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的作者是谁
汉书名词解释

汉书名词解释汉书的定义:汉书,又称《前汉书》《汉记》《汉书》。
东汉班固所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汉书》的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
班固是班彪的幼子,他继承了家业,做了兰台令史。
建武三十年,窦融任大将军辅政,请班固修改《汉书》。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书成。
《汉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春秋》为纲,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作为《春秋》的辅助。
纪传体通史,汉朝纪传体断代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被史学界推崇为中国史学名著,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取材相当广泛,包括二十五史,诸子百家,以及其他种类著作,其中有些篇章不见于今本《史记》、《后汉书》、《三国志》,这可能与当时得到它们的抄本、刻本不全,或者有所缺略有关。
《汉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其中“纪”十二篇,“传”七十篇,“志”十篇,“表”八篇。
《汉书》原名《前汉书》,后来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称《汉书》。
与东汉班固所著的《东汉书》为姊妹篇。
班固死后,他的儿子班超在东汉的支持下续写完成,改称《后汉书》。
《汉书》的写作,前后经历了六七十年。
班固受命于汉和帝永元元年,起自建武三十年,迄于永元四年,取其中两汉之间的一百三十年历史。
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列传七十篇。
与《史记》有不同的地方,较多记载了西汉后期的政治事件。
班固死后,由其妹班昭续写。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班昭去世,后人续成全书。
汉书》实际上分为前后两书。
前书主要记载汉高祖至王莽时期,而后书主要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期,合起来统称“西汉”,这是以往历史学家的通常做法。
但近人王先谦认为应该把东汉光武帝定为“东汉”的开端。
“东汉”、“西汉”之称,始于南宋罗泌撰《路史》。
该书称:“史迁著《史记》,书《东》《西汉》,此其所著。
第六篇《汉书·食货志》

第六篇《汉书·食货志》一、作者和成书经过《汉书》作者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
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
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
其父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出身于汉代显贵之家,家世儒学,造诣颇深。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未全写)。
尔后,续补者多,如褚少孙,刘向、刘歆父子,冯商,卫衡,杨雄,史岑等。
班彪皆不满意,“以为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又雄、歆褒美伪新,误后惑众,不当垂之后代者也。
于是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
”(《史通、古今正史》)。
班固出身于“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世代显贵家庭。
固“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后汉书、班固传》)这表明班固在少年时代,就已有了很好的史学修养。
班彪死时,固23岁。
返乡三年守孝,整理其父遗稿《史记后传》(65篇),被人告发“私改作国史”下狱治罪。
弟超闻讯上京力辩,具言固“著述之意”,“郡亦上其书”。
地方官将书稿送到京师。
明帝看罢,认为无不利,免其罪,召为校书郎,作兰台令史(掌校勘,治理文籍图书,秩600石),后迁为郎,典校秘书。
他奉诏修《汉书》,公元82年(章帝建初七年)书基本完成。
后升为玄武司马,秩比千石。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后窦宪图谋叛乱,被迫自杀,他受牵连免官被捕,死于狱中。
固死时尚存八表,天文志未成。
和帝命其妹昭补《八表》,马续负责《天文志》。
所以说《汉书》作者实为四人。
班昭(49-120年):名姬,字慧班,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
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和帝命其参考,东观藏书,为其补作,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
又命马续补作《天文志》汉书始出,以文义深奥,多难通晓,著名学者马融增从之受读,常出入宫迁皇后及诸贵人师事元,尊称为大家,着有《东征赋》《女诫》等。
班固《汉书》苏武传

汉朝使团 苏武
(中郎将)
张胜
(副中郎将)
常惠
(假吏)
匈奴方面
文
且缑昆於鞮邪靬侯王王王( ( ((单 匈单匈于于 奴奴弟)王王,),曾曾降降汉汉))中 人 物 关 系
浞野侯(汉将,降匈奴)
虞 常(汉校尉,降匈奴)
卫 律(投降匈奴,丁灵王)
李 陵(汉将,降匈奴)
第三段 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动手 2、其一人夜亡 逃跑
第一段译文2
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 份出使,持节旄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 者回国,并趁此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 回报他的好意。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 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的士 卒侦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 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 更加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 (那样)。
班固简介
汉和帝永元初年, 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 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 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 中。《汉书》中的八“表” 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 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家庭--- 父亲:
弟弟: 妹妹:
班彪 班超(投笔从戎)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
辞赋: 诗:
《汉书》 《两都赋》 《咏史诗》
第五段
逐渐 痊愈
派
使者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使动,使知道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定罪
趁
使…投降
3、当死 判处;死罪
4、单于募降者赦罪 单于招募投降的人
5、副有罪,当连坐 判处;
6、本无谋 没有参加谋划
07、幸蒙大恩 幸而,表敬词 08、马畜弥山 满 09、空以身膏草野 使动,使…肥沃、滋润 10、君因我降 通过 11、今不听吾计 连词,假使,如果 12、畔主背亲 通“叛”
2.2《汉书》介绍

• 译文:
• 当刘向死后,哀帝又派刘向的儿子侍中奉 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刘歆于是汇 总群书,而向皇帝进呈他的《七略》。
• 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 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 《術數略》,有《方技略》。
• 辑略:《七略》的第一部分,系诸书的总 要。
• 六艺略: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 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 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
• 已:完成。 • 辄:是,就。 • 条:条理。在此作整理讲。 • 撮cuō:摘取,汇总。指意:同“旨意”。
• 译文: • 每校完一部书,刘向就整理编目,概括其
大意,录下来上奏给皇帝。
• 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 父業,歆於是總羣書而奏其《七略》。
• 哀帝:汉哀帝刘欣(前6—前1年在位)。 • 侍中奉车都尉:官职名,掌御乘舆马。 • 侍中,秦始置,为丞相属官,因侍从皇帝
• 诸子略: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
• 诗赋略:著录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 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类文学作品。
• 兵书略: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 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
• 术数略: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 杂占、形法六类图书。
• 方技略: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 巫术两方面的杂拌。
• 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
• 患:担忧、忧虑。 • 燔灭文章:指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
焚书之事。燔fán,焚烧。 • 愚:使……愚昧。
• 译文:
• 到了秦代,秦始皇对这 种形势产生了忧虑,就 下令焚烧天下书籍,以 使百姓愚昧无知。
原文
《汉书》重点注解

《汉书》重点注解【作者简介】姓名班固生卒年 32年—92年别名孟坚出生地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职业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地理学家《汉书》、《两都赋》(《西都赋》和《东都赋》)、《答宾戏》、《幽通代表作品赋》著《汉书》;开创正史地理志的先例;记录并保存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个人成就资料。
汉明帝时,皇帝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他为兰台令史(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档案典籍管理员),后转迁为郎,典校秘书,负责校勘典籍。
汉章帝时先任郎官,公元78年升为玄武司马(守卫玄武门的小郎官)。
工作经历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汉和帝旨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与谋议。
公元92年,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家中名人祖父:班稚;父亲:班彪;弟弟:班超;妹妹:班昭班固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浪店村,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气指数 ?????【著作影响】《汉书》:西汉王朝的兴亡史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
《汉书》包括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记载了整个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间的兴亡史。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
班固的父亲班彪为当世儒学大家~曾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后传》。
《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但班固未完成全书便辞世~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
当然~最主要还是班固几十年心力的结晶。
关于《汉书》的体例~它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
《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
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名书沿袭下来。
同时~《汉书》新增加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
《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
班固简介

班固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班固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班固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曾祖父班况,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
班固年少时,班固的父亲班彪教其读书识字,九岁能写文章,十六岁入首都洛阳太学,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班彪采集前史遗事,著“后传”数十篇。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卒,班固自太学返乡服丧。
班固继承父业,撰写了《汉书》,共一百篇,包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后人析为一百二十卷,改了《史记》的体例,废除世家一体。
班固编写《汉书》时候,有人告发其“私修国史”,因而被捕入狱。
他的弟弟班超向皇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
后来无罪开释,明帝更给了班家一些金钱,帮助史书写下去。
有一天,汉明帝问班固:“卿弟安在?”班固回答说:“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汉明帝颇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中央档案典籍管理员),秩俸为太守等级的二千石[来源请求],奉诏与陈宗、伊敏、孟异等撰《世祖本纪》及诸传记,后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共成列传、载记28篇。
当时兰台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闻名,班固与弟班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3]此即文人相轻的流传。
班固又奉敕诏完成其父所著书。
汉章帝时,班固任玄武司马。
建初四年(79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诏诸王、诸儒赵博、李育等集合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4],由班固纂成《白虎通义》。
章帝建初七年(82年),基本完成《汉书》的写作。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因遭母丧,辞官守孝在家,这时窦宪率兵伐匈奴,班固从窦宪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事,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山之铭文,即出自班固手笔。
班固另撰有《窦将军北征颂》一文,对窦宪北征匈奴大加歌颂。
汉书的价值和意义-定义说明解析

汉书的价值和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汉书作为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它是东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分纪传、表、志四部分,详细记录了西汉的历史、政治、经济、人物事迹等内容。
汉书不仅是一部记载历史的著作,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风貌的重要作品。
汉书首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为一部扎实的历史著作,它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历史资料和细致的史料考述。
汉书以其精准的记载和严谨的叙述,成为了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依据。
同时,它对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政治人物等进行了详实的描写和分析,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全面把握。
其次,汉书对于了解汉朝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部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朝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汉书对于当时的经济、农耕、手工业、商业等领域进行了详实的描述,反映了汉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汉书还提供了大量的人物传记,包括了各行各业的人物,如皇帝、政治家、书法家、医学家等等,丰富而细致地展示了汉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此外,汉书对于当代社会也具有启示作用。
通过汉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汉朝的治国理政之道,了解到古代智慧和经验,以及它们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部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新的思考和方向。
总之,汉书以其学术价值、对于了解汉朝社会文化的意义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成为了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汉书的研究和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同时也能够汲取智慧,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和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明:首先,汉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
文章可以分段介绍汉书的编纂思路和组织结构,例如作者班固通过分世纪编写的方式,将汉朝历史按时序进行了系统整理。
中国古代的史书和编年史有哪些重要著作

中国古代的史书和编年史有哪些重要著作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史书和编年史重要著作中国古代史书和编年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国从远古时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史书和编年史著作:1.《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的历史。
2.《汉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班固所著。
全书共一百篇,主要记载了西汉的历史,是研究西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3.《后汉书》:《后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南朝宋范晔所著。
全书共一百二十篇,记载了东汉的历史。
4.《三国志》:《三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晋朝陈寿所著。
全书共一百四十篇,主要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5.《晋书》:《晋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唐朝房玄龄等所著。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晋朝的历史。
6.《南北史》:《南北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唐朝李延寿所著。
全书共一百二十篇,记载了南朝和北朝的历史。
7.《隋书》:《隋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唐朝魏征等所著。
全书共七十篇,记载了隋朝的历史。
8.《旧唐书》:《旧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后晋刘昫等所著。
全书共一百五十篇,记载了唐朝的历史。
9.《新唐书》:《新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宋朝欧阳修等所著。
全书共一百五十篇,记载了唐朝的历史。
10.《宋史》:《宋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元朝脱脱等所著。
全书共四百五十篇,记载了宋朝的历史。
11.《元史》:《元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明朝宋濂等所著。
全书共一百五十四篇,记载了元朝的历史。
12.《明史》:《明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清朝纪昀等所著。
全书共三百三十二篇,记载了明朝的历史。
以上这些史书和编年史著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的作者是谁
导读:《汉书》的作者为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
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帙繁重,便将篇幅较长者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行本《汉书》一百二十卷。
《汉书》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
《汉书》的这一部分,多用《史记》旧文,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动。
汉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固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
不少原始史料,班固都是全文录入书中,因此比《史记》更显得有史料价值。
【汉书的作者是谁】
1.史记的作者是谁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
3.男生贾里的作者是谁
4.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5.狂人日记的作者是谁
6.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7.海的女儿的作者是谁
8.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上文是关于汉书的作者是谁,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