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总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人教新课标版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提纲

高中政治人教新课标版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提纲

政治教材提纲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一、基本知识1.哲学的起源: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作用①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反思,总结出最一般本质、最普遍规律。

②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3.哲学的含义①从本义:追求智慧,爱智之学②从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从与具体科学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代替论)是错误的。

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取消论)是错误的。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①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反作用于时代→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5.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①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②表现:●何为本原(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与不可知论)③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④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新课标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人教新课标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

政治教材提纲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一、基本知识1.哲学的起源: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作用①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反思,总结出最一般本质、最普遍规律。

②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3.哲学的含义①从本义:追求智慧,爱智之学②从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从与具体科学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代替论)是错误的。

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取消论)是错误的。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①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反作用于时代→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5.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①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②表现:●何为本原(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与不可知论)③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④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高中政治复习纲要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在办理人与外面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虑||。

(2)哲学拥有的作用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意: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令人聪慧的学识||。

③真实的哲学能够使我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目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进而为生活和实践供给踊跃有利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程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差异:①含义不一样: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根本看法||。

哲学就是对于世界观的学识||。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材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常常是自觉的、零落的、缺少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有一套理论系统||。

(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 ||,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两者不可以截然分开 ||。

整个世界包含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差异:含义不一样 ||。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根本看法 ||。

人们用这类看法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就成为方法论 ||。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根源则和根本看法 ||。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表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学案--知识提纲篇(2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学案--知识提纲篇(24页)

什么都不能说——-克拉底普
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典型: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我?
人生若只如初见飞夫不动——芝诺
飞乌之影(景),未尝动也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物质决定意识
【拓展升华】 如何判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凡认为金、木、水、火、土等一种或几种为世界本原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凡认为原子等为世界本原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凡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3)区分“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这是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辩证唯物论
观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要区分几种常见的说法: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错误);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正确);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正确)。
五、名言哲理
1.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典型: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日方中方說,物方生方死——惠 施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 我不是我了——欧布里德
1.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联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提纲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提纲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提纲政治必修四复习开始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提纲:第一单元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

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

以下是一个简略的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调整:
一、哲学与生活
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二、物质与意识
1. 物质的定义及特性
2.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践与认识
1. 实践的定义和特征
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 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过程
4.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联系与发展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因果联系与偶然联系
3.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 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
5.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矛盾与辩证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 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4.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事物分析的根本方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六、历史唯物主义(也称唯物史观)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3. 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改革和科学技术革命等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和社会责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政治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政治与生活》复习提纲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
15
(2)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在认识世界时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的特点。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2)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4)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③怎样做:
A、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学习文档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学习文档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①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并非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和反映世界观。

③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具体科学则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2)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6、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划分依据和基本观点是什么①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划分依据(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3)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哲学上的两大对立: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后者具有从属意义,附属于前者的哲学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古代 朴素 唯物 主义 认为金、木、 水、火、土、 气等是世界 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 别 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 系 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 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1.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 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错误倾向 (1)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 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 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 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了解)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 上的精华。 ★
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 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述两点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018《生活与哲学》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复习指南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哲学的概况
(第一单元)
★ 辩证唯物论 ★
生 活 与 哲 学 知 识 结 构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三单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唯物辩证法 ★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唯物史观 价值观 ★

哲学是什么
★ ★
哲 学 的 概 况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 的伟大变革 ★
(了解)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理解) 哲学是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理解)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客观 唯心 主义
把某种客观 把人们思维中的概 精神当作世 念夸大为脱离了物 界的本原 质的神化了的绝对
【扩展】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 上的一朵无实花”。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 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
【扩展】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扩展】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 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近代 机械 唯物 主义 认为原 子是世 界的本 原。 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 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 原子)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
【扩展】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其经典观点有: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哲学是时代的产物。任何哲 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 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 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注意:并不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 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一)世界观、哲学区别: 1.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 3.存在: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 (二)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三)错误倾向 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 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3)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 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 精神当作世 界的本原 认识论根源 把人们认识世界离 不开感觉夸大为世 界的存在倚赖于人 的感觉 总体评价 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 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 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 是错误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 而言,它对人们认识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何者 第一性 有无 同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休谟、康德
【哲学的基本派别】
(1)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本原 先后 决定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 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 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