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的组成09
第二章多层及高层房屋

框架结构体系是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既承 受竖向荷载,也承受水平荷载。这种结构适用于多层 及高度不太大的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具有平面布置灵活、易于设置较大房间、 使用方便等优点。
框架结构的性能与框架节点(即梁与柱的连接部在梁和柱以及 梁和板之间用配筋或后浇混凝土的方式来加强构件的整 体连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就种方法具有装配式施工 的主要优点又克服了整体性差的缺陷。但其施工工序较 多,节点构造仍然较复杂。
二、框架结构体系的结构布置
(一)承重框架的布置
有三种布置方案:横向框架、纵向框架、双向框架
2、纵墙承重 3、纵横墙承重 4、内框架承重 三、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一)房屋的空间受力情形 (二)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1、刚性方案 2、弹性方案 3、刚弹性方案 四、混合结构房屋的构造要求 伸缩缝、沉降缝 五、过梁和圈梁
§2-3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在多层及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剪 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及它们的各种组合体系。 一、框架结构
一般认为在15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中采用剪力墙结 构是经济的。目前我国10~30层的高层建筑大多采用这 种结构体系(占90%左右)。由于竖向荷载直接由楼 盖(楼板)传到墙上,所以剪力墙的间距取决于楼板 的跨度,一般为3~8m。剪力墙的局限性在于剪力墙间 距不能太大,因其有固定的横隔墙。
由此可见,剪力墙结构使房屋的平面不灵活,难于满 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此外,剪力墙结构的自重也 较大,由此对地基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二)框架结构的柱网布置
和单层工业厂房类似,框架柱的排列、柱间的跨度、 柱距所构成的纵向和横向定位轴线网格,就是柱网。因 其没有严格的模数规定,所以框架结构的柱网布置要灵 活些。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组成部分在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巨人,展现着现代建筑的魅力与实力。
而这些高楼大厦能够屹立不倒,离不开其精心设计的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由多个重要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共同承担着建筑物的重量、风力、地震力等各种荷载,确保建筑的安全与稳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的竖向承重结构。
竖向承重结构就如同建筑的脊梁,支撑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
常见的竖向承重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较大的室内空间,布置灵活,但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在高层建筑中通常需要与其他结构形式结合使用。
框架结构中的梁和柱通过节点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体系,将楼层的荷载传递到基础。
剪力墙结构则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墙体来承担竖向和水平荷载。
剪力墙如同坚固的屏障,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力,如风力和地震力。
在剪力墙结构中,墙体不仅承受竖向荷载,还承担着将水平荷载分散和传递的重要任务。
筒体结构是一种更为高效的结构形式,它可以分为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和束筒结构等。
框筒结构是由周边密集的框架柱和深梁组成的封闭筒体;筒中筒结构是由外筒和内筒组成,内外筒协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抗侧力能力;束筒结构则是由多个筒体组合而成,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能。
筒体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能够满足对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极高要求。
除了竖向承重结构,水平承重结构也是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平承重结构主要包括楼板和钢梁等。
楼板将竖向荷载传递给竖向承重结构,并将水平力分配到各个竖向构件上。
钢梁则在一些钢结构的高层建筑中起到承担水平荷载和连接竖向构件的作用。
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基础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基础要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巨大荷载,并将其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中。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筏板基础、桩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建筑结构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结构

随着房屋楼层数、高度的增加和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 上述基于平面工作状态的框架、剪力墙所组成的高层建筑 结构体系便不能满足要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应使剪力墙 构成空间薄壁筒体,成为竖向悬壁箱形粱,或使框架的柱 子密集排列,使梁的刚度加强成为框筒,以一个或多个简 体作为主要抵抗水平力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 筒体根据开孔的多少,筒体有空腹筒和实腹筒之分。 实腹筒一般由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形成,开孔少, 因其常位于房屋中部,故又称核心筒。 空腹筒又称框筒,由布置在房屋四周的密排立柱和截面、 高度很大的横梁组成。这些横梁称为窗裙梁,梁高一般为 0.6~1.22m。
沉降缝: 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
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 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缝宽一般 为30~70毫米。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借以避免各 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 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沉降缝的设置,主要与基础受到的上部荷载及场地地质条件有关。当上部荷载差异较大, 则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可利用挑梁或搁置预制板、梁等方法做成。
由核心筒、框筒等基本单元组成的承重结构体系称为筒体体 系。根据房屋高度及其所受水平力的不同,筒体体系可以布置 成束筒结构和多重筒结构等形式。筒中筒结构通常用框筒作为 外筒,实腹筒作为内筒。
第二节 框架结构
(一)框架的类型
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现浇框架、装配式框架 和现浇预制框架三种类型。 (1)全现浇整体式框架:全部构件都在现场工地现浇而成。 优点:结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好,平面布置比较灵活,预埋件少, 节省钢材; 缺点:现场工作量大,模板消耗多,施工周期较长。北方冬季施工 困难。 适用范围:对功能复杂,使用要求高,抗震性能要求高的多、高层 框架。 (2)半现浇式框架:将房屋结构中的梁板柱部分现浇部分装配 而形成的结构形式:一种是梁柱现浇,板预制,另一种是柱现浇, 梁板预制。 优点:施工简单,整体性较全装配式好,又比全现浇式节约模板, 省去现场支模
房屋构造组成部分

房屋构造组成部分: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
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
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
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
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2、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 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l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房屋建筑的组成

房屋建筑的组成房屋建筑是由多个组件和部件组成的,这些组件和部件共同构成了一栋稳定、安全、舒适的建筑。
在房屋建筑中,每个组件和部件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们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决定了建筑的品质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房屋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包括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体系。
地基是建筑的基础,承载建筑的重量,有效地将建筑向地下层转移到地下基岩或土壤中。
而基础是地基的上部结构,通过起承载作用,将建筑的重量均匀地分散到地面上。
主体结构体系包括外墙、内墙、楼板、梁、柱和屋顶等建筑构件,它们以某种方式组成建筑的骨架,为建筑形态的确定和建筑安全性的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二、屋顶屋顶是房屋建筑的顶部构件,负责保护建筑内部,使之免受自然环境(如风、雨、雪等)的影响。
常见的屋顶材料有瓦片、钢板、沥青纸和木板等,屋顶的斜度、形状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外观和性能。
同时,屋顶还需结合排水系统,确保雨水畅通,避免漏水现象的发生。
三、外墙外墙是房屋建筑重要的外部构件,表面材料可以是砖、石、木材等,其功能是防水、隔热、遮挡风沙和保护建筑内部。
外墙除了表面材料之外,还包括保温层、防潮层、隔音层和防火层等。
外墙的防火度和防潮度等级,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四、门窗门窗是房屋建筑的通风、采光和装饰部件。
门门窗窗的种类、尺寸和材质都有很大的变化,选择不同的门窗材料和型号,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的隔热、噪音和安全等性能。
同时,门窗还要具备防盗、防火和防水等功能,避免安全隐患和日常维护问题的发生。
五、室内构件室内构件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楼梯、扶手、栏杆等各种内部装饰部件。
不同的室内构件,应针对不同的功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和设计方式,从而创造出安全、舒适和美观的室内环境。
六、装饰材料装饰材料是指用来装饰和美化房屋内外墙面和室内装饰构件的材料。
常见的装饰材料有涂料、板材、耐磨地板、瓷砖等。
正确的装饰材料选择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环保、防水防火等重要性能要求,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价值。
《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复习题(课程代码252282)一、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建筑物主要是通过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构件的变形能力,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防止建筑物倒塌。
(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要利用剪力墙来承担大部分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力。
( ×)改正:房屋的竖向荷载分别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而水平作用主要由抗侧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承担。
3.一般情况下,风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多跨框架内柱轴力小于外柱轴力(√)4.分层法中,除底层柱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1/3。
( √)5.在由节点弯矩平衡求各梁端弯矩时,中间节点处的梁端弯矩可将该节点柱端不平衡弯矩按梁的相对线刚度进行分配。
( √)6.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节点一般为刚性节点。
( √) 7.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震中的强烈程度。
( ×)改正: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8.结构基本周期计算的能量法是根据体系振动过程中能量守导出了单质点体系基本频率的简化计算方法。
( ×)改正:多质点体系9.体型复杂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水平振动。
( ×)改正:扭转振动。
10.地震时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实际上是地震动输入结构后产生的静态反应。
( ×)改正:动态反应11.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振动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扭转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使得结构除产生平移振动外,还围绕刚心作扭转振动,形成平扭耦联振动( ×) 改正:质量中心。
12.高层剪力墙结构中每个独立剪力墙段的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 √)13.高层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 ×)改正:不应低于C2014.高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取决于该柱上下端侧移的比值。
( ×)改正:取决于该柱上下端转角的比值。
多层及高层房屋钢框架结构

4.3 柱和支撑的设计
4.3.1 框架柱设计概要
➢柱截面形式: 箱形、焊接工字形、H型钢、圆管等 ➢截面估计:按1.2N的轴心受压构件,34层作一次截面变
化,厚度不宜超过100mm ➢板件宽厚比,见下表 ➢长细比:多层(12层)框架柱在68度设防时不应大于120,
9度设防时不应大于100。高层(>12层)框架柱在设防烈度 为6,7以及8和9度时,分别为120,80以及60
bc1= bc2
组合梁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
(a) Afbcehcfcm (塑性中和轴在混凝土受压翼板内)
(b) Af>bcehcfcm (塑性中和轴在钢梁截面内) 正弯矩时组合梁横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图
2.负弯矩作用时
MMp+Asfsy(y3+/y4 /2)
As
组合梁塑性中和轴 钢梁塑性中和轴
y4 y3
多层(12 层)
高层(>12 层)
7度 8度 9度 6度 7度 8度 9度
13 11 9 9 8 8 7
33 30 27 25 23 23 21
31 28 25 23 21 21 19
42 40 40 38
➢ 截面形式:
1. 双轴对称截面 2. 单轴对称截面,采取防止绕对称轴屈曲的构造措施
➢ P-效应导致的附加效应:
多层(12层) 按压杆设计
150
按拉杆设计 200
120 120 150 150
高层(>12层)
120
90 60
➢ 板件宽厚比: 1. 6度抗震设防和非抗震设防: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 抗震设防结构:
板件名称
翼缘外伸部分 工字形截面腹板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

第一篇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砖混结构:一般所指是由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承重结构。
目前一般所指是由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也称砖混结构)。
墙体构造要求:1.须注意横墙间距的大小、2.纵墙宜尽可能贯通,3.墙体要适当加设壁柱。
4、墙体要适当设置伸缩缝。
5、墙体要适当设置沉降缝钢筋混凝土楼盖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装配式和现浇式。
装配式楼盖的选型中,铺板式楼盖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常用的预制铺板的截面形式有:实心平板,空心板和槽形板。
房屋采用空心板,走道采用实心平板或槽形板为宜。
现浇式楼盖的结构形式有:单向板肋形楼盖和双向板肋形楼盖。
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为:板—次梁—柱(或墙)--基础—地基双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为:板—梁—柱(或墙)--基础—地基现浇式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就是在建筑平面上进行梁、板的布置。
肋梁楼盖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三种构件组成。
第二章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是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的骨架结构。
框架的结构特点就在于“刚节点”。
框架结构由梁板式结构和无梁式结构组成。
梁板式结构由梁、板、柱三种基本构件组成。
多用于多层与高层房屋建筑上。
无梁式结构式有板和柱子组成的结构实质是无梁楼盖结构。
按框架的施工方法划分可分为四类:现浇整体式框架、装配式框架、半现浇框架、装配整体式框架。
按承重结构划分:全框架、内框架。
按框架的构件划分:短柱单梁式、长柱单梁式、组合单元式。
装配式接头形式:梁与柱的接头:1暗牛腿刚接方式、2明牛腿刚接方式柱与柱的接头方式:木式焊接连接。
梁与板的接头方式:叠合梁式。
框架的布置:主要承重框架横向布置、主要承重框架纵向布置、主要承重框架纵横两向布置。
现浇无梁楼盖结构由板、柱帽及柱子组成。
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由跨中板、柱上板和柱帽组成。
双向板式由双向跨中板、柱上板和柱帽组成。
第三章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主要效能在于提高房屋的抗侧力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类别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中,侧向荷载的影响显著。 按抵抗侧向荷载作用的功效可分为:框架结构、框 剪结构、筒体结构。
1. 框架结构:
优点是平面布置较灵活,刚度分布均匀,延性较大, 自振周期较长,对地震作用不敏感,侧向刚度小。
柱距一般控制在6~9m范围内,次梁间距以3~4m为 宜;一般不超过30层时比较经济。
通常设置一些称为帽桁架和腰桁架的水 平桁架。
5. 支撑框筒结构或桁架筒体结构
用加支撑的外围框架代替框筒结构, 解决密柱深梁的问题。
支撑系统覆盖了整个建筑物表面,又 称大型支撑体系,它较框筒结构更为优越。
高315m(70 层)的香港中国
银行大楼为大
香
型支撑筒结构 体系。
港
中
国
银
行
大
楼
四根角柱是由H型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 据称该大楼与位于风荷载仅为香港一半的纽约的某 面积和高度均相同的建筑物相比,结构耗钢量减少 约40%。
钢结构和有混凝土剪力墙的 钢结构高层建筑的适用高度(m)
结构种类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防
框架
110
钢结构 框架-支撑(剪力墙板) 260
各类筒体
360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
有混凝土剪力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
220
墙的钢结构
钢框筒-混凝土核心筒
220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110
90
50
220
200
140
300
少数柱参与抗侧力体系,和多跨门式刚架的中柱 做成摇摆柱一样。
梁柱刚性连接构造复杂,制作和工地安装工作量; 抗侧力体系也可混合使用,如纵向用框架,横向用斜 撑体系。
有抗震要求时,可采用偏心支撑体系。
纯框架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但侧向刚度较弱。
轴线交汇的支撑体系侧向刚度很好,但支撑设计得在强 烈地震作用下不屈曲,则造成地震力过大,不经济合理; 若允许支撑屈曲,则屈曲后性能退化,影响它的耗能能 力。
采用偏心支撑框架结构,支撑一端做成偏心交汇, 在梁端部或中部形成耗能梁段;结构在弹性阶段有较 好的刚度,在非弹性阶段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设置偏心支撑的开间内,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均为 刚接。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超过12层的钢结构应采 用偏心支撑框架,顶层可采用中心支撑;不超过12层 的钢结构宜采用中心支撑,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偏心支 撑。
美国休斯敦印地安纳广场大厦——框架结构 高121m(29层),平面尺寸为43.7m43.7m的正方形,
柱距约7.6m。
莱钢开发的青岛即墨钢结构住宅
2. 框剪结构:
在框架结构上设置适当的支撑或剪力墙,或二 者皆设。
侧向位移模式
在侧向荷载的作用下,纯框架的侧向位移呈剪切变形 模式,抗剪结构呈弯曲变形模式,二者组合而成的框剪结 构则显著减少了纯框架结构的侧向位移。
第2章 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
2.1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组成 2.2 楼盖的布置方案和设计 2.3 柱和支撑的设计 2.4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算
2.1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组成
多层和高层房屋建筑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根据 房屋建筑的荷载特点及其力学行为,尤其是对地震荷载 的反应,大致可以12层(高度约40m)为界。
马来西亚双塔楼: 88层,450米,框—筒结构,1996年建成。
框筒结构是筒体结构的 一种,称为筒中筒结构。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束筒结构是由各筒体间共用 筒壁的一束筒状结构组成,是 为了减缓框筒结构的剪力滞后 效应而提出来的。
利用第35、66、90三个设备层,设置 一层楼高的桁架,提高框筒抵抗竖向变 形的能力。
3. 框筒结构:
不设抗剪结构将最外层框架柱加密(不超过3m),用 深梁将其相互刚性连接,使外层框架在侧向荷载的作用下, 具有悬臂箱形梁的力学行为。
内筒及其他竖向构件主要承 受竖向荷载,刚性楼面作为框筒 的横隔,增强筒的整体性。
为了避免剪力滞后造成角柱的轴力过大,可控制框筒 平面的长宽比不宜过大(平面迎风面的长度超过45m时筒 体效果降低);加大框筒梁和柱的线刚度比。
框筒结构横向刚度较大,可适用的建筑高度超过90层。
在框剪结构中,形成筒体的构面内存在的剪 切变形,即为剪力滞后。
高411m(110层)的原美国 纽约世贸中心大厦是带有裙房 的框筒结构,其平面尺寸为 240根柱子组成的正方形,柱 距1.02m;内筒由中央电梯井 的47根柱子组成。
阵风作用下实测到的屋顶 最大横向位移仅为0.46m(不足 计算值1.02m的50%),约为 其高度的1/950,证明框筒结 构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260
180
180
100
70
180
150
70
4. 悬挂结构称芯筒体系或悬挂结构
框架、框—支、框—筒是多高层房屋结构的最基本型 式,由此可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型式。
在内筒(通常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足 够的抗侧力刚度时,可把框—筒的外层框 筒去掉,将整个建筑物悬挂在内筒上,
打破了密柱深梁对建筑设计的桎梏, 充分发挥钢结构抗拉强度高的优势及钢筋 混凝土结构抗压性能好的长处,实现优势 互补。
束筒结构方案可灵活地组成平面形式,也可将各 筒体在不同的高度中止,以获得丰富的立面造型。
筒体可用密柱深梁的钢结构形成, 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不过常 以内筒出现。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依 地震设防烈度,对各类结构形式所适用的高度作出了 规定,见P141表4—1,其中个别数据按《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做了调整。
八片支撑的平面位置图
非抗震设防的多层(≤12层)钢结构房屋,可不设 双重抗侧力体系,可采用单纯框架或斜撑(或剪力墙) 结构体系。
采用框架体系时,不一定把所有的梁都和柱刚性 连接,只要侧向刚度够大,可以只取一部分柱参与抗 侧力工作。
采用斜撑体系时,只在少数柱间加设斜撑,梁 和柱的连接都可做成铰支——柔性连接。
在地震区,具有双重设防的优点。可用于不超过 40~6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采取一些构造措施,避免地震时 可能发生的应力集中破坏;钢板结构可取8~9mm厚的钢板 制成。
研究表明:侧向刚度相同时,钢板剪力墙的框剪结构 比框架结构用钢量少。
高153m(地上43层)的上海锦江饭店分馆,采用带支撑和 钢板剪力墙的框剪结构,其平面尺寸为32mx32m的正方形, 柱距为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