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工业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统。所以,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一般是一个计算机控 制系统,计算机软件担负着艰巨的任务。 仅仅是位置闭环是不够的,还要利用速度,甚至加速 度闭环。系统中还经常采用一些控制策略,比如使用 重力补偿、前馈、解耦、基于传感信息的控制和最优 PID控制等。
➢工业机器人还有一种特有的控制方式——示教再现 控制方式。
利用传感器检测出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速度,并
且假设控制系统能利用这些信息,可按下述的控 制规律来计算驱动益器kp适和应当k该v,选施就择加可控于得制物到系体所统上希的望的增力:
的任意二阶系统的品质,实 现抑制干扰力,并使物体保
持在预定的位置上。
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不仅要求受控物体定位在某固定位置,而且要求
坐标系{c},坐标系{c}为约束坐标系,它总是处于 与某项具体任务有关的位置。
执行一项作业任务就可以用一组在{c}坐标系中 定义的约束条件来表示。
约束坐标系的选择
特点
➢取决与所执行的任务;
(1) {C}➢为一直般角应坐建标立系在,机器以人方手便爪描述作业操作;
与作业对象相接触的界面上。
(2) 视任务的不同,{C}可能在环境中固定 不动,也可能随手爪一起运动;
力之一。
无体意根因作论到此适义据以达,当,给多目往的这定么的往坐种的高 位 要 标相任的 置 根 变互 务精 , 据 换关 ,度 作 需 。系 经控 为 要 而是 常制 工 , 且首 要手 业 选 还要 求臂 机 择 因的 解, 器 不 工。 运若 人 同 业动不 来 的 机学能说基器正夹,准人问持那坐各题并就标关和操失系节逆作去,之问物了并间题,
惯性力、哥氏力的耦合作用以及重力负载的影响使问
题复杂化,所以使工业机器人控制问题也变得复杂。
➢即使一个简单的工业机器人也至少有3~5个自由度 相关。

机器人控制方法PPT课件

机器人控制方法PPT课件

2021/3/7
CHENLI
5
2021/3/7
CHENLI
6
2021/3/7
CHENLI
7
2021/3/7
CHENLI
8
典型的控制方法
• 工业机器人要求能满足一定速度下的轨迹跟踪控制 (如喷漆、弧焊等作业)或点到点(PTP)定位控制 (点焊、搬运、装配作业)的精度要求,为了得到每 个关节的期望位置运动,必须设计一控制算法,算出 合适的力矩,再将指令送至驱动器。
CHENLI
16
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 以安川-MRC控制系统为例,介绍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安川-MRC控制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安川-MRC控制系统是一个分散型控制系统,系统共有8个相对独立的微处理器芯片 (即CPU):SYS-CPU、M-CPU、ARITH-CPU、AXIS1-CPU、AXIS2-CPU、SL-CPU、I/O-CPU、PPCPU,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SYS-CPU System-CPU即系统CPU,负责管理整个系统及协调工作。 (2)M-CPU Motioncutroc-CPU,负责完成运动控制工作,坐标变换轨迹规划等。 (3)ARITH-CPU Arithmetic-CPU即数学运算协处理器,负责浮点数运算,使系统运算 速度大大提高。 (4)AXIS1-CPU Axis-CPU即伺服控制CPU,负责第一、二、三轴的伺服控制功能,该 CPU级芯片运算速度高。 (5) AXIS2-CPU 功能同AXIS1-CPU控制对象为第三、四、五轴。 (6)I/O-CPU 负责处理并行I/O口信号,以及分散I/O串行口、I/O模拟量输入输出信 号等。 (7)SL-CPU 负责处理突发性外部I/O信号,可迅速允许查知信号有效,并快速做出相 应反应处理。 (8)PP-CPU 示教盒CPU (Program Pendant CPU)负责示教盒功能管理及操作。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课件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课件

自主导航
通过路径规划和导航算法,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和自动巡航。
THANKS
功能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感知 、决策、执行和反馈,使机器人能够 自主或半自主地完成复杂任务。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
机器人控制系统通常由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反馈系统等组成。
分类
根据控制方式和结构,机器人控制系统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控制系 统。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 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算法的发展,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性能 和功能不断得到提升。
发展
未来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主化和协 同化,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控制系统将更加广泛地 应用于各个领域。
02
机器人感知系统
感知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机器人控制系统概述 • 机器人感知系统 •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 • 机器人智能决策系统 • 机器人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01
机器人控制系统概述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用于指导机器人完 成预设任务的一系列软硬件设备和算 法。
组成
智能决策系统由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部分 组成。感知部分负责收集环境信息,决策部 分根据感知信息进行决策,执行部分则根据 决策结果控制机器人行动。
功能
智能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机器人能够自 主地适应环境变化,进行有效的任务规划和 行动决策,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 平。
决策算法与实现
决策算法
感知系统的组成

机器人课件机器人控制ppt

机器人课件机器人控制ppt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如果给系统加上一个幅值为T的阶跃力矩 干扰,则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T lim sT(s)keTKm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5.1.3机器人示教编程方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5.1 概述
构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要素主要有:计算机硬 件系统及控制软件;输入/输出设备;驱动器; 传感器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简化后:
d (s)
Ke
Km JS ( f KmKv)
1 S
(s)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机器人控制方法课件

机器人控制方法课件
混合式控制方法
结合传统控制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发展混合式控制方法以提高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和自适应性。
多模态感知与决策
研究多模态传感器融合和决策算法,以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 感知和决策能力。
人机共融技术
研究人机交互和协作技术,以实现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自然、安全 、高效的交互和协作。
感谢观看
THANKS
VS
详细描述
运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机器人能够按照预 定的轨迹和路径进行精确的运动,包括速 度和位置的控制。它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 动力学特性和外部干扰,以实现稳定、准 确的运动控制。
感知与决策控制
总结词
感知与决策控制是机器人控制中的高级环节,它涉及到利用传感器数据和决策算法来指导机器人的行 为。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强化学习、深度学习和监督学习等,基于机器学习的方 法能够提高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自适应性,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03
机器人控制策略
轨迹规划
总结词
轨迹规划是机器人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路径和速度的优化 。
详细描述
轨迹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以最优的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务,同 时避免碰撞和障碍物。它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和运动约束,以实现平滑、高效
基于行为的方法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分解为一系列简单行为,通过行为之间的 协调与切换实现机器人的复杂运动。
详细描述
行为可以是简单的移动、旋转等,基于行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但可能存在行为之间的冲突和冗余。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总结词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机器人进行训练,使其能够自主地学习 和优化运动控制策略。

第五章 机器人的控制基础PPT课件

第五章 机器人的控制基础PPT课件

3. 力(力矩)控制方式 在完成装配、抓放物体等工作时,除要
准确定位之外,还要求使用适度的力或力 矩进行工作,这时就要利用力(力矩)伺 服方式。
4. 智能控制方式 详见第六章。
三、机器人控制的基本单元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电动机、 减速器、运动特性检测的传感器、驱动电 路、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电枢绕组;2-电枢铁心;3-机座;4-主磁极铁心; 5-励磁绕组;6-换向极绕组;7-换向极铁心;8-主磁极
极靴;9-机座底脚; 直流电机横剖面示意图
2.直流电机的额定值
(1)额定功率:是指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单 位为kW。
(2)额定电压:安全工作的最大外加电压或输 出电压,单位为V(伏)。
•快速响应好 直流伺服电机:传统型和低惯量型两种类型。
传统型按定子磁极的种类分为两种,永磁式和 电磁式。永磁式的磁极是永久磁铁;电磁式的磁 极是电磁铁,磁极外面套着励磁绕组。
低惯量分为盘形电枢直流伺服电机、 空心杯电枢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及无槽电 枢直流伺服电机。
1一定子;2一转子 图5-3 盘型直流电机结构
• 1一转子(导线绕6空心杯1);2一内定子; 3一外定子;4一磁极;5一气隙;6—导 线;7一内定子中的磁路
• 图5-4 杯型直流电机结构
在电枢控制方式下,直流伺服电机的主 要静态特性是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
1.机械特性 直流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公式,
n
Ua
CT
R
CeCT 2
n0
RT
CeCT 2
2. 交流伺服电机的转子有三种结构型式:
(1)高电阻率导条的鼠笼转子
国内生产的SL系列的交流伺服电机就 是采用这种结构。
(2)非磁性空心杯转子

机器人控制方法课件

机器人控制方法课件

基于学习的决策控制
02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让机器人学习如何根据感知信息
进行决策和控制,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控制。
基于混合的决策控制
03
结合基于规则和基于学习的方法,形成混合的决策控
制策略,以实现更高效和更稳息集中处理,并做出决策和控制指令,然后发送 给机器人执行。
02
机器人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01
02
03
运动学模型
描述机器人末端的位置和 姿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控制目标
通过给定关节角度或关节 速度,实现对机器人末端 位置和姿态的精确控制。
稳定性与性能指标
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 性能,包括响应速度、超 调量等。
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笛卡尔坐标系
描述机器人末端在空间中 的位置和姿态。
分布式控制
将感知信息分散处理,并在局部做出决策和控制指令,然后通过 通信网络进行协调和控制。
自适应控制
根据环境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决策和控制策略,以保证机器人 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04
机器人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
反馈原理
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反馈,通过将输出信号与期望值进行比较, 调整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优化。
感知系统的技术要求
感知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实时性等特点,以满足机 器人控制的实际需求。
感知系统的校准和维护
为了保证感知系统的准确性,需要对各种传感器进行校准和维护, 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基于感知的决策控制方法
基于规则的决策控制
01
根据预设的规则,对感知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从而
实现对机器人的决策控制。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控制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医疗护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机器人控制》课件

《机器人控制》课件
总结词
描述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详细描述
介绍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基于时间、基于距离、基于加速 度等轨迹规划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规划步骤和实例。
04
机器人控制算法
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
基础且常用
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是机器人控制中最为基础和常用的算法之一。它根据预先设 定的规则或逻辑,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控制。这种算法通常比较简单,易于实现 ,适合于一些简单的、确定性强的任务。
详细描述
介绍机器人运动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坐标系建立、运动学方程的建立等 基本概念,以及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 的求解方法。
机器人动力学基础
总结词
描述机器人动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详细描述
介绍机器人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牛顿-欧拉方程、拉格朗日方程等,以及机器 人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
机器人轨迹规划
服务机器人应用实例
家庭服务
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提 供清洁、烹饪、照看老人 和儿童等服务,提高家庭 生活质量。
医疗护理
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护理领 域协助医生诊断、护理病 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旅游导览
服务机器人在旅游景区提 供导览服务,为游客提供 详细的信息和便利的导航 。
特种机器人应用实例
深海探测
特种机器人潜入深海进行资源勘探、海洋生物研 究等,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 机器人控制概述 • 机器人感知与决策 • 机器人运动控制 • 机器人控制算法 • 机器人应用实例
01
机器人控制概述
机器人控制的基本概念
机器人控制
控制系统的目标
指通过预设的算法或指令,使机器人 按照要求完成一系列动作或任务的过 程杂、精确的 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H坐标建立规则
❖ A和B两坐标坐标原点,后一坐标分别绕前一坐标得x、y、z 轴旋转的坐标变换矩阵为
❖ 当后一坐标与前一坐标原点不重合的时候先进行平 移变换
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建立
对于具有n个连杆的机械手,运动学方程是要确定与末端坐标 系{n}固联的手爪相对于基坐标系{0}的变换。根据其次变换的乘 法规则可得:
机器人控制概述 及建模
浙工大
机器人控制概述
❖ 1.1 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 机器人控制技术
1.1 机器人现状及趋势
❖ 发展史: 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第二代:具有感觉的机器人 第三代:智能机器人
❖ 发展趋势:标准化、模块化、开放化、网络化 ❖ 存在问题:
1.驱动系统笨重 2.机械臂过重 3.移动机器人能源携带 4.计算机信息传输、处理能力不够快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1.一个要将中国归于中央集权下的专 制一统 ,一个 要恢复 天下到 六国时 代诸侯 联盟的 松散政 制。这 看上去 好像只 是一个 是否认 同统一 的历史 趋势的 问题, 现代人 常常站 在统一 的立场 上去批 判项羽 ,仿佛 只有用 铁骑扫 平了六 国的秦 王才算 是一个 民族英 雄,其 实问题 并不这 么简单 。
块)控制
性的干扰作用,鲁棒性较强
在零点附近抖动,不能收敛于0
鲁棒控制
用一个结构和参数都是固定不变的 控制器,来保证即使不确定性对系 统的性能品质影响最恶劣的时候也
能满足设计要求,鲁棒性较好
无法完全适应非线性,智能渐近 跟踪,设计过程繁琐,性能与
PID相当
智能控制 对模型不确定,环境交互作用位置 情况可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式中, 表示末端坐标系{n}相对于基座{0}的位姿。
机器人运动学方程求解
1.代数法 代数法求解过程中,通过逐次在运动学方程式的两边同时
乘上一个齐次变换的逆,达到分离变量的目的。
2.几何法 通过几何图形求解角度值,求解过程中利用正弦定理、余
弦定理、反正切公式等求解角度。
2.3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
机器人动力学正向问题:已知机器人各关节所需
机器人模型的建立
❖ 2.1 机器人数学基础 ❖ 2.2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 2.3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
2.1 机器人数学基础
❖ (1)位姿描述
1.位置的描述 刚体的位置可用它在某个坐标系中的向量来描述。
2.方位的描述 刚体的方位也称刚体的姿态。
❖ (2)坐标变换
坐标变换包括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1.平移变换

5.中央集权确实加强了国家的权力, 使秦汉 帝国成 为当时 世界上 少有匹 敌的强 大力量 。但是 ,作为 代价, 从原始 社会时 代开始 积累起 来的那 一种有 限民主 (哪怕 是统治 阶级内 部民主 ),也 彻底丧 失了。

6.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士,逐渐 变成了 可以“ 倡优畜 之”的 文人。 当秦军 焚烧着 六国的 宫殿, 将天下 一切珍 奇全都 劫掠汇 聚向咸 阳时, 中华文 明也就 从多元 变成了 一元, 从多中 心变成 了一个 或最多 两三个 中心( 所谓“ 两都” 或“三 都”) 。

3.可以设想,即使没有秦的武力,天 下也终 将归于 一体, 这也为 汉以后 的历史 实际所 一次次 证明。 无可否 认的是 ,秦王 的铁骑 确实使 这一过 程大大 简化了 。看上 去,历 史似乎 少走了 许多弯 路,细 想来却 又未必 。

4.先不说铁骑下呻吟的民众,是否也 有追求 自己那 一点卑 微的生 活自由 的权力 ,就是 从文明 的发展 来说, 统一的 后果也 有许多 地方值 得怀疑
❖ (3)齐次坐标变换
齐次坐标定义:用四维向量表示三维空间一点的位置P,即
上式称为齐次坐标,其中w为非零常数。
齐次变换:
为齐次变换矩阵,
为平移变换矩阵,
为旋转变换矩阵。
2.2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是基于坐标变换求得的。 D-H坐标变换法:

2.诵读识记能力。不少学生虽然能对 课文进 行朗读 ,但大 多是“ 小和尚 念经— —有口 无心” ,不能 通过诵 读去纠 正预习 偏差, 正字音 、明字 形,把 握好句 读、停 顿、重 音、节 奏、语 气等, 疏通文 义,理 解大意 ,变成 了“为 读而读 ”;有 的则是 “为背 而读” ,要求 背诵的 段落就 去诵读 ,反之 则抛掷 一边, 这种支 离破碎 、割裂 全篇、 只言片 语的背 诵,将 严重影 响到对 全篇文 章的理 解

的驱动力或力矩,求解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移、速度
器 人
和加速度。从控制角度讲,正向问题用于运动的动 态仿真。



机器人动力学逆向问题:已知各关节的位移、速

度和加速度(即已知关节空间的轨迹或末端执行器

在笛卡尔空间的轨迹已确定),求解机器人各关节 所需的驱动力或力矩。
拉格郎日方法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简化得: 其中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将M(q)带入

机器人控制概述及建模ppt
严格定义了每个坐标系的坐标轴,并对连杆和关节定义了4个参数。 用两个参数来描述一个连杆,即公共发现距离和所在平面内两轴的夹角; 另外两个参数来表示相邻连杆的关系,即两连杆的相对位置和两连杆法 线的夹角。
缺点:很难正确地建立坐标系。因为D-H方法是建立在按严格的规则 建立正确地坐标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等多个移动副,很难确定其各个 参数。
1.2 机器人控制技术
控制方式
优点
缺点
传统PID控 设计简单、各参数作用、意义明确, 不适用于快速、高精度的控制,

参数整定技术成熟,工作点附近,
是渐近跟踪
控制器性能有保证
自适应控制 根据运行状态,在线估计未知参数, 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主要适用
根据估计值随时修正控制策略
于线性控制,对非线性较难
变结构(滑 模型可以不精确,可以估算不确定 控制器的频繁切换使得跟踪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