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2)

合集下载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表意派”的中国戏曲是按照自己的表演观念来表现人物的诗化情感的。

在中国戏曲中,演员通过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冲动。

当然,演员在表演这种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时也会伴随着一定的感情活动,但这种感情活动是在高度的理智控制下进行的。

例如,《伐子都》是一部表现男主人公子都内心冲突的戏。

副帅子都出于嫉妒主帅颍考叔的心理,用袖箭射死考叔,夺取了帅位。

在班师还朝的路上和庆功宴上,颍考叔的鬼魂紧紧缠绕子都,使子都惊恐万状。

演员运用了精彩的“虎跳前扑”“鹞子翻身”“窜桌而出”“乌龙绞柱”“小翻抢背”“甩发”“高空云里翻”“平板僵尸”等高难度技巧来表现角色的精神状态。

子都的恐惧状态虽然体现在演员的面部表情中,但更突出的表现却是演员的“抢背”“吊毛”“僵尸”等技术手段。

在深切体验规定情境的基础上,演员要精心设计具有观赏性的技术动作,把生活体验与程式表现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戏曲演员才能用程式动作揭示人物的内心感情。

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是“表意派”演剧方法的重要特征。

诗化情感的程式表现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情感表现的假定性。

第二,情感表现的技术性。

也就是说,戏曲演员的情感表现是假、真、美的辩证统一,是生活情感与技术表现的辩证统一。

在表演角色哭泣时,戏曲演员不是写实地摹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哭,而要把哭处理得富有艺术性,具有意象的美感。

在表现“哭”时,戏曲演员的面部表情既要悲情外溢(真)又不能让眼泪流出眼眶(假),“喂呀”的哭声和拭泪的动作还要保持优美的造型(美)。

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就是真、假、美的辩证统一。

例如,京剧《狮子楼》中,武松闻知西门庆是主使潘金莲毒死武大的元凶和奸夫,他怒气冲冲赶到狮子楼,决定上楼除奸报仇。

为了突出武松愤怒的精神状态,盖叫天既没有采用生活化的上楼动作,也没有采用戏曲舞台上一般的上楼动作,而是用“骑马蹲裆式”侧身上楼,他的双腿先交叉后平移,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从下场门一直移动到上场门。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屯溪一中2024——2024学年高三10月份语文月考测试卷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正确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工整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

第一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

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

“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

“忠恕”是仁的详细化。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

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

“义”即“宜”。

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

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孔子主见复原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

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看法,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

“智”,即聪慧、有才智。

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慧,而是一种道德境界。

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

“信”,则是指诚恳守约、言行一样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

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4.小明同学读完第⑥段中王充对浑天说的批驳,从图书馆借来《隋书·天文志》阅读,看到南北朝时期的天文家何承天对此的解释后产生了疑惑,何承天的辩解是否能修补浑天说理论上的漏洞?请对小明谈谈你的看法。
“是故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曜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焦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
(有删改)
【注】①槃,同“盘”,木盘,古代盛水器皿。②隤,下降。③丽,项中不符合“盖天说”主张的是( )
A.天地都是圆拱形状,天地互相平行。
B.天在上,地在下,天地距离是8万里。
C.太阳和日月星辰是依附在地壳上运动。
D.天地的距离是可以用数理推算出来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这年夏收之后,学堂开学了。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监。两人商定一块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让他给推荐一位知识和品德都好的先生。朱先生见了妻弟白嘉轩和鹿子霖,竟然打躬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两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忙拉朱先生站起,几乎同声问:“先生这是怎么了?”朱先生突然热泪盈眶:“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他感慨万千,慷慨激昂起来:“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还在吃奶的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
⑤这场争论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比如,他提出,按盖天说的说法,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未上运动,也是高高在上的,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的缘故。但是即使人眼会因观察对象的距离远而产生视觉错乱,水平面和光线的传播是客观的,它们是不会出错的,那么就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这与盖天说的推论完全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这是扬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整体来说,他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所作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大家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时时刻刻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动力,也让我们尽情地感受世间的心动、开心和心痛,但是除了这些,您真的了解您的心脏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脏。

正常的心脏位于我们胸腔的左侧,大小跟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如同桃子,其内部结构恰如我们的理想小洋房,楼上两房、楼下两室,以及两墙、四门、两入口、两出口,也就是我们做心脏超声检查时经常听说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房间隔、室间隔,连接左心室的主动脉、连接右心室的肺动脉以及房、室、大动脉间沟通的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这套洋房是如何成为我们生命的马达呢?心脏有一套高级的电路,支配着它搏动。

肺内氧合的血,经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左心室进入主动脉,以供应全身各器官氧气和营养,消耗后的未氧合血再经上下腔静脉回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到肺内再氧合,周而复始,而心肌本身的血供则是依靠冠状动脉完成。

这套洋房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会形成不同的心脏病。

如何早期预防并早期识别,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常见的心脏病包括了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血压越来越多,已成为我们健康的最大敌人。

除了遗传因素,饮食中的高盐、高脂以及饮酒、抽烟、精神压力、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等,都是其诱发因素。

成都石室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2020届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成都石室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2020届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滩上斜插过去, 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 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 全身轻松
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
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
了。”
说着就蹲下来, 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 拿起棒槌捶打起来, 真是擦把汗的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 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
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 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
形成了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 2019 年 5 月 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
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
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 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 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
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0 届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 10 月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上)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题,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2020届牟平育英艺术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0届牟平育英艺术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0届牟平育英艺术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山水文学审美意境论吴功正“意境”存在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论所派生出的“情景合一”论。

天人合一、情景合一,显示了中国人的和谐体认方式。

不少论者忽视了“意境”组合的美学结构的支点是“意”,而将“意境”肢解为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

其实,“情景合一”不是情与景简单的结合,“天人合一”也不是天与人天然性的结合,而是主体的体认。

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中说:“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能被认识,因此客体本身定是被主体建构成的。

”建构是以主体为本位的体认活动,在自然山水审美中“境”是被“意”的主体功能建构起来的。

按照建构论,中国自然山水文学的一种复杂的经验现象就能得到阐释。

古代山水诗同一题材重复性十分突出;诗人们结伴登临唱和,限题限韵,如此苛刻的限制并没有造成诗的意境的同一化。

这是因为不同的山水诗人的建构方式不同。

中国疆域广大,名山大川遍布,每一山川的千姿百态,都为意境的建构提供了众多的对象;中国古代诗人更早发现了山水美,徜徉于其中,乐此而不疲,这又为意境建构提供了多样性主体。

宏观地概括中国古代山水诗文的主体建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道德伦理的山水建构。

在意境形成中,主体道德伦理观念在山水对象。

上物态化,这有着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识传统,伦理化色彩较浓。

情感心态的山水建构。

在山水上寻求情感外化方式,这是最具有审美特性的建构方式。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川训》曰:“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

”中国山水美学家独特地描述了“格式塔”的异质同构心理现象,含有华夏山水审美意识的特点。

哲学意识的山水建构。

以哲学的理性意识作为观照意识,是一种内视域和出发点。

如苏轼著名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金华一中2024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老龄化,在当代具有全球性趋势;关爱老年人生活,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目前生活状况整体较好。

但本次调查对老年生活核心内容的语言生活仍缺少必要的关注。

语言生活,简而言之就是以语言文字为桥梁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

语言生活的质量高低和优劣对于老年人的生存状况、生活品质、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身心愉悦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②为了解老年人的真实语言生活状况,笔者课题组于2022年8月在江西、广东、江苏、重庆等省市的30余个城市和农村展开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455份。

调查对象整体上是8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

③调查发现,部分老年人的语言生活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

在语言能力方面,多数老年人在社交中不存在语言障碍,但仍有37%的老年人在家庭之外的人际交往中经常存在因方言差异等带来的语言不通问题。

在交际对象方面,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与中青年特别是青少年交流明显不够,83%的老年人很少与青少年交流,60%的老年人甚至与子女和孙辈的交流都比较少;70%的老年人表示与中年人交流有代沟,88%的老年人表示与青少年交流有代沟。

在说话时长和交流意愿方面,46%的老年人表示每天说话的时间比之前减少了,43%的老年人表示主动交流的意愿比之前降低了。

在网络交际方面,很多老年人会使用手机购物、查询信息、社交聊天、娱乐等,也有41%的受访老年人表示用手机只打电话,基本不会做别的事;会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占47%,但会使用微博、邮箱等其他网络应用的老年人只占5%,88%的老年人还是习惯于使用电话进行联系和交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

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

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

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

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

……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

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

”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

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

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

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

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

在这个精神气息异常稀薄的时代,原本已经有待拯救的文学艺术,是否还可能成为拯救者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尤其在生态领域更是如此。

21世纪初,时代的格局已经悄悄发生了某些变化,现代史中的战无不胜者有可能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今日的待拯救者,比如自然生态与文学艺术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

在人类社会的那个最初的“原点”,诗歌、艺术曾经就是人类的生长、繁衍、创造、自娱、憧憬、期盼,就是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吹拂在天地神人之间的和风,就是灌注在自然万物之中的灵气,就是人生的“绝对使命”“最高存在”。

人类曾经与诗歌、艺术一道成长发育,凭靠着诗歌与艺术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

(摘编自鲁枢元《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诗歌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地位。

B.天地自然是文学艺术的根本,两者关系密切,它们的割裂或分离,会导致以往文学艺术失去产生恢弘力量的动因。

C.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面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批评都表现得异常麻木迟钝,不能担负起拯救的责任。

D.时代的格局发生变化后,原本战无不胜者有可能难以持续,而今日的待拯救者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

2.根据文意,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这一说法的一项是(3分)()A.到处铺满的水泥地覆盖住了一切原本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植物。

B.各种高大密集的建筑物遮住了我们的视线,难以看到自然美景。

C.各种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无形中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

D.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

3.关于“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文学艺术丧失天地自然,必然会衰败枯萎。

B.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精神气息变得异常稀薄,文学艺术和自然能够担负起互相救助的责任。

C.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依赖语言建构起来的文学艺术所遭遇的,实际上是一场自然的生态灾难。

D.人类能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是因为得益于文学艺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智利]佩·普拉多老园丁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的玫瑰花。

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

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忌。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

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

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

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哝着园丁对她说的话。

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花园里的花全部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采摘下来的玫瑰花,怎样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

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求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摩着花朵,一边说。

“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

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通通的火苗。

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着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

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

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结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哪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10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

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在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

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

’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

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

在那个放荡的女人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我的那些情敌去搏斗,去战胜他们。

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英俊的容貌。

她无休止地吻我,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

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忠厚善良。

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是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

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100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只能有一个春天。

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因此而永远地凋零了。

”“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

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时算作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摘选自《世界短篇小说经典全集》,长春出版社)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两段不仅形象地描写老园丁培育出许多优良品质的玫瑰花,也细致地表现了他对玫瑰花的呵护,把花当成是心爱的宝贝。

B.小说写了老园丁的感情生活,但都没有圆满的结局,因为那些女人都只是看中了他的性格或身体的某一方面,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C.小说的细节描写十分成功,“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暗示了老园丁被四个女人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

D.老园丁精心培育和呵护玫瑰花的故事令人感动,还揭示出朴素的人生哲理:生命是一个整体,要爱她的全部,而不能只看到她的局部。

5.小说作者在第二段写人们把老园丁“看成是疯子,谁也不再理睬他了”,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分)6.小说以“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为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别样的乐趣。

其中,有声阅读不仅解放了人们的眼睛,还能满足大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数字产品发展的方向。

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

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声阅读呈现上升趋势。

拿目前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图书市场美国来说,早在三年前,其市场的有声读物就达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有声阅读已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有声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

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

目前,我国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现有的大型网站,大部分都提供“有声阅读”,此外,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等不断向大众开放,例如“懒人听书软件”可以随时下载,操作简单,快速实用。

有声阅读不仅有小说、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更有科学技术、人文哲学等更多领域的听书素材。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8年5月)材料二图1 2012-2017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图2 2017年5月主要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材料三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且发展极不平衡。

传统出版机构力量偏弱,新兴移动电台和听书APP“跑马圈地”,甚至恶性竞争,亟需进行引导与扶持。

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

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

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