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其要素和指标。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组成。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创新资源利用能力。

科研能力反映城市科研机构的创新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产出等指标进行评估。

技术转化能力反映城市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资源利用能力反映城市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能力,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技术引进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环境是指城市的创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创新网络和创新文化。

政策支持是指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程度,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和创新政策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网络是指城市创新活动的网络结构和组织方式,可以通过创新联盟数量和创新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文化是指城市对创新的认可和推崇程度,可以通过创新企业数量和创新教育资源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主体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创新能力、高校创新能力和人才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企业创新投入、企业科研合作项目数量和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高校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高校创新经费投入、高校科研成果数量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人才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涵盖了城市创新的各个要素。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发展的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估和监测的一种工具,旨在评估城市的创新水平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可以用于评价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的几个主要方面:1.科技创新指标:(1)研发投入:评估城市在研发活动上的投入,包括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和研究设施数量等因素。

(2)高新技术产出:评估城市的高新技术产出,包括专利数量、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出等因素。

(3)创新主体数量:评估城市创新主体的数量,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2.创新环境指标:(1)政策环境:评估城市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和创新资源的分配情况。

(2)人力资源:评估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吸引力,包括高素质人才数量、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流动性等因素。

(3)科技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研发平台、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等。

3.创新产业指标:(1)产业结构:评估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以创新型产业为主导,如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技术等。

(2)创新企业数量:评估创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如初创企业的数量、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等。

(3)创新产出效益:评估城市通过创新活动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创新产业的增加值、创新就业机会和社会创新能力等。

4.可持续发展指标:(1)生态环境:评估城市在创新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净化和废弃物处理等。

(2)社会影响:评估城市创新活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包括社会包容性、公平性和质量生活等。

(3)城市治理:评估城市政府的创新能力和治理效能,包括政府创新能力、政策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等。

总结起来,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科技创新、创新环境、创新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以便准确评估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这将有助于城市决策者制定创新政策、改善创新环境,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

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

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引言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中,城市作为现代化社会的核心和引擎,承载着人口集聚、经济繁荣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功能。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各地政府和城市管理者的共同目标。

然而,要评估城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用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的指标。

一、创新生态系统指标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通过评估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和活力,可以了解城市创新生态的发展程度和创新资源的充足程度。

相关指标包括研发投入比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密度、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1.研发投入比例:研发投入是创新的基础,对创新型城市建设非常重要。

研发投入比例反映了城市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密度:高新技术企业是城市创新主体之一,其数量和密度反映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活力。

3.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关系到城市创新的实际效果。

科技成果转化率指标反映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能力。

二、人力资源指标1.高层次人才数量和比例:高层次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其数量和比例反映了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创新潜力。

2.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校毕业生是城市的人才储备,高就业率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创新型企业的需求。

3.人才流动指数:人才流动是城市创新能力的表现之一,通过评估人才流动指数可以了解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三、创新资源利用指标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非常重要,通过评估城市的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了解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关指标包括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密度、创新产业占比、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等。

1.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密度:知识产权是创新的核心资产,申请数量和密度反映了城市创新活动的强度和成果。

2.创新产业占比:创新产业的发展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评估创新产业占比可以了解城市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绪论
创新型城市是指在尊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就改善城市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问题,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城市的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以及达到良好的生活环境的一种城市经济演进模式。

由于技术、经济、资源等发展的离散性,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求其有效性,还要求此系统能够综合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反映出城市创新能力的规模和深度,这也是评价城市创新能力的必要要求。

随着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我国在评价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根据城市创新理论的分析,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属性指标:主要体现城市创新能力的资源属性指标,主要是指城市资源的分布、素质及其在创新活动中的应用效果。

2、运作机制指标:主要指市场、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在城市创新活动中形成的关系的明确性,以及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机构对城市创新活动的支持和促进。

3、创新因子指标:主要是指城市创新活动的发起者、参与者、参与方式及其对城市创新活动的贡献程度等指标。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不同城市进行创新能力评估的一套标准和方法,旨在帮助城市了解自身创新能力的强弱,并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本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其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城市创新环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衡量城市创新环境可以从政策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入手。

政策环境包括政府支持政策和行政管理效能。

教育环境包括高等院校数量和质量、科研机构等。

社会环境包括科研人员待遇、创新创业氛围等。

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创新产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基地等。

其次,创新主体是创新能力的主体。

创新主体可以分为政府机构、企业和科研机构。

政府机构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和创新引领机构。

企业包括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创新创业企业。

科研机构包括高等院校、国家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等。

评价创新主体可以从创新投入、创新活动等维度考察。

第三,创新支撑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

创新支撑可以考察城市的创新人才、科技资源和创新投入。

创新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素质人才,以及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资源包括科研设施、科研经费和科技产权保护等。

创新投入包括研发经费、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等。

第四,创新成果转化是评价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创新成果转化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合同和专利申请等。

科技成果转化率反映了科研成果实际应用的效果。

技术合同反映了科技服务和技术储备的能力。

专利申请反映了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

最后,创新绩效是评价创新能力的最终指标。

创新绩效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考察。

经济效益包括创新创业企业的创新收入和税收贡献等。

社会效益包括科技成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创新产业对就业的促进等。

环境效益包括创新活动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创新产业的绿色发展等。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帮助城市了解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提供发展指导和政策支持。

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

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

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
一、定义
二、基本指标
1、社会经济指标:指城市活力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城市发展动力
指数、创业指数、投资指数等;
2、科技创新指标:指创新型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创新、科技培育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
3、城市现代化指标:指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指数、城乡空间指数、节能环保指数等;
4、地形自然指标:指城市生态环境指数、地质灾害防治指数、拆迁
指数、水资源指数等;
5、治理指标:指城市治理效率指数、社会秩序指数、职能分工指数、安全防护指数等。

三、评价和监测方法
1、评价方法:依据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采用抽样调查或
实地考察的方式,综合社会各界的意见,从不同时期对城市发展情况进行
综合评价。

2、监测方法:通过主动搜集、定期报道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实时跟
踪和及时调整城市建设的情况,保证城市发展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四、加强建设。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内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分析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内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分析
i i s ot o tr v l ain t e r u dn h e eo me ta d p a t e a o ti n v t e ct s i n e s f r e e t s h r fma u e e au t h o y g i i g te d v l p n n r ci b u n o a i i e , t e d u t r r- o c v i h
s ac .T ep p rs mma ie n n lz sd me t h o n r ci e e a u t n i d x s se o n v t e ct s t d e r h h a e u rz sa d a ay e o si t e r a d p a t v ai e y tm fi o a i i e ,s - c y c l o n n v i u
ist e e it g c a a t r t s o v la in i d x s se o n v t e ct s a d e i e tp i r r w a k A a d f m e h x s n h r ce si fe au t n e y tm fi o ai i e n x s n rma d a b c . n r i i c o n v i t y o t o a p cs o i n o ai n rs u c s a d in v t n a i t , t e p p r p t fr a d t e e p c ain a o te tb i i g w s e t fc t i n v t e o r e n n o ai b l y h a e u s o w r h x e tt b u sa l h n y o o i o s c mp st n e u e fi n v t n r s u e sc p ct v l ai g i n v t e ct s o o i i d x n mb ro o ai e o r e a a i e au t n o ai i e . e n o y n v i Ke r s i n v t e ct s e a u t n id x;i n v t n a i t ; in v t n r s u c s c mp e e sv n e b l y y wo d : n o ai i e ; v a i n e v i l o n o a i b l y n o ai e o r e o r h n ie id x a i t o i o i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的一套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提出一种评价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解释其重要性。

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1.研发投入: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动力的重要指标,包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科技经费等。

2.人力资源:衡量城市创新人才的集聚程度和质量,包括研究人员数量、高学历人才比重、知识产权人才等。

二、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1.科技成果转化:衡量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包括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2.创新型企业数量:衡量城市中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和比重,包括初创企业数量、高成长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等。

三、创新环境方面的指标1.产业链完整度:衡量城市产业链的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产业链完整度指数、重点产业发展水平等。

2.政策环境:衡量城市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科技创新环境的友好程度,包括投资政策、科技创新引导政策等。

3.创新交流平台:衡量城市创新社群的活跃度和合作程度,包括创新孵化器数量、科技园区数量、创新大会举办次数等。

四、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1.科技创新能力:衡量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高校科研水平、科技创新产出质量等。

2.创新驱动能力:衡量城市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包括政府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

以上指标体系是基于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为制定政策、投资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导城市朝着创新型城市方向发展,优化城市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创新发展能力。

同时,对于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来说,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判断标准,为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开放创新城市的引进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和研发机构等的数量、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等。
注:加注*的指标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考核指标 。
—2—
指标说明
1.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指调查单位内部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 动的全时人员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按《中国 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就业人员指在 16 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 营收入的人员。按《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研发人员/就业人员数)×10000 2.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地区 GDP 比重 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是指调查单位在报告年度内用于内部开展 R&D 活动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 R&D 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 接用于 R&D 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与 R&D 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 协加工费等。按《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GDP 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按 《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地区 GDP)×100% 3.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额占地区 GDP 比重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创业投资发展的需 要和财力状况设立的、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按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的 口径统计。 计算公式:(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额/地区 GDP)×100% 4.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 GDP 比重
6 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个,分别列出)
7 科技进步贡献率(%)
8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综合实力和 9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及占规上工业企业数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 GDP 的比重(%)
创新对社会 17 万元 GDP 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民生发展的 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 %)
支撑
19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地区 GDP 比重(%)
20 农村贫困人口数占农村户籍人口比重(%)
21 科技公共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 %)*
22 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占企业研发经费比重( %) 创新政策体
附件 2
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人年)
2 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地区 GDP 比重(%)*
创新要素集 3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额占地区 GDP 比重(%)
聚能力
4 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 GDP 比重(%,分别列出)
5 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 GDP 比重(%,分别列出)
—6—
14.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地区 GDP 比重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是指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登记的、技术转 让方为当地企业或机构的技术合同的合同标的金额的总和。按《中国科技 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地区 GDP)×100% 15.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数量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指依据《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 (国科发高〔2010〕680 号)认定的,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 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指依据《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 高〔2010〕628 号)认定的,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 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 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 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在孵企业是指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且尚未毕业的企业。按《中国火炬 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数量按照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相关规定和统计口径填报。 16.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 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是指空气污染指数(AIP)<=100 的 天数。按《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 /全年实际天数)×100% 17.万元 GDP 综合能耗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定地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 间消费的各种能源总和。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12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创新创业环 13 每万人新增注册企业数(家/万人)

14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地区 GDP 比重(%)
与上年相比 数值
增长率(%)
—1—
15 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数量(家,分别列出)
16 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 %)
—5—
规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 20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计算公式:(高新技术企业数/规上工业企业数)×100% 10.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高新技术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 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按《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 入)×100% 11.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 GDP 比重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②金 融业;③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④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按《中国统计年 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地区 GDP)×100% 1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指调查单位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年度拥有的、经国 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按《中国科技 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 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 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按《中国统计 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发明专利拥有量/常住人口数)×10000 13.每万人新增注册企业数 新增注册企业是指在报告年度内新增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 册的企业。按《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新增注册企业数/常住人口数)×10000
—4—
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 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 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
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按照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相关规定和统计口径填报。
奖数量、人才工程引进人才数等;突出企业创新城市的企业 R&D 支出占全社会 R&D 支出比重等;突出产业技术
特色指标 26 创新城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 GDP 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 GDP 比重等;突出创新创业城市的科技
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等;突出绿色生态创新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等 ;突
—7—
计算公式:(能源消费总量/地区 GDP)×10000 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家庭成员人均得到的可用于最终消 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 。按《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人均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 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按《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 1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地区 GDP 比重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是指批准的合同外资的实际执行数,外国投资者根 据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的规定实际缴付的出资额和企业投资 总额内外国投资者以自己的境外自有资金实际直接向企业提供的贷款。按 《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地区 GDP)×100% 20.农村贫困人口数占农村户籍人口比重 农村贫困人口数是指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目前标准为 2300 元,2010 年不变价)以下的农村人口数量。按《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 填报。 计算公式:(农村贫困人口数/农村户籍人口数)×100% 21.科技公共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科技公共财政支出是指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包括科学 技术管理事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 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按《中国统计年鉴》统计 口径填报。 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地方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 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按《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23 党委政府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或意见及配套政策 * 系和治理架

24 拥有能抓创新、会抓创新、抓好创新的科技管理队伍 *
党委政府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 “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多元参 25
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新格局
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
根据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发展实际和特色优势 ,各城市自行提出其他指标,如突出原始创新城市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
—3—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工业园 区。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总收入是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之和。按《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总收入/地区 GDP)×100% 参照以上算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 GDP 比重 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规定和统计口径填报。 5.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 GDP 比重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获得批准 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营业总收入是指国家农业科技 园区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和。按《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填报。 计算公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营业总收入/地区 GDP)×100% 参照以上算法,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 GDP 比重按照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规定和统计口径填报。 6.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指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 科发基〔2008〕539 号)建设与运营的,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 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 进的重要基地。 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指根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建设的, 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 组建的,依托于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 高等院校,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 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