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合成操作规范
聚乙二醇合成工艺

2005 年第 3 卷第 4期
氮气保护下 205 反应后环氧乙烷气体由反应 器顶部逸出 经换热器冷却后进入环氧乙烷吸收塔 用水吸收环氧乙烷 部分气体放空 余下的气体经压 缩循环 返回反应塔内 循环气的一部分经溶剂吸收 后除去过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 环氧乙烷吸收塔 塔底流出的环氧乙烷富含吸收剂 在环氧乙烷解析 塔内解吸 塔顶物进入净化塔内脱除水分 再经脱除 轻组分精馏得成品 纯度(质量分数)大于99.4% 3 聚乙二醇合成
高纯度相对分子质量为 800 ̄8 000 的聚乙二醇 是用环氧乙烷或乙二醇在 130 ̄140 反应 再在质 量分数 0.01% ̄0.5% 无机酸存在下 于 145 ̄155 反应 完成后用柠檬酸中和催化剂 中和时温度控 制在 80 ̄105 如将乙二醇 质量分数 0.2% 氢氧 化钠或氢氧化钾与 510 kg 环氧乙烷 在 110 ̄115 反应 而后加热到 1 3 0  ̄ 1 4 0 控制反应压力 0.4 ̄0.5MPa 再升温到 150 连续加入预稀释的 环氧乙烷 反应完成后 降温至 1 0 0 即得粗 制品 用柠檬酸中和得白色蜡状固体 密度 1 . 0 8 5 7 g / c m3 质量分数 5 % 的水溶液黏度为 32.27mPa.s 相对分子质量 1560 焙烧残渣质量 分数 0.04% 含水质量分数 0.68% 闪点 46 [9]
单分散寡聚乙二醇的合成与表征

单分散寡聚乙二醇的合成与表征
单分散寡聚乙二醇(Monodisperse oligoethylene glycols, MOEGs) 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其合成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两种。
其中,化学合成主要包括链接反应和加聚反应两类。
链接反应: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将乙二醇单体与其他单体进行链接反应而得到单分散寡聚乙二醇。
常见的链接反应有二硫化钼反应,活性卤代烷反应等。
加聚反应: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乙二醇单体加聚得到单分散寡聚乙二醇。
常见的加聚反应有铜催化加聚反应,钯催化加聚反应等。
生物合成则是利用微生物(如酵母)进行酶催化合成。
表征:对于单分散寡聚乙二醇,可以采用多种表征方法来进行鉴定,如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粒径分析、分子量分析等。
聚乙二醇合成操作规范

聚乙二醇合成操作规范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简称PEG)是一种常用的有机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润滑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涂料等领域。
为了确保聚乙二醇合成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一套操作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针对聚乙二醇合成的操作规范:一、安全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了解聚乙二醇的危害性以及相关急救措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使用化学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并确保通风环境良好。
3.禁止在无火源、防爆设备和配套设备工作不良的情况下操作。
4.不得在关闭的容器中开启或放置明火。
二、操作前准备1.检查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转状态,确保设备无泄漏和异常情况。
2.检查原料和试剂的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3.根据合成方案准备相应的试剂和溶剂,并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4.为合成反应配置好必需的操作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PH值等。
三、配制溶剂和溶液1.按照操作流程准确称取所需的溶剂和试剂,避免过量和不足。
2.摇匀溶剂和试剂,确保溶解彻底。
3.严禁使用未经净化的水或其他低纯溶剂。
四、反应条件控制1.注意反应容器的密闭性和耐受性。
2.确保反应容器的搅拌和加热均匀,避免死角和温度梯度。
3.根据合成方案准确控制反应温度、时间和pH值等参数。
4.注意观察反应状况,并及时记录和调整操作参数。
五、产物提取和纯化1.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溶剂,确保产物的高纯度和高得率。
2.严格控制反应液的过滤时间和温度,避免对产物造成损害。
3.检测产物的纯度,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六、废弃物处理1.废弃液体和固体应分类储存,并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2.禁止将废弃物排入水体和土壤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七、记录和文档保存1.对合成过程中的操作参数、观察结果和产物检测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并保留相关文档。
2.合成结束后,及时整理和保存相关操作记录和结果,以备日后查询和复制。
聚乙二醇

摘要越来越多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被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与其它合成化学药物相比,它们有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体内半衰期短,在体内易水解、变性等缺点。
化学修饰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能改善上述不良特性。
本文主要优化合成了一种PEG修饰剂——mPEG.NHs,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溶菌酶作为模式蛋白对其修饰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层析法分离修饰后蛋白质。
mPEG.NHS的合成主要通过两个反应得到,第一步是mPEG同丁二酸酐之间的酯化反应,得到mPEG—SA,第二步是mPEG—SA同NHS(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反应,在脱水剂DCCI(N.N’一二己基碳二亚胺)的催化下得到mPEG.NHS。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使得mPEG的转化率和mPEG.NHs的纯度都得到提高。
优化后反应条件分别为:n1酯化反应采用毗啶为催化剂,酸醇比为10:I,反应时间3 h;f2)脱水反应时间25h,温度400C反应物摩尔比mPEG.sA:NHS为1:2.5。
优化后的两步反应的转化率分别为60.1%和56.O%。
mPEG—NHS修饰蛋白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得到不同修饰率的蛋白质,优化反应条件后能得到更高氨基修饰率的修饰产物。
最佳修饰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0min,蛋白质和修饰剂质量比为1:5,采用pH=9.O的硼砂缓冲液,在优化条件下可得到修饰率为47.5%的产物。
由于修饰反应得到的蛋白质溶液中含有连接有修饰剂的蛋白质和未连接修饰剂的蛋白质,可通过层析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溶菌酶修饰产物采用seDhadex G.75凝胶层析和Deae.sepharose CL-6B阳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方法:BsA 修饰产物采用sephadex G.100和Q.SeD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方法。
用sDs.PAGE电泳检测分离产物,证明未修饰的蛋白质同被修饰的蛋白质被分离开来。
关键词:PEG修饰化学修饰合成优化分离层析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活性物质不断面世,已有不少生物技术药物应用于I}缶床,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约40多种,目前正在研究的则成倍增加,在这些品种中,大量的均为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聚乙二醇合成工艺

聚乙二醇合成工艺1. 原料准备开始生产聚乙二醇前,要先准备好各种原料,包括乙烯、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环氧树脂和其它填充剂,这些都是影响聚乙二醇制备质量的重要因素。
2. 反应器准备反应器的类型和容量也非常重要,可以从搅拌槽、反应炉、搅拌桶等不同类型中选择,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容量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反应器的内腔必须非常严谨,容量最好由1m3到500 m3不等,它可以均匀地混合所有原料制成聚乙二醇。
3. 添加剂添加剂主要包括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剂等,它们有助于调节反应条件,促进反应效果,改善聚乙二醇的质量,提升产品的性能特性。
4. 热量的提供反应热必须得到补充才能支撑整个反应过程,一般来说,这种热量可以有多种补充方式,分别是外来热量和机械加热。
通常,外来热量通过汽油燃烧或电加热等来补充,机械加热主要是通过离心加热或搅拌加热系统等技术来维持反应温度。
5. 反应过程聚乙二醇反应是气体液化反应,其反应温度范围从180℃到230℃,一般在210℃以下,一组反应一般耗时3小时~3.5小时,因为各个原料的不同,只有在此温度范围内,才能生成聚乙二醇。
具体过程如下:将原料添加到反应器,加热加压后,乙烯和水蒸气快速混合,经过反应期后,可以生成高分子聚乙二醇、水和烃类产物,获得的聚乙二醇有干燥处理,再经过混合调节和定含量,通过滤筛进行分选,最终提取规格稳定的聚乙二醇产品即可。
6. 产品收集产品在反应结束后,首先要进行收集,一般情况下使用吸收即可,直接将聚乙二醇和水混合物吸收出来,待到吸收完毕后,会自动流向汇集槽,从而实现反应和收集的一个整体过程。
7. 产品收缩聚乙二醇一般都有一个较大的分子量,在收集完毕后,为了降低这个分子量,可以对聚乙二醇进行中压收缩,可以使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比如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可以降低到500-800克/公斤。
8. 产品干燥干燥也是聚乙二醇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干燥的原理是运用溶剂的蒸汽,将聚乙二醇中的水分,以及其它杂质去除,这样可以使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得到控制,同时也使得聚乙二醇的浓度得到调节,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聚乙二醇合成操作规范

实验室合成聚乙二醇合成操作文件1.引发剂的制备方法一:醇与钾在四氢呋喃(THF)里直接反应(一甲基二乙二醇醚+K,溶剂是精制的THF)(可以提前配好,需要时取用)方法二:助引发剂二苯甲基钾(DPMK)+ 醇(DPM+K=DPMK; DPMK+一甲基二乙二醇醚;溶剂是THF)(要求现配现用)注意事项:a.THF必须经过精制才可使用。
精制方法为:在THF里加入二苯甲酮(指示剂)和金属钠,等THF变色后常压蒸出。
(注意:操作过程一定要避免与空气接触,不能有水,特别是不要让水进入蒸馏体系,否则会发生爆炸。
)b.钾的切割必须全程浸泡在煤油里面。
把表面氧化物切割完后放在另一个干净的装有煤油的烧杯里称量。
计量的表面干净的钾用纸轻轻地吸一下煤油后放进装有四氢呋喃的制引发剂的烧瓶中。
【注意:加钾的时候要通氮气保护。
反应物加完后,停掉氮气,密闭反应(接液封)。
】c.制DPMK时需加热回流12小时。
【注意:DPM也需要精制(CaH2)。
】d.制好的引发剂通过双头针转移的方式,转移到安钵瓶中,用止血钳封住,保持在干燥器中,置于暗处。
e.每次用时,用针筒(玻璃或一次性均可)抽取。
【注意:如果有剩余,还需保存,药用另一个止血钳封住针口一下,然后把原来的那个止血钳取下。
】f.一般单羟基的引发剂,是直接让它与钾反应(物质的量比为1:1);如果是两羟基或更多的羟基,一般用DPMK+多羟基引发剂的形式。
具体操作为:在一干燥的烧瓶(盐水瓶也可以)里,放入计量的多羟基引发剂,再加入计量的THF/DMSO(体积比3:2)混合溶剂(溶剂总量一般为总体积为环氧乙烷体积的1.5倍-2倍(根据合成的PEG的分子量定,分子量越大,溶剂越多。
DPMK/OH为1/2.5。
g.DMSO需精制除水。
(注意,DMSO极易吸水,一定要注意不要接触空气,保存一定要严格密封。
)h.所有用于反应的玻璃仪器、乳胶管、针管均需烘干,并放置于真空烘箱里,随时取用。
2. 环氧乙烷的聚合物a.聚合之前先把反应釜清洗干净,清洗办法为:先用水洗,再用乙醇洗,最后用丙酮清洗。
聚乙二醇(PEG)介导的细胞融合实验原理及步骤

实验三:聚乙二醇(PEG)介导的细胞融合【课前预习】1.介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哪些?2.细胞融合技术有哪些方面的应用?【目的要求】掌握细胞融合原理以及应用PEG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
【基本原理】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称为融合细胞。
在通常情况下,两个细胞接触并不发生融合现象,因为各自存在完整的细胞膜,在特殊融合诱导物的作用下,两个细胞膜发生一定的变化,就可促进两个或多个细胞聚集,相接触的细胞膜之间融合,继之细胞质融合,形成一个大的融合细胞。
人工细胞融合开始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发展很快,应用范围极广。
细胞与组织不同,不排斥异类、异种细胞。
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种间细胞融合,而且也能诱导动植物细胞间产生融合。
因此,融合细胞的研究为生物学无论在基础理论上或生产实践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这一技术已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细胞融合(Cell fusion),即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人工诱导的细胞融合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此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如研究核质关系、绘制染色体基因图谱、制备单克隆抗体、育种等。
细胞融合的诱导物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灭活的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和电脉冲。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聚乙二醇,因为它易得、简便,且融合效果稳定。
聚乙二醇(PEG)结构为:HOH2C(CH2OCH2)n CH2OH,相对分子质量在200-6000 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
普遍认为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从而使细胞发生融合。
工业级聚乙二醇生产工艺及执行标准

工业级聚乙二醇生产工艺及执行标准中文名:聚乙二醇,简称:PEG,化学分子式:HO(CH2CH2O)nH,其中n值为聚合度。
聚乙二醇: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一种同系混合物。
是由重复的氧乙烯基组成的线性链状结构,常用产品用平均分子量来表示,产品分子量范围在之间。
常用的品种有200~20000PEG200、PEG300、PEG400、PEG600、PEG1000、PEG1500、PEG2000、PEG4000、PEG6000、PEG8000、PEG10000、PEG20000等。
室温下,相对分子量在600以下的产品为液体,分子量在1000以上的为膏体或固体。
物化性质: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与许多有机物有良好的相溶性。
系列产品无毒无刺激性。
特性:具有优良的润滑性、保湿性、分散性、粘性、抗静电性等。
用途:广泛应用在制药、化妆品、食品、保健品、化纤、电镀、塑料、油漆、橡胶、造纸、农药、金属加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
聚乙二醇分及行准聚乙二醇按质量标准由低到高可分为:工业级<牙膏级<医药级。
工业级产品,执行标准号为HG/T4134-2010,检测5项指标。
牙膏级产品,执行标准号为GB22114-2008,检测7项指标。
药用级产品,执行中国药典标准(2010版)共16项检测指标。
工业级聚乙二醇的生产是由环氧乙烷与乙二醇,在碱性催化剂条件下,在间歇反应釜或半自动外循环反应器内进行加成聚合得到的,反应按阴离子聚合机理进行:n值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来确定:如PEG400,其聚合度为8;PEG1500,其聚合度为33;PEG6000,其聚合度为136。
实际合成过程中,受反应器体积、环氧乙烷通入量及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影响,不能一步合成较高分子质量产品,需进行分步合成。
制备分子质量较大的产品时,常使用较低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作引发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合成聚乙二醇合成操作文件
1.引发剂的制备
方法一:醇与钾在四氢呋喃(THF)里直接反应
(一甲基二乙二醇醚+K,溶剂是精制的THF)
(可以提前配好,需要时取用)
方法二:助引发剂二苯甲基钾(DPMK)+ 醇
(DPM+K=DPMK; DPMK+一甲基二乙二醇醚;溶剂是THF)
(要求现配现用)
注意事项:
a.THF必须经过精制才可使用。
精制方法为:在THF里加入二苯甲酮(指示剂)和金属钠,等THF变色后常压蒸出。
(注意:操作过程一定要避免与空气接触,不能有水,特别是不要让水进入蒸馏体系,否则会发生爆炸。
)
b.钾的切割必须全程浸泡在煤油里面。
把表面氧化物切割完后放在
另一个干净的装有煤油的烧杯里称量。
计量的表面干净的钾用
纸轻轻地吸一下煤油后放进装有四氢呋喃的制引发剂的烧瓶
中。
【注意:加钾的时候要通氮气保护。
反应物加完后,停掉氮气,密闭反应(接液封)。
】
c.制DPMK时需加热回流12小时。
【注意:DPM也需要精制(CaH2)。
】
d.制好的引发剂通过双头针转移的方式,转移到安钵瓶中,用止血
钳封住,保持在干燥器中,置于暗处。
e.每次用时,用针筒(玻璃或一次性均可)抽取。
【注意:如果有剩余,还需保存,药用另一个止血钳封住针口一下,然后把原来的那个止血钳取下。
】
f.一般单羟基的引发剂,是直接让它与钾反应(物质的量比为1:
1);
如果是两羟基或更多的羟基,一般用DPMK+多羟基引发剂的形式。
具体操作为:在一干燥的烧瓶(盐水瓶也可以)里,放入计量的多羟基引发剂,再加入计量的THF/DMSO(体积比3:2)混合溶剂(溶剂总量一般为总体积为环氧乙烷体积的1.5倍-2倍(根据合成的PEG的分子量定,分子量越大,溶剂越多。
DPMK/OH为1/2.5。
g.DMSO需精制除水。
(注意,DMSO极易吸水,一定要注意不要接触空气,保存一定要严格密封。
)
h.所有用于反应的玻璃仪器、乳胶管、针管均需烘干,并放置于真
空烘箱里,随时取用。
2. 环氧乙烷的聚合物
a.聚合之前先把反应釜清洗干净,清洗办法为:先用水洗,再用乙
醇洗,最后用丙酮清洗。
注意要把一些死角洗干净,如冷凝盘
管、搅拌桨、及进料口和出料口。
清洗完后,让溶剂挥发干。
b.密封反应釜,分别试正压和负压,看会不会漏气。
另外要检查一
下反应釜的部件会不会松了,注意保养。
最小的那两个反应釜
要记得在密封前加入合适大小的菱形搅拌子。
c.试压完后,干燥反应釜:加入到100o C,在油泵抽真空下,连续
干燥1小时。
d.冷却反应釜到-10 o C-0 o C之间,通过双头针,分别加入溶剂、引
发剂及单体环氧乙烷。
e.加料完毕后,关上所有阀门,确保密封后,撤掉冷凝装置,开动
搅拌。
慢慢升高温度,先升到30o C,等温度稳定后,再每次升
高5度,最终温度为60度。
注意,如果合成分子量较小的
PEG,如5000一下,要注意聚合时的放热情况,当釜内温度升
到70度时,开动冷凝装置,当温度下降到50度时,停止冷
凝。
如温度又上升到70度,再次开动冷凝装置。
循环几次,知
道温度不再明显上升后,使其温度稳定在60度。
f.聚合时间,分子量在5000一下的PEG,聚合时间为12小时,
10,000以下的PEG,聚会时间为24小时,20,000分子量以
下的,48小时,30k, 72小时,40k, 96小时。
g.聚合完后,注意及时清洗仪器。
长针管不能放于碱缸里浸泡。
3. PEG的处理
a.聚合完成后,降低反应釜温度到室温-0o C之间。
加入相应量的乙
醇,搅拌10分钟。
b.打开进去口和出气口,用蠕动泵从出料口泵出产物,后再打开反
应釜盖。
c.用纸板或盖子把反应釜盖上,在纸板上打个空,把蠕动泵的管子
放入反应釜,继续泵出剩余的PEG。
若反应釜壁上、搅拌棒极冷凝盘管还有残余的PEG,可用玻璃针筒除去二氯甲烷清洗,把洗液一并吸入盛放PEG的容器中。
d.若一次聚合的PEG较多(指超过100g),直接把PEG抽入烧瓶
中,然后置于干燥器,用水泵抽干溶剂,后放入真空烘箱干燥。
若较少,把PEG用乙醚沉淀出来。
具体操作为:旋干溶剂,加
入少量的二氯甲烷,然后粘稠状的PEG二氯甲烷溶液滴入一定
量的乙醚中(一般乙醚量为PEG量的10倍)。
沉淀后,PEG粉
末先用水泵除去大部分溶剂后,置于真空烘箱干燥。
4. PEG的表征
a.每次合成的PEG要进行1H NMR及GPC的表征
b.表征结果要放于合成产品库的数据库里面(电脑保存、并答应纸
质版放于文件夹中)
c.数据库包括:
总产品目录库(excel文件),按顺序录入每次合成的产品。
内
容包括:编号、产品名称或结构、设计分子量、实际分子量
(GPC)、分子量分布(GPC)、分子量(NMR)、重量、生产
日期,生产人等。
数据库:分别建NMR和GPC的数据文件夹,没批次的PEG的数据放于其中,文件名都为其编号,便于查阅。
5. PEG的保存及编号
a.每次合成的PEG都要有明确的记录、标记及编号。
编号方式为:
生产日期+三位数字,比如第一批为20130320001。
在实验记录本上也需要有对应的标记。
要能从样品查到实验记录或反过来从实验记录查到产品,及其存放地方。
b.生产人要记录在产品的标记上。
(聚合体系一定要严格无水操作,注意安全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