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2)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2)

在数学教育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人们常说学生到学校是学文化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常常在想什么是文化?数学是文化吗?通过参加小学数学研讨班的学习,特别是阅读了张唯忠教授编写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数学文化。

什么是文化:文化从字面上理解,即为文字与教化,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具有的书本知识。

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

也有些学者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的概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最新定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这就是说“数学的对象绝非物质世界的自然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

由此可知数学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史学家M·克莱因在其三本著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刻的阐述。

美国学者怀尔德在其著作《数学是一个文化体系》中提到数学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可被认为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

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文化是以现代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精神、观点、思维、方法、语言等以及其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所组成的人类文化。

我国数学家齐民友认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人类无论是在物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生活上得益于数学的都实在太多,今后数学还会大大地促进人的思想解放,使人成为更完全、更丰富、更有力量的人。

数学读后感小学数学启蒙读后感

数学读后感小学数学启蒙读后感

数学读后感小学数学启蒙读后感数学读后感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小学数学启蒙的书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本书,我对于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觉醒。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读物,更是一本让我们思考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指南。

首先,这本书帮助我明确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书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场景,向我们展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从购物支付到时间管理,从旅行路线到物品数量统计,数学无时不刻地伴随着我们。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数学是我们生活中每个细节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数学,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其次,这本书还教会了我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数学思维对于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能够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数学思维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做习题,更是一个学习思维方法和培养逻辑思维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数学思维,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各种问题。

最后,这本书还对我数学兴趣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书中,作者以生动的故事和趣味的题目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与书中的主人公一起解决问题,我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性的读物,更是一本激发孩子们对数学兴趣的启蒙之书。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于数学的认识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数学思维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而言之,这本关于小学数学启蒙的书籍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通过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通过培养数学思维,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024年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范文

2024年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范文

2024年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范文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2024年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书籍,书中介绍了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幼儿园阶段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的必要性。

书中提到了很多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的一个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那就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立、逻辑和创造性的思考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能够帮助孩子在数学学科上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帮助他们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书中还提到了在幼儿园阶段如何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且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考、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数学直观感知能力,让他们通过感观经验的方式来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幼儿园阶段进行数学启蒙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学习工作,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而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孩子们可以培养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用逻辑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视野开阔、好奇心旺盛的时期,正是培养他们兴趣和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多样化且有趣的数学学习机会,让他们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够在数学学科上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阅读数学书籍读后感3篇

小学生阅读数学书籍读后感3篇

小学生阅读数学书籍读后感小学生阅读数学书籍读后感3篇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小学生阅读数学书籍读后感,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小学生阅读数学书籍读后感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本书当中,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

所以说看到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虽说平时的工作很多,没大有时间读书,但是每一个星期都拿出一点时间,看看这本书,然后写写读书笔记。

上次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的提问和理答的策略,这次重点介绍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策略”这个策略。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评价,教师运用怎样的评价语言,能够适时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又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评价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细读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这个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佛洛姆说过;‘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被赏识的渴望”小学生渴望受到表扬,赞赏的欲望更加强烈,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欣赏的眼睛,捕捉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大,将他点燃。

1、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激励评价:例:刘德武老师所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中,有一个片段: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从左到右进行观察并分别说出,在尺子上从0到1是一厘米,从1到2是一厘米,从2到3是一厘米……这时候,有个学生从右到左观察,说出从4到3是一厘米,这时刘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赞赏的说道: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依次往后看,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一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一厘米,棒不棒?”学生简简单单的回答’从4到3也是一厘米,”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知识,不会过多的去表扬孩子,只会一带而过。

数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

数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

数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数学的魅力》的数学书籍,深深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奥秘。

这本书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数学定理和问题,让我重新认识了数学这门学科。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无聊的公式和算术运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数学家们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揭示了世界的奥秘和规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再惧怕数学这个看似难懂的学科。

这本书让我领略到数学的美感和艺术性。

数学的美感不仅体现在它优美的定理和推理过程,还体现在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应用。

数学与音乐、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有着深刻的联系,展现出了数学的无限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和艺术性,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书还让我了解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数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工具和方法。

它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金融经济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这本《数学的魅力》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数学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数学这门学科,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奥秘,对数学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会进一步领略数学的美感和奥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里有1200字内容,再努力写800字吧!】第二篇示例:数学是一门兼具严密性与美感的学科,它并非只是一种计算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阅读数学书籍,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观念。

最近我读了一本数学书籍,书名为《纯数学之美》,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是介绍了一些数学中的经典问题和定理,以及背后的数学思想和美感。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一)最近拜读了张维忠教授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一书,书中从文化视角入手,结合我国正在实施的数学新课程,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与数学史等相关理论,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让数学文化走进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看完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以下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广大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及教师的积极探索下,各类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逐渐被发掘,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以短期目标为主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教师的教育观念潜移默化中已经逐步发生转变,也意识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下的新教育形式对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更为有利。

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众多家长认为小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希望教师在课堂中能更多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他们眼中课堂改革是拿小孩作为“实验品”在进行实验;再者数学教师任教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在意社会的评价、班级分数的对比以及绩效的实际影响,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侧重选择短期内能够达到的目标-----提高学生成绩为主,其直接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中一旦发现数学知识讲解或者解题任务达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消失,不“浪费”时间在提高成绩以外的目标上。

(二)教学形式过于注重多样化教学过程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形式,尤其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教学形式不但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小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则会走进误区。

比如:某一数学课上,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进行游戏、唱歌、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表演。

的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教学目标却没有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注意只关注于表演,偏离了课堂的目标。

数学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数学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数学书的读后感数学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书的读后感1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到市大众书局,向我推荐了《趣味数学》这本书,刚看到书名我想又是一本辅导类书,有什么好看的。

妈妈建议我先看一看再说,读着读着我就被书的内容吸引住了,书的内容真的很有趣,难怪叫趣味数学。

这本书用很多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介绍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故事,如摆树叶、军事游戏、填幻方到从幻方中寻找“和”为已知的四维数组、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每一次数学活动都是培养思维能力、想象力、实践力的最好课外训练。

它寓教于乐,是对我们小学生进行有趣的、益智训练的好书。

假期中我一有空就拿出来读,书里的很多游戏都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完成的,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爱。

现在我已经迷上了《趣味数学》,和它成为好朋友了,《趣味数学》真的是太有趣了。

数学书的读后感2去年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要命的数学》。

一开始,我就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的书名很特别。

说心里话,原来我不是特别喜欢数学,有时也觉得数学很"要命".正是一股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了这本书……哈,没想到一读才发现,这本书还真好看!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短小而精彩、刺激的故事。

像有这样一个故事——1927年4月的一天晚上,美国芝加哥上主街的一家饭馆里,美国最大社会头目不会数学,但又不愿意对半分付饭钱,就跟别人打了一架,所有的人都死了。

瞧,数学会"要人命"吧。

还有个令人称奇的故事。

数学家泰格为坎索上校办了17件事,并索要了一笔奇怪的报酬:办了第一件事要1便士,办了第二件事要2便士,每办完一件就加倍增加。

《数学教育学》斯托利亚尔读后感

《数学教育学》斯托利亚尔读后感

《数学教育学》斯托利亚尔读后感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数学教育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2.分析斯托利亚尔的观点和贡献
3.探讨斯托利亚尔理论的实际应用和启示
4.总结读后感和对未来数学教育的展望
正文
《数学教育学》是俄罗斯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的代表作,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数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斯托利亚尔的主要观点是数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斯托利亚尔还强调了数学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他认为,数学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意识到数学教育并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斯托利亚尔的理论,例如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总的来说,阅读《数学教育学》让我受益匪浅。

我对数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
南新焕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是张景中教授的教育数学丛书之一,这本书浅近地介绍张景中教授自1975年以来在数学教育领域进行的探索,为平面几何的数学作了教材与教法上的改进,这种再创已超越教学法加工的范围,形成了教育数学的研究领域。

在这本书里,我见识到古老的面积解题技巧,为三角函数注入新血,此外于微积分中使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极限”语言被自然平易的定义所取代等,丰富的例题表明张景中教授所提的新观点,的确提供简明的逻辑结构且能便利的解题。

一、数学教育与教育数学的分别
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德对当时的几何学研究成果进行再
造,写成了「几何原本」,一直成为历久不衰、影响深远的几何教程。

近两百年前法国数学家柯西将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研究成果进行再造,写成「分析教程」,深厚的影响现今的大学讲坛,当代的布尔巴基学派把现代数学纳入结构的框架,完成四十余卷的巨著“数学原理”,为数学家教育准备了高级教程。

从欧几里德、柯西及布尔巴基学派,我们看到:为了数学教育的需要,对数学材料进行研究再加工整理,这是教育数学的任务。

简而言之,数学教育仅需撷取学数材料,配上教学加工法即可开展活动;教育数学则须提学数材料及教法上的缺陷进行研究创新与整理。

作者张景中与曹培生教授于1974至1976年间,曾
在新疆巴州21团场子女校教中学数学,两人合作从事面积方法的几何教材教法研究,自成体系,为教育数学做了贡献。

两千多年来,中西方累积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国内中学数学教育普遍呈现一种现象:要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逐年灌输给莘莘学子,赶进度是司空见惯的事,数学教育可以不必这样填鸭,数学教育家只要学会撷取适当的数学材料,于数学教学法加工即可改善现状,但教育数学的重大课题则是前辈大师留下珍贵遗产并非完美无瑕,于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中存在着公认难点,指出大师们工作上的缺陷,从数学内部于以再改造,是教育数学家主要的任务。

二、为什么改革?
如同大家一样,我也有些疑惑之处:
1、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定义三角函数sin(α)的意图为何?
2、生活中何时应用到三角函数?
3、国中生对符号运算能力足够吗?
4、三角函数的性质用在何处?
5、三角函数值的数感何以淡化处理?
6、实施新路数学的成功结果如何断定?
三、勇于尝试
仅管上述疑惑的存在,欣赏完大师的三角函数面积新法,内心总涌现冲动,何不自己也借课余专题研究,实际来试炼一番?江翠国中陈彩凤老师早已将此新式三角函数新义在资优班实施,获得学生热烈回响,估且不论成败如何,陈老师对数学的热忱实令人感到敬佩,更激发我自身的改革初衷。

我想这样的三角函数教材对于国中生应有投资的价值,期望尽速完成专题讲义,好好的研究比较一下。

四、结语
读书会着重讨论与分享,诚如赖逢老师所言,分享自己的教法比较有意义,更易使彼此成长,讨论会中看法与分析犀利的黄科铭老师总能从较高层次的结构上看问题,黄郁斐老师亦有针血之见,吾人何其有幸聆听众师智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