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课件:群落生态学

合集下载

群落生态学课件(版)

群落生态学课件(版)

群落生态学课件一、引言群落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群落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组成的,它们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

群落生态学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1.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空间分布和生态位等方面。

物种组成是指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类及其相对丰富度。

种群数量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

空间分布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在资源利用、生存策略等方面的特点。

2.生物群落的组成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物群落提供能量。

消费者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分解死亡的生物体和有机物质,促进养分的循环。

三、生物群落的功能与动态1.生物群落的功能生物群落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平衡等。

能量流动是指生物群落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物质循环是指生物群落中养分的循环利用过程。

信息传递是指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通过信号、化学物质等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物群落的动态生物群落的动态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等方面。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种群动态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群落演替是指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四、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它们对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生态位等方面产生影响。

《群落生态》PPT课件

《群落生态》PPT课件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6 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在群落演替研究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 经典演替观,二是个体论演替观。 经典演替观的两个基本观点 1、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个阶段的群落 2、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
建立 个体论演替模型 1、促进模型 2、 抑制模型 3、耐受模型 此外还有适应对策演替理论,资源比率理论,等级演替 理论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7 演替顶极学说
演替顶极是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
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1、单元顶极论
认为在任何一个地区,一般的演替系列的终点取决于该地区的 气候性质。
2、多元顶极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4.3 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空间异质性:群落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 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 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生存。 1、非生物环境 的空间异质性 2、植物空间异 质性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4.4 岛屿与群落结构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中的密度增大的趋 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四、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岛屿
生物因素
平衡说和 非平衡说
干扰
一个物种 丰富度的 简单模型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4.1 生物因素
生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 但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 中作用最大的是竞争和捕食。

《园林群落生态》课件

《园林群落生态》课件

THANKS
《园林群落生态》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园林群落生态基础 • 园林群落的构建与设计 • 园林群落的生态功能 • 园林群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园林群落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 衡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测与评估
定期对园林群落进行生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念
资源循环利用
生态教育普及
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 破坏和污染。
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和参与度。
绿色能源利用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降低碳排放。
园林群落的概念
园林群落的概念
园林群落是指由人工种植、培育 和管理的各种植物种群组成的集 合体,包括草坪、花坛、树木、 水生植物等。
园林群落的特征
园林群落具有多样性、人工性、 景观性和文化性等特征,能够为 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休闲 娱乐空间。
园林群落的特征
多样性
园林群落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草坪等,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群落。
计和规划;
02
园林群落生态基础
群落与生态
1 2
3
群落的概念
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 集合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生态的概念
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 包括生物的生存、适应、进化和分布等。
群落与生态的关系
群落是生态的基本单位,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 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生态学课件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生态学课件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水平结构
01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如镶嵌分布、随机
分布等。
垂直结构
02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等。
时间结构
03
群落随时间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如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

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和各个物种的个体 数量或生物量的均衡性。
次生演替
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烧、砍伐后的土地等。阶段与原生演替类似, 但进展较快。
影响演替的因素
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 对演替过程和方向产生重要影
响。
生物因素
物种间的竞争、捕食与被捕食 关系等生物因素也影响演替的 进程。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如砍伐、火烧、开垦 等也会对演替产生影响,有时 甚至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推动了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02
群落组成与结构
群落组成要素
01
02
03
04
物种组成
群落内所含有的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种类。
种群数量
各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或生物量。
生活力
群落中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繁殖和衰老等生命活动的强度

空间结构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 格局和相互关系。
群落结构类型
分类方法
主要包括形态分类学方法、生态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等。形态分类学方法主要依据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 分类;生态分类学方法则侧重于物种的生态位和群落的功能特征;数值分类学方法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 群落进行分类。
排序方法介绍
排序概念

《生态学群落生态》课件

《生态学群落生态》课件

演替的驱动因素
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土壤、地貌和物种之间的相 互作用等。例如,气候的变化可以使一 些物种消失或迁移,从而导致群落的演 替。
VS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例如,人类的砍伐、开垦、采矿和城市化 等活动可以导致原始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 改变,从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04
群落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0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每个群落 都有其独特的物种组成,反映了其所 在环境的特征和历史。
优势种与亚优势种
在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的物种被称为优 势种,而那些数量虽少但不可或缺的 物种被称为亚优势种。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 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 面层。
城市绿化带的设计和管 理对于其生态功能的发 挥至关重要。合理规划 绿地布局、选择适宜的 植物种类和维护良好的 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 一。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珊瑚群落是由多种珊瑚、海葵、贝类和甲壳动物等构成 的复杂生态系统。
珊瑚礁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庇护和繁殖场所,包括鱼类 、海龟、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珊瑚礁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 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和人类活 动的威胁。
案例三:北极冻土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变化
生物量金字塔与数量金字塔
描述群落中生物量与数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用于揭示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 数量关系。
03
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定义与类型
演替的定义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园林生态学课件-群落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课件-群落生态学

8.1 群落及群落生態學
3. 群落命名(Community denomination)
以優勢種,如毛竹群落; 以所占自然環境,如崖壁植物群落; 以優勢種生活型,如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群落; 以群落動態進行分類 和命名,如先鋒群落。
毛竹群落
崖壁群落
常綠闊葉林群落 先鋒群落
8.2 植物群落外貌 8.2.1 群落外貌(Community aspect)
8.3 群落的組成
8.3.5 種間聯結( association)
不同物種在數量上和空間பைடு நூலகம்佈上的相互關聯性。
AB A A B B AB AB
B
AA
AB AB B
種A
+
-
種B + a -c
b (a+b) d (c+d)
(a+c) (b+d) n
a=5 b=4 c=4
d=3
AC
ac bd
(a b)(b d )(d c)(c a)
同齡林
異齡林
齡級:按年限將森林劃分成不同年齡階段,速生林為10a,一般為20a

8.4 群落的結構
8.4.3 水準結構( Horizontal structure )
植物群落配置狀況的水準格局,包括:
鑲嵌性(mosaicism):同一群落水準方向的不均勻配置; 複合體(complex):不同群落的水準組合;
肉豆蔻科、 橄欖科和棕櫚科。
北方針葉林:
松科的冷杉屬、雲杉屬
8.3 群落的組成
2. 群落組成(Community composition )
根據各個物種在群落中的作用來劃分群落成員類型:
A.優勢種(dominant species) B.建群種(constructive species) C.亞優勢種(subdominant species

第03章群落生态学2ppt课件

第03章群落生态学2ppt课件

3.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水生群落中,生态要求不同的各种生物呈现 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它们的分层主要取决于 水中的透光情况、水温和溶解氧的含量等。
水生动物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为: 漂浮动物(neuston) 浮游动物(plankton) 游泳动物(nekton) 底栖动物(benthos) 附底动物(epifauna) 底内动物(infauna)
(三)同资源种团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 源的物种集团。同资源种团的物种在群落中 占有同一功能地位,是等价种。它们中如果 有某个种由于某种原因从群落中消失,其他 种就可能取而代之。因而可利用进行竞争和 群落结构的实验研究。另一方面,同资源种 团作为群落的亚结构单位,它比只从营养级 的划分更为深入。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同资 源种团的研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一个很有 希望的研究方向。
5.动物的生活型
动物的生活型,例如兽类中有飞行的(如蝙蝠), 滑翔的(如鼯鼠),游泳的(如鲸、海豹),地 下穴居的(如鼹),地面奔跑的(如鹿,马)等,
它们各有各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 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但动物生活型并不能 决定陆地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水生群落,浮游生物个体小,分散,一般不形 成大的结构。只有海底的群落,其外貌才有 明显区别,如珊瑚礁、各种(星状,羽状,扇 状)腔肠动物、以及海星等棘皮动物等。
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 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正是生物 群落在地貌类型繁多的地球表面上有 规律地分布,才导致地球生机盎然, 花鸟鱼虫各享欢乐。
第一节 生物群落概述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第四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 第五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六节 地球上主要生物群落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生态位重叠;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
2.生态位分化 同一地区共存的物种,它们生态位的关系从理论上有三种情况:
① 生态位完全分离; ② 生态位彼此部分重叠; ③ 生态位基本上重叠
例题: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B ).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 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例3.森林采伐后的恢复演替
群落:杂草 → 杂灌丛 → 山杨—白桦 → 山杨—白桦—青扦 → 青扦
气候:干热
冷湿
土壤:森林土
森林土
例4.湖泊的演替
群落:浮游植物 → 沉水植物 → 挺水植物 → 湿生植物 → 中生植物
气候:水生环境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2,生物群落是: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一)、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
例题:生态群落A到D包含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
度不同,表5—5中给出了这些物种得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3.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群落的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区,是两个或 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例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 草原地带。群落的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 地带,在这里,及一些种群密度,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例题: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豆蔻科、 橄榄科和棕榈科。
北方针叶林:
松科的冷杉属、云杉属
8.3 群落的组成
2. 群落组成(Community composition )
根据各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来划分群落成员类型:
A.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B.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C.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 D.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
E.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8.3 群落的组成
优势种
建群种
优势种 优势种
偶见种
Fig.8-2 群落组成示意图
8.3 群落的组成
8.3.3 数量特征(Quantative character )
a.多度(abundance) b.密度 (density) c.盖度 (coverage) d.频度(frequency) e.重量 (weight)
同龄林
异龄林
龄级:按年限将森林划分成不同年龄阶段,速生林为10a,一般为20a

8.4 群落的结构
8.4.3 水平结构( Horizontal structure )
植物群落配置状况的水平格局,包括:
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以及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
8.1 群落及群落生态学
2. 基本特征 (Basic characteristics)
1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 物种间具有相互作用 3 形成特有的群落环境 4 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 5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6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 群落的边界特征 8 物种的不等价性
群落生态学
课前问题
1. 什么是植物群落? 2. 群落外貌特征有哪些? 3. 群落结构特征有哪些? 4. 城市植物群落的特点?
8.1 群落及群落生态学 8.1.1基本概念
群落(生物群落 biotic community):一定时间
内居住在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种群的集合。
植物群落学(synecology ):主要研究植物群落
8.2 植物群落外貌
中国几种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群落(地点) 热带雨林(海南岛)
生活型
高位芽植 地上芽植 地面芽植 隐芽植
物/%
物/%
物/%
物/%
一年生植 物/%
96.88 0.77 0.42 0.98 0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福建) 63.0
5.0
12.0 6.0
14.0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江西) 76.1
正关联:相互依赖,需求相同; AC值越大,越相同。 负关联:竞争排斥,需求不同; AC值越大,越不同。
8
8.4 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
群落结构
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8
8.4 群落的结构
8.4.1 垂直结构( Vertical structure )
外貌特征,尤其是色彩特征。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8.3 群落的组成
8.3.1 区系组成(Floristic composition )
组成群落的植物均属一定起源的科、属植物组成。
EXAMPLES: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
热带雨林:
桑科、龙脑香科、番茄枝科
f.体积(volume)
A
A
AA
A
A
B
A AA
A
A
B
A
B
A
A
8
8.3 群落的组成
8.3.4 综合特征-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重要值: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 合 指标。
物种重要值(IV)= 相对多度(RA) 相对频度(RF) 相对盖度(RC)
3
RA=某物种多度/群落中所有物种的多度和×100% RF=某物种频度/群落中所有物种的频度和×100% RD=某物种盖度/群落中所有物种的盖度和×100%
群落外貌: 群落植物的生活型特征、色彩和形状。
针叶林
矮曲林
草地
湿地
8.2 植物群落外貌
8.2.2 生长型(Growth form)
根据植物可见结构划分(《中国植被1980》)
A 木本植物
乔木:明显主干,H≥5m 灌木:无明显主干, H < 5m 竹类:特殊草本 藤本:植物体细长,不能直立.
B半灌木与小半灌木
C草本植物
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
D叶状体植物
苔藓及地衣 藻菌
8.2 植物群落外貌 8.2.3 生活型(Life form)
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固有外部形态。
根据(Raunchier,丹麦)系统(休眠芽的位置)划分为:
(A)高位芽植物(≥25cm); (B)地上芽植物(<25cm); (C)地 面芽植物(0cm); (D)地下芽植物(<0cm); (E)一年生植物(当年完成)
8.3 群落的组成
8.3.5 种间联结( association)
不同物种在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
AB A A B B AB AB
B
AA
AB AB B
Hale Waihona Puke 种A+ 种B + a
-c
b (a+b) d (c+d)
(a+c) (b+d) n
a=5 b=4 c=4
d=3
AC
ac bd
(a b)(b d )(d c)(c a)
1.0
13.1 7.8
2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北坡) 52.0
4.4
38.0 3.7
1.3
寒温带暗针叶林(长白山)
25.4
2.0
39.6 26.4
3.2
温带草原(东北)
3.6
41.1 19.0 33.4
8.2 植物群落外貌
8.2.4 季相(Seasonal aspect )
季相:随气候季节性变化,群落呈现出不同的
8.1 群落及群落生态学
3. 群落命名(Community denomination)
以优势种,如毛竹群落; 以所占自然环境,如崖壁植物群落; 以优势种生活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 以群落动态进行分类 和命名,如先锋群落。
毛竹群落
崖壁群落
常绿阔叶林群落 先锋群落
8.2 植物群落外貌 8.2.1 群落外貌(Community aspect)
森林群落随着光照
A
强度渐减,依次为:
A林冠层(乔木层I)
B下木层(乔木层II)
C灌木层
B
D草本层
C
E地被层。
Generally
D
不同高度的乔木幼苗
划入实际生活的层次中。
E
8
8.4 群落的结构
8.4.2 年龄结构( Age structure )
年龄结构:树木的平均年龄组成。 同龄林:树木年龄相同或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 异龄林:树木年龄相差超过一个龄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