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休克_【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休克ppt课件

04
新生儿休克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新生儿休克通常表现为反应差、 嗜睡、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发
凉、呼吸心率增快等。
血压下降
新生儿休克时,血压常低于同年龄 正常值,但需注意血压不是诊断休 克的唯一标准。
其他指标
如尿量减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 长等,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鉴别诊断
新生儿窒息
06
新生儿休克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原则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通过扩容、输血等方式,及时补充血容量, 改善血液循环。
纠正酸中毒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碱性药物,纠正酸 中毒,维持酸碱平衡。
改善心功能
应用强心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 出量。
控制感染
针对病因,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防 止病情恶化。
护理措施
02
新生儿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发生机制
01
02
03
微循环障碍
休克时,新生儿微循环会 出现明显障碍,导致组织 缺氧和代谢紊乱。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新生儿休克时,有效循环 血量会显著减少,导致血 压下降和器官灌注不足。
神经体液调节失衡
休克时,新生儿神经体液 调节功能会出现失衡,导 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症状。
05
新生儿休克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早期识别与干预
对新生儿休克进行早期识别,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
恶化。
病因治疗
针对导致休克的病因进行治疗, 如感染、失血、过敏等。
改善循环
通过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性药物等措施,改善新生儿血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 ppt课件

4
ppt课件
脓毒症定义:
为由疑诊或确诊感染导致的SIRS。
ppt课件
5
感染性休克定义:
为脓毒症伴心血管功能不全,指血压低于同龄儿血压 第5百分位,或收缩压低于同龄儿正常血压2SD,或需 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5 ug/kg/min或任何 剂量的多巴酚丁胺或肾上腺素)维持正常血压,或具 有以下任何2条:(1)不能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 BE>5.0 mEq/L;(2)血清乳酸升高,大于正常上限的2 倍;(3)少尿:尿量<0.5 mL/kg/h;(4)毛细血管 再充盈时间(CRT)延长:>5 s;(5)中心体温和周 围体温差3℃以上。对新生儿的心率、外周血白细胞计 数、收缩压的第5百分位水平或第95百分位水平进行定 义(表1)。
ppt课件
16
诊断及指标评价 美国危重医学会(ACCM)在2007年更新的指南对 关于足月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指南中强调,感染性 休克早期识别,应在发生低血压前通过临床表现早 期识别,包括体温高或低体温、意识状况改变、外 周血管阻力变化引起CRT>2 s等。新生儿发生感染性 疾病,在有下列情况时应注意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发 生:心率增快,、呼吸窘迫,、喂养困难、肌张力 差、皮肤颜色差,。呼吸增快,为组织灌注不良的 表现,尤其母亲存在绒毛膜羊膜炎或胎膜早破时间 长,应考虑新生儿发生早发型感染时。
ppt课件
9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释放的
内毒素和外毒素刺激单核吞噬细胞、 中 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等,生 成并激活各种内源性炎症介质,作用于 心血管和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引起微 循环障碍,导致休克。
ppt课件 10
ppt课件
脓毒症定义:
为由疑诊或确诊感染导致的SIRS。
ppt课件
5
感染性休克定义:
为脓毒症伴心血管功能不全,指血压低于同龄儿血压 第5百分位,或收缩压低于同龄儿正常血压2SD,或需 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5 ug/kg/min或任何 剂量的多巴酚丁胺或肾上腺素)维持正常血压,或具 有以下任何2条:(1)不能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 BE>5.0 mEq/L;(2)血清乳酸升高,大于正常上限的2 倍;(3)少尿:尿量<0.5 mL/kg/h;(4)毛细血管 再充盈时间(CRT)延长:>5 s;(5)中心体温和周 围体温差3℃以上。对新生儿的心率、外周血白细胞计 数、收缩压的第5百分位水平或第95百分位水平进行定 义(表1)。
ppt课件
16
诊断及指标评价 美国危重医学会(ACCM)在2007年更新的指南对 关于足月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指南中强调,感染性 休克早期识别,应在发生低血压前通过临床表现早 期识别,包括体温高或低体温、意识状况改变、外 周血管阻力变化引起CRT>2 s等。新生儿发生感染性 疾病,在有下列情况时应注意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发 生:心率增快,、呼吸窘迫,、喂养困难、肌张力 差、皮肤颜色差,。呼吸增快,为组织灌注不良的 表现,尤其母亲存在绒毛膜羊膜炎或胎膜早破时间 长,应考虑新生儿发生早发型感染时。
ppt课件
9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释放的
内毒素和外毒素刺激单核吞噬细胞、 中 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等,生 成并激活各种内源性炎症介质,作用于 心血管和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引起微 循环障碍,导致休克。
ppt课件 10
新生儿休克PPT课件

(3)有肺出血先兆。
(4) 病情继续加重及恶化。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新生儿休克的抗休克过程一般为6~8 h,临床 上要求抗休克治疗6~8 h后病情有所好转。若抗休 克治疗效果不理想,且表现进一步加重,应尽快用
呼吸机治疗。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2.呼吸机撤离: 血气恢复正常不是撤离呼吸机的指征 病情稳定,原发病明显好转,肺无渗出性阴影,在 Fi02≤0.3时,PaO2>6.67 kPa,PaCO2<8.0 kPa,通 气模式改为CPAP 4h后,血气仍在正常范围,方可 撤机
脉压变小
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
3.后期:主要表现为多器官功能损害和DIC。肺出
血最多见,多死于肺出血及呼吸衰竭
新生儿休克诊断
1.临床表现:在休克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早期:微循环痉挛 中期:微循环淤血 晚期:MOF/DIC
新生儿休克诊断
2.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代酸表现(PH、BE)
(2) 电解质:K+↑
剂量:20~40u /Kg q8~12h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呼吸支持:
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防止组织缺氧和
CO2潴留,维护肺泡扩张,减轻肺水肿是现代休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1.呼吸支持治疗的指征
(1)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 。 (2)出现呼吸肌疲劳或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
新生儿休克的护理
1、掌握药物输注速度 2、严防药物漏于血管外,必要时更换输液 部位
3、应用强心药物、升压药物及扩张血管药
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新生儿休克的护理
新生儿休克PPT课件

注:5分为轻度休克,6~8分为中度休克,9~10分为重度休克 1)肢端凉至膝肘以下或肛指温差>6~8℃为发凉,至膝肘或温差≥9℃以上为发冷 2)指压前臂内侧皮肤,放手后<3秒转红为正常,3~4秒为较慢,>4秒为甚慢
治疗
液体复苏
• 首剂20ml/kg,如果休克纠正可停止 • 仍无明显纠正,液体复苏达40ml/kg要有好的呼吸管理, 并做好强心准备 • 休克仍进行性加重或肝脏进行性增大时,液体复苏达 60ml/kg应给予强心和辅助通气 • 有时持续液体复苏是必要的 • 在第一个小时的快速液体复苏是纠正新生儿和儿科感 染性休克的关键 • 输液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半小时内) • 液体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目前仍推荐晶体液,白蛋白 扩容效果不如生理盐水,而不良反应较生理盐水多 (肺水肿及加重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 心输出量减少所致的症状 血压下降,足月儿<50mmHg,早产儿 <40mmHg,脉压差小 股动脉搏动弱,甚至摸不到
临床表现
• 脏器灌注不良所致的症状 心音低顿,心率增快>160次/分或心率减慢 <100次/分 呼吸增快,安静时超过40次/分,出现三凹征, 有时肺部有啰音,因肺顺应性低、肺水肿所致 反应低下、嗜睡或昏睡,或先激惹后抑制, 肢体肌张力减弱 ④ 低体温,皮肤硬肿 ⑤尿量减少,每小时<1ml/kg
辅助检查----电解质
• 血清电解质测定 重症休克病人存在不同程度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休克时由于组织缺氧,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和/或通透 性增加,致使Na+进入细胞内,K+逸出,引起低钠血 症 • 在应用大量碱性药纠正酸中毒后,可使血清钾急聚下 降,产生低钾危象 • 在扩容和液体疗法时,在出现急性肾功衰竭时,都需 要测定血电解质,并据此指导治疗
新生儿休克ppt课件

治疗
病因治疗 完善、密切监护 血管活性药物 呼吸支持 其他药物
病因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止血、输血 水、电解质丢失:补液
心源性休克:限液量、纠正心功能、手术 感染性休克:抗感染
完善、密切监护
血压 q15min 体温:注意复温速度 心率:增快?减慢? 呼吸:增快?减慢? 尿量:严格计算出入量 血气分析 补液前后 凝血三、五项:注意DIC的发生 血常规:Hb,Pt,WBC
多脏器损害
休克时间延长后肾血流灌注不足肾皮质和 髓质损伤坏死;
脑循环障碍脑出血和缺血缺氧性脑损害; 肺泡上皮细胞缺血,肺水肿肺功能不全和
休克肺; 缺血缺氧心肌、肝脏损伤心、肝功能不
全
新生儿休克评分
评分 四肢温度
脉搏
血压(收缩压) 皮肤颜色 前臂内侧C.P再 充盈时间
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60mmHg(8kPa)
<3秒
1
凉至膝、肘以 弱
稍低
苍白
3-4秒
下或肛-指温 差6-8℃
45-60mmHg
2
凉至膝、肘以 未触及 正常低20%
发花
>4秒
上,或肛-指
<45mmHg(6kPa)
温差≥9℃
休克分度
轻度:5 中度:6-8 重度:9-10
摘自新生儿急救学第一版 主编 张家骧
剂量:2-20mcg/kg/min
多巴酚丁胺 (Dobutamine)
增加心肌收缩力,对外周血管无效(心源 性及低CO)
剂量:2-25mcg/kg/min(2-10 mcg/kg/min)
新生儿休克护理查房PPT

新生儿休克护 理查房PPT
目录 概述 休克护理查房内容 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确定新生儿的休克类型 评估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处理和管理新生儿休克 总结
概述
概述
什么是新生儿休克? 休克的分类与病因
概述
为什么需要进行休克护理查房?
休克护理查房 内容
休克护理查房内容
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确定新生儿的休克类型
休克护理查房内容
评估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评估新生儿的 生命体征
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呼吸频率、呼吸节奏 心率、心律
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血压、脉搏强度
确定新生儿的 休克类型
确定新生儿的休克类型
需要了解各种休克类型的特点 和临床表现 按照休克类型进行处理和管理
评估新生儿的 血流动力学状
态
评估新生儿的血流动力流动力学状态
心脏功能的评估
处理和管理新 生儿休克
处理和管理新生儿休克
根据休克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 维持新生儿的液体平衡
处理和管理新生儿休克
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液pH值 给予适当的药物支持
处理和管理新生儿休克
定期评估新生儿的休克状态
总结
总结
新生儿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通过休克护理查房能够及时发 现并处理休克
总结
护士在休克护理查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目录 概述 休克护理查房内容 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确定新生儿的休克类型 评估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处理和管理新生儿休克 总结
概述
概述
什么是新生儿休克? 休克的分类与病因
概述
为什么需要进行休克护理查房?
休克护理查房 内容
休克护理查房内容
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确定新生儿的休克类型
休克护理查房内容
评估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评估新生儿的 生命体征
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呼吸频率、呼吸节奏 心率、心律
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血压、脉搏强度
确定新生儿的 休克类型
确定新生儿的休克类型
需要了解各种休克类型的特点 和临床表现 按照休克类型进行处理和管理
评估新生儿的 血流动力学状
态
评估新生儿的血流动力流动力学状态
心脏功能的评估
处理和管理新 生儿休克
处理和管理新生儿休克
根据休克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 维持新生儿的液体平衡
处理和管理新生儿休克
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液pH值 给予适当的药物支持
处理和管理新生儿休克
定期评估新生儿的休克状态
总结
总结
新生儿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通过休克护理查房能够及时发 现并处理休克
总结
护士在休克护理查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小儿休克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护理评估与诊断
治疗措施与护理配合
介绍了如何进行全面的护理评 估,包括观察病情、监测生命 体征、评估器官功能等,以及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 计划。
24
详细讲解了休克治疗的原则和 方法,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感染等, 以及护士在执行医嘱、观察病 情、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的角 色和责任。
13
皮肤护理及预防感染
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体位, 防止压疮发生。
口腔护理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 管理,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同时 ,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 物预防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预防口腔感染。
2024/1/25
14
04
CATALOGUE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5
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应用更多的智能化 监测技术,如实时监测生命体征、自动分析病情等,提高 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小儿休克护理查房ppt课 件pptx
2024/1/25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1/25
• 休克基本概念与分类 •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 • 护理措施与实施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家长沟通与心理支持工作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2
01
CATALOGUE
休克基本概念与分类
。
呼吸
体温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 深度,评估呼吸系统受
(精选课件)新生儿休克

12
2.氧自由基损害
• 近年来氧自由基对细胞损害及导致疾病等方面的认识加深 认为氧自由基参与了休克的发生和发展。正常情况下,氧 自由基在体内的产生和清除保持动态平衡,此平衡靠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维持。休克时自由 基清除剂SOD和CAT作用降低,自由基过度增加。氧自由 基化学活性不稳定,易于失去电子(氧化)或夺取电子(还 原),特别是其氧化作用很强,可对核酸、蛋白质、糖和 脂类等进行攻击和破坏。氧自由基同膜磷脂的不饱和脂肪 酸反应产生脂质过氧化物,使细胞膜及细胞器膜遭到破坏, 易造成一系列组织损害,如损害线粒体膜致能量生成障碍; 损害溶酶体膜释放出溶酶体损伤组织;损害血小板膜产生 脂质过氧化物;使血小板凝聚引起DIC;使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使休克加重。
14
4.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
• 如休克持续时间过长可造成多器官系统损 害,如肾血流灌注不足致肾皮质和髓质受 损或坏死;脑微循环障碍致脑出血和缺血 缺氧性脑损害;肺泡上皮细胞缺血和肺水 肿,导致肺功能不全及休克肺,休克时缺 血、缺氧还可以造成心肌损害致心功能不 全,损害肝脏致肝功能不全。
15
新生儿休克-症状
新生儿休克
1
• 新生儿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微循 环功能不全综合征。新生儿休克与年长儿 相比有些特殊性,特点是病因更为复杂, 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 等到血压下降、症状明显时病情常不可逆 转,病死率高。因而了解新生儿休克的特 点,早期诊断显得极为重要。
2
新生儿休克-流行病学
• 休克患儿通常伴有低血压(即血压低于正常 预期值)但休克早期血压也可正常。新生儿 休克病死率高达50%~60%,是导致新生 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因其临床表现 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容易延误诊治应予重 视。
2.氧自由基损害
• 近年来氧自由基对细胞损害及导致疾病等方面的认识加深 认为氧自由基参与了休克的发生和发展。正常情况下,氧 自由基在体内的产生和清除保持动态平衡,此平衡靠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维持。休克时自由 基清除剂SOD和CAT作用降低,自由基过度增加。氧自由 基化学活性不稳定,易于失去电子(氧化)或夺取电子(还 原),特别是其氧化作用很强,可对核酸、蛋白质、糖和 脂类等进行攻击和破坏。氧自由基同膜磷脂的不饱和脂肪 酸反应产生脂质过氧化物,使细胞膜及细胞器膜遭到破坏, 易造成一系列组织损害,如损害线粒体膜致能量生成障碍; 损害溶酶体膜释放出溶酶体损伤组织;损害血小板膜产生 脂质过氧化物;使血小板凝聚引起DIC;使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使休克加重。
14
4.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
• 如休克持续时间过长可造成多器官系统损 害,如肾血流灌注不足致肾皮质和髓质受 损或坏死;脑微循环障碍致脑出血和缺血 缺氧性脑损害;肺泡上皮细胞缺血和肺水 肿,导致肺功能不全及休克肺,休克时缺 血、缺氧还可以造成心肌损害致心功能不 全,损害肝脏致肝功能不全。
15
新生儿休克-症状
新生儿休克
1
• 新生儿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微循 环功能不全综合征。新生儿休克与年长儿 相比有些特殊性,特点是病因更为复杂, 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 等到血压下降、症状明显时病情常不可逆 转,病死率高。因而了解新生儿休克的特 点,早期诊断显得极为重要。
2
新生儿休克-流行病学
• 休克患儿通常伴有低血压(即血压低于正常 预期值)但休克早期血压也可正常。新生儿 休克病死率高达50%~60%,是导致新生 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因其临床表现 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容易延误诊治应予重 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1】常见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5】护理
休克定义
机体受到任何急重症损害导致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 灌流量不足,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及心输出量减少,组织中 氧和营养物的供应降低到细胞可以耐受的临界水平以下, 并发生代谢产物积聚,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最终导致脏 器功能不全,是一种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危重综合症。
(2)抗胆碱能药物:
①山莨菪碱(654-2):0.2~0.5mg/kg
②东莨菪碱:
0.03~0.05mg/kg
新生儿对莨菪类药物较敏感,剂量稍大即出现毒性反应 如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等,效量与中毒量接近,难以掌 握,故应慎用。
新生儿休克治疗
5.钠洛酮: 机制:吗啡受体拮抗剂,拮抗β-内啡肽介导的休克,
新生儿休克诊断
评分 皮肤颜色 前臂内侧皮肤再充盈时间 皮肤温度 股动脉搏动 血压(Kpa)
0 正常
<3
正常 正常 >8.0
1 苍白
3-4
发凉 弱 6-8.0
2 花纹
>4
冷 触不到 <6
注* 5分为轻度休克 6-8分为中度休克 9-10分为重度休克 皮肤温度:发凉为凉至肘膝关节以下;发冷为凉至肘膝关节以上
新生儿休克治疗
注意: 心源性休克:适当限制液体量,改善心功能为主。 感染性休克:液体体内重新分配,注意限制液量。
扩 容 有 效:血压回升,心率平稳,皮肤灌注良 好,尿量>1ml/(kg·h)
新生儿休克治疗
(2)纠酸原则: 时机:根据血气BE值进行纠酸( BE*体重*0.6 ,首
剂给予半量) 改善通气、充分补液后, pH>7.25不必再补碱 药物:1.4%碳酸氢钠 监测手段:血气分析
新生儿休克病因
【3】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宫内或生后病毒感染 【4】其他:神经源性休克:如分娩损伤
药物源性休克:血管扩张药应用不当
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
检查前臂内侧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s为 异常,结合皮肤颜色及肢端发凉,说明微循环障碍, 对早期诊断休克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
2.中期:休克的失代偿阶段又称微循环淤血期。由于血流淤 滞,回心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心率减慢至120次 /min,股动脉很难摸到。
新生儿休克治疗
3.扩容,纠正酸中毒 (1)扩容原则: 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10~20ml/kg,30min输 完,紧急处理后按如下公式计算输血量:
Hb缺失(g/dl)×6×体重(kg)=所需全血毫升数。
新生儿休克治疗
补液:三段补液法。 第一阶段:生理盐水:10~20ml/kg,0.5~1h。 第二阶段:1/2含钠液30~40ml/kg,4~6h。 第三阶段:根据血气结果调整。
[1]心源性休克: (1)缺氧性心肌损害:窒息 (2) 严重心律失常 (3)先天性心脏病 (4)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5)代谢性心肌损害:低血糖、低血钙 (6)低体温与硬肿症
新生儿休克病因
新生儿休克病因
[2]低血容量性休克 (1)产时失血: 前置胎盘、胎儿-胎盘、胎儿-母
亲、胎儿-胎儿间输血 (2)新生儿出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 (3)脱水:
新生儿休克诊断
1.临床表现:在休克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早期:微循环痉挛 中期:微循环淤血 晚期:MOF/DIC
新生儿休克诊断
2.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代酸表现(PH、BE) (2) 电解质:K+↑ (3)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抽血行血培养 (4)如怀疑DIC,应行凝血检查
新生儿休克评分标准
新生儿休克诊断
新生儿休克的评分方法: 吴玉斌等提出新的新生儿休克诊断分度评分方法中,主要诊 断指标异常率:
100%
96%
84%
78%
45%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皮肤颜色
肢体温度
脉搏
血压异常
系列1
新生儿休克治疗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改善心血管功能, 纠正酸中毒。
新生儿休克治疗
1.去除病因:明确病因,抗休克措施才更有效 2.支持治疗:严密监护,实时记录患儿重要指标变化。
新生儿休克治疗
4.血管活性药物:
时机:血管活性药物必须在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应 用
(1)儿茶酚胺类: ①多巴胺: 5~10µg/(kg·min) ②多巴酚丁胺: 5~15µg/ (kg·min) ③异丙肾上腺素:0.1µg/(kg·min),维持心率在120~160次/min
新生儿休克治疗
使血压升高。 剂量:0.05-0.1mg/kg,10-30分重复,可重复2-3次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休克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呼吸支持 [2]纠酸:2mmol/kg5% 的碳酸氢钠 [3]激素使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难于纠正的低血压 [4]肝素:早期应用 指征:中度以上休克,血小板数<100×109/L 剂量:20~40u /Kg q8~12h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呼吸支持:
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防止组织缺氧和 CO2潴留,维护肺泡扩张,减轻肺水肿是现代休克 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1.呼吸支持治疗的指征 (1)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 。 (2)出现呼吸肌疲劳或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 (3)有肺出血先兆。 (4) 病情继续加重及恶化。
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
[1]皮肤颜色由苍白转为发绀甚至出现花纹 [2]表现昏睡或昏迷,心音低钝 [3]前臂内侧皮肤再充盈时间>3s [4]尿量减少连续8h<1ml/kg、水肿,出现低体温、皮肤硬肿 [5]血压下降,收缩压足月儿小于50mmHg,早产儿小于40mmHg, 脉压变小
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
3.后期:主要表现为多器官功能损害和DIC。肺出 血最多见,多死于肺出血及呼吸衰竭
新生儿休克病死率高达50%~60%,是导致新 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休克病因
新生儿休克常见分类: [1]心源性休克:
最常见于围产期缺氧所致缺血性心肌损害 [2]感染性休克:
受母亲疾病、产程、宫内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低血容量性休克:
主要见于胎盘出血、胎-胎输血、胃肠道出血 和产伤引起的出血 【4】其他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新生儿休克的抗休克过程一般为6~8 h,临床 上要求抗休克治疗6~8 h后病情有所好转。若抗休 克治疗效果不理想,且表现进一步加重,应尽快用 呼吸机治疗。
休克定义
机体受到任何急重症损害导致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 灌流量不足,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及心输出量减少,组织中 氧和营养物的供应降低到细胞可以耐受的临界水平以下, 并发生代谢产物积聚,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最终导致脏 器功能不全,是一种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危重综合症。
(2)抗胆碱能药物:
①山莨菪碱(654-2):0.2~0.5mg/kg
②东莨菪碱:
0.03~0.05mg/kg
新生儿对莨菪类药物较敏感,剂量稍大即出现毒性反应 如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等,效量与中毒量接近,难以掌 握,故应慎用。
新生儿休克治疗
5.钠洛酮: 机制:吗啡受体拮抗剂,拮抗β-内啡肽介导的休克,
新生儿休克诊断
评分 皮肤颜色 前臂内侧皮肤再充盈时间 皮肤温度 股动脉搏动 血压(Kpa)
0 正常
<3
正常 正常 >8.0
1 苍白
3-4
发凉 弱 6-8.0
2 花纹
>4
冷 触不到 <6
注* 5分为轻度休克 6-8分为中度休克 9-10分为重度休克 皮肤温度:发凉为凉至肘膝关节以下;发冷为凉至肘膝关节以上
新生儿休克治疗
注意: 心源性休克:适当限制液体量,改善心功能为主。 感染性休克:液体体内重新分配,注意限制液量。
扩 容 有 效:血压回升,心率平稳,皮肤灌注良 好,尿量>1ml/(kg·h)
新生儿休克治疗
(2)纠酸原则: 时机:根据血气BE值进行纠酸( BE*体重*0.6 ,首
剂给予半量) 改善通气、充分补液后, pH>7.25不必再补碱 药物:1.4%碳酸氢钠 监测手段:血气分析
新生儿休克病因
【3】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宫内或生后病毒感染 【4】其他:神经源性休克:如分娩损伤
药物源性休克:血管扩张药应用不当
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
检查前臂内侧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s为 异常,结合皮肤颜色及肢端发凉,说明微循环障碍, 对早期诊断休克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
2.中期:休克的失代偿阶段又称微循环淤血期。由于血流淤 滞,回心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心率减慢至120次 /min,股动脉很难摸到。
新生儿休克治疗
3.扩容,纠正酸中毒 (1)扩容原则: 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10~20ml/kg,30min输 完,紧急处理后按如下公式计算输血量:
Hb缺失(g/dl)×6×体重(kg)=所需全血毫升数。
新生儿休克治疗
补液:三段补液法。 第一阶段:生理盐水:10~20ml/kg,0.5~1h。 第二阶段:1/2含钠液30~40ml/kg,4~6h。 第三阶段:根据血气结果调整。
[1]心源性休克: (1)缺氧性心肌损害:窒息 (2) 严重心律失常 (3)先天性心脏病 (4)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5)代谢性心肌损害:低血糖、低血钙 (6)低体温与硬肿症
新生儿休克病因
新生儿休克病因
[2]低血容量性休克 (1)产时失血: 前置胎盘、胎儿-胎盘、胎儿-母
亲、胎儿-胎儿间输血 (2)新生儿出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 (3)脱水:
新生儿休克诊断
1.临床表现:在休克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早期:微循环痉挛 中期:微循环淤血 晚期:MOF/DIC
新生儿休克诊断
2.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代酸表现(PH、BE) (2) 电解质:K+↑ (3)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抽血行血培养 (4)如怀疑DIC,应行凝血检查
新生儿休克评分标准
新生儿休克诊断
新生儿休克的评分方法: 吴玉斌等提出新的新生儿休克诊断分度评分方法中,主要诊 断指标异常率:
100%
96%
84%
78%
45%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皮肤颜色
肢体温度
脉搏
血压异常
系列1
新生儿休克治疗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改善心血管功能, 纠正酸中毒。
新生儿休克治疗
1.去除病因:明确病因,抗休克措施才更有效 2.支持治疗:严密监护,实时记录患儿重要指标变化。
新生儿休克治疗
4.血管活性药物:
时机:血管活性药物必须在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应 用
(1)儿茶酚胺类: ①多巴胺: 5~10µg/(kg·min) ②多巴酚丁胺: 5~15µg/ (kg·min) ③异丙肾上腺素:0.1µg/(kg·min),维持心率在120~160次/min
新生儿休克治疗
使血压升高。 剂量:0.05-0.1mg/kg,10-30分重复,可重复2-3次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休克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呼吸支持 [2]纠酸:2mmol/kg5% 的碳酸氢钠 [3]激素使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难于纠正的低血压 [4]肝素:早期应用 指征:中度以上休克,血小板数<100×109/L 剂量:20~40u /Kg q8~12h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呼吸支持:
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防止组织缺氧和 CO2潴留,维护肺泡扩张,减轻肺水肿是现代休克 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1.呼吸支持治疗的指征 (1)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 。 (2)出现呼吸肌疲劳或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 (3)有肺出血先兆。 (4) 病情继续加重及恶化。
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
[1]皮肤颜色由苍白转为发绀甚至出现花纹 [2]表现昏睡或昏迷,心音低钝 [3]前臂内侧皮肤再充盈时间>3s [4]尿量减少连续8h<1ml/kg、水肿,出现低体温、皮肤硬肿 [5]血压下降,收缩压足月儿小于50mmHg,早产儿小于40mmHg, 脉压变小
新生儿休克临床表现
3.后期:主要表现为多器官功能损害和DIC。肺出 血最多见,多死于肺出血及呼吸衰竭
新生儿休克病死率高达50%~60%,是导致新 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休克病因
新生儿休克常见分类: [1]心源性休克:
最常见于围产期缺氧所致缺血性心肌损害 [2]感染性休克:
受母亲疾病、产程、宫内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低血容量性休克:
主要见于胎盘出血、胎-胎输血、胃肠道出血 和产伤引起的出血 【4】其他
新生儿休克中注意的问题
新生儿休克的抗休克过程一般为6~8 h,临床 上要求抗休克治疗6~8 h后病情有所好转。若抗休 克治疗效果不理想,且表现进一步加重,应尽快用 呼吸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