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范文

合集下载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的提纯一、目的要求1 通过粗食盐提纯,了解盐类溶解度知识在无机物提纯中的应用,学习中间控制检验方法①2 练习有关的基本操作:离心、过滤、蒸发、pH试纸的使用、无水盐的干燥和滴定等。

3 学习天平的使用和用目视比浊法进行限量分析②。

二、原理氯化钠(NaCl)试剂由粗食盐提纯而得。

一般食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及SO42-、Ca2+、Mg2+和K+等可溶性杂质。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方法纯化,而需用化学法处理,使可溶性杂质都转化成难溶物,过滤除去。

此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稍过量的氯化钡与氯化钠中的SO42-反应转化为难溶的硫酸钡;再加碳酸钠与Ca2+、Mg2+及没有转变为硫酸钡的Ba2+,生成碳酸盐沉淀,过量的碳酸钠会使产品呈碱性,将沉淀过滤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CO32-,有关化学反应式如下:Ba2++SO42-==BaSO4↓Ca2++CO32-==CaCO3↓2Mg2++2OH-+CO32-==Mg2(OH)2CO3↓CO32-+2H+==CO2↑+H2O至于用沉淀剂不能除去的其它可溶性杂质,如K+,在最后的浓缩结晶过程中,绝大部分仍留在母液内,而与氯化钠晶体分开,少量多余的盐酸,在干燥氯化钠时,以氯化氢形式逸出。

三、实验内容1 溶盐用烧杯称取5.0g食盐,加水20mL。

加热搅拌使盐溶解,溶液中的少量不溶性杂质,留待下步过滤时一并滤去。

2 化学处理(1)除去SO42-将食盐溶液加热至沸,用小火维持微沸。

边搅拌,边逐滴加入0.5 mol·L-1BaCl2溶液,要求将溶液中全部的SO42-都变成BaSO4沉淀。

记录所用BaCl2溶液的量。

因BaCl2的用量随食盐来源不同而异,应通过实验确定最少用量。

否则,为了除去有毒的Ba2+,要浪费试剂和时间,因此,需要进行中间控制检验,其方法如下:取离心管两支,各加入约2mL溶液,离心沉降后,沿其中一支离心管的管壁滴入3滴BaCl2溶液,另一支留作比较。

制取氯化钠的实验实训报告

制取氯化钠的实验实训报告

1. 了解氯化钠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氯化钠的操作步骤。

3. 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氯化钠(NaCl)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在海水中含量丰富。

实验室制取氯化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粗盐提纯法:将粗盐溶于水中,去除不溶性杂质,再加入精制剂使可溶性杂质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纯盐酸调节pH值,浓缩溶液即得纯氯化钠结晶。

2. 电解法:将饱和食盐水通过电解装置,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

本实验采用粗盐提纯法进行氯化钠的制备。

三、实验器材1. 粗盐2. 烧杯3. 玻璃棒4. 烧瓶5. 滤纸6. 滤器7. 纯盐酸8. 蒸发皿9. 烘箱10. pH试纸11. 秒表1. 称取一定量的粗盐,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 观察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用滤纸和滤器过滤除去。

4. 将滤液倒入烧瓶中,加入适量的BaCl2、NaOH和Na2CO3等精制剂,使SO42-、Ca2+、Mg2+等可溶性杂质沉淀。

5. 将烧瓶静置一段时间,使沉淀物沉淀到底部。

6.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将上层清液倒入另一个烧瓶中。

7. 用纯盐酸调节上层清液的pH值至7。

8. 将调节好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9. 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用烘箱将晶体烘干。

10. 称量烘干后的氯化钠,计算产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制备的氯化钠纯度较高,产率约为85%。

2. 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通过加入BaCl2、NaOH和Na2CO3等精制剂,有效去除溶液中的SO42-、Ca2+、Mg2+等可溶性杂质,提高了氯化钠的纯度。

同时,通过调节pH值,使溶液中的杂质以沉淀形式析出,便于后续过滤和蒸发结晶。

六、实验总结1. 实验成功制备了氯化钠,纯度较高,产率约为85%。

2.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溶解、过滤、蒸发等。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关于氯化钠】用海水晒盐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可溶性的、以及一些等。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氯化钠的提纯和离子的检验
实验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检验所得盐中是否含有SO42-、Ca2+和Mg2+等
实验药品与装置:
4g氯化钠、12mL水、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滤纸、酒精灯、漏斗、蒸发皿、试管、胶头滴管、稀HNO3、BaCl2溶液
实验步骤:
一、氯化钠的提纯
步骤现象
1.溶解:称取约4 g氯化钠加到盛有约12 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搅拌,直至氯化钠不再溶解为止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滤纸的边缘。

若滤液浑浊,再一次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固体时停止加热
思考1: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食盐仍会含有哪些物质?
思考2:如何证明或除去?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思考3:氯化钠的提纯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其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二、检验所得食盐中含有的其它杂质离子
取少量上述食盐于一试管中溶于5mL水,并分置于另二个试管中检验其它
杂质离子加入的试剂化学方程式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三、问题讨论
通过实验所知,上述食盐中不溶性发杂质已除去,但仍含有硫酸钠、氯化钙和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请根据课本第7页的溶解性表及思考与交流的提示(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及试剂的用量及过量的处理),思考如何除去氯化钠中可溶性杂质而不引入新的杂质?写出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氯化钠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提纯实验报告氯化钠提纯实验报告一、引言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化学实验等领域。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实验中,我们需要纯度更高的氯化钠。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提纯的方法,获得高纯度的氯化钠。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普通氯化钠、去离子水、滤纸、玻璃棒、玻璃容器等。

2. 氯化钠溶液制备将适量的普通氯化钠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制备成氯化钠溶液。

3. 氯化钠溶液过滤将制备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玻璃容器中,使用滤纸过滤掉其中的杂质。

4. 氯化钠溶液结晶将过滤后的氯化钠溶液置于恒温槽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使其缓慢结晶。

5. 氯化钠晶体收集与干燥等待溶液结晶完成后,使用滤纸将晶体与溶液分离。

将分离得到的氯化钠晶体放置于通风处,使其自然干燥。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我们成功地制备了高纯度的氯化钠晶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溶液过滤的步骤对于提纯氯化钠非常重要。

通过滤纸的过滤,我们能够去除溶液中的杂质,使得晶体的纯度得到提高。

其次,控制结晶过程中的温度是关键。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恒温槽来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便晶体能够缓慢结晶。

这样可以避免快速结晶导致晶体内部的杂质陷入其中,影响纯度。

最后,晶体的收集与干燥也需要注意。

我们使用滤纸将晶体与溶液分离,确保晶体的纯度。

而在干燥过程中,我们选择放置于通风处,避免使用加热等方法,以免对晶体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的氯化钠晶体呈现出白色固体的形态,无明显的杂质存在。

这表明我们成功地提纯了氯化钠。

四、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简单的方法提纯了氯化钠,得到了高纯度的晶体。

实验结果表明,溶液过滤、控制结晶温度以及晶体的收集与干燥等步骤对于提高氯化钠的纯度至关重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中所得到的高纯度氯化钠晶体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化学实验等特定领域。

在其他应用场景中,如食品加工和医药制造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和检验。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一、引言氯化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等领域。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实验或生产过程中,需要高纯度的氯化钠,因此提纯氯化钠的方法变得十分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结晶法提纯氯化钠,并对提纯效果进行评估。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1. 质量浓度为99.5%的氯化钠(NaCl)。

2. 蒸馏水。

实验仪器:1. 烧杯。

2. 搅拌棒。

3. 热板。

4. 实验天平。

5.过滤纸。

6. 称量瓶。

7. 干燥器。

实验步骤:1. 用天平称取适量的氯化钠固体,记录其质量,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搅拌棒搅拌溶解。

3. 将烧杯放在热板上,加热溶液。

持续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

4. 当溶液沸腾时,适量加入蒸馏水,用以提高溶液的稳定性。

5. 继续加热,热解,使溶液中的杂质沉淀到底部。

6. 关闭热板,待溶液冷却到室温。

7. 将溶液中的固体通过过滤纸过滤,以分离固体和溶液。

8. 将滤液收集到称重瓶中,记录滤液的质量。

9. 将收集到的固体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干燥。

10. 定时取出固体样品,待质量稳定后记录质量,直到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提纯了氯化钠样品。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将氯化钠溶于蒸馏水,通过加热溶解来分离杂质。

随着溶液的沸腾,杂质逐渐沉淀,使溶液变得相对纯净。

随后,我们对溶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

通过测量滤液的质量,我们可以评估溶液的纯度。

同时我们通过称重固体样品的方法,得到固体样品的质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加热时需持续搅拌,以确保溶液均匀加热,防止局部过热。

其次,溶液的稳定性对提纯效果至关重要,适量添加蒸馏水可以帮助维持溶液的稳定性。

最后,干燥固体时需要定时取出样品并记录质量,以确保固体质量的稳定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提纯效果的评估。

在实验过程中,滤液的质量可以间接反映提纯效果。

如果滤液质量相对较高,则说明杂质较少,提纯效果较好。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

氯化钠提纯的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氯化钠提纯实验目的1.通过沉淀反应,了解提纯氯化钠的方法;2.练习台称和煤气灯的使用以及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粗食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和可溶性杂质(主要是 Ca2+、Mg2+、K+和 S042-)。

不溶性杂质,可用溶解和过滤的方法除去。

可溶性杂质可用下列方法除去:在粗食盐溶液中加入稍微过量的BaCI2溶液时,即可将S042-转化为难溶解的 BaS(M沉淀而除去:Ba2++S042-=BaS04将溶液过滤,除去BaSO4沉淀,再加入NaoH和Na2CO3 溶液,由于发生下列反应:Mg2++20H-=Mg(OH)2 Ca2++C032-=CaC03Ba2++C032-=BaCO3食盐溶液中的杂质Mg2+、Ca2+以及沉淀S042-时加入的过量Ba2+转化为难溶的Mg(OH) 2, CaCO3, BaCO3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过量的NaOH和Na2C03可以用纯盐酸中和除去。

少量可溶性的杂质(如KCl)由于含量很少,在蒸发浓缩和结晶过程中仍留在溶液CI同时结晶出来。

中,不会和Na过程步骤一、粗食盐的提纯1.在台秤上,称取8g粗食盐,放入小烧杯中,加30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动,并加热使其溶解。

至溶液沸腾时,在搅动下一滴一滴加入ImoI ∙ dm-3BaC12溶液至沉淀完全(约2ml),继续加热,使BaSO4颗粒长大易于沉淀和过滤。

为了试验沉淀是否完全,可将烧杯从石棉网上取下,待沉淀沉降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1-2滴BaCI2溶液,观察澄清液中是否还有混浊现象,如果无混浊现象,说明S042-已完全沉淀。

如果仍有混浊现象,则需继续滴加BaCI2溶液,直到上层清液在加入一滴Bael2后,不再产生混浊现象为止。

沉淀完全后,继续加热五分钟,以使沉淀颗粒长大而易于沉降,用普通漏斗过滤。

2.在滤液中加入 lml2mol ∙ dm-3NaOH 和 3mlImol ∙ dm- 3Na2C03溶液加热至沸。

提纯化学实验报告(3篇)

提纯化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氯化钠的提纯实验目的:1. 了解氯化钠的提纯方法及其原理。

2. 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氯化钠提纯的原理是利用氯化钠和杂质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将氯化钠从粗盐中分离出来。

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滤纸、药匙、托盘天平、量筒。

2. 试剂:粗盐、蒸馏水。

实验步骤:1. 溶解:1. 称取约5g粗盐,放入烧杯中。

2. 用量筒量取约50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

3. 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完全溶解。

4. 观察溶液是否浑浊,若浑浊,则继续搅拌直至溶液澄清。

2. 过滤:1. 将滤纸折叠成漏斗状,放入漏斗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2. 将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使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

3. 观察滤液是否澄清,若澄清,则过滤成功。

4. 若滤液仍浑浊,则重复过滤步骤。

3. 蒸发:1. 将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

2. 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3.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溶液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 待蒸发皿中的固体冷却后,用药匙取出。

4. 结晶:1. 将蒸发皿中的固体放入干燥的容器中。

2. 在干燥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让固体自然结晶。

3. 取出结晶后的氯化钠,用托盘天平称量。

实验现象:1. 粗盐溶解后,溶液呈无色透明。

2. 过滤过程中,滤液澄清,滤纸上残留少量固体。

3. 蒸发过程中,溶液逐渐浓缩,蒸发皿中出现固体。

4. 结晶过程中,固体逐渐增多,形成晶体。

实验结果:1. 称量得到的氯化钠质量为4.5g。

2. 与原粗盐质量相比,提纯后的氯化钠质量提高了10%。

实验分析:1. 本实验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成功将氯化钠从粗盐中分离出来。

2. 实验过程中,溶液澄清,滤液无杂质,说明过滤操作成功。

3. 蒸发过程中,固体逐渐增多,说明氯化钠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化学提纯总结报告范文(3篇)

化学提纯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摘要本次化学提纯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掌握化学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和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从粗盐中提纯氯化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蒸发结晶、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提纯。

本文将详细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及心得体会。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学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三、实验原理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变。

因此,可以通过蒸发结晶、重结晶等方法将氯化钠从粗盐中提纯。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粗盐、蒸馏水、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电热板、显微镜等。

五、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粗盐,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溶解。

2. 将溶解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沸腾,使溶液浓缩。

3. 当溶液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加热,让溶液自然冷却。

4. 观察溶液中的晶体形成,待晶体完全形成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晶体。

5. 将收集到的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

6. 将洗涤后的晶体放入蒸发皿中,用电热板加热至干燥。

7. 取出干燥后的晶体,称量,计算提纯率。

六、实验现象1. 在加热过程中,溶液逐渐浓缩,颜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

2. 晶体形成过程中,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晶体。

3. 洗涤晶体时,滤液颜色逐渐变浅。

4. 干燥后的晶体呈白色,颗粒状。

七、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从粗盐中提纯了氯化钠。

2. 提纯率为:提纯后晶体质量/原粗盐质量×100%。

3. 分析提纯效果,影响提纯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溶液浓度、加热温度、洗涤程度等。

八、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学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提高了实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粗盐提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化学方法提纯粗盐,同时进一步精制成试剂级纯度的氯化钠提供原料.
2.练习天平的使用,以及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干燥的基本操作.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Ca2+,Mg2+,SO42-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加试剂使之沉淀,在过滤,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粗盐,水,盐酸(2N),氢氧化钠(2N),氯化钡(1N),碳酸钠(1N)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四、实验操作:
五、实验总结
1.在除去Ca2+,Mg2+,SO42-时,为什么要先加BaCl2溶液,然后加Na2CO3溶液?
2.蒸发前为什么要将粗盐溶液的pH调到4―5?
篇二:粗盐制备分析纯氯化钠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粗盐制备分析纯氯化钠
二、实验目的:
1.巩固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等基本操作;
2.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3.学习在分离提纯物质过程中,定性检验Ca、Mg、SO4等离子是否除尽。

三、实验原理:粗盐中,除含一些不溶性杂志,还含有Ca、Mg、SO4和Fe 等可溶性
2+2+2-3+杂质,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出去,可溶性杂质中Ca、Mg、SO4和Fe通过过滤的方
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1.BaCl2―NaOH,Na2CO3法
(1)除SO4,加入BaCl2溶液
Ba+SO4=BaSO4
(2)除Ca2+、Mg2+、和Fe3+和过量的Ba2+,加入NaOH―Na2CO3
Ca2++CO32-=CaCO3 Ba2++CO32-=BaCO3 4Mg2++4CO32-
+H2O=Mg(OH)2?3MgCO3
(3)除CO32-,加入HCl溶液
CO3+2H=H2O+CO2↑
四、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滤纸、漏斗、蒸发皿、坩埚钳、表面皿、PH试纸、抽滤机、铁架台(带铁圈)、小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粗盐、蒸馏水、镁试剂、BaCl2、(NH4)2C2O4、NaOH、HCl、CH3COOH、
五、实验装置
2-2+2+2- 2-2+2+2-3+2+2+2-
六、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仪器
2.洗涤
先用洗衣粉水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

3.称量粗盐
调零,在左、右盘中各放等质量的称量纸,取粗盐称得10.0g。

4.溶解粗盐
将粗盐转入烧杯,加入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放在三脚架上加热溶解。

5.过滤
将滤纸折成圆锥状,置于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用玻璃棒将气泡赶出。

6.加入BaCl2 溶液
待滤液液沸腾,边加边搅拌。

7.静置
继续加BaCl2溶液,直至溶液不再变浑浊。

8.加入NaOH―Na2CO3
待滤液液沸腾,边加边搅拌,用PH试纸检验,直到其值为4
9.过滤
10.纯度检验
称1.0g粗盐,溶解,取一定量于两小试管中,一支加入NaOH、镁试剂,无天兰色沉淀;另一支加入CH3COOH、(NH4)2C2O4,出现白色沉淀。

取过滤好的溶液,同样操作,一支无天兰色沉淀,另一支无沉淀。

11.蒸发、结晶
加热蒸发滤液,不断搅拌至稠状,趁热抽干转入蒸发皿蒸干。

12.称量
冷至室温,称得8.6g.
13.计算产率
产率=(8.6/10)*100%=86%.
七、实验现象及原因
1.向第一次过滤后的滤液加入BaCl2 时,溶液变浑浊(Ba2++SO42-
=BaSO4 );
2.向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加入NaOH―Na2CO3溶液时,溶液变浑浊;
3.蒸发结晶时,发出“噗噗”的响声。

八、实验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加入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引入了氯化钠。

操作误差:转移过程中的遗失。

九、实验心得
实验之前做好充分预习,大致推测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原因,分析各个步骤的内在原因,理清思路,做实验时就能顺理成章。

在检验钡离子是否除尽时,本应取少量离心,但实验中只是粗略的看上清液是否还产生沉淀。

学会观察,才能发现问题,懂脑筋思考、进而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在看似平常的现象中找到隐含的知识点,才能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