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电缆压降计算中铁设计

电缆压降计算中铁设计

电缆压降计算中铁设计电缆压降是指电缆中电流通过时引起的电压降低。

电缆压降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电缆选择和电缆布置方案,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电压质量的稳定。

在中铁设计中,电缆压降计算是建设电力系统和铁路电气化工程的关键环节。

电缆压降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电流负载: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电缆的负荷情况。

电流负载通常根据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使用率等进行计算。

2.确定电缆阻抗:电缆的阻抗是电缆压降计算的基础。

电缆的阻抗通常根据电缆长度、截面积、电阻和电抗等参数进行计算。

3.计算电缆压降:使用下式计算电缆压降:电缆压降=电流负载×电缆长度×电缆阻抗4.校核电缆选择:根据计算所得电缆压降结果,对比电缆的额定电压和允许压降,确定电缆的选择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电缆压降超过允许值,可能需要调整电缆选择或重新设计电力系统。

中铁设计中电缆压降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铁路线路特点:中铁设计的电力系统主要用于铁路电气化工程,需要考虑铁路线路的特点,包括线路长度、运行速度、负荷特点等。

这些特点对电缆压降的计算有一定影响。

2.电缆材质和类型:电缆的材质和类型对电缆压降计算也有较大影响。

不同材质和类型的电缆具有不同的电阻和电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缆进行计算。

3.电缆敷设方式:电缆的敷设方式也对电缆压降计算有一定影响。

不同的敷设方式会导致电缆的电阻和电抗发生变化,需要在计算中进行考虑。

4.其他影响因素:除了上述因素,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对电缆压降的影响,如温度变化、环境条件等。

在中铁设计中,电缆压降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

通过合理的电缆压降计算,可以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并满足电压质量的要求,为铁路电气化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电缆压降计算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电缆压降计算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电缆压降计算一、电缆压降计算的定义与重要性电缆压降计算是指在工业和民用配电系统中,根据电缆的材料、截面、长度、负载电流等因素,计算电缆在运行中产生的电压降,从而确定电路的电压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电缆的压降是指电流通过电缆时所产生的电压降,过大的压降会导致负载电器工作不稳定甚至损坏,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配电设计中,电缆的压降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正确的压降计算不仅可以确保负载设备正常工作,还能减小线路损耗,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能耗成本。

二、电缆压降计算方法1. 传统计算方法传统的电缆压降计算方法是根据电缆长度、负载电流和电缆材料的电阻率来计算电缆的电压降。

该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小规模、简单的配电系统,但随着电力系统的复杂度增加,传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2. 数值计算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计算方法逐渐在配电系统中得到应用。

通过数值计算软件,可以更准确地考虑电缆的负载率、环境温度、皮效应、多股并联等因素,得出更精确的电缆压降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的配电系统,可以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

三、电缆压降计算的注意事项1. 电缆材料和截面的选择在进行压降计算时,需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缆材料和截面,以减小电缆的电阻,降低压降。

2. 负载电流的准确估算负载电流是影响电缆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需准确估算负载电流大小,避免因电流估算不准导致的电缆过载和压降超标。

3. 考虑负载率和环境因素在实际工程中,负载率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电缆的压降会有影响,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计算。

四、电缆压降计算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电缆压降计算在工业和民用配电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在新建配电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进行计算,而且在现有系统的改造升级中也需要进行压降计算,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新技术的发展,电缆压降计算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深化。

简单明了的告诉你—电缆线路的压降计算方法及案例

简单明了的告诉你—电缆线路的压降计算方法及案例

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并不复杂,可按以下步骤:1.计算线路电流I公式:I= P/1.732×U×cosθ其中:P—功率,用“千瓦”U—电压,单位kV cosθ—功率因素,用0.8~0.852 .计算线路电阻R公式:R=ρ×L/S其中: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01740代入,铝导体用0.0283代入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S—电缆的标称截面3.计算线路压降公式:ΔU=I×R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 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铝为0.028欧*㎜3/米2、I=P/1.732*U*COSØ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U=2*IR=2*56.98*0.206=23.44>19V (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能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

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论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就是欧姆定律:U=R*I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例: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 7.8×2=15.6(V)。

电缆电阻计算_压降计算

电缆电阻计算_压降计算

电缆电阻计算_压降计算电缆电阻是指电流通过电缆时所遇到的总阻力。

电缆的电阻主要由导体的电阻和绝缘层的电阻组成,这些阻值可以用来计算电缆的电压降。

在电缆电阻和电压降的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电缆的长度、材料、截面积以及电流等因素。

电缆电阻的公式为:R=ρ*L/A其中,R为电阻(Ω),ρ为电阻率(Ω·m),L为电缆长度(m),A为电缆的横截面积(m²)。

电阻率是电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它与材料的导电能力有关。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通常以Ω·m为单位。

常见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如下:铜:1.72*10^-8Ω·m铝:2.82*10^-8Ω·m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比导体要大得多,以10^12Ω·m为数量级。

因此,在计算电缆电阻时,可以忽略绝缘层的贡献。

在计算电压降时,我们需要考虑电缆电阻产生的压降。

电压降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V=I*R其中,V为电压降(V),I为电流(A),R为电缆电阻(Ω)。

当电流通过电缆时,会因为电阻而导致电压降。

电压降导致了电能的损耗,所以我们需要合理计算电压降,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一根铜质电缆,长度为100米,截面积为1mm²,通过的电流为10A。

根据铜的电阻率,计算出电阻如下:R = (1.72 * 10^-8 Ω·m) * (100 m) / (1 mm² * 10^-6 m²) =0.172 Ω接着,根据电流和电阻计算电压降:V=(10A)*(0.172Ω)=1.72V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电缆的电压降为1.72伏特。

在电缆的电阻和电压降计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多股电缆,要将每股的电阻相加来计算总的电缆电阻和电压降。

2.对于长距离电缆传输,要注意电缆的电阻和电压降的累积效应,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能量损失。

3.在实际应用中,电缆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电阻、电压降、成本等因素,以确保电能的有效传输。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
但线路中的负载是的线路压降骤增时,必须考虑线路和负载的无功[best]会的电压降是由于电缆的电能传输载体铜或铝都存在电阻率的问题而造成的,不能做到超导
电压降的大小是受线路材料的电阻率、温度、负载大小、供电距离、电缆线径等因素的影响的
电压降和电阻率、温度、负载大小、供电距离成正比;和电缆线径成反比关系当线路通电后随着负载的加大电流也会增大电流值乘以线路阻抗可得到线路串联分压值即损耗电压
电压降是有具体的计算公式的: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
3、电阻R=Ρl/电缆截面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 =30/1.732*0.38*0.8=56.98AR=Ρl/电缆截面
=0.018*800/70=0.206欧
U=IR=56.98*0.206=11.7219V(5%U=0.05*380=19)
符合要求。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P*L)/(A*S)
P:线路负荷
L:线路长度
A:材质系数(好象铜线是77,铝线是46吧,这个很久没用,忘记了)
S:电缆截面
当压降损失过大或线路过长等因素影响无法满足工作电压要求的时候必须考虑无功补偿。

如何计算电缆压降

如何计算电缆压降

如何计算电缆压降问题1:电缆降压怎么算 50kw 300米采用vv电缆25铜芯去线阻为 R=(300/25)= 其压降为U=*100=20也就是说单线压降为20V 2相为40V 变压器低压端电压为400V 400-40=360V 铝线R=(300/35)= 其压降为U=*100=25 末端为350V长时间运行对电机有影响建议使用35铜芯或者50铝线25铜芯其压降为U=(300/35)=(≈15V)15*2=30 末端为370V 铝线U=(300/50)= 17*2=34 末端为366V可以正常使用(变压器电压段电压为400V)50KW负荷额定电流I=P/Φ=50/=50/=94A按安全载流量可以采用25平方毫米的铜电缆,算电压损失:R=ρ(L/S)=25=欧电压损失U=IR==18V如果用35平方毫米的铜电缆,算电压损失:R=ρ(L/S)=35=欧电压损失U=IR==14V选择导线的原则:1)近距离按发热条件限制导线截面(安全载流量);2)远距离在安全载流量的基础上,按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线截面,要保证负荷点的工作电压在合格范围;3)大负荷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为了保证导线长时间连续运行所允许的电流密度称安全载流量。

一般规定是:铜线选5~8A/mm2;铝线选3~5A/mm2。

安全载流量还要根据导线的芯线使用环境的极限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

一般情况下,距离短、截面积小、散热好、气温低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强些,安全载流选上限;距离长、截面积大、散热不好、气温高、自然环境差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弱些,安全载流选下限;如导电能力,裸导线强于绝缘线,架空线强于电缆,埋于地下的电缆强于敷设在地面的电缆等等。

问题2:55变压器,低压柜在距离变压器230米处。

问变压器到低压柜需多粗电缆55KVA变压器额定输出电流(端电压400V):I=P/U=55/≈80(A) 距离:L=230米,230米处允许电压为380V 时,线与线电压降为20V,单根导线电压降:U=10V,铜芯电线阻率:ρ=求单根线阻:R=U/I=10/80=(Ω) 求单根导线截面:S=ρ×L/R=×230/≈32(平方) 取35平方铜芯电线。

如何计算电缆压降

如何计算电缆压降

如何计算电缆压降电缆压降是指电力系统中电缆输电过程中电压的降低程度。

电缆压降的计算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非常重要,因为过大的电缆压降可能导致电压过低,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下面将介绍电缆压降的计算方法。

1.电缆电阻计算电缆电阻是导体电阻造成的电能损耗,是电缆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电缆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ρ*(L/A)其中,R为电缆电阻,ρ为电缆材料的电阻率,L为电缆的长度,A为电缆的横截面积。

电缆的电阻率可以通过电缆材料的特性数据表得到。

电缆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可以通过电缆的安装情况和规格确定。

2.电缆电抗计算电缆电抗是电缆输电过程中感性和容性电能的耗散。

电缆电抗的计算主要涉及感性电抗和容性电抗。

-感性电抗的计算:感性电抗是由电缆自身所产生的,它的大小取决于电缆的长度和频率。

感性电抗的计算公式为:XL=2πfL其中,XL为感性电抗,f为电力系统的频率,L为电缆的长度。

-容性电抗的计算:容性电抗是由电缆绝缘材料所产生的,它的大小取决于电缆的长度和电缆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

容性电抗的计算公式为:XC=1/(2πfC)其中,XC为容性电抗,f为电力系统的频率,C为电缆绝缘材料的电容。

3.电缆电压降计算电缆电压降是由电缆的电阻和电抗引起的,它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压降公式来计算。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用于计算电力系统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公式为: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压降公式:压降公式用于计算电力系统中电缆的电压降。

压降公式的公式为:ΔV = I * (R * cosφ + X * sinφ)其中,ΔV为电缆的电压降,I为电流,R为电缆电阻,X为电缆电抗,φ为电缆的功角。

-功角计算:功角是电缆电压降的一个参数,它取决于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相对大小。

功角的计算公式为:φ = arctan(X/R)其中,φ为功角,arctan为反正切函数。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电缆的电压降。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一:
△u%=I*R
I=P/(1。

732*U*COSθ) R=ρ*L/S
P:功率, U:电压,COSθ:功率因数,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

018 S:电缆的标称截面, L:线路长度
单相时允许电压降:Vd=220V x 5%=11V
三相时允许电压降:Vd=380V x 5%=19V
计算方法二:
△u%=P*L(R+XtgΦ)/10Un&sup2; (3版手册)
P:功率 L:供电距离 R、X三相线路单位长度电阻、电抗 Q(无功)=P*tgΦ
计算方法三:
△u%=P/(SQRT(3)/U/ COSθ)*电压损失*L
查表(建筑电气常用数据15页):电压损失(%/(A•km))
计算方法四:
△U%=∑PL/CS (3版手册)
P:有功负荷KW;S:线芯标称截面,mm⒉,L:线路长度,m;C:功率因数为1的时候的计算系数,三相四线铜为75,单相为12。

56
计算方法五:
△U%=K*I*L*V0
K:三相四线制K=根号下3,单相K=1;I: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A)
L:线路长度;V0:表内电压(V/A•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的电阻率是p=0.01851 Ω·mm2/m,供电处到前端摄像机的距离是L=500米,假如你使用的是RVV2×1.0的线(截面积S=1mm2),假如摄像机额定工作电流是I=0.5A,额定工作电压是Ub=24V,Ua为导线上的压降,U为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这段导线上的压降就是:Ua=(I×2L×p)/S=(0.5×2×500×0.01851)/1=9.255V
选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应该是:U=Ua+Ub=9.255+24=约34V,可取35V 如果你使用的是RVV2×1.5的线(截面积S=1.5mm2),那么Ua=9.225/1.5=6.17V
选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应该是:U=Ua+Ub=6.17+24=约31V,可取32V 导线长度与线径大小会生成阻抗,影响电源的输出特性;所以,往往在输出端子上所量测出来的电压不同于负载上的电压,一般而言,这个电位差不得大于0.5V。

备注:当电位差大于0.5V时,可将线径加粗1倍或2倍甚至3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