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0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1

合集下载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说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说课教学课件

重点词汇
荷花、擎雨 盖、残菊、 傲霜枝。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课文讲解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
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 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 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 得生机勃勃。
一年/好景/君须记,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 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宋代文学 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辛
要求
读读 准准 节字 奏音 。,
读 通 句 子 ,
课文讲解
[]
最 是
一菊荷 年残尽
宋赠
/ 橙 黄 /
/// 好犹已 景有无 ///





橘 君傲擎

绿 须霜雨
时 记枝盖
。 ,。,
zènɡ
liú
cán
yóu
赠刘 残 犹
ào
jūn
傲君
重点拼读
多 音

擎 qíng 傲 ào
(擎天) (骄傲)

橙 c (橙色)
橘 jú (橘红)
字词解释
擎:举,向上托。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犹:还,依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须:必须。
拓展延伸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 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 《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 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 找读读哟!

三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三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素芭只有独自 流泪伤 心,得 不到任 何关心 ,唯一 的所谓 的好友 帕勒达 帕只是 专心致 志地钓 鱼,丝 毫没有 离愁别 绪,反 倒是漫 不经心 地证实 了这个 噩耗, 给了素 芭更大 的打击 。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课文讲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 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 枝还在傲寒斗霜。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生字学习
赠刘残犹傲 君橙橘盖菊
自学提示
听课文朗读,然后自己朗读, 看看自己是否理解诗的含义。
课文讲解
理解划线字的含义。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尽:达到极端。这里 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凋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擎雨盖:这里指荷叶。 正是橙黄橘绿时。 残:残败;枯萎。
理解诗句的含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文学成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成为“三苏”。
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 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只有懂得舍与得,才不会被利禄牵 扯而过 度奔波 劳累; 一个人 只要能 够自得 其乐, 即使有 所失也 不会为 此不快 乐;一 个人只 要拥有 高深的 道德修 养,即 使没有 官位也 能内心 平静轻 松。

3.文本中不断提到“大自然”,在充 满了诗 情画意 的大自 然面前 ,在可 爱温顺 的小动 物面前 ,素芭 没有任 何交流 的障碍 ,她甚 至能比 常人更 为轻易 地表达 自己。

三年级第四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三年级第四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三年级第四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哎呀,说起三年级第四课的中的,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你想想看,这古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一下子就把咱们拉进了诗
人的世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前两句就好像在
跟咱们说:夏天的荷花都谢啦,连那像雨伞一样的荷叶都没啦,可菊
花虽然残败了,却还在那顶着寒霜呢!这不就像咱们有时候遇到困难,有的人退缩了,可有的人还在坚持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后两句多鼓舞人心呐!诗
人在告诉刘景文,你可别觉得现在不好,这一年中最美的景色你得记
住呀,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

这就好比咱们在生活里,
也许此刻觉得不如意,但是美好的时刻说不定就在前面等着你呢!
我觉得呀,这首诗真的太妙啦!它不只是在说景色,更是在告诉咱们,不管啥时候,都别灰心,美好的东西一直都在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山行》(部编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山行》(部编版)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
苏 轼
赠 刘 景 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 宋文学家、散文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 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 赋》、《石钟山记》等。
二、《赠刘景文》一诗中前两句描写残秋景 象,联系全诗看,写菊,荷的作用是什么?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 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 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这全然是为了强 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 时。
三、《山行》是什么意思?诗中描写了诗 人在山路上看到的景色,请说说都是什么?
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 勃勃,鲜艳夺目,为传诵的名句 。
巩固练习
一、把下面的句子填完整 1、一年好景君须记,__最__是__橙__黄__橘__绿__时_____。 2、_停__车__坐__爱__枫__林__晚__,霜叶红于二月花 。
——“山行”是在山中行走。 ——诗人看到山、石径、白云、人家、 枫林、霜叶。
苏轼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 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 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 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 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 黄橘绿的时节啊!
残菊
败荷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作者简介
杜牧,晚唐时期的著 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 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 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 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 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 紫微”、“杜樊川”。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 (共22张PPT)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前两句,理解意思。 2.怎样刻画菊花的形象?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
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 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 显得生机勃勃。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 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 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特点: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Fra bibliotek是硕果累累的时节,
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我会认
zâng liú
cán

ào
jūn
chãng

赠刘 残 犹 傲 君 橙橘
我会写
熟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
课后作业
把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
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 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 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课文讲解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深秋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 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导语】《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鼓励诗。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枯萎。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枯萎。

犹:仍旧。

傲霜:不怕霜冻冰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枯萎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枯萎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风景,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点。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风景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动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音调,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美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势。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知道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画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入的哲理(2)进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知道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是《赠刘景文》的原文、翻译译文、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0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

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

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

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

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

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

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

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

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

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

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

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