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

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

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

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

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

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

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

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

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

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

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

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

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

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

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

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

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善记:现在我的记忆力和年轻时相比差了许多,如何记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名老中医之路读后感

名老中医之路读后感

名老中医之路读后感《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以名老中医的成长历程和医学经验为主线,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的著作。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通过名老中医的成长历程,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名老中医们在书中述说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他们从年轻时就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地钻研医书,观察病人,总结经验,不断修行,最终成为了一代代的名医。

他们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中医药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它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其次,名老中医之路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名老中医们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医学经验,他们指导病人调整饮食,运用中药治疗疾病,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调理身体,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这些医学经验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们不仅对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中医药文化的宝贵财富。

通过名老中医的医学经验,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种医学理论,更是一种医学实践,是一种对人体健康的综合调理。

最后,通过阅读《名老中医之路》,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名老中医们的成长历程和医学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种医学理论,更是一种医学实践,是对人体健康的综合调理。

总之,《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让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名老中医们的成长历程和医学经验,更让我认识到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中医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为维护人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名老中医之路》有感

读《名老中医之路》有感

读《名老中医之路》有感作者:迟显苏山东中医药大学医者艺也,惟精诚者是也。

做医者难,做大医者更难,做苍生大医者难乎其难。

趟过历史的横流,携一身沧桑一路走来,道不明走过了多少朝代,说不清经历了多少雨雪。

寒窗苦读,研前人之著作;秉心执笔,创现世之妙方;心系患者,救黎民之百姓,“大医精诚”是铸就铁杆中医的灵魂。

书非悟,无以集医学之大成。

岳美中说:“读书宁涩勿滑。

”医学著作汗牛充栋,欲有所收获,就要对主要著作扎扎实实地下功夫,熟读、领悟。

许多著名的中医家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著作皆是朝斯夕斯地读和背,如任应秋每晚就寝前30分钟编一味药的诗决,姜春华读《内经》时作图表帮助理解,金寿山一边读《伤寒》一边写按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学大家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求医治学要苦学,苦学养成习惯,则不以为苦,而以为乐。

苦学也要做到三个勤:口勤、手勤、笔勤。

读必读之书,反复诵读必将熟能生巧,勤加朗读必能熟读成诵。

苦学之后也定要多问,学问学问,不耻下问,有问才有悟。

有悟就下笔,写的有骨有肉、不蔓不枝才能算得上学有所得。

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就是他的一针一药都关乎患者的健康,如果不认真学习,不多学多悟,也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术非练,无以济百姓之大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如李聪甫所说:四诊之中,切脉尤难掌握。

微与濡,弱与细,涩与滑,紧与数,弦与革等等脉象都只有几微之辨,往往心中了然,指下茫然,必须从长期诊察病人过程中边摸索、边认识、边掌握这种规律。

医书所列疾病,不过是沧海一粟,临床上的病症,往往是多个并发症,一个方子对于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疗效。

走过的路多了,便知道路要怎么走。

同理,治得病多了,便知道病要怎么治。

见习时对久病成医一词深有感悟,病的次数多了,也就知道怎样医治了。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书固然要多读,若不临床,不能学以致用,也算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了。

要知道,真正的好医生,绝不会是“理论一大套,看病汗直冒”的医生,也绝不是经典出口成章却治病无从下手的医生。

范文精选-读书心得体会-《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范文精选-读书心得体会-《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

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

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

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

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

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

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

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

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

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

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

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

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

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

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

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

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善记:现在我的记忆力和年轻时相比差了许多,如何记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

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

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

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

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

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

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

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

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

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

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

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

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

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

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

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

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善记:现在我的记忆力和年轻时相比差了许多,如何记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

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

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

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

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

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

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

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

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

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

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

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

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

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

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

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

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善记:现在我的记忆力和年轻时相比差了许多,如何记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作为一位对中医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我一直以来都对名老中医非常关注。

近期,我有幸读到了《名老中医之路》,感觉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启发性和意义。

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名老中医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医史上著名的中医大师,他们的心路历程、治疗措施、教学经验等等。

我发现这些名老中医身上的传统中医思想和技术对后人非常珍贵。

即使现在,我们依然能够在他们的经验和成果中受益。

其次,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中医理论和知识。

汤的临证方、李时中的药方,王叔铭和钱乙功的经验,还有许多名老中医都在书中有所体现。

通过读书,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方法。

书中每位名老中医都有着自己的治疗方式和经验,这些都是需要好好学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提高了我的学术意识和治学态度。

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名老中医们不断研究学术,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些医生在他们的医学生涯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这种态度让我非常钦佩。

我发现,无论是学习中医还是其他学科,真正优秀的学者都具备这种刻苦认真、不断追求进步的学术态度,这是值得让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精神。

综上所述,《名老中医之路》是一本非常珍贵的学术之旅,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中医的精髓和博大精深。

这里是许多名老中医经验和知识的集大成之所,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人文角度,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只有继承他们的精神和技艺,我们才能在晋升中医技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这一精髓。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3篇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3篇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2)《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2)精选3篇(一)《名老中医之路》是一本关于中医医术和中医药发展历程的书籍。

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向读者介绍了一些知名的老中医,以及他们在中医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贡献。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医医术和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中医医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对人体的观察和实践经验,并通过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套理论体系包括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它们以人体的整体性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指导。

其次,我认识到中医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独特性和有效性。

中草药以及针灸、推拿等疗法,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些知名的老中医,他们运用中医医术成功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对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我也从中明白了学习中医医术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中医医术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耐心和勤奋。

只有通过真正的实践和不断地学习,才能逐渐掌握中医的精髓,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医师。

总的来说,读完《名老中医之路》,我对中医医术和中医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我自己的健康和养生有了很大的启发。

我将更加珍惜身体健康,注重平衡饮食和锻炼,积极拥抱中医药文化,希望它能对我自身的健康有所帮助。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2)精选3篇(二)《名老中医之路》是一本关于中医草药和医学实践的书籍,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他多年来对中医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在阅读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本书强调了中药的独特价值和疗效。

通过作者的讲述,我了解到中草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强化体质、提高免疫力等。

同时,中药的疗效也需要个体化的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给予不同的药物组合和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

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

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

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

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

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

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

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
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

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

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

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

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

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

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

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
心得笔记。

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
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

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善记:现在我的记忆力和年轻时相比差了许多,如何记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任老总结的方法很实在。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许多方法也都曾实践过,很有效。

今后要重捡这些法宝,有效地运用在后续的学习中。

除了学习方法,老先生们学习中医的精神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启迪。

最近几个月,工作项目进度很紧,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

家里孩子小,琐琐碎碎的事情也很多。

后面几次课虽然都按时参加了,但课后几乎没有时间复习总结。

学习的效果也明显差了许多。

自责之余,对学习中医的信心也产生了一些动摇。

这时,看一位位老先生走过的中医之路,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许多老先生学医之初大多为生活所困,也是一边谋生一边学习。

岳美中先生早年也是边教私塾边读书;李聪甫先生则是在艰苦的学徒间隙读书学习…岳美中先生成名之后,仍然严格要求自己。

在六十多岁的年纪,还要求自己:”要有恒、要专一、戒玩嬉、节嗜好”。

其中”戒玩嬉”让我深感动容。

岳先生的戒玩嬉指:忌看小说;非星期不着棋,不赋诗;非有应酬不看戏。

从岳先生的行文看得出先生的诗赋才情很好,把自己平生的爱好都列入所戒之列,这又是怎样的为学精神!虽然今生也不可能成为岳先生那样的名医,但若能够以这样的精神去努力,踏踏实实的一路走下去,也算是一生的大收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