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上海博物馆观后感,欢迎阅读。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一上海是一个科技文教很发达的城市:上海科技馆、上海美术馆、上海体育馆、上海博物馆等等,这些都在展示着上海的科技文教气息。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上海这座世界闻名的大都市。
第一天看了世博会,第二天我们便去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有四层。
我们一进博物馆,就听到一个漂亮的导游小姐在作精彩的介绍,博物馆的一楼有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
在第一展览厅里,中国古代雕塑馆里面收藏有120件雕塑。
这120件雕塑展现了从古至今的文化变化和佛教艺术文化。
中国古代青铜馆有400多件青铜珍品,它们有着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二楼有中国古代陶瓷馆。
在第二展览厅,二楼有陶瓷精品500多件,个个都是集历代名窑的佳作。
三楼有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印章馆和中国历代书法馆。
绘画馆汇集了唐宋元明清的明家真迹。
一幅幅画都那么栩栩如生,多姿多彩。
印章馆汇集了西周至清末近500件精选的实物展品。
四楼的第三展览厅,有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历代货币馆。
在中国历代货币馆里我看到了最值钱的成吉思汗金币和最不值钱的无名小钱。
最大的和最小的、签字板的袁像共和纪念银币、像一把钥匙一样的刀币。
以及清朝的一元、十元、一百元的纸币,明朝和宋朝的纸币等,总共有500多件的展品。
家具馆大部分展品是明代以来传世至今和明墓墓出土的,有书房用品、衣柜、桌子、厅堂、椅子等。
玉器馆有300余件精美的玉器,有朴实神秘的,也有传世绝品。
上海博物馆里面的东西真是太多了,这次都没有看完,下次有机会我还要来参观。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二暑假,妈妈说要带我去上海玩,我别提有多高兴啦。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500字6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500字6篇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500字1今天晴空万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决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馆之一——上海博物馆参观。
排了将近一个小时队伍,我们进入了博物馆,整个馆分四层,我们决定先上四楼,依次走下来参观。
在四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硬币馆,里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纸币、刀币,还有金、银、铜、铝锭等等,馆内大型电视机向我们介绍了古代硬币发展的历史。
然后我们又去了古代家居馆,里面的家俱古色古香,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家俱,这些家俱几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等名贵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贵,而且工艺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师的灵巧手艺。
第三层是书法馆和绘画馆等,我们先去参观书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里的字写得非常好,粗细大小均匀,一个个字好象被写活了似的;绘画馆里展示的名师画,有牧童放牧图、荷花图,还有一幅超长的“清明上河图”,每幅图都画得非常精细,画中人物表情丰富,我一会儿欣赏这幅,一会儿又欣赏那幅,仿佛自己也进入了美丽的画卷之中。
我们又去了二楼的陶瓷文化馆和一楼的青铜馆、雕塑馆等,通过今天的参观,让我又增长了许多知识,真令我兴奋呀!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500字2今天天气阴沉,天上时而飘着小雨。
但我们一家人还是决定去恐龙物馆游玩。
经过三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让我盼望已久的自贡恐龙博物馆。
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就连售票窗口外都排成了一条长龙,我们好不容易买到票进去了。
一走进大门,我就看到了一只用电脑操控的“霸王龙”在山坡上仰天长啸。
原来,在停车场上我听到的恐怖叫声就是它发出来的。
当时我听得毛骨悚然,四处寻找这恐怖的声音。
当我走近它时,它威风凛凛地站在山尖上展现它的雄姿,又粗又长的尾巴把树枝弄得噼啪作响。
爸爸趁我看得发呆时,居然来“偷袭”我,他用令人害怕的声音叫着:“嗷呜!嗷呜!”他的声音让我赶紧回头,是爸爸,我还以为是真的恐龙来追我了呢!真让人哭笑不得!我们又来到恐龙骨架参观区,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恐龙骨架化石,有马门溪龙的,有伤齿龙的,有美颌龙的,还有禽龙的。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物馆能够很好地保护中国的珍贵文物。
参观了博物馆,小伙伴们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参观博物馆感想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品才网篇一:上海博物馆观后感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且懂得了很多知识。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
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
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
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
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
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
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
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
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
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
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
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
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
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
篇二:上海博物馆观后感暑假的一天,小姑妈让表哥和我去参观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
是中华文化精华的宝库,也是上海社会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
上海博物馆新馆的整幢建筑是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
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建筑总高度为米。
我和表哥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
哇!博物馆里面的人真多呀,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朋友,也有许多是中国各地来的参观者。
最新上海博物馆观后感(汇总10篇)

最新上海博物馆观后感(汇总10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六月六号早晨,我们去了上海博物馆。
博物馆免费参观。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整幢建筑外观,圆鼎状框架结构,上圆下方,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
从远望去,建筑恰如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
迈进圆形中厅,仿佛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市井隔绝,置身一个寂静文化艺术世界。
由于是早上,观众不是很多,印象深刻是,半数以上为外国游客,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等,其中遇见日本妇女,身着亮丽和服,脚穿木屐,微微弓着腰,足下碎步,装饰好像参加盛典。
外国子民,渴求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前来瞻仰。
整个博物馆设有青铜、陶瓷、书法、绘画、雕塑、印章、玉器、钱币、少数民族工艺十个固定陈列厅,另有国际交流书画展等。
中国古代青铜馆设在一楼。
陈列着自公元前21世纪夏代,到战国时代各种青铜酒器、食器、乐器、兵器等。
那个年代,青铜器作为贵重的合金,被制成礼仪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灵,宴请嘉宾贵客,举行隆重典礼盛大场合。
青铜器显示其主人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利。
春秋晚期的牺尊,展露古人高超铸造技术,造型繁复,纹饰精美,一副憨态可掬模样。
还有编钟,大小不等,声音差异,排列组合演奏乐曲,古人蛮有创意的,生活趣味悠然自得。
中国古代陶瓷馆位于二楼。
陶瓷品种丰富多彩,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景德镇窑,青花骑兽吹螺人像,那老翁神态迥异,生动传神;还有绚丽斑斓的唐三彩,一一汇聚古人智慧、精湛才艺。
中国历代绘画书法馆居三楼。
百余件绘画精品参展,此次主要是明清各派各家杰作,风格多变,有讲究工细、整饬,墨彩丰富,精巧深微的院体画;或笔墨放纵,洒落简略,写意物象形神画;约略作品,寄情山水花鸟,注重笔墨情绪,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颇多。
上海博物馆个人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个人观后感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上海博物馆个人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暑假的一天,小姑妈让表哥和我去参观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
是中华文化精华的宝库,也是上海社会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
上海博物馆新馆的整幢建筑是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
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建筑总高度为29.5米。
我和表哥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
哇!博物馆里面的人真多呀,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朋友,也有许多是中国各地来的参观者。
看了简介,我知道了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共计120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大厅;二楼为中国古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玺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但是,还有些是没有开放的,所以我们没有全部都参观过。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楼的古代青铜馆,因为我和表哥都算是这一个馆参观得最仔细了,也是唯一把全部都参观过的一个。
在那里面,我知道了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
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因此青铜器的鉴定也成为文物鉴定中最重要的一门学问。
听说我们中国的青铜器数量繁多,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
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
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
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
角、觯、尊、壶、卣、方彝、觥、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8篇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上海博物馆观后感8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上海博物馆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休息,百无聊懒,感觉好无趣!女儿提议:带我们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看看。
有孩子们请客,我当然高兴!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地铁13号线,它特意建立了一个站点,并设有多个出口,给予前往观光游览的人们提供了快速而又便捷的绿色通道。
上海自然博物馆,门票30元,人好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朋友,也有许多是中国各地来的参观者。
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了两具高大的恐龙骨架,超大无比的大恐龙一下进入眼帘,那仿真模拟的深沉高亢的声音在整个空间回荡,似乎一下子把观光的人们拉回到了很久很久几万年前......展厅里还有许许多多动物的标本:金丝猴、大熊猫、金钱豹、虎、亚洲象、梅花鹿、羚牛、扬子鳄、白鲟、狮子、长颈鹿、袋鼠还有恐龙蛋等等,那动态十足的摸样,栩栩如生。
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息,绵延至今40亿年,谁也不能窥其全貌。
全球的生物星罗棋布,编辑海洋、天空、陆地,谁也无法令它们聚首。
今天,古今生物跨越时空,济济一堂,如同生活明的长河汇聚凝结一瞬。
一件件的珍贵的标本待给我生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多彩,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生命是什么?浩瀚精深的宇宙又是什么?你可以在这别有洞天的博物馆里找寻,追溯,甚至可以亲身体念遨游星空的感受与美轮美奂的奇异过程。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各场馆错落有致,是根本看不过来的,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的时候,参观的人流还络绎不绝进入。
上海博物馆的参观之旅是集视觉、听觉、触觉的自然科学的一次盛宴。
她让我获得了不少新的知识,也让我经历了一次全新的体验。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2“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
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雄距在世界东方。
从东边的山海关到西边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6篇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6篇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且懂得了很多知识。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
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
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
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
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
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
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
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
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
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
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
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
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
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2二月十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
那天天空下着雨,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到达了博物馆大门前,我看到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馆共有4层建筑,里面拥有很多精品馆藏,汇集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铜器、书法、绘画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馆内一楼为古代青铜馆,二楼为古代陶瓷馆,三楼为古代书法绘画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钱币、明清家具馆。
整幢楼气势磅礴,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为“天圆地方”,我们从四楼到一楼依次参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钱币馆,我从中了解到钱币的起源,从最开始海贝到刀币、铜钱、银锭等金属钱币,它们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状的刀币、外圆内方的开元通宝、各种制作钱币的陶范,还有让我震惊的钱树……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很认真地欣赏着每件藏品,我想这些宝贝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参观上海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参观上海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上海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参观上海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一)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且懂得了很多知识。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
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
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
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
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
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
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
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
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
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
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
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
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
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参观上海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二)暑假的一天,小姑妈让表哥和我去参观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
是中华文化精华的宝库,也是上海社会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
上海博物馆新馆的整幢建筑是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
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建筑总高度为29.5米。
我和表哥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到达上海博物馆之前,对上海博物馆没有多少了解,对它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我是抱着一种为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的,只想着去稍微看看,拍几张照片回来再写些感想应付一下作业,甚至给自己定好了时间2个小时要搞定来回路程和参观,进入了展馆以后,才发现自己一开始想得太简单了。
离博物馆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就看到了矗立在不远处的博物馆,当看到那个建筑的时候,虽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却能感受到那份稳重,感觉那儿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很亲切的feel,开始有点迫不及待。
(回来后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那个建筑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整体相对来讲是,高大时尚)。
在靠近博物馆的一路上,发现路边停了很多旅游大巴,陆陆续续有游客,其中有很多外国人,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博物馆,里面的事物肯定不是自己起始想得那么简单。
便抱着好奇的心态边欣赏着广场的花秾草绿走向博物馆。
到了南入口,先看了建筑前面的上海博物馆的简要介绍和空间排布,大致了解了不同馆的位置。
当进入门口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那样的环境有些陌
生,也没想什么就“钻”进了第一展览馆,这是个临时展览馆,现在展览的是“毛利人的世界”。
据了解,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于大约公元13世纪这群开拓者登上了这片陌生又美丽的土地,他们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很快他们就熟悉了前所未见的植物、鱼鸟和矿石资源。
毛利文化古老而神秘丰富而独特:雕刻、编织、纹身、神话……每一样都包含了毛利历史的足迹。
入门看到的是一块生命石,毛利人相信一个地方的山、水、森林的生命力可以凝聚石头或其他物件中,生命石就是这样一个载体,它被毛利人看作是部落领土的守护神。
先附上两张毛利的石器、玉石等总览图:
可以看出毛利有很多木器、骨器、玉器、石器、还有编织物。
在这个展览馆
里,这种样式的编织包是我最喜欢的,据了解,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毛利编织匠们很早就能根据叶子的颜色、长度、纤维含量,以及精细度和柔软度识别各种不同种类的亚麻,并加以配置、染色,有些还会编入鸟类羽毛,再加上精致的做工,就有了各种漂亮的编织包。
由于毛利人的居住环境,他们将岩石矿石都利用得很好,制造出了各种石器和玉石,石器比较典型的有锛、凿、石扁棍等,玉石则主要是饰品、玉扁棍等,据说,对毛利人而言,死在一柄玉扁棍之下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而玉石制作的饰品,吊坠是最典型的,当然,吊坠也有其他材质制成的。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鱼钩型吊坠,有些甚至是用鲸鱼骨制成的。
接下来就是比较精致的各种木雕了,比如议事厅后墙木雕版、木雕面具、独木舟的雕饰、还有一些精致的小饰品,下面看几张照片吧,
鱼形吊坠带盖碗
石扁棍锛
玉石棍玉石吊坠
独木舟水瓢木雕板
刺青人面木雕船上雕饰还有很多其他的照片,就不一一展现了,有时候对一些事物感兴趣似乎无法用言语表达,一些石器、玉石饰物、木雕、一眼看去就被吸引了,无论
是质地还是做工,心中还是挺佩服毛利人在那个年代能制作出那么多好看的东西。
看完毛利人的世界,我便陆续参观了一层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和雕塑馆。
只要了解一些历史的人就可以知道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古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去参观了就可以知道青铜馆是上海博物馆里最大的一个分馆,里面的文物多不胜数,从萌生期到鼎盛期,再到转变期和后来的更新期,经历了将近14个世纪,青铜器一直经久不衰。
在青铜馆里参观,可以很明显地感觉自己是个实实在在的行外人,包括之后参观的陶瓷、印章、绘画、书法等馆,都只能说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没办法深入解剖,对于青铜器,我只能说有些我看着就觉得喜欢,看着觉得舒畅,无论是从质地、雕刻的花纹等,喜欢有种说不出的理由,再秀几张我比较喜欢的器物的照片吧:
镶嵌十字纹方斧青铜方罍
青铜觥
随后参观的是雕塑馆,里面基本都是佛像、观音像等,虽然有些挺精致的,但由于不太感兴趣,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一遍,就附几张照片吧:
我最喜欢的展览还是第二展馆临时展览的亚历山大·佩里耶的画展,看
了他的画,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专注于他的画中时,我感觉自己似乎融入了那些画中,云朵的飘逸、湖泊的平静、夜晚的静谧、山间的气息,感觉自己的心灵顿时有种被净化的感觉,刹那间似乎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作为一个风景画画家,日内瓦艺术家亚历山大·佩里耶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到日内瓦湖、萨莱沃山、勃朗峰和普拉得利峰几个主题的创作,日复一日地描绘这些主题在不同季节中光影和气氛环境的变化,这种对相同风景进行重复解读的手法令人联想到印象主义,但他得创作手法不尽相同。
他最初采用的是点和线的绘画技巧,后来逐渐摒弃了点描和色调分割的技法,开创出一种更自由的技法,即分离的颜色和线条,由此确立了他得原创性和现代性。
佩里耶从未试图把风景最美的一瞬精确地画下来,而是向人们传递他内心所看到的风景,正如他本人说的:“如果有人看完我的展览,带着这片在大自然中带给我的快乐的光线和氛围离开,那么我就能心安理得地在宁静中充分享受生活。
”是的,他的画达到了他所要的效果,看完他的展览,也许无法记住他每一幅的内容甚至是标题,但是看完后的那份感受始终留存在内心,安然、平静。
不过很可惜,这个展馆不允许拍照,只偷偷地拍了几张张,由于角度不好,可能拍摄的效果不是很好:
随后参观了陶器馆,陶器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之一。
展馆从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从泥土制作的器物到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到东汉前期的青瓷、隋唐以后的白瓷、到13世纪的黑釉、青白釉和彩瓷,以及后来元代又有景德镇的成熟的青花瓷,再到了明、清景德镇不断有名品迭出成为举世公认的“瓷都”。
那时景德镇是中国制瓷业的中心,制作了五光十色的各种彩色釉器。
由于当天去的时间限制,陶瓷很多都没有看得很仔细,相对于青铜馆、印章馆等其他馆,我对陶瓷还是颇感兴趣的,确实有很多好看的陶瓷制品,不过我最喜爱的还是唐三彩以及景德镇烧造的各类陶瓷了,加上因为景德镇是江西(我的家乡)的城市,感觉颇为亲切,所以在景德镇陶瓷那块展览区域停留了较长的时间,景德镇的陶瓷无论从质地、花纹图案、雕刻等方面来说,它驰名于海内外是当之无愧的。
接下来是书法馆,从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隶书、草书、到楷书的书法。
这书法也是中国特有的古代传统艺术表现形式。
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国文字形态的演变过程,以及人们在记录书写这些文字时对美的探索。
看书法展就想起我小时候看着爷爷写的一手好的毛笔字,我也吵着说要学毛笔字,先描红后学大字,结果没几天就放弃了,现在想想,觉得书法真的可以从小学起,不仅可以练一手好字,还可以修身养性。
印章馆也粗粗地看了。
可以知道,私章是个人的凭证,公章是执政的
权力象征。
还知道文人书画上有了印章会更具收藏价值。
通过展览馆的展品介绍,了解了印章术语、篆刻艺术、印章质材等知识。
甚至自己也有想要去刻一个精致的小印章的冲动了。
接着就参观了绘画馆。
介绍说,中国的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而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像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这就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最大区别。
欣赏了馆藏珍品及介绍,至少是增长了一点基本常识。
我以前只知道国画最出名的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其实还有院体画、文人画、丹青、写意等。
我特别喜欢几本花卉册和山水册:
随后便走马观花依次参观了四层货币馆、玉器馆、明清家具馆、少数民族工艺馆。
玉器馆有几样展品挺喜欢的,其他馆便是大概看了一下。
从入馆到离开,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但还是很多东西并没有看得很仔细,后面的几个馆都是匆匆得看完的,不过总的来说,收获还是挺大的,不过只参观一次只能了解到一些很浅显的东西,还停留在外表,觉得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多去几次,每次可以专注于某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展览馆,去深入了解某一门艺术。
想起参观前,一直抱怨着老师还布置作业参观什么展览馆,参观后,觉得这份作业很值得,不过由于时间没计划好,可能整篇观后感停留在很浅显的外表赏析,以后自己还会去多加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