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老化工艺作业指导书.doc

合集下载

高温老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高温老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高温老化工艺作业指导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温老化工艺作业指导书(ISO9001-2015)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司产品、半成品、及主要功能模块的高温老化过程及操作规则。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需进行高温老化的产品。

2、高温老化筛选目的为提高产品可靠度,消除加工应力和残余溶剂等物质,模拟严酷工作环境,以鉴别和剔除产品工艺和元件引起的早期故障,确保整机优秀品质和期望寿命,进入高可靠的稳定期。

3、基本要求老化筛选对象进行老化试验的产品应是装配调测合格品;公司产品、半成品、及主要功能模块。

模拟状态要求为保证产品的性能稳定可靠,老化时应模拟产品工作状态;当老化的产品需输入信号时,应在额定输出功率状态下进行,同时做好散热措施。

对于射频设备应:a)设备的信号线和负载线的接入、接出应按照基本操作要求进行,并模拟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b)设备输出端应与阻抗匹配的负载相连,负载的额定功率应不小于整机额定输出功率2倍~3倍;c)在信号源和设备之间,应加上隔离器或环形器;d)严禁将大功率功放的输出信号通过合路器合路再进入负载的连接方式。

4、老化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a)老化前应确认老化室设备是否完好;b)当多台老化产品一起进行试验时,各老化产品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隙,以使温度有足够的均匀性。

不应将老化产品堆积或摆放无序,以免影响老化效果和对产品造成损坏。

5、老化温度和时间老化温度、时间如下所示可任选一种:a)室温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96h;b)40℃±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72h;c)45℃±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48h;d)50℃±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24h;e)55℃±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12h。

6、老化程序对老化产品施加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工作电压。

在老化产品通电的状态下将老化室的温度加热至规定的试验温度,老化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变化应在规定温度的±2℃范围内。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某些特殊工艺或环境因素,需要进行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高温作业的安全和有效进行,制定本指导书。

二、任务目的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高温作业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作业人员了解高温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操作步骤,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安全。

三、任务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高温作业的场合,包括但不限于高温熔炼、高温焊接、高温烘烤等。

四、任务要求1. 高温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了解高温作业的风险和防护措施。

2. 高温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高温手套、防高温鞋等。

3. 高温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高温警示牌、禁止通行标识等。

4. 高温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并保持畅通的灭火通道。

5. 高温作业现场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作业人员的正常呼吸和体温调节。

6. 高温作业现场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7. 高温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进行高温作业。

五、任务步骤1. 高温作业前准备:a. 确保高温作业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安全培训。

b. 检查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c. 检查高温作业现场的通风情况和安全设施。

d. 确认高温作业现场的灭火器材的有效性。

e. 检查高温作业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安全性能。

2. 高温作业操作:a. 穿戴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高温手套、防高温鞋等。

b. 在高温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c. 确保高温作业现场的通风畅通,保持空气流动。

d. 根据作业要求,进行高温操作,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

e. 定期检查高温作业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3. 高温作业后处理:a. 结束高温作业后,及时脱下防护装备,进行休息和饮水。

b. 检查高温作业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c. 对高温作业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老化测试作业指导书

老化测试作业指导书
环境温度变化应在规定温度的±2℃范围内。
c.老化温度达到规定值,恒温后开始计时。
d.老化过程中应每隔2h查看老化柜的运行是否稳定,特别是测量温
度,发现温度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待老化柜中应定时检查主要的功能显示,常规产品每5h~6h
测试一次,测试采用抽测方式,每次抽测产品不少30%。
b.40℃±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72h;
c.45℃±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48h;
d.50℃±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24h;
e.55℃±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12h。
5.老化程序
a.对老化产品施加标准中规定的电压;
b.在老化产品通电状态下将老化柜加热至规定温度,老化柜过程中的
拟定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页次
编号
文件名称
老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第1页 共2页
f.老化过程中产品出现故障时,应该记录在表格内;
g.老化后的产品在室温下至少放置2h后,进行抽检复测,每次抽检不
少于该批次30%。合格后包装出货,有不合格品,该批次需要重新进行老
化测试。
6.标识
老化产品的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应区分开,并贴上美纹胶注明现象,不合
格品要及时进行维修分析确定问题所在。
7.测试记录
A.根据测试项目填写测试记录表;
B.老化测试记录表应每月由指定人员归档。
8.老化设备的维修
老化实验的所有测试器件应定期进行测试检验;
拟定
审核
批准
稳定期。
3.老化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a.老化前要确认老化柜的设备是否完好。
b.当多个产品同时进行老化时,各个产品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隙,以使
温度有足够的均匀性。不应将老化产品堆积或摆乱无序,以免影响老化效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各类作业活动,由于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以确保高温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任务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匡助他们正确应对高温环境,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三、适合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造工地、采矿、冶炼等行业。

四、作业前准备1. 人员培训: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包括高温作业的危害性、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知识。

2. 环境检查:在进行高温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环境检查,确保没有可燃物、易燃物等危(wei)险物质存在。

3. 防护装备:高温作业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火帽、防火靴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五、作业过程1. 温度监测: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应随时监测环境温度,确保不超过安全范围,并根据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2. 通风措施:在高温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3. 安全防范:高温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 饮食调节:高温作业人员应适当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和中暑的发生。

5. 作息调整:在高温作业期间,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苦,保证充足的歇息时间。

六、应急处理1. 高温中暑:如果有人员浮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处,赋予足够的水分和歇息,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2. 火灾事故: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火灾事故,应即将拉响警报,迅速疏散人员,并采取灭火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七、作业后清理1. 工具设备清理:高温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整理工具设备,确保下次作业时的正常使用。

2. 环境清理:作业场所应进行彻底的环境清理,清除可能存在的危(wei)险物质和垃圾。

八、作业评估1. 作业效果评估:高温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018-老化管理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5页)

2018-老化管理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老化管理作业指导书篇一:高温老化作业指导书HUSANSO珠海环梭实业有限公司ZHUAI HUANSO INDUSTRIAL CO.,LTD.文件编号:发文日期:高温老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版本版次:生效日期:高温老化作业指导书1.0目的:保证产品在不同的环境气候下能正常使用工作,不会因环境气候的不同而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工作造成品质异常。

2.0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之摄像头,DVR系列等组装产品。

以及生产前期的电子料配件。

3.0试验数量:根据订单大小每批订单一般抽样5-10PCS即可。

4.0试验要求:产品在高温老化后测试各项功能无异常为合格。

5.0试验步骤和方法:5.1取装配完整检测合格的产品为试样。

将试样放入高温烤箱摆放整齐。

5.2条件设置:5.2.1首样老化:温度:470C(其它温度根据产品实际需要确定);时间:72H (不间断)。

5.2.2批量产品老化:温度:470C(其它温度根据产品实际需要确定);时间:4H(不间断)。

6.0判定标准:6.1高温老化后产品外观无变形,破损等现象。

标贴有无翘起。

变形。

等不良。

6.2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此项参考相关摄像头,DVR检验标准)。

7.0老化记录:各相关数据,如老化温度,开机时间,关机时间,期间温度变化,老化产品的入箱时间,设定温试,数量。

等都应记录于记录本。

以备后续查证。

篇二:留样管理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留样管理作业指导书修订历史记录[至多存五版的历史修订记录]1.0 目的本文件旨在对无菌医疗器械的物料及成品的留样方式、储存、观察记录、测试及最终处理等制定管理办法。

2.0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并将销往中国大陆的成品及其所使用的关键物料。

3.0 参考文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YY 0033-201X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4.0 定义4.1 一般留样一般留样数量应满足质量追溯要求。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导致工人身体不适甚至中暑等健康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高温作业指导书,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二、目的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高温作业提供准确的操作指引,以降低高温环境下工人的风险和危害,并确保高温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适合范围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进行高温作业的工人和管理人员。

四、安全措施1. 提供足够的饮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工人容易浮现脱水现象。

因此,应提供充足的饮水,以保持工人体内水分平衡。

2.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装:工人应穿戴透气、轻便、耐高温的防护服装,以减少对高温环境的暴露。

3. 定期歇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工人容易疲劳和中暑。

因此,应定期安排歇息时间,以确保工人的身体状况良好。

4. 做好防晒措施: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工人容易晒伤皮肤。

因此,应使用防晒霜、戴帽子等防晒措施,以保护工人的皮肤。

5. 做好紧急救援准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工人可能会浮现中暑等紧急情况。

因此,应做好紧急救援准备,包括提供急救药品、紧急联系方式等。

五、操作指引1. 高温作业前准备:a. 检查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b. 检查工作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确保没有故障。

c. 分配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每一个工人都清晰自己的工作职责。

2. 高温作业过程中:a. 工人应定期测量体温,如体温异常,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b. 工人应注意自身状况,如感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即将住手工作并向上级报告。

c. 工人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规操作。

d. 工人应注意工作环境的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即将向上级报告。

3. 高温作业后处理:a. 工人应及时清理工作场所,确保工作环境整洁。

b. 工人应及时歇息,恢复体力。

c. 工人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发展、遇到的问题等。

六、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工人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本指导书的内容,应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风险。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高温作业的顺利进行,减少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指导书。

二、作业准备1. 温度测量:在高温作业区域内设置温度计,并定期测量和记录温度变化。

2. 工作区域标识:在高温作业区域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高温作业风险。

3. 人员培训:对参与高温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高温作业的风险和防护措施等。

4. 防护装备: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等,并确保装备的有效性和适配性。

5. 应急救援:制定应急救援计划,明确高温作业区域的紧急撤离路线和求救方式。

三、高温作业安全措施1. 温度监测:定期测量和记录高温作业区域的温度,并确保温度不超过安全范围。

2. 通风设施:确保高温作业区域内有足够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温度和湿度。

3. 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安排高温作业的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作业,尽量选择较凉爽的时间段。

4. 饮水供应:提供充足的饮用水,鼓励作业人员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

5. 作业轮换: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轮班制度,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减少身体疲劳和中暑风险。

6. 防晒措施:提供防晒用品,如帽子、防晒霜等,保护作业人员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7. 防护装备:确保作业人员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防护服等,减少热辐射和烫伤风险。

8. 作业监督:设立专人负责监督高温作业的进行,确保作业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应急措施1. 中暑急救:在高温作业区域内设置急救箱,并配备中暑急救药品和设备,如冰袋、退热贴等,以应对中暑情况。

2. 应急救援:制定应急救援计划,明确高温作业区域的紧急撤离路线和求救方式,并进行定期演练。

3. 伤害报告:对于发生的伤害事故,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记录和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作业结束1. 清理工作区域:高温作业结束后,对工作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没有遗留的危险物品和杂物。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

高温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活动。

高温环境下,人体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可能引起中暑、热衰竭等危(wei)险情况。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高温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以降低高温作业对员工的危害。

二、适合范围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作业活动的员工。

三、高温作业的定义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超过30℃的作业活动。

四、高温作业的危害1. 中暑:高温环境下,人体难以散热,导致体温升高,浮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2. 热衰竭:由于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导致体力下降、出汗减少,浮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3. 烫伤:高温环境下,接触高温物体或者液体可能导致皮肤烫伤。

五、高温作业的安全措施1. 工作时间安排:a. 避免在高温最为严重的时段进行作业,如中午12点至下午3点。

b.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长期连续作业。

2. 工作环境改善:a. 提供充足的通风设备,保持工作区域空气流通。

b. 定期清洁和维护空调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c. 使用遮阳设施,减少阳光直射。

3. 个人防护措施:a. 穿着透气、吸汗的工作服,避免穿着过厚或者不透气的衣物。

b. 戴上适当的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c. 时常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d.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含酒精的饮料。

4. 紧急救援措施:a. 设置紧急救援预案,明确中暑、热衰竭等情况的处理流程。

b. 配备急救箱,并确保员工了解急救箱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c. 培训员工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六、员工责任1. 员工应严格遵守高温作业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2. 员工应定期参加高温作业安全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员工应及时向上级报告自己或者他人浮现的异常情况,如头晕、乏力等症状。

七、管理措施1. 上级应定期检查高温作业现场,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老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司产品、半成品、及主要功能模块的高温老化过程及操作规则。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需进行高温老化的产品。

2、高温老化筛选目的
为提高产品可靠度,消除加工应力和残余溶剂等物质,模拟严酷工作环境,以鉴别和剔除产品工艺和元件引起的早期故障,确保整机优秀品质和期望寿命,进入高可靠的稳定期。

3、基本要求
3.1老化筛选对象
3.1.1进行老化试验的产品应是装配调测合格品;
3.1.2公司产品、半成品、及主要功能模块。

3.2模拟状态要求
3.2.1为保证产品的性能稳定可靠,老化时应模拟产品工作状态;
3.2.2当老化的产品需输入信号时,应在额定输出功率状态下进行,同时做好散热措施。

3.2.3对于射频设备应:
a)设备的信号线和负载线的接入、接出应按照基本操作要求进行,并模拟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
b)设备输出端应与阻抗匹配的负载相连,负载的额定功率应不小于整机额定输出功率2倍~3倍;
c)在信号源和设备之间,应加上隔离器或环形器;
d)严禁将大功率功放的输出信号通过合路器合路再进入负载的连接方式。

4、老化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a)老化前应确认老化室设备是否完好;
b)当多台老化产品一起进行试验时,各老化产品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隙,以使温度有足够的均匀性。

不应将老化产品堆积或摆放无序,以免影响老化效果和对产品造成损坏。

5、老化温度和时间
老化温度、时间如下所示可任选一种:
a)室温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96h;
b)40℃±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72h;
c)45℃±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48h;
d)50℃±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24h;
e)55℃±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12h。

6、老化程序
6.1对老化产品施加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工作电压。

6.2在老化产品通电的状态下将老化室的温度加热至规定的试验温度,老化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变化应在规定温度的±2℃范围内。

6.3老化温度达到规定值,恒温后开始计时。

6.4老化过程中应每隔2h查看老化室的运行是否稳定,特别是测量温度。

老化过程中发现温度异常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待老化室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进行老化。

6.5老化产品在老化过程中应定时进行主要性能指标检测,具体指标种类及参数在转产文件的技术说明中规定。

a)常规产品老化,每5h~6h测试一次,并记录测试时的温度;
b)常规产品老化,采用抽测方式,每次测试的产品应不少于10%;
c)遇到所测型号设备存在问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该类产品的检测数量,并不少于10%。

6.6老化过程中产品出现故障时,应在附录A的备注栏中详细记录故障情况。

6.7老化后的产品在室温下至少放置2h后,由生产计划部进行复测,并做好测试记录,合格后提交检验部门检验。

6.8单盘的测试在老化后进行,测试项目包括监控功能、输出电压值等。

抽测数量应不少于20%,如老化后有不合格的试验样品,该批次需全部测试。

7、标识
a)老化测试合格的产品,应在产品易观查的表面用绿色标签做标识;
b)老化测试不合格的产品,应在产品易观查的表面用红色标签做标识。

8、测试记录
8.1根据测试的项目填写老化测试记录,见附录A。

8.2老化测试记录表应每月由指定人员归档。

9、老化设备维护要求
9.1老化试验的所有测试器件应定期进行测试检验,
9.2所有老化设施的检测应每月进行一次,主要检测项目为:
——老化设备温控系统的校应;
——老化负载的驻波比测试;
——信号源的输出信号准确度的测试;
——电源的输出电压测试。

9.3测试结果应记录。

产品老测试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