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C.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D.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有着深厚的戏曲艺术传统,辽杂剧、金院本到北杂剧都在此出现,孕育了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到中国戏曲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明清传奇(昆曲)的兴盛也是至北京而达到鼎盛。
可以说,戏曲的()在北京深厚而肥沃。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既拥有巨大市场,也决定着全国的文化风向。
在京剧形成之前,北京的戏曲(),除昆、弋之外,秦腔等花部诸腔都早已活跃于北京戏曲舞台。
徽班之所以能① ,占据北京戏曲舞台,一定意义上就在于当时北京宽松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与生态。
作为都城,北京在思想文化上体现出多元性与包容性,不同艺术、不同声腔都有其市场和观众,这种格局使得京城戏曲舞台犹如万花筒,② ;又如一个熔炉,各种声腔可在其中裂变组合、③ 。
徽班在安徽与北京间几进几出,这个过程对戏班和戏曲本身也是一种历练,在与昆、弋及花部诸腔的接触、交流中,彼此取长补短,借鉴融合,使得四大徽班在京城保持了“安庆色艺最优”的美誉与地位。
徽班除唱徽调二簧外,(),包括京腔、秦腔、昆曲和时尚之曲,属于多种声腔并奏。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3.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参考答案:21.B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思维表达的主要方式。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阅读、写作和口语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1.广泛阅读:读各种各样的文章、书籍,涉猎广泛的阅读材料可以培养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
2.注重理解: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字面意思,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推测作者意图等方法,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3.积极思考:阅读时要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思考作者表达的观点、论证逻辑等。
这样可以增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写作可以培养思维、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1.多写作:勤于写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可以多写日记、读后感、作文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模仿优秀作品:阅读高质量的文章,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论证方法和结构组织,然后模仿写作。
通过模仿优秀的作品,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3.语言规范:注意语法、修辞和逻辑的规范运用。
规范的语言能够使文章更加流畅,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三、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是与他人进行直接交流的方式,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提高口语能力的方法:1.多与他人交流:与他人进行对话、辩论或讨论,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参加口语角、社团活动或者与外国友人交流等方式。
2.注意语音语调:提高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避免发音错误、语调不当等问题。
可以参考标准的口音录音进行模仿。
3.词汇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可以通过多读多听,背诵诗歌或者词汇卡片等方式进行积累。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方式。
它涉及到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的总结:
1. 词汇选择:
-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选择:根据上下文和语义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汇,以表达准确的意思。
-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形容词描述名词的性质和特征,副词则描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程度、方式和时间等。
- 动词的准确选择: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和精确。
2. 语法结构:
- 句子结构的变化: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主谓宾结构等,可以改变句子的重点和表达方式。
- 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使用适当的时态和语态,以准确表达动作的发生时间和主语的身份。
- 并列句和复合句:使用并列句可以表达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但相关的思想;使用复合句可以将多个句子组合在一起,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 修辞手法:
-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 排比和对偶:通过排列和对比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加强表达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 反问和夸张:使用反问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有效地传达思想和意义。
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强交流的效果和影响力。
专题16 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一、准确(一)辨析歧义1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如:(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分析:(1)句中“批评的人很多”,一种可以理解为指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一种可以理解为指文章发表后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2)句中“自己”,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老师”,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我”。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如:(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4)你为什么打他。
分析:对(3)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
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
对(4)来说,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而该好好教育。
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我”。
看来,重音位置不同,同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因此,这两个句子都含有歧义。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如:(5)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6)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分析:对(5)来说,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对(6)来说,在“来”之前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上上来的人喝;在“晚”后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一步上来的人喝。
这里的“批评的人很多”、“自己”都存在多义,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如:(7)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8)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分析:对(7)来说,“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这样,这个句子有歧义。
对(8)来说,“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5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
如:(9)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言文字运用”

智识专题聚焦“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
语文课程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要培养学生观察语言文字现象,发现问题并从中找到语言文字规律的能力。
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言文字运用”与其他学习任务群是有所不同的。
本文试着在这一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对“语言文字运用”加以探析。
一、如何理解该学习任务群中的“语言文字运用”(一)目的是奠定语文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1]语文课程中的“语文实践”,指的是使用汉语言进行真实世界中的交流或应用活动的实践过程,包括“识字与写字”“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
学生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不断加深对祖国语言特点和运用规律的认识,优化自身的言语表达,形成自己的言语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同时,对汉字构字组词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和整理,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感受汉字文化的内涵。
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经验和探究汉字特点和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理解力,推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具体过程如下页图1所示。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言文字运用”曹爱卫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是奠定语文基础,内容指向汉字方面和词句段篇的积累与梳理,核心要义则在于将语言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其实践路径是多样的,“发现用词规律—积累语言经验—运用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梳理表达规律—运用语言”“理解言语意图—探究表达智慧—运用语言”是基本路径。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任务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观察、分析、整理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经验发现汉字构字组词的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语文实践活动(识字与写字、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形成良好语感,奠定语文基础图1(二)内容指向汉字方面与词句段篇的积累与梳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各年段学习内容指向基本一致,除了第一学段有四条,其他学段都是三条。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补写句子“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是题目总要求。
【方法技巧】1.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
“站”得高才可看得“深”。
微观填写,需要有宏观主体背景作为依托。
全段谈及什么话题,有哪些观点,段内、段与段间的结构层次怎样……观其大略,勾其要旨,这就是格局。
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填写句子的前提条件,也为对各段内容压缩(按句式、限字数)做准备。
2.前后关联词的对应关联词是句子内部分句间、段落间的连贯性表达,体现出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
由上下文给出的关联词,结合语境,推断出对应的关联词以及相应填写的内容。
遇到有关联词的地方,要有强烈的敏感度。
3.前文总说,后文分说总说的内容有几点,分说的内容要按顺序对应。
所填写的句子对应在分说的哪一点上,从而抓住所填写的关键内容。
要从宏观上了解段落间的结构层次关系。
要有顺序感。
4.句式内容的对称有时前句或后句的句式表达,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所填写的句子有仿写的意味。
要有寻找前后句式对称的意识。
5.关键词就是得分点填写句子虽然有很多主观成份,但是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往往在前后文中有提示和照应。
这些关键信息,就是重要评分要素。
能不能得分,往往看有没有这些关键信息。
要学会扣关键词语,以前后勾连,衔接紧密,表述一致。
还要学会与关键词相对应的意思表达。
6.标点的提示作用标点在分句间结构与句群间关联和句意前后文衔接的连贯性上,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要学会看所填写句子后面紧随的标点。
如问号,前面问什么,后面就答什么;后面答什么,前面就问什么;如冒号,表示总分或解释说明;如分号,表示并列,此时特别要注意并列前后的句式对应。
修辞手法从历年高考真题分析,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
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考点的基础点:修辞手法的理解。
【新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1)济南市2024届高三一模(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
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
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
①,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
②,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逐渐A。
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③。
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
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
”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
修养这种胸襟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B,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第一段第一行的两处“譬喻”,也可以用“比喻”来代替。
B.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使用的引号,有引用和强调的作用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
D.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两个“对于”,改为“对”,不符合语境。
19.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找到施展才华的工作?目前来看,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被投喂了海量数据,知识库非常庞大,但是其准确度还远远不够。
语言文字运用完整公开课PPT课件

阅读理解训练
拓展阅读视野
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优秀读物,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写作表达训练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思想、清晰阐述观点、生动描绘事物的能力。
写作表达训练
培养写作兴趣和信心 01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兴趣 02 和信心。
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03
写作表达训练
• 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构思、选材、组织、修改等,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 · 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构思、选材、组织、修改等,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写作表达训练
拓展写作素材和思路
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和思路,引导学生拓展写作 视野,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训练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现代语言文字运用 02
现代社会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形式和手段更加多 样化,包括书面写作、演讲、媒体传播等。
03 未来语言文字运用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式和手段将 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如人工智能在语言文字处理 中的应用等。
02
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
语音知识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言学习的基石。
02 传承文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文字 的运用,人们可以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
03 发展思维 语言文字运用对人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 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和创造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人们通过口头表达和简单的符号进行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种语言的文字系 统。
详细描述
选取优秀学术论文,对其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 论等部分,理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无垠(yín)
C. 迁徙(xǐ) D. 凋零(diāo)
畸形(qí)
干涸(hé) 酝酿(niàng)
相形见绌(chù)
一丝不苟(gǒu) 参差不齐(cān)
[解析] A:玷污zhān改为diàn D:参差不齐(cān)改为(cēn)
B:畸形(qí)改为(jī)
应考链接
一、形声字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 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叫声旁。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 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仓”做声旁, 可以组成“沧、苍、舱”等读“cāng”的形声字。 形声字的声旁本来是表示字的读音的,但是由于古今 语音的变化,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已经不能准确表 示现 代的语音。因此造成了很多同学根据声旁的读音而错 读汉 字的情况。比如:“莘莘学子”的“莘”不读“xīn”, 而读“shēn”;“吮”不读“yǔn”,而读“shǔn”; “矿”不读“guǎng”而读“kuàng”。
第一篇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章 语言基础知识 第一节 字音
考点扫描
1.考点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考点阐释
汉语拼音是中考语文命题必须关注的一个考点。根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应累 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因此,学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主要注意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字和多音字,能辨认常用 汉字的习惯性错读,会辨析形似字的不同读音和多音字在 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
二、形近字 汉语中有不少形体相近的字,因为不认识或没有注意而 读成与其形近的字的读音,造成误读。如“病入膏肓”的 “肓(huāng)”易读成“盲(máng)”,“饮鸩止渴”的“鸩 (zhèn)”易读成“鸠(jiū)”等。 三、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那些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读音的字。多音字 在现代汉语中为数不少,这给识记和拼读带来了不少麻烦。 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古代读音和现代读音不同,如“凹”,古读“wā”, 现读“āo”。 2.词义不同,读音不同,如“散”字读“sǎn”时,意 义是“没有约束,零散不规则”,所以“松散、散装、散居” 应读“sǎn”;读“sàn”时,意义是“由聚而散”,“散场、 解散、散伙、烟消云散、散步、散发”等都是先集中后散开 的,所以,要读“sàn”。
真题体验
1.(2010 温州)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 汉字。
上海世(bó)(1)
博
会隆重开幕了!从这一刻
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体现到来自全 采 __展示之中,贯穿于184个日日 球的精 (cǎi)(2)___ 夜夜。这一曾经和中国彼此(yáo)(3)____ _望的人类文 遥 明盛事,将隆重写入中国历史。她饱蘸底蕴深厚的“中
国红”,演绎一个(xuàn)(4)________丽多姿的中国传奇。 绚
2.(2010 杭州)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归咎(jiù) B. 蹒跚(pán) C. 拮据(jū) 阔绰(chuò) 阴晦(huì) 倜傥(dǎng) 人迹罕至(hǎn) 忍俊不禁(jìn) 义愤填膺(yīng) 颔首低眉(hàn)
愧怍(zà)
荫庇(yìn) 潮汛(xùn) 追溯(shuò)
中流砥柱(dǐ)
相形见绌(chū) 孜孜不倦(zī) 问心无愧(kuì) B:惬(xiá)改为
A:愧怍(zà) 改为(zuò) D:静谧(bì) 改为(mì)
4.(2010娄底)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
项是 ( D )
A. 迁徙(xǐ)
热身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栖身(xī) 偌大(ruò) 坦荡如砥(dǐ) B.筵席(yàn) 归省(xǐng) 觥筹交错(gōng) C.祠堂(cí) 刹那(chà) 明眸善睐(móu) D.箴言(zhēn) 萧瑟(sè) 残垣断壁(huán) [解析] A:“栖”读qī,B:“筵”读yán,D :“垣” 读yuán。]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 A.谛听(dì) 提防(tí) 斟酌(zhēn) B.驯良(xùn) 虔诚(qián) 堕落(zhuì) C.上溯(sù) 淳朴(chún) 婆娑(suō) D.魁梧(wú) 呜咽(yàn) 歉疚(jiù)
[解析] A:“提”读dī,B:“堕”读duò,D:“咽”读yè
3.命题特点
(1)填写题:给词语、成语或句子中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 (2)选择题: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或选出所列词语中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读 音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或选出所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
全正确或有错误的一项;或选出所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
误的一项。 (3)改错题:改正所列词语中不正确的读音。(较少出现)
D. 悲怆(cāng) 猝然(cù)
[解析]
B:“禁”读“jīn”
C:“傥”读”tǎng”
D:“ 怆”读“chuàng”
3.(2010 长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 一项是 ( C )
A. 妖娆(ráo)
B. 惬意(xiá) C. 点缀(zhuì) D. 静谧(bì) [解析] (qiè)
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如:“泊”字,有“bó”和 “pō”两种读音,我们可以大致把动词类的读成“bó”, 譬如“停泊”“漂泊”“泊车”等;可以把名词类的读成 “pō”,譬如“湖泊、梁山泊、血泊”等。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如“露”字,在书面语中 读为“lù”,譬如“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 等;在口语“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等词语中读为 “lòu”。
B. 恐吓(hè) C. 对峙(zhì) D. 星宿(xiù)
迸裂(bèng)
狡黠(jí)
岿然不动(guī)
义愤填膺(yīng) 茅塞顿开(sāi) 心有余悸(jì) B:狡黠(jí)改为xiá
眩目(xuàn) 山岚(lán)
[解析] A:岿(guī)改为(kuī) C:茅塞(sāi)改为(sè)
5.(2010 南京)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玷污(zhān) 肃穆(mù) 巧妙绝伦(1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