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爱因斯坦案例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罗列成功的原因谈人生发展启示

爱因斯坦案例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罗列成功的原因谈人生发展启示不可否认的是,爱因斯坦在好奇心方面的天赋过人。
如他5岁时就能提出连普通大人也想不出的问题:为什么那东西(司南)只是指向某一方向,而不是指向其他别的方向?爱因斯坦生于德国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性格温和、思想自由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娴静温雅、喜爱艺术的家庭妇女。
由于他的母亲喜欢音乐,在他六岁时就教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这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得到了艺术美的体验,产生了对美的追求。
所以当爱因斯坦来到这个世界以后,他就生活在充满思想自由、艺术色彩和感情融洽的家庭里。
这种自由和谐的家庭生活精心呵护了他孩时的好奇心,为他自由的发展了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经常去他家吃饭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他的启蒙老师,把爱因斯坦引向了自主学习的道路。
这名大学生每次来他家时都会给他带一些书让他读,他非常喜欢,认真读、及时间,锻炼了他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的小学和中学在德国完成,大学在瑞士完成。
他在整个求学的过程中,总是善于质疑,敢于怀疑经典和权威,善于提出问题。
如爱因斯坦16岁时在钻研经典力学和电磁理论的过程中,突然产生了后来导致狭义相对论创立的跟随光线旅行的追光悖论。
他善于独立思考、独立行动,不愿意按别人设定好的思路去做,善于另辟蹊径,极富创新精神。
这些无疑对他从事科研工作、成功创立相对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加工作以后,他也是如此,并且对提出的问题不轻易放弃,不得到满意的解答决不罢休。
如面对相对论与量子论不能统一的矛后,他开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他尝尽了无数次痛苦的失败,但他仍能继续坚持、继续努力,直到病逝。
纵观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由于他有强烈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的自学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广泛地学习,逐渐地形成了越来越健全完美的人格,成为一个有鲜明个性特征、良好道德品质且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同时,也逐渐地形成了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信念。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人生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都非常重要。
内因是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包括个人的天赋才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外因则是指外部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影响,包括社会背景、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这些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生的发展。
首先,内因是人生发展的内核。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这是人生发展的基础。
个人的天赋才能决定了人们在方面是否具备优势,比如音乐天赋的人在音乐领域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内因的体现。
此外,个人的智力水平也是人生发展的内因之一、智力水平高的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而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人的发展路径,乐观向上的人更容易克服困难,积极面对挑战,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然而,单纯依靠内因是远远不够的。
外因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社会背景是影响人生发展的外在条件之一、社会背景不仅决定了个人所接触到的资源和机遇,而且也影响到个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从一个贫困家庭出生的人,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可能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因此社会背景是决定人生走向的重要因素。
另外,家庭环境也对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教育资源,帮助个人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准则,对于个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育资源也是促进人生发展的重要外因。
教育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因果互补地促进人生发展。
首先,个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潜力。
同时,个人也应该积极利用社会环境和条件,寻找机会和资源,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例如,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扩大人际关系,获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通过主动参加培训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单元-用辩证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联系、人际关系、发展的含义和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让学生懂得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
能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顺境和逆境【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启发教学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前面我们学习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好人生路懂得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好事还是坏事,归纳:(失败乃成功之母)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导入新课。
板书: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讲授新课板书: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把我们任何一个人放在没有人烟的沙漠上一年你生存下来吗?P42人际交往是第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P43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1)联系的含义:P44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联系的分类:P44相关链接;(4)联系的特征:P45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哲学与⼈⽣》教案第六课⽭盾观点与⼈⽣动⼒ 《哲学与⼈⽣》教案 第六课⽭盾观点与⼈⽣动⼒ 【教学⺫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了解“⽭盾” 、“对⽴” 、“统⼀”的基本含义,理解⽭盾的概念,掌握⽭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学会⽤⽭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中的问题,在解决⼈⽣⽭盾的过程中促进⾃⾝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 1.学会⽤⽭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发展。
【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发展。
2.⽭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和源泉,也是⼈⽣发展的动⼒。
【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多媒体展⽰录像: 《猫和⽼⿏》⽚段 学⽣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盾双⽅既对⽴⼜统⼀的关系。
提问:⽣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活中具有两⾯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边具有两⾯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球⽐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与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与反作⽤⼒等。
〈新课讲授〉 ⼀、⽤⽭盾的观点看问题 1.⽭盾是事物对⽴统⼀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性。
例如:⺴络对⼈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们的视野,给⼈们⽣活带来⽅便;另⼀⽅⾯,⺴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可以给⼈造成很⼤的伤害。
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盾。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教案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教学难点
明确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并运用到本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中
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前
置
作
业
分三个小组完成课前作业
布置课前作业
阅读书本P75-79,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
回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加深学生对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请你谈谈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的理解。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加以巩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
学
反思(2)学Fra bibliotek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指导学生展示成果
展示成果,结合实例分析外因的作用及条件。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学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对待机遇。
指导学生展示成果
展示成果,结合案例分析如何正确对待机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内外因结合的重要性,认识成功首先离不开个人主观努力,同时也要学会正确对待机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突出教学重点。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故事导入---丁俊晖的故事(P75案例)
提问:
(1)促成丁俊晖成功的原因都有哪些?
(2)只有家人、经纪人、赞助商的帮助能否带来他的成功?
思考、回答
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doc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
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再如:让学生观赏漫画《他敢剪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拿剪刀的人叫甲,另一个叫乙。
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吗?为什么?(2)假设乙战胜甲,夺了剪刀,乙敢剪吗?学生展开讨论,作出结论:甲手拿剪刀,处于强盛一方,但他不敢剪。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修订版

内 因 外 因
含义
内部 作用 根 表现 源 矛盾 据 泉
外部 作用 条 矛盾 件
表现
含义
加速 延缓
随堂练习
1.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 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事物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与性质
要进一步理解事物的发展,把握人生的进程, 需要我们研究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辩证关系 及其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 境,事物内部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与性 质。
2、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温 度
作用于
发生
同化— 异化 遗传—变异
想一想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
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 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 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 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 解决矛盾中我们得到成长。
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境
寓言故事
一批珍贵的花瓶在炉中烘烤,一座家神蜡像被 人不经意地放在炉旁,开始熔化。它使劲抱怨 炉火:“瞧,你待我多么无情!你使这些东西 被加固,却让我熔化”。炉火答道:“这只怨 你自己的本性,至于我,不管是什么时候,在 什么地方,我都是火”。 这则寓言反映了……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1.张三要剪李四头上 1.张三要剪李四头上 的绳子说明什么? 的绳子说明什么? 2.请问李四敢剪吗? 2. 请问李四敢剪吗? 为什么? 为什么?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2)不能忽视外因
视 频 : 孟 母 三 迁
为什么孟母要三次搬家?并结
合当前实际谈一谈:家长为什么要 想方设法送孩子到名牌学校就读。
聊一聊: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3)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我校汽修学子
小结:
矛盾
事物的内部矛盾
内因
事物的外部矛盾 外因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
• 探究实践
• 1、运用内外因相互结合的原理对青少年犯罪 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 2、运用内外因相互结合的原理为晋江的经济 发展“谏言献策”。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充分重视学 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真正发挥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从上课的过程来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 极性是很高的,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办法让每 个学生的想法都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课 后通过班级微信群与学生探讨,让学生可以尽情表 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说明:事物是内外因
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个人成长中,培养理论联
系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
因素以及如何对待这些因素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长,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重点的依据:这一问题的教学既是这一节课中所 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对学 生的影响极大,所以作为重点来处理。 教学难点: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难点的依据:从学生的现实表现看,许多问题都 发生在不能正确理解内外因的不同地位作用,不能正 确对待外部环境,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难度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播放视频:《厉害了我的国》《中国一分钟》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内外因相结合。
小结: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并把这对关系引入人生发展中。
学生对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出内因和外因,并体会内外因的不同地位作用。
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知识升华落到实践
1、运用内外因相互结合的原理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运用内外因相互结合的原理为晋江的经济发展“谏言献策”。
升华知识并运用于实践。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发挥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学法
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并运用实践。
课前准备
①自我诊断:最近两周的学习状态理想吗?原因是什么?
②搜集一些名人成才的事迹。思考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③搜集一些能体现内外因关系的党的方针、政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教学设计
课题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课程
哲学与人生
授课人
林双玲
授课班级
16汽修5班
教材分析
《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促进人生发展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这一框的内容,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框是在上一框题阐述了世界观原理之后的方法论,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本框题在哲学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1分钟)
矛盾、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
积极回忆
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
情境导入
(3分钟)
展示漫画:张三过崖记
1、张三为什么能跳过悬崖?
2、狗的追咬是唯一原因吗?
结论:1、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境。
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设疑解难
(15分钟)
从上课的过程来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办法让每个学生的想法都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课后通过班级微信群与学生探讨,让学生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
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
通过母鸡孵蛋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受精的种蛋---内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外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说一说: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成功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原因。
(2)不能忽视外因
回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加深学生对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理解。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3分钟)
1.“严师出高徒”,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B.外因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外因有时起着决定作用
2.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谈谈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的理解。
学生积极分析晋江申办成功的内外原因,得出结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观看视频
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来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哲学从生活中来这一理念。
抓住我们晋江成功申办世中会这件大事,既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又调动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感受中国强大的同时,意识到,我国经济发展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对外开放。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辩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需要学生在已有认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事物发展的原因。本次授课的班级是汽车维修班,这个班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强,但性子较急,缺乏抽象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引导。
教法学法
教法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制造悬念,点拨学生思考,创设情境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中,自主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说明:事物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个人成长中的内因和外因。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分析个人成长中的问题,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如何对待这些因素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播放孟母三迁的动画。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孟母要三次搬家?并让学生结合当前实际谈一谈:家长为什么要想方设法送孩子到名牌学校就读。
(2)不能忽视外因
说一说:当前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自主得出结论:外因不可忽视,对外因要做一分为二的分析。
讲一讲: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图片展示汽修学子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良好的竞赛成绩,引导学生明白:个人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但不能忽视外因,对外因要做一分为二的分析。
思考问题,反思自我
思考问题,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反思自己,思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把个人努力和外部条件相结合。
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人生发展也必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通过观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努力是个人人生发展的内因,是关键。
通过孟母三迁的动画让学生明白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对外因必须做一分为二的分析,积极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重点的依据:这一问题的教学既是这一节课中所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所以作为重点来处理。
教学难点:明确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
难点的依据:从学生的现实表现看,许多问题都发生在不能正确理解内外因的不同地位作用,不能正确对待外部环境,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难度较大。
让所学知识渗透到实际生活学习中,寻找自身差距,确定今后努力方向。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点。
板书设计
(3分钟)
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境
2、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3、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联系自我突出重点
(20分钟)
1、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漫画展示师生情景对话,让学生了解人生发展除了外部环境外还要有个人努力。
展示学生学习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班的同学在大致相同的环境下受教育,有的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进步很快,有的进步很慢?引导学生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