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面积和周长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总结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中一些重要的公式总结:
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3.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5.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
6. 除法的定义: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
7. 周长的计算:C = 2 × (a + b),其中a和b是长和宽
8. 面积的计算:S = a × b,其中a和b是长和宽
9. 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S = a^2,其中a是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S = l × w,其中l是长度,w是宽度
三角形的面积:S = (1/2) ×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底×高
10. 分数的加法:分母相同,分子直接相加;分母不同,需要通分后再相加。
11. 分数的减法:分母相同,分子直接相减;分母不同,需要通分后再相减。
12. 分数的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3. 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这些公式是数学中的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些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101厘米=1010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01;1平方米=10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1平方厘米,1平方米=10100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
1010克=1千克,1010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
(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整理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含知识点归纳全)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公式、定理大全一、测量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4、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1年=4季1年=12个月1季度=3个月二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五单元时、分、秒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2、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
)1年=12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厘米=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
克=1千克,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
(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必备知识点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这两个基本图形的性质、特征以及相关的计算和应用。
以下是这一单元的必备知识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定义: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长方形,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四条边等长,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性质:理解并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
2. 周长的概念与计算周长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计算方法:长方形周长= 2 ×(长+ 宽)正方形周长= 4 ×边长实际应用:能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解决实际问题。
3. 面积的概念与计算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计算方法:长方形面积= 长×宽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也可以表示为边长^2)注意:面积的单位 (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与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米等)的区别。
4.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比较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边、角、周长和面积计算上的异同点。
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即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
5. 实际应用能够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计算房间墙面的面积、铺地砖的数量等。
练习题示例1. 计算周长: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 计算面积: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解决问题:小明的房间是一个长方形,长4米,宽3米。
他打算给房间的四壁刷上油漆 (门窗面积忽略不计)。
如果每平方米需要0.5升油漆,那么小明需要多少升油漆来刷房间的四壁?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周长总结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周长总结知识点归纳周长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是指围绕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在三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主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周长计算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什么是周长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对于不规则图形,我们可以通过沿着边界线走一圈来测量它的周长。
常见的封闭图形包括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
2. 矩形的周长计算矩形是一个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相邻的边是相等的。
计算矩形的周长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周长 = (长 + 宽) × 2其中,长表示矩形的长度,宽表示矩形的宽度。
3.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是一个四边相等且四个角均为直角的特殊矩形。
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简化为以下公式:周长 = 边长 × 4其中,边长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4.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三角形是一个有三条边的图形,其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周长 = 边1 + 边2 + 边3其中,边1、边2和边3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5. 圆形的周长计算圆形是一个特殊的封闭图形,其边界线被称为圆周。
计算圆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圆的直径或半径。
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周长= π × 直径或周长= 2π × 半径其中,π是一个数学常数,近似值为3.14。
6. 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对于不规则图形,我们可以使用逼近法来计算其周长。
即将不规则图形分成一些更简单的形状,如矩形、三角形等,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然后相加得到整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总结: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通过掌握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处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通过逼近法得出准确的结果。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通过对三年级周长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年级数学面积常用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面积常用知识点总结面积是表示平面中二维图形或形状或平面层的程度的数量。
表面积是三维物体的二维表面上的模拟物。
面积可以理解为具有给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积是形成形状的模型所必需的。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数学面积知识点,欢迎阅读!三年级数学面积知识点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意: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积 和 周 长
(一)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和公式: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
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
周长求长短;面积求大小。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来测量。
3、面积单位的换算:
①测量或计算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m 、分米dm 、厘米cm 。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 1厘米=10毫米
②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到面积单位。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 2、平方分米dm 2、平方米m 2。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1m 2 = 10000cm 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4个0;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 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4个0。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③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cm 2)。
④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dm 2)。
⑤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m 2)。
4、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 长=a ×b )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正=a ×a )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6、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手掌面的大小、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
...?(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
...?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
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
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4、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5、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来越近;面积越来越大;
当长=宽时;即为正方形;面积最大。
6、正方形的边长扩大A倍;周长也扩大A倍;面积扩大(A×A)倍。
7、求数量时;
先求大图形的面积;
再求小图形的面积;
最后用大图形的面积÷小图形的面积=数量。
8、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
利用公式先算边长;再算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