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1)
航空运输地理教案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教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系(教研室)综合教育学院课程名称航空运输地理授课班级09届民航服务任课教师战岭职称讲师使用教材航空运输地理教程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制课程总体教案第一章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章节教案第一节地球空间及导航1、地球的空间位置2、太阳大气活动及其影响3、导航:天文导航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天文导航:根据天体来测定飞行器位置和航向的航行技术。
天体的坐标天文导航位置和它的运动规律是已知的,测量天体相对于飞行器参考基准面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就可以计算出飞行器的位置和航向。
天文导航系统是自主式系统,不需要地面设备,不受人工或自然形成的电磁场的干扰,不向外辐射电磁波,隐蔽性好,定向、定位精度高,定位误差与时间无关,因而天文导航得到广泛应用。
板书图举例无线电导航:利用无线电引导飞行器沿规定航线、在规定时间达到目的地的航行技术。
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可测定飞行器的导航参量(方位、距离和速度),算出与规定航线的偏差,由驾驶员或自动驾驶仪操纵飞行器消除偏差以保持正确航线。
卫星导航:采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
利用太阳、月球和其他自然天体导航已有数千年历史,由人造天体导航的设想虽然早在19世纪后半期就有人提出,但直导航卫星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实现。
1964年美国建成“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并交付海军使用,1967年开始民用。
1973年又开始研制“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
苏联也建立了类似的卫星导航系统。
法国、日本、中国也开展了卫星导航的研究和试验工作。
卫星导航综合了传统导航系统的优点,真正实现了各种天气条件下全球高精度被动式导航定位。
特别是时间测距卫星导航系统,不但能提供全球和近地空间连续立体覆盖、高精度三维定位和测速,而且抗干扰能力强。
作业和思考题:作业:太阳大气活动及其影响课后小结:学生认识地球及其与航空运输的关系注:章节教案按一次课(2—4学时)编写一篇;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授课方式填讲授、实训、讨论、练习等;课程教学总结第一章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章节教案地球自转方向示意图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航线地理课程标准-航空服务专业

航线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航线地理【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空中乘务方向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其功能是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主要国内及国际航空运输的地理和旅游知识,为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空中乘务工作领域中所需航空运输地理知识为依据,以学习任务为结构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空中乘务岗位飞行各个阶段的工作中所需的相关航线地理知识,并融入民航乘务员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
课程内容组织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有自然地理常识、时差与飞行知识、飞行高度与影响飞行的天气、中国航空运输地理知识、世界航空运输地理知识共计五个学习主题。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6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航线地理知识,初步具备使用航线地理知识来准备航班和解答旅客问询的能力,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五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以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养成“安全第一,旅客至上”的职业精神。
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时间换算和有关飞行时间的计算●能准确分析影响飞机起降与飞行的天气状况,准确回答旅客关于飞行天气的问题●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国内城市/机场及国际主要通航城市●能在地图上指出北美、欧洲、亚太、非洲、中东、拉美六大地区重要空港城市●能准确回答旅客关于航线沿途和到达城市地理及人文特征的问题3.课程内容和要求4. 教学活动设计参考5.实施建议5.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
(2)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以岗位需求即“必需、够用”为原则,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完整word版)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

《航空运输地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民航乘务员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主要飞行航线的地理和旅游知识,是《空乘服务概论》、《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一门拓展和强化课程。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空中乘务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2)掌握从上海始发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知识(3)了解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三、学习情境设计1.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能掌握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这个职业能力为设置依据,以常见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为主线,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分布情况,各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地理区域划分、省会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机场名称,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等知识,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来展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多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资料查询等方式,实现做学一体化,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对乘客关于航线知识问询的职业能力。
根据以上思路,《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境如下:表1:航空运输地理的学习情景学习情境的描述包括:学习情境的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及工作任务、工作进程(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教师所需执教能力。
学习目标主要描述通过该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应获得的岗位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描述在该学习情境中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民航地理教学大纲

《民航运输地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第一章地理与民航运输地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地理学学科特点有哪些2、理解地理因素对民航运输有哪些影响3、掌握民航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缺点本章节重难点:掌握民航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缺点第一节:地理学概论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地理学的产生于发展2、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分类第二节:民航运输地理的特点与作用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民航运输的特点与作用2、五大运输体系与民航运输地理学3、民航运输的组成第二章自然地理与飞行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知地球与地球运动等基本常识2、了解地球与导航及航空地图3、掌握时差与飞行本章节重难点:掌握时差与飞行第一节:地球与地球运动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地球的基本常识2、地理坐标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二节:地球与导航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天文导航2、无线电导航3、卫星导航第三节:航空地图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地图比例尺2、地图符号3、地图投影第四节:时差与飞行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时差的产生和时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时区与区时3、夏令时4、多时区制国家5、国际日期变更线6、时差与飞行时间的计算第三章气象与飞行安全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基本的气象要素2、理解飞行环境对飞行的影响本章节重难点:理解并掌握飞行环境对飞行的影响第一节:基本气象要素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气温与气压、空气湿度2、基本气象要素与飞行第二节:大气层与飞行环境本小节主要知识点:对流层、平流层、航行层第三节:云、风与飞行安全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云、风2、云、风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第四节:雾与能见度本小节主要知识点:雾、能见度及雾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第五节:气流与飞行安全本小节主要知识点:高空急流与山地急流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第六节:降水与飞机结冰本小节主要知识点:降水与飞机结冰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第七节:雷暴与飞机颠簸本小节主要知识点:雷暴与飞机颠簸第四章民航运输布局与经济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影响民航运输布局的因素的产生 2、了解影响民航运输布局的主要行业本章节重难点:理解影响民航运输布局的因素的产生第一节:航线与航线网络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航线定义及分类2、航线网络及分类第二节:影响民航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地理位置因素第五章中国民航运输资源地理分布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的航空去换2、掌握民航运输的资源3、了解中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现状本章节重难点:掌握民航运输的资源第一节:中国民航运输外部和内部资源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中国民航运输地理的概述2、中国国际国内航线第二节:中国民航运输业发展现状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运输周转量,旅客、货邮运输量第六章中国民航旅游地理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主要地区的旅游运输地理环境2、掌握各地区旅游资源概况本章节重难点:掌握各地区旅游资源概况第一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航空运输旅游地理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各地区的运输地理环境2、个地区的发展布局分析第二节:云南、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航空运输地理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各地区的运输地理环境2、个地区的发展布局分析第七章世界民航运输布局及区划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世界主要的航线分布2、了解世界各地区主要的航空公司及分布3、掌握部分地区航空运输业发达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章节重难点:掌握部分地区航空运输业发达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一节:世界主要航线分布及主要的航空公司分布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世界主要的航线分布特点及国际航线2、世界各地区主要的航空公司概述及分布第二节:世界主要的空港分布本小节主要知识点:世界各主要地区的空港分布三、各章学时分配表及教学方式四、教学参加资料1、参考书目:《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民航旅客行李运输.民航学校运输专业教材编写组民航国际旅客运输.民航学校运输专业教材编写组2、其他参考资料:网络资料。
《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

《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航空运输地理》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的必修主⼲课程,它是⼀门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的,是使学⽣初步了解世界航空运输布局和中国航空运输布局,以及与航空运输相关⼀些地理知识,使学⽣掌握航线地理的基本知识,同时注重介绍⽬前国际国内主要航线、航空公司以及机场的发展布局,使学⽣能够在⼀定程度上把握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课程⽬标航空运输地理是研究航空运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航空运输空间分布及其发展规律的⼀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应了解地理学、航线地理的研究内容及之间的关系;了解地球运动及其对飞⾏的影响;了解影响飞⾏的天⽓;掌握有关时差的概念,熟练计算时差和飞⾏时间;熟练掌握世界主要国际航线及其特征,航空港(机场)的分布,航空公司的分布及相应的英⽂代码;了解中国航空运输发展特点及空运内部资源分配;了解中国重要空港城市。
熟练掌握并识记中国主要机场三字代码、主要航空公司的⼆字代码;了解世界航空区划、IATA三个业务分区及其次区;识记IATA 各区域内的国家、主要空港城市及航空公司的代码。
(⼀)技能⽬标1.能运⽤地理知识解决航班上旅客的相关询问。
2.熟悉每条航线地标和航线特点。
3.熟悉主要空港概况。
(⼆)知识⽬标《航空运输地理》是⼀门应⽤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课堂讲授与学⽣实践的结合是本课程最佳教学⽅法。
学⽣需完成以下主要实践任务:填盲图,计算时差,设计航空运输营销建议书,设计旅游线路,分析机场分布规律等。
要求学⽣在课外进⾏个⼈独⽴学习或⼩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其完成质量为其评分。
本部分占总成绩的30%。
通过实践,学⽣能够在以后的实际⼯作中运⽤本课程所学知识。
(三)能⼒⽬标1. 设计航空运输营销建议书:通过⽹络或实地查阅资料,以⼤连市为例,分析城市类型,通过合作分析其地理、经济、⽂化、政治等⽅⾯对航空运输的影响,试拟⼀份航空运输营销建议书。
中国民航运输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民航运输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满足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用为目的,在教学中贯彻航空运输地理的一些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学习航空运输地理的兴趣和实效,从而达到对航空运输的认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空中乘务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2)掌握国内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知识(3)了解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2.方法能力目标(1)能自主学习民航航线地理新知识、新技术;(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课程所需信息;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地理知识、了解并掌握航空港、航线、航空公司及主要城市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
(二)教学方式和基本要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录像、VCD、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加强自学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航空乘务专业相关学习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一项目教学的形式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航空运输地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对航空业、航空运输资源、主要民航城市相关地理和航线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程以航线地理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工作要求相结合开展教学内容,设计以下若干个项目:航空运输地理基础知识、航空运输业与航空港、中国航空运输资源分析、国内主要航线城市地理、世界航空航线情况等。
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航空运输地理教案课程

航空运输地理教案精品汇编资料3、低能见度(1)什么是低能见度:(2)影响能见度的因素:A、低云B、降水C、雾D、风沙E、吹雪F、浮尘G、烟和霾二、影响航行的特殊天气和现象1、雷暴(1)什么是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性天气。
出现时伴有雷电、暴雨、冰雹和大风。
(2)应对:避免在雷暴区飞行。
2、飞机颠簸(1)什么是飞机颠簸:飞机进入扰动空气层后发生的左右摇晃、前后冲击、上下抛掷及机身震颤等现象。
(2)危害:部件损害、仪表失灵等。
1、时区的定义:1884年国际经线会议规定,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区各占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向东、西各分12区,东、西12区都是半时区,共同使用180°经线的地方时。
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对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对安排航班、考虑运输时间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全球按经度被划分为24个时区,在《OAG》中公布了各个国家所位于的时区,据此可算出飞行时间。
2、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3、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飞行小时的计算方法:(1)找出始发站和目的站城市所在的时区。
(2)将DEP时间和ARR的当地时间转换成(GMT)。
(3)用ARR减去DEP即是飞行时间。
第四章中国航空旅游地理第一节中国航空中枢城市介绍课时:6教学目标:了解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概况;知道三个城市主要的景点。
(整理)航空运输地理教案1

《航空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性质:航空地理是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管理学科。
本科主要研究航空运输地理的诸多问题,如基础地理知识、时差的计算.国内国际旅游知识和航空资源知识。
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工具。
适用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28学时,习题学时:4学时教材:《航空运输地理》中国民航出版社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满足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用为目的,在教学中贯彻航空运输地理的一些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学习航空运输地理的兴趣和实效,从而达到对航空运输的认识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教材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使学生切实的掌握航空运输地理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在体例上安排了每章小结和典型案例,力求在理论上有较深的开拓,在实践上更具可操作性。
并结合我国在航空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更易接受和领会书中的理论、实务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航空运输地理概论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了解地理常识(2)掌握影响飞行的天气(3)掌握时差与时差计算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的计算第二章:航空运输经济分析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熟悉航空港和航空运输企业(2)了解航线经济分析(3)熟悉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4)了解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行业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港、航空运输企业、航线(2)航空运输布局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2)航线网络的构成第三章:中国航空运输资源地理分布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运输外部资源分布与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运输布局内部资源分布(3)中国航空远运输相关资源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集团公司3、教学重点与难点:(1)各大航空公司情况(2)资源分布与分析第四章:中国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中枢城市介绍(2)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一)(3)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4)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5)港澳台地区介绍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中枢城市(2)重要空港城市3、教学重点与难点:(1)空港介绍(2)精品旅游推荐(3)周边重要空港(4)港澳台地区第五章:国际航协世界航空区划和主要航线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国际航协交通区域划分(3)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国际航空运输航线主要航线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IATA区域和次区第六章:国际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世界地理概况(2) IATA三区主要国家概况(3) IATA二区主要国家概况(4) IATA一区主要国家概况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世界航空区划(2)人文地理(3)空运地理(4)旅游地理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地理概况(2) IATA区域主要国家概况第一节地理常识课时:1教学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飞行中昼夜长短出现的原因;知道民航飞机主要活动在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运输地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本课程是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民航乘务员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主要飞行航线的地理和旅游知识,是《空乘服务概论》、《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一门拓展和强化课程。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票务专业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
(2)掌握从上海始发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知识
(3)了解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
三、学习情境设计
1.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能掌握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这个职业能力为设置依据,以常见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为主线,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分布情况,各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地理区域划分、省会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机场名称,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等知识,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来展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多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资料查询等方式,实现做学一体化,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对乘客关于航线知识问询的职业能力。
根据以上思路,《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境如下:
表1:航空运输地理的学习情景
学习情境的描述包括:学习情境的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及工作任务、工作进程(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教师所需执教能力。
学习目标主要描述通过该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应获得的岗位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描述在该学习情境中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详见表2~8
表2:学习情境1描述
表3:学习情境2描述
表
4:学习情境3描述
表5:学习情境4描述
表6:学习情境5描述
表7:学习情境6描述
表8:学习情境7描述
四、任务单元分配
为便于组织教学,在学习情境下可以设置若干个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航空运输地理学的学习情景任务分配见表9:
表9:航空运输地理各学习情景及任务分配列表
五、课程评价
1、本课程的课程评价要求:
(1)突出阶段评价模式,包括对学生完成空乘服务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任务进行评价;以某一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程度进行的评价。
(2)强调目标评价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即从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转变为注重掌握民航票务员岗位的流程和要求,以便为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打好基础。
(3)加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具体的评价方案见表11:
表11:航空运输地理课程评价方案表
六.实施建议
1.校本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以岗位需求即“必需、够用”为原则,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以满足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空间的需要;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注意学生的参与面和教学的可操作性。
2.教学建议
(1)建议本课程学习采用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将理论知识融惯于实际操作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2)教学中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教学中借助航线最新资料及网络获取学习的资源;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对航线地理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