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性情天使心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雪花的快乐》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雪花的快乐》 语文版

一 读一读字音
piān chóu 翩翩 惆怅
部分来自《点拨》
二 写一写字形
惆chàng( 怅 ) xiāo( 潇)洒 朱shā( 砂 )梅
部分来自《点拨》
山lù( 麓 )
部分来自《点拨》
砂(shā)砂石 沙(shā)泥沙
魔法记忆之偏旁记忆法:水中颗粒多是沙, 细碎物质则是砂。
三 记一记词义
1.飞扬: 飞舞,飘扬。
【答案】幸福。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 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的 所在。比 如一根 火柴,燃烧并且毁灭自己是他来到世上实 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重难点小结
部分来自《点拨》
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 ”出场,那雪花在半空中“翩翩”的“潇洒”,“娟娟的 飞舞”,直奔向“清幽的住处”,会见“花园”里的“她 ”,直到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以“雪花”自比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她 ”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 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但这是被 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 花,他是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
2.连用几个“飞扬”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了雪花坚 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的信念,表达了诗人 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快 乐的心情。
阅读方法解密
部分来自《点拨》
反复作用分析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起强调作用,增 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情感。答题模式:确认修 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分析。
雪花
来自《点拨》
雪花是一种晶体,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又名未央 花和六出。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就形成雪片。 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间。雪花很轻,单个 重量只有0.2-0.5克。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 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 出,独雪花六出”的说法,世界科学史著作中有记载是中国 最早知道雪花的六角结构。

昙花现幻影纯洁美精灵——普希金《致凯恩》诗赏析

昙花现幻影纯洁美精灵——普希金《致凯恩》诗赏析

斯 克村 , 陪伴他的 只有年老 的奶娘 。1 5 8 年夏 天 , 2 凯恩 正好 来到这里探 亲 , 当诗人正陷 于极端 的孤独苦 闷时 ,
凯恩的 出现唤醒 了诗人沉 寂的灵魂 。两人在一起谈 天
说地 , 过了一段美好 难忘 的时光 。当凯 恩 即将离 别 度 时, 赶来 送行的普希金把《 叶甫盖尼 ・ 奥涅 金》 第二 章送 给她 , 并在 书中夹着一张叠成 四折的信件 , 这就是脍 炙 人 口的“ 绝爱情诗典范” 致凯恩》 卓 《 。 《 致凯 恩》 的戈宝权译 文共 有六小节 。在诗 的第 一 小 节 中, 希金 回忆与女友凯恩初次相见 时的心情 : 普
独 自也是 比较隐晦的 、 曲折 的。透 过这 独 自, 我们能感 受到作者因“ 出了平常的 自己 , 了另一世界里 ”此 超 到 , 时“ 什么都可以想 , 么都可 以不想 , 什 便觉 是个 自由的
我 记 得 那 美妙 的 一 瞬 ; 在 我 的 面 前 出现 了你 , 有如昙 花一现的幻影 。 有如 纯洁之 美的精 灵。
没有眼泪 , 没有生命 , 也没有 爱情。 诗人的激情在苦难岁 月 中悄 悄淡去 , 但是 在他 的内心 深处 , 凯恩一直都在 。爱 的追求终究 敌不 过岁月 的变 迁, 梦想被驱散 了 , 诗人的世界也暗黑 了下来 ,没有神 “ 往, 没有灵感 , 没有眼泪 , 没有生命 , 也没有爱情。 普希 ” 金的思念 与痴 恋 , 在随 风而去 了。他对凯 恩 的恋迹 也 虽已远逝 , 揉碎 在 岁月 的长河 里 , 是这 种纯 净 的爱 但 恋, 就像一 曲柔和 的乐章 , 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将作为

有 了神往 , 了灵感 , 有 有 了生命 , 了眼泪 , 有 也有 了爱情。 当凯 恩再次出现在诗 人面 前的时候 , 带给 诗人 的是灵 魂的觉醒 , 令诗人冷 漠枯 寂的心重新燃起爱 的烈焰 , 使 得诗人 又“ 了神往 , 了灵感 , 了生命 , 了眼泪 , 有 有 有 有 也有 了爱情 。普希 金对 凯恩 的情感是 真挚坦 荡 的, ” 他 的这份爱 恋不 是轰轰 烈烈 的 , 是细水 流长 的。诗 人 却

轻柔诗情的飘溢_徐志摩诗歌中的性灵美探究

轻柔诗情的飘溢_徐志摩诗歌中的性灵美探究

收稿日期:2010 05 20作者简介:张惠林(1974~ ),女,甘肃民乐人,河西学院中文系讲师。

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

2010年6月第29卷 第6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 fM i anya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 Jun .2010V o.l 29 N o .6轻柔诗情的飘溢徐志摩诗歌中的性灵美探究张惠林(河西学院中文系,甘肃张掖 734000)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的 性灵!学说,并受到西方 民主!与 科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的民主个人主义的创作基调。

他的诗歌柔美清丽,自由洒脱,形式多样,将中西文化熔入一炉,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徐志摩;性灵美;自由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0)06-0058-04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诗人众多,各领风骚,各具特色。

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诗人。

他那独具灵秀的诗风在新月派中也格外引人瞩目。

他的诗柔美清丽,韵律和谐,形式多样,将中西文化熔入一炉,又吸取了民歌、俗语的精华,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文坛,新诗自由化泛滥的浪潮中,他敢于逆潮流而动,大力提倡新诗 格律!化的主张,以其美妙的构思,奇特的想象,优美的诗意,使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徐志摩是一位个人主义诗人,进步的民主意识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主导着他的诗歌创作,狭窄的个人主义倾向又是他生活与探索的基础。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向来主张诗歌的性灵美。

其诗意象轻柔灵动,情感自由率真,在梦幻恬美的意境中表达对性灵的强烈追求,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灵秀之美。

什么是 性灵!?刘勰云: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1]1袁宏道认为 任性而发!,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性灵。

袁枚也说: 诗者,各人之性情耳。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女诗人的内心宇宙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女诗人的内心宇宙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女诗人的内心宇宙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

她以精湛的诗歌创作被誉为“内心宇宙的女王”,她的作品被视为一种独立而富有思想深度的文学成就。

本文将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内心宇宙,剖析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以及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简介艾米莉·狄金森于1830年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家庭中。

尽管她的生活相对平凡,但她却写下了大量深入人心的诗歌作品。

她是一个孤独而内向的人,几乎从未离开过家乡。

在家里的小房间里,她创作了近1800首诗,但这些作品却在她去世后才被发现和出版。

2. 艾米莉·狄金森的创作风格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她运用了简洁而精致的语言,通过押韵与音韵的运用,给人一种美感和感觉上的震撼。

她的句子常常断断续续,用词奇特,语调激烈,充满了意象和象征主义的表达。

其中,她尤其善于表达内心和情感的细微变化,这也是她被称为“内心宇宙的女王”的原因之一。

3. 艾米莉·狄金森的内心世界艾米莉·狄金森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孤独和对死亡的思考。

她通过独特的诗歌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和对自由的渴望。

她时常以死亡作为思考的对象,探索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主题。

她对于宗教、自然和灵性的追求,使她的诗歌获得了独特的审美和哲学内涵。

4. 艾米莉·狄金森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尽管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在她的一生中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但在她去世后,她的作品逐渐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赏。

她的诗歌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她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写作风格,挑战了传统的文学形式,拓宽了诗歌表达的边界。

她的思想和创作手法对现代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受到了她的启发。

总结: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内心世界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天才女诗人。

论无名氏的诗性品格

论无名氏的诗性品格

论无名氏的诗性品格
无名氏是中国南唐古诗人,被誉为“八代诗仙”,因其诗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被世人所称颂。

其诗性品格给人以无可比拟的艺术风格,引发着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共鸣与反思。

无名氏以其凋零颓壙的诗歌,集中表达出他独特的心情和内心深处的感慨。


诗歌中书写出来的是一片绝望与苍凉,一片凄凉与迷茫,一片怀绝和惊叹,诉说的是对贫贱的痛苦,对定运的不甘心,对幸福的向往,对荣辱的境遇,以及对自我的憧憬。

他并不屈从外界困境,而是用一种得体的态度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无名氏的作品也被誉为“思想性美”,他刻画的景象以及展现的文化形象,给
读者留下了印象深刻的印象,使其诗作富有哲思,以及对人生百态的反思和解读,使其思想性质深深影响至今。

无名氏用自己贫穷的生活中的经历,把生命中的荣辱,劫难,曾经的时光等细节都娓娓的述说出来,使故事情节和抒情走势显得隽永绝伦,几乎跨越成千上万的年头。

无名氏的作品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色彩,他广泛描述了社会风貌和社会关系在
不同时代的不同变化,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空间,使之拥有情怀与仁慈,他用精致细腻的语言贴近社会现象,以及时评价人生,给予人们深厚的感悟与思考。

无名氏的诗性品格在今天依然令人佩服,其对生活的认知,对幸福的追求,对
束缚的自由,对沉淀的思想,对困境的坚持,无不令人震撼和赞叹。

他的作品也让现代读者收获了灵性的洗礼,思想的萌发,乃至于智慧的火花,无可比拟。

天真出诗人——郁奉和他的诗歌印象

天真出诗人——郁奉和他的诗歌印象

动笔来写这篇关于郁奉和他的诗歌印象的文章时,正值“六一”儿童节前一天。

所以,尽管曾名噪一时的少年诗人郁奉而今早已是人近中年,但从我脑海中和键盘下蹦出来的第一关键词还是“天真”。

天真,在这里当然不是指一个人年龄上的幼小,也不是指其作品的幼稚,而是一种恰如天赐的、稀有的精神品质———永葆一颗孩童般的、对人世的真挚之心。

作家大多都是年少萌芽,而诗人尤其如此。

骆宾王七岁吟《鹅》,李白九岁作《古风》,博尔赫斯七岁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八岁时根据《堂吉诃德》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古今中外,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绵阳籍诗人郁奉,六岁即写出第一篇童话,七岁开始发表诗歌,起步也很早,很快引起了诗坛的关注。

公木、高洪波、金波、王尔碑、何开四、冯源、张晓林等多位前辈诗人、评论家,都对郁奉的诗歌创作给予了好评和鼓励。

被著名诗人王尔碑亲切称为“小鱼诗人”的郁奉,身材高大,很难使人想得到那些鲜活、晶莹、透明的诗歌出自他的笔端。

“郁奉的诗是写给小朋友看的,却没有游进简易、单调、顺口溜式的网子里去:他写少年儿童多色调的生活感受,也没有跌入深奥、晦涩的漩涡”(引自王尔碑《郁奉的诗》)。

的确,在现代诗、先锋诗盛行的当今诗坛,郁奉能始终保持这种诗风,是难能可贵的。

诗人张晓林在《蝌蚪摆动的天空》中评价郁奉:“这孩子的诗,清新、自然、奇幻,表现出超常的敏锐的艺术感觉,表达了他童稚的生命形态,可以说,他是在一种无意识中接近和达到了真正的艺术原则。

”正是如此,年纪轻轻的郁奉就登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星星》《人民文学》《青年作家》《诗人》《北方文学》;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天真出诗人———郁奉和他的诗歌印象□白鹤林论. All Rights Reserved.社推出他与母亲合著的“母子诗集”《爱的注视》后,他又出版了《绿颜色、黄颜色》《爆米花》等三本诗集;四川省作家协会郑重接收郁奉为正式会员,时年仅十六岁。

以上这一段文字,是同样曾经身为“中学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赵晓梦,在其发表于《青年作家》2009年第7期的《我的记录:四川中学生文学》一文中,对郁奉的介绍和评述。

论色目诗人那木罕诗歌中的坚贞意象与忠爱之诚

论色目诗人那木罕诗歌中的坚贞意象与忠爱之诚
那木罕 ( 1 3 3 3—1 3 7 8) ,河 西 唐 兀 氏 ,字 用 文 ,后 改 名 为 那 木 罕 , 号友石 山人 。关于那木 罕生 平最早且 最详 细 的文字 当属其 好友 吴海 的
《 友石山人墓志铭》 ( 以下简称 《 墓 铭》 ) ,《 墓 铭》 罕先世齐人 ,元初取天下赐 姓唐古 氏,曾祖 因战功被封将军 , 镇 庐州 ,遂 家焉。那木 罕是其 仕名 ,
如 雪。
翻阅 《 友石山人遗稿 》 ,笔者清晰地 发现那木 罕的坚贞 意象与 忠君 爱国美德贯穿始 终 ,相辅相成。像是 《 题画葵花》:“ 怜渠 白是无 情物 , 犹解倾心向太阳。 ”借 物喻 己,说 明 自己要像始终 面向太 阳的葵花一 样 , 永远忠于自己的元王朝 。 还有 《 送陈仲实还潮阳》 :“ 归去故人如有问 , 春 山从此蕨薇多。 …‘ 蕨薇”乃是化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 ,隐首 阳山,采 薇而食之的典故 , 从而说明自己为国守节 的决心。再如 《 挽 梧佥院》 :“ 臣 虽力困肝胆存,臣当杀身思报恩” ,“ 人生恩爱 岂不顾,讵忍贪生负天子。 ” 通过对梧佥院的描写与赞赏,表明自己杀身报恩、忠君爱国的情感。 最后 ,诗人通过 《 自决》 这首诗 , 用 生命像 同侪和后人证 明了 自己 的意 志 ,全 诗 如 下 : 昔在 潮阳我欲 死,宗嗣如丝我无子 。彼 时我死作 忠 臣。义祀绝 宗良
忍圆
2 o i 4
论 色 日诗人那木 罕诗歌 中的坚 贞意 象与忠爱之诚
文/ 孙 坤
摘 要 :那木罕是一位生活于元明之 际的少数 民族 遗民诗人 ,元亡后他 隐居遁世 ,衷 于诗歌 创作 ,尤其偏 爱如 石 、 竹、菊之类具有坚 贞意象的景物 ;同时,作为誓不仕 明的元朝遗 民,通过对 贞洁之物 的吟咏来传递其对故 国的坚贞之情 , 诗歌尽显忠君爱 国之 色。 因此 ,那木罕诗歌 中坚 贞意象与忠爱之诚 并蒂显现 ,独具特 色。 关键词 :色 目诗人 ;那木罕 ;坚 贞意象 ;忠爱之诚

黄安石的诗句

黄安石的诗句

黄安石的诗句
黄安石是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含蓄隽永而著称,深受
后人喜爱。

在他的诗集中,有许多优美的诗句,让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就来介绍几句黄安石的经典诗句。

首先是他的《春晓》中的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句描绘了
春天清晨的景色,鸟儿啁啾、春意盎然,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活力。

其次是《赠蔡浩之》中的诗句:“无辞池塘春草绿,东风吹我我当飞。

”这句诗
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向往,春草绿绿、东风吹拂,让人感受到自由飞翔的快乐。

另外,《送魏慈之》中的诗句“卧看新月晓,独抱旧年闲。

”表达了诗人对新月
的痴迷和对往事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此外,黄安石的《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名句“星河欲转,星河转到无人”更是表
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深思,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总的来说,黄安石的诗句清新淡雅、含蓄隽永,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对人
情的思考和感悟,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希望能够通过阅读黄安石的诗句,感受古代诗人的魅力,体味诗歌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性情天使心
对于“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好老师热情、耐心、公正、不偏心、虚心、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学识渊博、讲求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认真负责、因材施教;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注重学生兴趣。

好老师的这个“样子”比较模糊。

在我的同行中有人说,好老师有四种精神:有拼搏精神,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有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求实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图利;有团队精神,能团结协作。

其实这个“样子”的形象还是不太明晰。

我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多年,在我心目中,好老师有三个
“看点”:有梦想、有爱心、有能力。

具体地说,要成为学生心
目中的好老师,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存梦想
有自己的人生梦想、精神追求,而且要时刻注意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的生命涂上醒目的七彩光环,激发其精神的活力,为其放飞梦想,使其具备阳光的、艺术化的性格和童话般的气质,具备创造美好生活的底气。

要做学生心灵电源的稳压器,做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指南针、精神的灯塔,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为其一生奠定向上的基础,让学生在未来面对现实的困境时永不服输,永不彷徨。

二、胸怀爱心
好老师要做温柔的天使,努力把自己化作甘甜的清泉、绵绵的细雨,做孩子们和蔼可亲的伙伴和朋友,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鼓起学生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用耐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搭起求知的桥梁,为他们的生存带去真切的希望!用自己敬业的历程教会学生懂得生命的真谛,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去活着,努力做时代的开拓者、弄潮儿,而不只是随波逐流的历史看客。

三、具备能力
好老师要具有尽职尽责的能力,要能够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客观积极地评价学生,具有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的技巧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机智;能够引导学生接触现实世界,教会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观看电视、浏览网页进行综合思考;要用自身努力进取和与时俱进的工作、学习、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安排好有益的课外活动,把课外阅读和观看电视新闻节目、励志性节目作为学习的选修课程,教会学生用当代最先进的学习工具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和语言等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弓I导学生不仅学会一定技能,而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总之,做个好老师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行的镜子和楷模,国家之脊梁!做一个优秀的“播火者”,人类光明的使者,用自己的挚爱、热忱善良、坚毅和智慧照亮一代人前进
的道路,启迪他们用理智的激光穿透历史的迷雾,清扫愚昧、阴暗和一切与国家、民族、人类文明进步不相协调的“奥吉尼亚斯的牛圈”,用自己的能量发出光和热,带领学生高举知识的火炬迎接明天的太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