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套试题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文言一直是正规的书面语言。
不仅如此,直到明清时期,不少读书人在谈话时也使用文言.20世纪初,在蒋光慈的小说《田野的风》里写到乡绅的谈话,仍然是半文半白的。
如:“此人不除,恐怕吾乡永无安息之日矣!"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观念,他们觉得用文言谈话更高雅、更符合自己的身份.一方面是跟他们的阅读有关。
张中行说:“执笔的人,总是通文的人.通文,旧时代的,脑子里装满《庄》《骚》《史》《汉》,新时代的,脑子里装满鲁迅、巴金,自己拿起笔,自然就不知不觉,心摹手追,也就《庄》《骚》《史》《汉》,或者鲁迅、巴金。
”不仅写文章如此,说话也如此,满脑子都是文言,说话也就接近于文言了.新文化运动后,白话取代了文言,成为全民使用的正规书面语,但文言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非常重要。
从语言方面讲,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有不少文言成分。
孙德金对此作了很好的论述:“现代汉语书面语是在近代白话的基础上,融合了文言、方言及其他语言成分,经过百年多发展而成的”,“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文言语法成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汉语书面语正式、典雅语体风格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些文言成分不是为了仿古、转文而使用,而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尤其是比较典雅、庄重的书面表达所必需的。
比如,“之”“其"“以”等常用的文言虚词,今天在一般情况下,会用现代汉语的虚词代替.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仍然要用文言虚词,如“高山之巅”“自圆其说”“以少胜多”“集体所有”。
即使在口语中,有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如“三分之一”的“之”,“以大局为重”的“以”。
语法格式是如此,词汇更是如此。
很多文言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单用了,但作为语素还很活跃,如“奥”可以构成“奥秘”“奥妙"“深奥”等。
黄陵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

高新部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
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2022-2022年高一前半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陕西省黄陵中学)

2022-2022年高一前半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陕西省黄陵中学)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
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步履蹒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
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
今天,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美、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
“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国家还是中国吗?别无选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1956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
随后30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
1985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客厅容得下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让各种文明以礼相待,推杯问盏。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150分, 2、请工整书写,字迹漂亮,卷面整洁,勿使用修正带及修正等涂改工具。
3、请用你的智慧和细心现在开始吧,相信你一定会最棒!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听莫言获诺奖演讲,我的感受是:本色。
本色就是他的最大特色。
没有拔高自己,也没有自我矮化,他展现的就是他这么一个人,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爱谁谁。
他可不会为讨你的欢心而改变自己,更不会因桂冠加冕而自我戏剧化,仿佛真的铁肩担社稷似的。
是大英雄自本色。
本色其实很难得。
尤其在众人无限的期许与无限的挑剔面前。
莫言以不变应万变:我就这么着了,你能怎么样?我是来领奖的,又不是来拉选票的。
难不成还要为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活吗?让你失望了,那活该。
别怪我,在你认识我之前我就这样了。
你有更好的演讲稿,那你来讲啊。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我估计他心里还是有点火的。
这几个月撒向他的鲜花,没有使他更温柔,因为泼向他的口水,反倒使他更坚强了。
其实,作家的定义和角色有很多种,莫言选择了最原始也最基础的一种:讲故事的人。
好像挺低调,可把中国故事讲到万众瞩目的诺贝尔领奖台上,就牛逼了。
潜台词是:许多作家自以为真理在握,自我戏剧化地传道乃至殉道,却连故事都讲不好。
基本功都不过硬,最好别自命为作家。
作家还是要拿作品说话的。
任何口号都可能随风而逝,文学经典才是铁板钉钉,光靠嘴皮功夫是拿不下来的。
作家可以像上帝一样置身度外地俯视瞬间政治风云(他的参照系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再辉煌或再黑暗的朝代都只能算作插曲),缄口莫言,守口如瓶,保持要么纯个人要么立足于全人类的独立思考。
大作家大诗人的功绩显现在:众生内讧之时,巴比塔土崩瓦解之际,他却独辟蹊径地以个人之神力“建造了一座非人工所能建的纪念碑”(普希金语),其流传久远一点不逊色于亚力山大的功德碑。
2019-2020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在美知乎Quore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同友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
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
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阃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
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②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
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紛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
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城:在“武侯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
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完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昔通外国人管去“不一样的空气”。
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③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衷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150分,请将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2、请工整书写,字迹漂亮,卷面整洁,勿使用修正带及修正等涂改工具。
3、请用你的智慧和细心现在开始吧,相信你一定会最棒!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听莫言获诺奖演讲,我的感受是:本色。
本色就是他的最大特色。
没有拔高自己,也没有自我矮化,他展现的就是他这么一个人,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爱谁谁。
他可不会为讨你的欢心而改变自己,更不会因桂冠加冕而自我戏剧化,仿佛真的铁肩担社稷似的。
是大英雄自本色。
本色其实很难得。
尤其在众人无限的期许与无限的挑剔面前。
莫言以不变应万变:我就这么着了,你能怎么样?我是来领奖的,又不是来拉选票的。
难不成还要为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活吗?让你失望了,那活该。
别怪我,在你认识我之前我就这样了。
你有更好的演讲稿,那你来讲啊。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我估计他心里还是有点火的。
这几个月撒向他的鲜花,没有使他更温柔,因为泼向他的口水,反倒使他更坚强了。
其实,作家的定义和角色有很多种,莫言选择了最原始也最基础的一种:讲故事的人。
好像挺低调,可把中国故事讲到万众瞩目的诺贝尔领奖台上,就牛逼了。
潜台词是:许多作家自以为真理在握,自我戏剧化地传道乃至殉道,却连故事都讲不好。
基本功都不过硬,最好别自命为作家。
作家还是要拿作品说话的。
任何口号都可能随风而逝,文学经典才是铁板钉钉,光靠嘴皮功夫是拿不下来的。
作家可以像上帝一样置身度外地俯视瞬间政治风云(他的参照系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再辉煌或再黑暗的朝代都只能算作插曲),缄口莫言,守口如瓶,保持要么纯个人要么立足于全人类的独立思考。
大作家大诗人的功绩显现在:众生内讧之时,巴比塔土崩瓦解之际,他却独辟蹊径地以个人之神力“建造了一座非人工所能建的纪念碑”(普希金语),其流传久远一点不逊色于亚力山大的功德碑。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陕西省黄陵县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重点班)

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重点班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题3分)“购物狂欢〞度量治理格局盛玉雷①“双11"降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已经热起身来,积极准备。
历经数年开展演变,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沉着自信。
②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
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历经了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
“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递瘫痪的为难。
人们在理论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
以“双11”为时间节点,梳理这些年来电商等行业的成绩与问题,可以明晰感受到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变迁。
③当“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综合大考。
这场考试考核电商平台的经营程度,考验物流企业的承载才能,考评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也考察参与者的社会诚信。
如今,快递瘫痪等情形也会发生,但应对已不像当初那般无力:物流业装上“预警雷达〞,可巧借大数据手段排兵布阵;多部门主动作为,对消费陷阱强化监管……过去8年的“双11”,仅“天猫〞平台交易额就实现了从5000万元到1200多亿元的跃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
④假如说“双11”开展至今形成的可观影响,有赖于对问题和挑战的及时破解,那么在新时代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携手加强治理,积极主动谋划。
从一定意义上讲,“双11”映照着社会运行机制的“安康度〞,也度量着治理体系和治理才能现代化的程度。
⑤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进步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150分,请将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2、请工整书写,字迹漂亮,卷面整洁,勿使用修正带及修正等涂改工具。
3、请用你的智慧和细心现在开始吧,相信你一定会最棒!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听莫言获诺奖演讲,我的感受是:本色。
本色就是他的最大特色。
没有拔高自己,也没有自我矮化,他展现的就是他这么一个人,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爱谁谁。
他可不会为讨你的欢心而改变自己,更不会因桂冠加冕而自我戏剧化,仿佛真的铁肩担社稷似的。
是大英雄自本色。
本色其实很难得。
尤其在众人无限的期许与无限的挑剔面前。
莫言以不变应万变:我就这么着了,你能怎么样?我是来领奖的,又不是来拉选票的。
难不成还要为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活吗?让你失望了,那活该。
别怪我,在你认识我之前我就这样了。
你有更好的演讲稿,那你来讲啊。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我估计他心里还是有点火的。
这几个月撒向他的鲜花,没有使他更温柔,因为泼向他的口水,反倒使他更坚强了。
其实,作家的定义和角色有很多种,莫言选择了最原始也最基础的一种:讲故事的人。
好像挺低调,可把中国故事讲到万众瞩目的诺贝尔领奖台上,就牛逼了。
潜台词是:许多作家自以为真理在握,自我戏剧化地传道乃至殉道,却连故事都讲不好。
基本功都不过硬,最好别自命为作家。
作家还是要拿作品说话的。
任何口号都可能随风而逝,文学经典才是铁板钉钉,光靠嘴皮功夫是拿不下来的。
作家可以像上帝一样置身度外地俯视瞬间政治风云(他的参照系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再辉煌或再黑暗的朝代都只能算作插曲),缄口莫言,守口如瓶,保持要么纯个人要么立足于全人类的独立思考。
大作家大诗人的功绩显现在:众生内讧之时,巴比塔土崩瓦解之际,他却独辟蹊径地以个人之神力“建造了一座非人工所能建的纪念碑”(普希金语),其流传久远一点不逊色于亚力山大的功德碑。
不管怎么说,能看出莫言是个感恩的人,对母亲的感恩,对故乡的感恩,对军艺导师徐怀中的感恩,对改革开放的感恩,甚至对中国小说先驱蒲松龄的感恩,以及对外国先驱马尔克斯与福克纳的感恩。
哪怕这些恩情有的只是之于他个人而言的。
但一个功成名就后懂得感恩的人,比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的人在我眼中更朴实,更有人味儿,也更感人。
昨天晚上记者采访我,问莫言获诺奖对整个中国文学复兴是否有效用?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纯文学在八十年代高居于中国文化的金字塔尖,才造就出莫言等一代新作家及北岛、舒婷等一代新诗人的横空出世。
后来,过度的市场化(或者说过度商业化)又使纯文学快变成文化金字塔垫底的了。
从莫言获奖开始,纯文学终于把颠倒的乾坤扭转过来,重新荣登金字塔尖的位置。
1.下列关于莫言演讲“本色”的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莫言的演讲不为讨好听众而改变自己,有铁肩担社稷的精神与气概。
B.莫言获诺奖的演讲,既不拔高自己,也不贬低自己,表现出了本色的特点。
C.在众人无限的期许与挑剔面前,莫言以不变的本色应对各式不同听众。
D.莫言在功成名就之时懂得感恩,这表现出更朴实、更感人的本色特征。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莫言的演讲不因为别人喜怒哀乐而改变,表现其一贯的做人态度。
B.莫言在文学界算是个大英雄,所以他的演讲才能表现出本色的特点。
C.莫言获奖后既有对他的赞扬,也有对他的不理解甚至是贬抑攻击。
D.不少作家自以为真理在握,自我戏剧化,可连把故事讲好的这一基本功都不过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莫言获奖演讲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他的本色特点,这也是其魅力所在。
B.过度商业化使纯文学的地位下降,从莫言获奖开始,纯文学重新回到了它至高无上的位置。
C.作家可有多种角色,作者推崇那样的把自己低调地定位为一个讲故事的人。
D.作家是要用作品讲话,不能光靠自我宣传,空喊口号,文学经典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豫让者,晋人也。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为悦己者容.容:打扮B.襄子如厕,心动.动:感动C.则虽死不恨.恨:遗憾D.乃使使持衣与.豫让与:交给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①去而事智伯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④我故国士报之⑤子之为之伯,名既成矣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6.关于文章内容的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豫让改名换姓,入赵襄子宫中修治厕所领着刺客埋伏在其中,但被赵襄子发现,未能成功。
B.豫让埋伏在赵襄子出行必经的桥下企图行刺,又被擒获。
这一次遭到襄子的严厉斥责:“你这是自以为得计啊,我不再放过你了。
”C.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
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D.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7.把下列课本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5分)(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游褒蝉山记》)(5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清燕堂贺铸雀声啧啧燕飞飞,在得残红一两枝。
睡思乍来还乍去,日长披卷下帘时。
(1)诗的一、二句体现了什么时令?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5分)(2)全诗着意表现怎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四、默写(每空1分,共8分)9.(1)《氓》中用斑鸠和桑葚作比,告诫女孩子不要沉迷爱情以免上当受骗的句子“,!”(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流泪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3)《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__________________,茂林修竹,又有__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
”(4)《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是:“,!”五、现代文阅读(17分)10.阅读下面的传记,回答(1)~(3)题。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刘重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
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
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
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
从 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
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 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
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
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式十分危急。
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
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
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
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
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