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用错成语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用法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用法学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热爱和使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成语。
2. 难点: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灵活运用成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准备相关的成语故事、成语卡片等教学资源。
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3.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语图片或成语故事,引起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成语: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常用的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并让学生跟读、朗读。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一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和用法,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 游戏互动:设计成语接龙游戏或成语填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成语。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成语的使用,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成语,让学生总结成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感悟,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七、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延伸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其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运用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综合实践成语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成语的来源、特点和意义。
(2)掌握20个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
(3)学会成语的运用方法。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20个常见的成语及其含义。
(2)学会成语的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成语的来源和特点。
(2)成语的运用场合和语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图画,引导学生说出图画中所蕴含的成语。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二)成语学习1. 教师介绍成语的来源、特点和意义。
2.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20个常见的成语,包括:(1)成语名称及含义;(2)成语的来源和故事;(3)成语的运用场合和语境。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掌握的成语及其运用。
(三)成语运用1. 教师给出一些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表达。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成语进行对话。
(四)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成语,并简要介绍其含义和来源。
2. 学生将收集到的成语制作成手抄报,展示在班级内。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成语的来源、特点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
2. 成语运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语运用能力。
3. 手抄报评价:评价学生手抄报的制作质量、内容丰富度和创意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
《成语复习有妙招》教学设计

采用分组竞 赛 , 内合作 , 组 应用展示 的课堂 活动来
展 开
五 、 学 过 程 教
导语 : 同学们 , 我们 的生活也许波澜不惊 , 但我们可 以让 自己的内心变得 丰富多彩 , 疲惫时也不要停下我们 追寻的脚步 , 功不是一蹴而就 的 , 成 是持之 以恒才 能获 得的……我想 问问大家对刚才 老师说 的话 中印象最 深 的词语是那些 ?……( 中的成语 ) 其 生活 中我们经 常用 到一些词语 ,它们往往 具有较 高的概括性 和深刻 的寓 意, 这就是成语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 天我们就 是 今 来通 过课堂活动 多积 累一些成语 。弄清一些 你们容 易 混淆 的成语 的意思并加深记忆 ;活动规则 :1 ( )分 为四 组, 按规定答题 。如有别组抢答 , 正确分 归应答组 , 答 回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课 程 设 置 背 景
高三的复习课程 紧锣密鼓 ,专题复习步步推进 , 套 卷和资料 双管齐下 。通过模拟考试和专题测试 , 学生基
础知识掌握不 扎实 的情况充分暴 露 了出来 。在基 础前 三题 中依据考 纲要求 , 能根据语 境 , 正确 辨析成语 的音 义, 正确使用成语 。但学生做成语题并非教师认为 的那 样十拿九稳 , 针对这种情况 , 在后期复习 中, 将近几年考 试 中出现频率较 高和平时做题 中学生易混 淆的成语 进 行 了总结并下发给学生复习 。
动 中加深对成语 的记忆和学习 的热情 ; 情感 态度价值观 目标 :培养学生建立独 立思考 以及合 作探究 的学 习方 法 。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考察学生对 常考成语 的掌握情况 , 让学 生在应用 、 合作 中探究并 掌握 知识 ; 教学难 点 : 辨析易混
褒贬误用的成语-教学设计公开课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一、贬义成语: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繁文缛(rù)节:缛:繁多。
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
含贬义,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负隅(yú)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东不正当的东西。
弹冠相庆: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多用于贬义。
也指坏人得意的样子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
闪烁其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藏头露(lù)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刚愎(bì)自用:愎:任性。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煊赫(xuānhè)/烜赫(xuǎnhè)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含贬义。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
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dān):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罄(qìng)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幼儿园成语教案

幼儿园成语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幼儿园常用的成语。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形式巩固所学的成语。
3.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和讲解的方式理解成语的意义。
4.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成语卡片:编写一些常用的幼儿园成语,每个成语写在一张卡片上。
2. 故事书:准备一些与成语相关的寓意故事,用于讲解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3. 游戏道具: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猜谜题卡片、抢答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成语教师出示一张成语卡片,先不说出成语,让学生看图猜测成语的意思。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解释成语的意义。
Step 2:讲解成语故事教师讲解与成语相关的寓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故事内容可以选择与幼儿园生活相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
Step 3:活动游戏3.1 猜成语:教师出示一张成语卡片,学生通过描述和猜谜题的方式猜测成语的意思。
3.2 拓展成语:教师给出一个成语,学生以接龙的方式,说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如“井井有条”和“有条不紊”。
Step 4:巩固运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或角色扮演,用成语编写小故事或对话,展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Step 5: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成语,让学生发表对本堂课的感想,并巩固所学的成语。
教学扩展:1. 让学生画出所学成语的图画,制作成成语墙。
2. 设置成语学习角,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更多的成语。
3.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学生运用成语,如晨会时用成语描述天气。
成语积累课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掌握20个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成语的积累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来源和作用。
(2)提问:你们平时喜欢积累成语吗?为什么?2. 新课讲授(1)成语讲解教师选取20个成语,结合具体事例,讲解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例如:- 成语“画蛇添足”:源自《战国策·齐策二》,形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合适。
- 成语“杯弓蛇影”:源自《列子·汤问》,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成语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将成语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如:形容人物品质、形容事物特点、形容动作行为等。
(3)成语接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成语。
3. 课堂练习(1)书面表达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书面表达,如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2)口头表达教师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成语回答问题,如:“你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是什么?为什么?”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
(2)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学习成语,你有什么收获?5. 布置作业(1)积累5个新成语,并注明来源和意义。
(2)阅读一本成语故事书籍,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积累成语的数量和质量。
3.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评估其成语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成语积累和应用能力。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生成语教案

初中生成语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能够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准备:1. 成语卡片。
2. 成语故事书籍。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成语,让学生尝试读出成语的名字。
2. 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并讲解成语的正确发音。
二、讲解成语(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常用的成语,讲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教师通过PPT展示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教师用成语造句,让学生明白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成语游戏(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成语。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成语游戏,让学生通过描述和猜测来复习成语。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成语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成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了解更多的成语。
2. 让学生课后练习使用所学的成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成语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正确发音、意思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和使用成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成语的难度,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熟语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2023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掌握辨析成语的几个主要方法。
考点说明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复习重点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一、题型设误类型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炙手可热”、“首当其冲”、“指手画脚”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高考考过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车水马龙”等。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易用错成语教学设计Easy to use wrong idioms teaching design容易用错成语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短语句词是一个语法学术语,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一类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本教案根据短语句词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A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正:同情;误:喜爱)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
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B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
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
赎:抵偿。
11.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正:培育;误:树木)1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现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
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13.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4.坂上走丸:坂,山坡。
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
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15.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
比喻恶劣的环境。
鲍鱼:咸鱼;肆:店铺。
16.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
暴:损害。
殄:绝。
17.暴虎冯(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暴:徒手搏斗。
冯河:涉水过河。
18.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
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做完。
19.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事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
蓝缕:破旧的衣服。
20.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
形容地势险要。
21.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22.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
生面:新的格局。
23.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正:记忆;误:认识)24.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25.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26.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27.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优劣。
28.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正:使明白;误:作比喻)29.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30.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31.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32.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
(正:正常;误:经常)33.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34.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35.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让人搭理,而是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36.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37.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38.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39.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40.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1.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容易误用为贬义。
42.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43.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作贬义。
44.不虞之事: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不虞:出乎意料。
45.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的,后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是不止出现一次。
46.不肖子孙: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或遗志的人。
不肖:不像其先辈。
47.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的客人。
速:邀请。
48.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作谦词。
49.不孚众望:没有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贬义。
50.不法常可: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
常可:永久认可的道理和成规。
51.不齿于人类:不能列入人类。
意思是不能算人。
齿:排列、并列。
52.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易混“不约而同”,只做状语不做谓语.53.不逞之徒:指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
54.不足为训:并非不值得作为教训,而是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55.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5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正:对;误:这样)57.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58.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正:学问;误:学习)59.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门己来的客人。
(正:邀请;误:迅速)60.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61.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正:约定时日;误:日期)62.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正:停止;误:已经)63.不可胜数:数都数不尽,形容极多。
(正:尽;误:胜利)C64.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65.沧海横流:海水四处泛流。
比喻时世动荡,社会动乱不安。
沧海:大海。
66.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67.察颜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
(正:脸色;误:颜色)68.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69.长治久安:国家长期太平、安定。
(正:太平;误:治理)70.尝鼎一膏:膏:切成块的肉,尝鼎中的一块肉,从而可知鼎中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71.朝闻夕死: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也甘心了。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的渴望。
72.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也指写作时要排除俗套,努力更新。
73.城下之盟:因敌军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了屈辱性的和约。
74.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正:塞住;误:充满)75.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76.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77.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
褒义用“殚精竭虑”。
78.从善如登:登:升高。
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
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79.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打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当,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
80.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
(正:情趣;误:景致)81.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82.弹(tan)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
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容易弄错感情色彩。
83.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正:偏袒;误:党派)84.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85.登堂人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86.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87.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
88.独具慧眼:不可理解为只有一个眼,其实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89.囤积居奇:把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以牟取暴利。
(正:储藏;误:居住)E90.恶(e)衣恶食:粗劣的衣着和食物。
91.耳闻目睹: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92.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不用于同辈之间的贬93.耳濡目染:经常接触就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濡:沾湿;染:沾染。
94.耳根清静:耳边根清静,没有什么干扰。
形容生活平静。
95.二三其德:意为三心二意,没有定准,不是形容品德低劣.F96.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正:炫耀;误:讨伐)97.罚不当罪:惩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惩罚过轻。
(正:相当;误:应当)98.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99.繁文缛节: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正:仪式;误:文章)100.犯而不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不要计较。
101.非异人任:不能取义为一般人物就可担任,而是表示一种事应由自己来承担责任。
102.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
原指一般人所想不到的。
后来形容人的思想寓奇。
103.分庭抗礼:客人和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
(正:对等;误:对抗)104.焚膏继晷(gui):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晷:日影。
105.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
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106.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
形容惊慌疑惧。
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算错。
107.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
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108.妇姑勃奚。
其中“妇”指“儿媳”.“姑”指“婆婆”,妇姑勃奚指婆婆同儿媳争吵,后来比喻为无关紧要的细小事而争吵。
109.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才学。
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不能误作褒义。
G110.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
贬义。
111.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112.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113.高山景行:不是指高山美,而是比喻崇高的德行.114.高山仰止: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
仰止:仰慕,向往。
115.高山流水1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高妙。
116.高层建瓴:瓴:盛水的瓶子。
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