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护士执业准入管理制度

护士执业准入管理制度

护士执业准入管理制度1、护士执业准入1.1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1.2护士注册条件: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士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1.3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应当向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根据当地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1.4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

护士在其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的,应当向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办理变更手续。

1.5注册护士不须经过聘用医疗卫生结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在受聘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包括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工作。

1.6参照省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2、护士执业二级准入护士执业二级准入制度包括夜班护士准入制度、专科护士准入制度、特殊护理岗位专业护士准入制度。

2.1夜班护士准入制度夜班护士准入由医院制订实施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2.1.1在医院护理部领导下,由护理教育科研管理委员会制订夜班护士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学时数等,并监督实施和评价。

2.1.2由临床科室组织实施,上报护理部。

2.1.3由医院护理部及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确定夜班护士准入条件:2.1.3.1注册护士。

2.1.3.2在聘用医疗卫生结构从事护理专业技术人工作至少3个月以上,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参加夜班不得少于10次。

2.1.3.3具有夜班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人能力,独立完成急危重症抢救配合工作的能力;具有病情观察与应急处理能力;具有规范、准确、及时、客观书写护理文书的能力。

2.1.3.4具有良好的慎独精神。

2.1.3.5在护理部领导下组织进行相关理论、专业技术和夜班能力考,成绩合格者,经该委员会审核准入后,方可独立从事夜班护士工作。

护理人员准入与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准入与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准入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加强医院护理人员的准入管理,规范其行为和职责,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护理人员的准入和管理。

2.护理人员包含注册护士、助理护士等。

第二章护理人员准入条件第三条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和履行护理工作职责。

3.具有相关护理专业学历或学位。

第四条职业道德要求1.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敬重人权和患者隐私。

2.具备良好的沟通本领和团队合作精神。

3.保守医院和患者的秘密,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五条专业技能要求1.具备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掌握护理技能和操作规范。

2.熟识常见病、多发病和重点传染病的护理工作要求。

3.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常见护理操作和护理记录。

第六条进修和连续教育要求1.护理人员应乐观参加医院组织的进修和连续教育活动。

2.具备参加护理学术沟通和研讨会的本领。

3.定期参加护理质量考核和临床本领评估。

第三章护理人员管理第七条岗位职责1.护理人员应依照医院规定履行岗位职责,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

2.护理人员应遵从医疗工作制度,听从上级布置和引导。

第八条个人素养评价1.医院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个人素养评价,包含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本领等。

2.个人素养评价结果将被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和晋升评定。

第九条惩罚和纪律1.护理人员违反本制度的,将依法纪律处分,并可能影响其工作岗位和晋升机会。

2.违法纪律行为包含但不限于不遵守工作纪律、不履行职责、患者损害等情况。

第十条职业保险和责任1.医院将为护理人员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确保其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时享受相关保障。

2.护理人员应合理行使护理职责,对患者负有肯定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管理层全部。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五年。

护理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护理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护理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护理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以确保护理专业人员的从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符合相关要求,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背景护理专业是一项对患者生命和健康负有重要责任的工作。

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专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制定护理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执业资格准入要求1. 学历要求:申请人须具有相关护理专业的本科或以上学历。

2. 健康状况:申请人须身体健康,无影响护理工作的传染病或严重疾病。

3. 职业素养:申请人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遵守护理伦理规范,尊重患者隐私和权益。

4. 技能培训:申请人需要完成相应的护理技能培训,并通过相关证书考试。

执业资格准入管理流程1. 申请资格:符合执业资格准入要求的人员,可向相关管理机构提交申请。

2. 审核和评估:管理机构将对申请人的学历、健康状况、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进行审核和评估。

3. 考试和考核:符合资格要求的申请人需要参加并通过相应的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和技能考核。

4. 执照颁发:通过考试和考核的申请人将获得护理执业资格证书,证明其具备从事护理工作的资格。

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的实施1. 建立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护理执业资格准入管理机构,负责资格审查、考试评估和执照颁发等相关工作。

2. 资格更新和维护:持证护理专业人员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资格更新和维护,包括参加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

监督与处罚1. 监督措施:建立监督机制,对执业资格准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准入程序的公正和透明。

2. 处罚措施:对违反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的护理专业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罚和纪律处理。

结论通过制定护理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护理专业人员的从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符合要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执业人员准入管理制度

护理执业人员准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执业人员。

三、准入条件1. 护理执业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2)取得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士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3)通过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4)符合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2. 特殊科室护理岗位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2)具备2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3)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重症医学、手术室等特殊科室的基本技能要求,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4)经过重症医学、手术室等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四、准入程序1. 护理执业人员申请注册,应当向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以下材料:(1)护士执业注册申请表;(2)身份证、学历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3)健康体检证明;(4)无犯罪记录证明。

2.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注册,并颁发护士执业证书。

五、注册管理1.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

护士在其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的,应当向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办理变更手续。

2. 护士执业注册后,如因故需要注销注册的,应当向原注册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注销注册。

3. 护士执业人员应当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六、监督管理1.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护理执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考核,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2. 护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护理工作规范、有序。

护理人员资质准入授权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资质准入授权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护理人员资质准入和授权管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护理人员资质准入和授权管理工作。

三、资质准入1. 护理人员资质准入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护理专业学历、专业培训、执业资格等要求进行。

2. 护理人员资质准入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历要求:具备国家承认的普通中专以上护校或护理学院毕业证书。

(2)专业培训:完成护理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执业资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4)体检要求:符合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四、授权管理1. 护理人员授权管理应遵循岗位需求、能力评估、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2. 护理人员授权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岗位设置:根据医院护理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

(2)能力评估:对护理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沟通能力等。

(3)授权审批: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评估结果,确定其工作范围和权限。

(4)持续改进:对护理人员的能力进行持续跟踪,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能力不足的护理人员给予培训和指导。

五、实施与监督1. 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资质准入和授权管理的具体实施。

2. 医院成立护理人员资质准入和授权管理监督小组,对护理人员资质准入和授权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3. 护理人员资质准入和授权管理应定期进行自查和整改,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护理人员资质准入授权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护理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建立健全的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护理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照顾病患、促进康复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护理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严格的管理。

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制度建立为了规范护理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国建立了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须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资质,并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方可获得执业资格证书。

此举旨在通过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三、管理办法对于护理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了解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常规处理方法。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护理需求,护理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才能胜任相关工作。

四、监督检查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执业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日常监督,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和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各类涉护理服务的投诉和纠纷。

对于存在违规行为或者不良工作记录的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或者吊销执业资格证书。

五、结语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护理行业的发展,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有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起更加健全完善的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推动护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医学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医学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医学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1. 引言医学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学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医学护理工作的人员,包括护士、护理师等。

2. 执业资格准入标准2.1 毕业学历要求:医学护理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且经过国家承认的教育机构获得相应学位和资格证书。

2.2 技术技能要求:医学护理人员应通过国家或地方认可的考核或培训,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处理常见病症和急救情况的能力。

2.3 临床经验要求:医学护理人员在获得执业资格前应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以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3. 资格准入评估3.1 资格准入考试:医学护理人员需接受国家或地方设置的统一资格准入考试,考核其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3.2 评估机构:资格准入考试由专门的评估机构或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和监管,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3.3 考试内容:资格准入考试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分别测试医学护理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4. 资格准入证书4.1 发证机构:通过资格准入考试并合格的医学护理人员可由评估机构或相关部门颁发执业资格准入证书。

4.2 证书信息:执业资格准入证书应包括医学护理人员的个人信息、资格准入标准、发证机构的名称和有效期等,确保证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 执业资格准入管理5.1 监管机构:执业资格准入管理由卫生健康部门或相关行政机构负责监管,确保医学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

5.2 资格证书更新:医学护理人员的执业资格准入证书应定期进行更新,以确保其持续具备执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5.3 不良执业行为处理:对于存在严重不良执业行为的医学护理人员,监管机构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和纠正措施,维护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6. 附则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考试内容和标准等将由相关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予以公布。

护理行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护理行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护理行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一、总则本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规范护理行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准入管理,提高行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二、准入条件(一)基本条件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 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3. 取得护士执业证书;4. 无犯罪记录;5. 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符合相关职业健康要求。

(二)资格审核1. 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资格审核,要求申请人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学历证书、护士执业证书等相关材料;2. 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考核;3. 通过审核的申请人需参加护理执业资格考试。

三、考试内容(一)考试科目1. 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2. 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中医院必考、部分综合医院选考);3. 英语听、说、读、写(部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考试采用)。

(二)考试要求1. 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根据不同级别和岗位设置相应的考试科目和难度等级;2. 考试合格线不同级别和不同岗位均有规定,应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考核。

四、后续管理(一)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成绩合格的人员可申请领取《护士执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注册登记,领取《护士执业证书》专用章、卡;(二)准入标准按照《护理行业人员执业准入标准》,定期进行资格审核和考核,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和检查;(三)职业发展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职业发展潜力较大的护理人员,将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帮助其成长和提升。

五、违规处罚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护士执业证书》,并纳入信用黑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岗前岗位培训制度
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
护理部严格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护理人员准入制度。

⑴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⑵应聘护士要具备:有效《护士执业证、副证书》、《护士资格证书》、《毕业证》、《身份证》。

⑶应聘的护理人员要求:本注册年度继续教育学分达标。

⑷应聘的护理人员要求:本注册年度传染病培训达标。

⑸护理人员在医院入职及离职时,要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行医地点变更、注销等执业资格变更手续。

要严格持证上岗。

(6)严格执行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做到依法聘人、依法行医、依法治院。

医院护理部无非法聘用无证人员现象。

在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诊疗技术规范的同时,做到护理人员人人知晓执业行为规范,依法执业,持证上岗。

页脚内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