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实训总结

合集下载

土力学实验总结

土力学实验总结

土力学实验总结引言土力学是土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

为了深入了解土体的力学行为,我们在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土力学实验。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土体的力学性质,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我们进行的土力学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一:土壤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本实验旨在探究土壤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收集了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并利用托盘法测定了土壤的湿重。

然后,我们将土样在恒定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振实,进一步测定了土样的体重。

通过计算土样的干重和湿重,我们得出了含水率的数值,并根据振实后的土样体重计算了土壤的干体积。

最后,我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土壤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在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水分使得土粒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减小,从而降低土体的密实度。

实验二: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本实验旨在测定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以了解土体的抗剪强度。

我们采用了直剪试验的方法,使用剪切箱和剪胶来进行试验。

首先将土样装入剪切箱中,并施加垂直荷载,使土样达到垂直压实状态。

然后,在垂直荷载的作用下,通过水平切割土样来施加剪切力。

通过不断增加剪切力,直到土样破裂为止,我们得出了土体的抗剪强度。

实验结果显示,土体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与土样的孔隙水压力有关。

当孔隙水压力较低时,土体的黏聚力占主导地位;而当孔隙水压力较高时,土体的内摩擦角对土体的抗剪强度起主导作用。

实验三:土壤的渗透性本实验旨在测定土壤的渗透性,以了解土壤的水力特性。

我们采用了渗流试验的方法,设计了一套渗流装置。

通过施加一定的水头差,使水从试验土样中渗透流动,并记录流过的时间和渗透量。

通过计算得出土壤的渗透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的渗透性与土壤颗粒和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粒径较大、孔隙连通性好的土壤具有较高的渗透性;而粒径较小、孔隙连通性差的土壤渗透性较低。

2024年土力学试验总结

2024年土力学试验总结

2024年土力学试验总结____年土力学试验总结引言土力学试验是研究土壤力学性质和土壤力学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试验能够获得土壤的力学参数,为土木工程设计和土壤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____年,土力学试验在创新技术和方法的推动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试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静力三轴试验静力三轴试验是土力学试验的基本方法之一,能够模拟土壤在实际工程中受到的水平、垂直和剪切力。

____年,静力三轴试验在试验设备、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了重要进展。

首先,试验设备方面,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试验设备的完善,推动了静力三轴试验的发展。

新型的高强度试验机和应力和应变的测量装置,使得试验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同时,试验仪器的自动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在测试方法方面,试验方法的多样化也是____年的一大亮点。

传统的单轴压缩试验被更多的耦合试验所取代,例如动三轴试验和动压密试验。

这些新的测试方法能够更好地模拟土壤在实际工程中的复杂应力路径和加载方式,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最后,在数据处理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简便和高效。

高性能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提高了试验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分析精度。

同时,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也开始应用到土力学试验中,从而能够更好地挖掘试验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二、动力三轴试验动力三轴试验是土力学试验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土壤在动态加载下的力学行为。

____年,动力三轴试验在设备和试验方法的创新下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设备方面,新型的振动台和振动试验机的研发使得动力三轴试验更加便捷和高效。

新设备的应用可以模拟土壤在地震和交通载荷等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过程,提高了试验的逼真程度。

在试验方法方面,比较成熟的动压密试验和动三轴试验仍然是动力三轴试验的主要方法。

但在____年,这些方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2024年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2篇)

2024年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2篇)

2024年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一、引言土力学试验是土工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可以增进对土壤工程性能的理解和预测。

本文将对2024年进行的土力学试验进行总结,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并探索不同试验条件下土壤的力学行为。

具体目标如下:1. 研究土壤的压缩性和剪切强度特性。

2. 探索不同含水率、固结应力和应变速率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

3. 与先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一致性和可靠性。

4. 对本地土壤的工程特性进行初步评估,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三、试验方法1. 压缩试验:采用固结试验装置,对不同含水率的土壤进行一维固结试验。

通过测量应变和应力的关系,得到土壤的压缩特性曲线。

2. 剪切试验:采用直剪试验装置,对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土壤进行剪切试验。

通过测量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的关系,得到土壤的剪切强度参数。

3. 试验参数:试验参数包括土壤的含水率、固结应力和应变速率等,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研究其对土壤力学特性的影响。

4. 数据处理: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试验结果。

四、试验结果和分析1. 压缩试验结果:通过一维固结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下土壤的压缩特性曲线。

结果显示,土壤的压缩性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含水率越高,土壤的压缩性越大。

同时,固结应力对土壤的压缩性也有显著影响,固结应力越大,土壤的压缩性越小。

应变速率对土壤的压缩性影响较小,在本试验中未产生明显变化。

2. 剪切试验结果:通过剪切试验,得到不同应力水平下土壤的剪切强度参数。

结果显示,土壤的剪切强度与应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应力水平越大,土壤的剪切强度越高。

同时,固结应力对土壤的剪切强度也有显著影响,固结应力越大,土壤的剪切强度越大。

应变速率在较小范围内对土壤的剪切强度影响较小,在较大应变速率下可能导致土壤的剪切强度降低。

3. 与先前试验结果对比:将本次试验结果与先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趋势一致,验证了本次试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土力学实验总结和心得

土力学实验总结和心得

土力学实验总结和心得
土力学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活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验总结和心得:
1. 实验总结:在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湿度、压力和密度条件下土的物理性质,如含水量、密度、硬度等。

我们还通过实验观察了土的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压缩性等。

实验结果表明,土的性质受到湿度、压力和密度的影响。

例如,当土的湿度增加时,其含水量和密度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土的硬度降低,抗剪强度降低。

2. 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地理解了土力学的基本原理。

我学到了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及如何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土的性质的变化。

此外,我也认识到,土的性质对于土木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土的力学性质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而土的物理性质则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

3. 建议:虽然土力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土的性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地形、气候等。

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时,应该尽量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总的来说,土力学实验是一项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土的性质和行为。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一、实训目的和意义土力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土壤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实训内容和步骤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三个实验内容:常用土工试验、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

1. 常用土工试验:学生首先进行了土壤的颜色、质地、水分含量等基本性质的测试,然后学习并实施了密度试验、孔隙比试验和比重试验。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2. 压缩试验: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压缩试验,学习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试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正确操作和观察实验数据变化,分析并得出结论。

3. 剪切试验:学生进行了剪切试验,学习了土壤的剪切特性和力学行为。

实验中,学生需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剪切力和剪切变形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和分析土壤的剪切强度。

三、实训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土壤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习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2. 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学会了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仪表,以及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3. 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实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1. 实验方案不够详细:有时候在实验进行中,发现实验方案中对于一些细节操作没有明确说明,导致操作时不够顺利。

以后需要改进实验方案的编写和说明。

2.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验测量和记录过程中,有时因为操作不规范或仪器不准确导致数据有一定的误差。

需要提高仪器的操作技巧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讲解的详细程度:有时候在实验讲解环节,老师对于一些实验步骤和原理讲解不够详尽,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

希望老师在讲解时能够更加细致和清晰。

土力学实训报告总结

土力学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土力学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土力学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验一:含水率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了解土体的含水量对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环刀法、烘干法等含水率测定方法,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2. 实验二:界限含水率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了解土体的塑性和流动性。

实验中,我们掌握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学会了如何判断土体的塑性和流动性。

3. 实验三:击实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了解土体的击实特性。

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击实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了击实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4. 实验四:侧线压缩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压缩系数,了解土体的压缩性。

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侧线压缩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了压缩仪器的使用方法。

5. 实验五:直接剪切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抗剪强度,了解土体的剪切特性。

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直接剪切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了剪切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将土力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实验技能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熟练掌握了各种土力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实验技能。

3. 团队协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训,我们能够运用土力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实训不足与改进1. 实验时间不足:本次实训时间较短,部分实验未能进行充分操作,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建议在今后的实训中适当延长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果。

2. 实验指导不足:部分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未能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导致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

土力学实训总结范文

土力学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本次土力学实训让我对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回顾、收获以及不足的总结。

正文:一、实训过程回顾本次土力学实训历时两周,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土的工程分类等内容。

实验操作阶段,我们进行了土的密度、含水率、颗粒分析、渗透试验等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基本概念,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验技能方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土力学实验仪器,如密度计、含水率仪、颗粒分析仪、渗透仪等,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团队合作方面: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数据异常、实验仪器故障等,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不足与改进1. 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力学性质等,今后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 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某些实验仪器时不够熟练,如渗透试验中的取样操作,今后要加强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3. 时间管理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实验操作过程中浪费时间,今后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四、总结本次土力学实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土木工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2篇)

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2篇)

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实验总结土力学地基基础实验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实验的是05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班____人,二班____人。

根据实验室设备情况,将每个班分成四批次,每批学生8~____人,每一批次又分成____个小组,每小组____人协调配合操作共同完成实验。

本学期土力学实验出勤情况总体很好,能够按照实验课程时间的安排和实验大纲的要求进行实验。

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比较高,对动手操作的实验课程比较感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

甚至平时学习不太努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也能积极主动参加实验。

在刚开始的几个实验中,能明显看的出来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经了解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很少参与亲自动手的实验,甚至有些学生在上大学前学习的时候实验课程就是看老师进行实验演示,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动手实验,这也许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太强的一个原因。

在前几个实验中,明显感觉到学生操作动作比较生硬,动作过于谨慎,刚开始的实验虽然安排的是密度、含水量这些比较简单的实验,但实验过程还不够连贯,实验数据准确度不够。

经过实验指导教师的鼓励、指导和演示,这一现象很快就有了较大变化,后面实验如压缩实验,剪切实验虽然复杂很多,但学生的操作明显比前面的实验要好。

这基本达到我们本实验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通过实验后的抽问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土力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土力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兴趣,反过来发现学生在学理论课时原来只是走马观花或死记硬背的概念和理论,他们能够自觉深入去理解。

这也达到我们通过实验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的目的。

通过实验还发现实验课程能增进师生交流的作用,由于实验每一批次学生人数比较少,提供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更多机会,老师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和老师也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通过表扬和鼓励,在获得学生好感的同时,学生实验不但能更好地遵守纪律,不但实验进行的更加顺利,实验气氛也比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实训总结转眼间,一周的实训马上就要结束了。

这才觉悟到时间如白驹过隙,过得飞快。

现在想起刚学这门课的时候对什么都觉得不知道老师讲了也不是很懂。

就连出去跟老师在外面的铁路线路上实习。

自己也是看热闹。

对于许多东西都事是而非。

即便老师讲了对于初次接触的我也只是觉得好奇。

根本忘了自己学习的目的。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根据任务指导书上的要求,通过查课本把自己以前没有搞懂的问题认真的全都弄明白了。

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认真地完成了。

尤其是缩短轨配置的计算,把自己以前老搞混淆的计算步骤现在也搞清楚了。

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我也虚心的请教同学、和老师。

经过同学和老师的耐心讲解自己以前不会的也彻底懂了,自己由以前对这门课的讨厌也变得喜欢。

实习过程中我对土力学的:土的密度试验,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土的剪切试验,土的固结试验以及土的击实试验,都有了了解。

现将了解到的知识总结如下:实验一土的含水率试验(一)、试验目的105—1100C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率。

所以,试验的目土的含水率指土在的:测定土的含水率。

(二)、烘干法试验1.操作步骤(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50g,放入质量为m,精确至0.01g.的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m1(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0C的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与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

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0C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加盒质量m为,精确至0.01g2实验二土的密度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操作步骤。

(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环刀质量m1(2)取直径和高度略大于环刀的原状土样或制备土样。

(3)环刀取土: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随即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直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

将环刀两端余土削去修平(严禁在土面上反复涂抹),然后擦净环刀外壁。

(4)将取好土样的环刀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环刀与湿土的总质量m22、计算土的密度:按下式计算3、要求:①密度试验应进行2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②密度计算准确至0.01 g/cm3.实验三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一)、试验目的细粒土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计算塑性指数、给土分类定名,共设计、施工使用。

实验四土的击实试验(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用标准的击实方法,测定土的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20mm 的土。

(二)、计算与制图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为击实曲线。

曲线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代表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如果曲线不能得出峰值点,应进行补点试验。

计算数个干密度下的饱和含水率。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在击实曲线的图中绘制出饱和曲线,用以校正击实曲线。

实验五土的固结试验(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变形和时间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及原状土的先期固结压力等。

(二)、试验方法适用于饱和的粘质土(当只进行压缩试验时,允许用于非饱和土)。

试验方法:1、 标准固结试验;2、快速固结试验:规定试样在各级压力下的固结时间为1小时,仅在最后一级压力下除测记1小时的量表读数外,还应测读达压缩稳定时的量表。

实验六土的剪切试验(一)、试验目的直接剪切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常采用4个试样,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p 下,施加水平剪切力进行剪切,测得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τ。

然后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 。

(二)、试验方法1、试验方法快剪试验: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后立即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

固结快剪试验: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待试样排水固结稳定后,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

慢剪试验: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及水平剪应力的过程中,均使试样排水固结。

2、计算与制图(1)计算: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剪应力式中:C —测力计率定系数,N/0.01mm ;R —测力计读数,0.01mm ;A 0——试样断面积,cm 2;10—单位换算系数。

(2)制图:①以剪应力为纵坐标,剪切位移为横坐标,绘制剪应力τ与剪切位移Δl 关系曲线;②以抗剪强度τf 为纵坐标,垂直压力p 为横坐标,绘制抗剪强度τf 与垂直压力p 的关系曲线。

选取剪应力τ与剪切位移Δl 关系曲线上的峰值点或稳定值作为抗剪强度τf ;若无明显峰值点,则可取剪切位移Δl 等于4mm 对应的剪应力作为抗剪强度τf 。

经过一周的实习我对土力学的相关试验的做法目的意义都有了更深得了解,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些试验我则更深度得了解了土力学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不断上进。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土力学 实训(实习)成绩评定单100⨯=A CR τ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土质与土力学》课程实习报告系别 专业 班级材料3071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2009年一月9日目录一·封面……………………………………………1 二·成绩评定单……………………………………2 三·目录……………………………………………3 四·任务书…………………………………………4 五·指导书…………………………………………5 六·正文……………………………………………6-7 1·实习日记 欧 材料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系阳 艳赵 银 亮2·实习报告七.总结 (8)八.封底 (9)土力学实训日记星期一2009-1-5阴今天是我们《土质与土质力学》课的第一天实习课早上我们都在教室领取了实习报告册然后就去了实训楼的土力学实验室,整整一中午我们都在实验室作试验。

我们中午都做了土的密度试验和界限含水率的试验。

作完试验后我们下午就在教室里处理数据。

整个过程还算顺利。

其中土的密度试验包括了多种检测方法,如“环刀法,比重法”。

等界限含水率我们用了界限含水率测定仪,整整一天我们就做了这两个试验。

含水率的试验目的是105—1100C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率。

所以,试验的目的是:土的含水率指土在的:测定土的含水率。

土的密度试验目的是: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界限含水率试验目的是:细粒土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经过一天的试验我对土的密度试验和含水率试验以及界限含水率试验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为我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星期二2009-1-6 阴不好今天是我们土力学实习的第二天,我们早上早早的去实验室作试验。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是土的剪切试验和土的固结试验。

剪切试验要用到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剪切盒、垂直加压框架、测力计、推动机构等;固结试验要用到①固结容器;②加压设备;③变形测量设备;④其他:刮土刀、天平、秒表等。

下午我们还是在教室里处理数据。

过程中才了解到数据不好处理,而试验也做。

忙了一天总算把今天的试验完成土的剪切试验实际上就是测土体的抗剪强度。

整个过程要非常的小心,一不留神就做坏了。

剪切试验的目的是:直接剪切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常采用4个试样,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p下,施加水平剪切力进行剪切,测得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τ。

然后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

固结试验和剪切试验一样要小心。

其试验目的是: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变形和时间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及原状土的先期固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到土的抗剪强度和土的渗透固结的含义。

星期三2009-1-7阴今天我们做的是土体的击实试验。

试验过程中要注意:①轻型击实法,每层土料的质量为600——800g,即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高度略高于击实筒的1/3;②两层交接面处的土应刨毛;③击实完成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这是非常重要的。

试验的目的是:用标准的击实方法,测定土的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

试验完成后就是处理数据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处理完数据后就是绘图,绘图时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为击实曲线。

曲线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代表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如果曲线不能得出峰值点,应进行补点试验。

今天这个试验是最后一个试验了。

我们早早的做完后留下大量的时间处理数据,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星期四2009-1-8晴今天是我们实习的第四天了,前三天我们都在努力的做试验。

今天早上同学们都在教室里面继续处理前三天的试验数据。

这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容不得半点的马虎。

通过数据的整理了解到了一些必要的计算如:“含水率,抗剪强度”等。

含水率得计算是%1000221⨯--==m m m m mmw s w ,土的密度计算是Vm m V m 12_==ρ土的击实试验得计算是: 通过这些进,更好的成长。

的了解我能更清楚得了解土力学。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能使我更好的上星期五2009-1-9晴今天是我们土力学实习的最后一天了,上午我们还是在教室里处理没有完成的试验数据,处理完试验数据后随之而来的是整理材料如:实习任务书,指导书,成绩评定单,实习日志,实习总结,试验数据的处理结果等。

)(01.001.01o ow w w w m m -⨯+=这一周的实习就匆匆的过去了,当我们都还沉淀在实习当中时我们的实习时间到了。

真是过的好快虽然实习周完了但是我们以后会更加的努力,不断上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