们对象形字的记忆。
5. 创作: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一个认识的象形字,并分享给大家。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象形字的兴趣。
2. 通过识别练习和游戏,评估幼儿对象形字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幼儿的作品,观察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象形字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内容:1. 深入学习更多象形字,如树、人、鱼、鸟等。
2. 理解象形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象形字,巩固记忆。
2. 学习:通过PPT展示新的象形字,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和意义,并进行讲解。
3. 实践: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一个认识的象形字,并分享给大家。
4. 游戏:组织幼儿进行象形字拼图游戏,增强他们对象形字的记忆。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象形字的兴趣。
2. 通过识别练习和游戏,评估幼儿对象形字的掌握程度。
造字法的题和答案

造字法的题和答案题目:现代汉语的试题论述题(8分):从语言发展史的角度,分析汉字的各种造字法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顺序及各自的作用(即每种造字法是为了解决什么语言发展难题而出现的)。
答案解析:【介绍】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
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
【分类】1. 所谓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
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
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
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2. 所谓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
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3. 所谓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
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
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
要是真的这样,那今天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
象形文字的教案

象形文字的教案【篇一:大班象形文字教案】语言:汉字的演变活动目标:1.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让幼儿知道现代汉字是由古代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
2.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喜爱。
活动准备:ppt 象形图片活动过程:一 1.导入语,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小吴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看的视频。
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呀?好,那我们认真听故事,还有问题等着你们回答呢!2.幼儿观看《仓颉造字》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国最早的汉字是由谁创造出来的?他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师小结:我国的汉字是由仓颉创造出来的,叫象形文字,像图画一样,非常有趣。
3.师:我们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变来的,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变的吗?接下来请小朋友们继续观看动画《汉字变身》。
分析视频中:这是一个什么图案?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它是字吗?如果是字?它是一个什么字?中国字?外国字?外星人的字?还是中国古代的字?你们看得懂它们的意思吗?教师: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幼儿:像鸡蛋!像球!像一张饼!像太阳!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变变变,原来它是太阳的意思,那这个字演变到现在,会变成汉字里的什么字呢?变变变,噢!原来是日字!教师:这个图案在古代代表太阳的意思,到现代变成了日字。
以此类推接下来的字(“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月”就像一弯明月依次举例等)二、1.游戏《找朋友》小朋友们,字宝宝想请大家帮它们一个忙,是什么忙呢?哦!原来它们找不到自己是怎么从古代字宝宝变成现代字宝宝的模样啦,我们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当老师音乐声响起的时候,就请小朋友们拿起手中的铅笔快快帮助它们找回自己吧!2.总结吴妍。
【篇二:象形字教案】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在世界文字中,中国的汉字是一种最有特点的文字,每个字都有它独特的、可以理解的形状,写出来也很美,可谓是一件艺术品。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奇妙的文字,我们一起猜一猜,大声叫出他的名字来。
小学美术滨城区北镇小学付宝军美术一年级下册《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独特美感,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演变过程和悠久历史。
2、在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某些象形变成象形文字。
3、通过对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学习,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古代象形文字的趣味性。
重点: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大胆夸张表现而变成的。
难点:根据物象,运用象形文字造字方法,创造出象形文字。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板书用纸、A4纸、油画棒学生——美术课本、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课堂导入:1、同学们平时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很多汉字,今天在美术课上,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一看你们能不能认出或猜出这些汉字来。
(出示象形文字“日月山川木水火”)2、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字的?3这些字,与我们现在学习时用的汉字有什么不同?它们被称为什么字?(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人类祖先通过描摹实物形状而发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读音,而且还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
)4、外国象形文字简介。
(随着时光的流逝,朝代的更替和文字的演化,人们最终忘记了那些象形文字。
然而我们中国人所采用的汉字,却从象形文字一直演化到今天,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引出课题——第20课【欣赏·评述】《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二、新课。
1、提问:(1)关于象形文字,你知道哪些知识?(2)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纠正。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适时解答。
2、仓颉造字的传说。
3、古人是怎么创造出了象形文字的呢?4、认一认,说一说。
(看象形文字“羊、马、鹿”和相应的图片,按照模板填空——“字抓住了等主要特征,加以夸张表现,并且省略了等细节。
”)5、小结:通过对这几个象形文字的分析,我们能明白些什么呢?(古人通过抓住物形的主要特征,加以夸张表现,并且省略细节,从而可以创造出象形文字。
)6、试一试,仿写一个象形文字。
((1)出示“羊、牛”的图片和“羊”的象形文字,仿写“牛”的象形文字。
三十六个象形字的故事

三十六个象形字的故事三十六个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它们形态各异,每个字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一、人人字是六个象形字之一,代表着人类。
相传在古代,人们用手臂和手掌的形状来表示人的形象,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人”字。
二、口口字代表着嘴巴,是三十六个象形字中最简单的一个。
口字的形状由人的嘴巴演变而来,因为嘴巴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
三、日日字代表着太阳,是三十六个象形字中最重要的一个。
日字的形状是一个圆形,代表着太阳的形状。
人们将太阳视为神圣的天体,因此日字也具有神圣的意义。
四、月月字代表着月亮,形状与日字相似,但加上了一条弧线,代表着月亮的弯曲形状。
月亮是古人们重要的时间计量器,也是诗人们最爱的题材之一。
五、火火字代表着火焰,形状由火焰的形状演变而来。
火是人类最早的能源之一,也是一种古老的文明象征。
六、水水字代表着水,形状由水波的形状演变而来。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七、木木字代表着树木,形状由树干和树枝的形状演变而来。
树木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生物之一,也是人们建造房屋、制造家具的重要材料。
八、金金字代表着金属,形状由金属器物的形状演变而来。
金属是人类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可以用来制造武器、工具、建筑等。
九、土土字代表着土地,形状由土地的形状演变而来。
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十、田田字代表着田地,形状由田地的形状演变而来。
田地是人们种植粮食的重要场所,也是农业文明的重要象征。
十一、目目字代表着眼睛,形状由眼睛的形状演变而来。
眼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和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十二、耳耳字代表着耳朵,形状由耳朵的形状演变而来。
耳朵是人类听觉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和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十三、口口字代表着嘴巴,形状由嘴巴的形状演变而来。
嘴巴是人类口腔和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基础。
十四、手手字代表着手,形状由手掌和手指的形状演变而来。
手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文化和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汉字六书内涵及应用原则

汉字六书内涵及应用原则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基本构造方式,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每一种构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应用原则。
1. 象形:象形是指汉字通过形状来表达事物的外形特征。
这种构造方式最早出现,最为直观。
例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山”字就是山的形状。
象形字的应用原则是尽量保持事物的形状特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字的意义。
2. 指事:指事是指汉字通过指代事物的某一部分来表示整个事物。
这种构造方式比象形更加抽象,但仍然能够通过形状来表达事物的特征。
例如,“手”字就是手的形状,“目”字就是眼睛的形状。
指事字的应用原则是通过事物的关键部分来表示整个事物,使读者能够通过字的形状来理解事物的意义。
3. 会意:会意是指汉字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象形或指事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这种构造方式更加复杂,需要读者通过对字的组合进行推理。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在树下休息。
会意字的应用原则是通过组合不同的象形或指事字来表示新的意义,使读者能够通过对字的组合进行推理。
4. 形声:形声是指汉字通过形状和声音来表示意义。
这种构造方式是汉字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为复杂的一种。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音。
例如,“鸟”字由“隹”和“鸟”组成,形旁表示鸟的形状,声旁表示字的音。
形声字的应用原则是通过形状和声音来表示字的意义,使读者能够通过对字的形状和音进行联想。
5. 转注:转注是指汉字通过借用已有的字形来表示新的意义。
这种构造方式是汉字中最为灵活的一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造。
例如,“贝”字本义是贝壳,后来转注为表示财富的符号。
转注字的应用原则是通过借用已有的字形来表示新的意义,使读者能够通过对字的转注进行理解。
6. 假借:假借是指汉字通过借用已有的字形来表示与原义无关的新的意义。
这种构造方式是汉字中最为灵活和多样化的一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造。
例如,“车”字本义是车辆,后来假借为表示事物的数量的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形字的几个问题黄亚平[摘要]象形字的问题是一个看似简单明了实则复杂多变、内涵丰富的基本问题。
中外学界对象形字的问题多有讨论。
在象形字的概念方面,中国传统文字研究比较重视从文字与图画的关系来界定象形字,国外文字学界多从语言与文字关系角度来定义象形字。
今天我们讨论象形字的概念,应该注意区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文字、图画、语言三者的关系来定义象形字。
在象形字的表达手法方面,实际存在着写实性象形字与写意性象形字的区别,而且两种手法往往同时共存于一个系统的文字中。
在象形字的演变历程方面,文字史上存在过没有象形表达手法的早期文字,实际材料提醒我们必须注意早期文字表达手法的多样性特征。
把文字的创制简单的归结为对图画的抽象,认为象形字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所以文字跟图画一样也必然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一、什么是象形字?有关象形字的概念,中外学者都有论述。
国外文字学家谈到象形字,最常使用的词是hieroglyph(英),该词来源于希腊语词的“”,原本用来表示神秘的、难认的古埃及文字,意思是“刻在石头上的圣字”。
该词在欧洲各主要语言中大同小异。
与专指古埃及文字的象形字概念相对,现在的“象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体系”的概念具有更加丰富的含意,它不但包括古埃及文字,而且还指汉字、克里特文字、赫梯文字等等。
在文字类型的研究方面,无论传统的“三分法”体系——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还是俄国学者伊斯特林提出的“五分法”体系——句意字、表词字、词素字、音节字、语音字,最初的文字类型都是所谓的“图画文字(pictograph or picture-writing),这个语词是由拉丁语词“pictus(图画的)”和希腊语词“(写)”组合而成的,指的是历史上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字类型。
从“三分法”的观点来看,图画文字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文字不直接表示语言而直接表达思维内容;其二,这种文字的表达手段是画图画;其三,这种文字不反映语言形式。
可以说“三分法”更多倾向于从文字、语言、图画三者的关系中区分文字类型:其中的第一、三条就是从语言角度入手的,而第二条特点则是从文字与图画的关系出发来设定的。
伊斯特林对前两种观点持否定态度,但基本认可后一种观点。
①他提出的“五分法”认为:图画文字(他用的术语是“句意字”)表达整个信息,但字形上几乎不分解为单词。
相对“三分法”而言,“五分法”更彻底地贯彻了唯一的语言的标准。
图画文字之后的文字类型是表意文字(又名象形文字),它与前一个类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论“三分法”的标准还是“五分法”的标准,表意文字都与我们讨论的上一个层面的情形相同:即“三分法”仍倾向于①[俄]伊斯特林著,左少兴译《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25页。
从文字、语言、图画三者的关系中区分文字类型,而“五分法”依然只有一个语言的标准。
由此可见,国外文字学研究对文字类型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文字的表意程度(象形)密切相关的,表意程度越高的文字在文字类型上越靠前。
而他们提出的文字类型的区分标准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文字、语言、图画三者的关系中确定文字的类型,在三者中,语言是主要的因素,图画则主要用来辅助语言,是区分文字早晚的重要标志;另一种情况是仅仅以语言作为区分文字类型的唯一标尺。
前一种情况主要代表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的国外文字学界对文字类型标准的主要看法,后一种情况则代表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文字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新的主流的观点。
①中国是文字研究的大国,文字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公元前。
公认的文字学大师——许慎给象形字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这一定义大概是世界上最早对象形字概念的界定。
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象形字是用笔画描摹物体,随物体轮廓弯曲而造成的文字。
依据段玉裁的说法,象形字可以分为两类:独体象形字和合体象形字,前者如日、月、水、火等,后者如眉、箕、衰、畴、溝等。
②许慎的象形字定义主要着眼于文字与图画的关系,而且比较倾向于象形字与图画的共同之处。
受其影响,许慎以后的学者谈论象形字,大多是从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来看待这一问题的。
虽说如此,中国学者对象形字和图画关系的论述还存在着是强调两者的共同点呢抑或是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的区别。
郑樵论述六书与图画关系,指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凡象形者,皆可画也,不可画则无其书矣。
然书穷能变,故画虽取多而得算常少,书虽取少而得算常多。
”③这段话的意思是:画是对“形(轮廓)”的纯粹描摹,而象形字是对“形(轮廓)”的抽象,“象”不同于“形”,“象”经过主观抽象化的过程,高于“形”;图画形体繁复,而象形则比较简约;凡是象形字都能用图画的办法摹写,不能用画图的办法描摹者则不属于象形字。
郑樵的论述继承了许慎以来的注重象形字与图画关系的传统,与许慎相比,郑氏的观点显然更强调象形字与图画之间的差异而不是共同点,这是郑樵对许慎象形字定义的进一步发展。
①从文字与图画和语言的关系来给文字分类——即“三分法”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格尔伯,其代表作《文字研究》将人类文字分为图画文字、表意(词符)文字、表音文字三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发展阶段;仅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来给文字分类——即“五分法”的代表人物是俄国学者伊斯特林,其代表作《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指出了格尔伯以来的“三分”模式的不足,并以语言为唯一尺度,将世界文字分成五个阶段,即句意字、表词字、词素字、音节字、语音字。
②[清]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版,755页。
③[宋]郑樵著《通志••二十略•六书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世界书局1936年版,112页。
现代学者对象形字的研究大体上主要有三种倾向①:其中较多继承了许慎观点者,多强调象形字和图画的相同之处,主张象形是对于客观世界具体可象之物的形象化描绘,或者说象形字是用画图画的办法造的字,如唐兰、刘又辛、王凤阳、王宁等人;比较赞同郑樵观点的学者较多强调象形字和图画的差异之处,如姚孝遂、刘本臣等人;此外,另有一些比较注意吸收国外文字学研究成果的学者,在象形字问题上主要强调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而不是与图画的关系,如周有光、裘锡圭、王元鹿等人。
从文字、图画、语言三者的关系来看,以上三种倾向实际上可分为两派:一是继承了许慎、郑樵观点的传统派,其内部又分为强调图、文相似的和强调图、文差异的情况;二是吸收了西方语言学传统的新传统派,较多强调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而非图、文关系。
强调象形字和图画的相同之处,容易引出“文字起源于图画”的推论,其不足在于它相对缩小了象形字的范围;突出象形字与图画的区别,比较有利于字、画界域的区分,间接促进文字和语言关系的研究,其不足在于对文字起源阶段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理论观点的象形字研究,自觉将文字纳入语言的框架之中的,能够比较好的说明成熟文字阶段的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不足之处在于它脱离了中国传统“字、画同源”的束缚,却又陷入了“语言中心主义”的框框。
通过以上的简单回顾,可知象形字的定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
那么应该如何确定象形字呢?我们认为应该有以下三条标准:第一,在文字、图画、语言的三角关系中,象形字首先与图画密切相关。
第二,象形字与图画是必须区分的而且能够区分的。
这是因为:象形字的形状虽然与物体形状类似,但象形字毕竟不是照片,可以毫发无损的再现物体,象形字是已经经过较高抽象的方式过滤了的符号;象形字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则没法读出声音;象形字表达的意思是确定的,经过了约定俗成,图画表达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没有经过约定俗成。
第三,成熟阶段的文字包括象形字是记录语言的,因此文字体系越成熟,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就越密切,象形字的数量越少;反之亦然。
以上三条标准中的前两条主要是针对文字和图画的区分,因此比较适合早期文字阶段的情况;第三条主要是对文字和语言的区分,比较适合成熟文字系统的情况。
象形字的问题横跨早期文字与成熟文字体系两个阶段:但早期主要是文字与图画的关系问题,成熟文字体系阶段主要是文字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应该分别对待。
①此处对象形字研究情况的归纳参照了田玲的硕士论文《甲骨文纳西东巴文象形字比较研究》。
若有不当之处,则责任在我本人。
从总体上来讲,象形字无论从形体、意义、声音来看,都脱不开与图画和语言的三角关系,因此,对象形字概念的界定必须正确把握文字、图画、语言三者的关系,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则。
二、象形字都是对实物的忠实摹写吗?象形字都是对实物的忠实摹写吗?答案是不尽然。
有许多象形字的确是对实物的忠实摹写,而且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大。
但是,也有一部分象形字却不一定是对实物的忠实摹写,而是对意象的表达。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这里借用两个绘画术语“写实(真)”和“写意”来讨论象形字的构形表达问题。
“写实(真)”在绘画里是指如实的摹画人物的肖像,其同义词还有“写生”和“写照”,都是指用线条描摹事物,核心是画与物的相似。
“写意”在中国画里是一种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情趣的画法,关键在表达心意。
在一种文字系统内部,就象形字的不同表达手法而言,可能既存在对实物的忠实模仿,即我们所谓的写实;又包括对意象的表达,即我们所说的写意。
此外还存在只有写意或只有写实象形字的文字系统。
周有光先生运用六书的观点比较分析世界各地几种有代表性的古文字,这里仅列举他所列的丁头字、圣书字象形字与汉古文字象形字并加以简单比较①:从图一所列10字的比较来看,丁头字的图形体比古汉字写实性略强。
从图二所列24字与古汉字的对照来看,圣书字碑铭体的写实性明显要强于古汉字。
国外文字学界对西亚文字与古埃及文字的关系多有论述,多数学者倾向于他们之间相互影响。
弗斯科尔指出:“埃及文字出现的时期同时也是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联系频繁的时期,埃及文字的产生肯定受到了苏美尔和埃兰的影响。
”②纳西东巴文字中的象形字学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包括一部分比较研究的成果。
据田①见周有光《六书有普遍适应性》,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153—170页。
②见亨利·乔治弗斯科尔著,陈永生译《埃及文字的起源》(未刊稿)。
图一丁头字象形字与古汉字象形字比较(说明:上排丁头字前面为图形体,后面丁头体,下排古汉字。
)图二圣书字象形字与古汉字象形字比较(说明:上排圣书字碑铭体,下排古汉字。
)玲统计,在东巴文597个象形字中,写意性象形字有163,所占比例为27.31%,写实性象形字有417个,所占比例为72.69%;而在甲骨文的249个象形字中,写意性象形字有78个,所占比例为31.33%,写实性171个,所占比例为68.67%。
①从田玲得出的这个数据看,甲骨文象形字和东巴文象形字都以写实性为主,约占象形字总数的2/3;以写意为辅,约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