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俄罗斯IL-76特种飞机家族
伊尔76及C17

(1)起落架结构
伊尔-76飞机的起落架为液压可收放的前三点式,多支柱(5个支柱)多轮(20个低压机轮)式结构,可满足飞机在水泥、土跑道上安全起降的要求。
起落架结构包括一个前起落架和四个主起落架,每个起落架支柱上都装有4个成对双轮式机轮。前机轮为辅助制动轮用于收上起落架时刹住机轮,主机轮均装有自动防滑机构的盘式液压刹车装置。主轮尺寸1300mm×480mm,前轮尺寸1100mm×330mm。
伊尔-76飞机是前苏联伊留辛设计局设计制造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该机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 1971年首飞, 1975年装备部队,现有伊尔-76T、K、TD、MD、MF、TF、DMP、LL、SK及特殊用途型等多种机型。该机至90年代初就已生产各种机型共计420架,除俄罗斯空军装备约300架外,俄民航等民用部门也拥有为数不少的此型飞机。该机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印度、伊朗、利比亚等国家都有此种飞机。
结构分析
1.机身
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桁条式结构,基本截面为一直径4.8m的圆。机翼前边的机身两侧各有一扇向外开启的舱门,上翘的后机身底部有一大货舱门,舱门由向外侧开启的两扇蚌壳式舱门及两段分别向下和向上收起的舱门组成,向下开启的舱门可以兼作为货桥使用。
如图1所示,机身由横向构件隔框、纵向构件桁条和纵梁以及蒙皮和地板组成,共有96个框,根据结构和工艺分为4段:前部01段(18框以前),中部02段(18~67框),后部03段(67~90框)和尾部04段(90~95框),其中14框前为驾驶舱,14~ 67框为货舱。机身地板以下,11~18框间为前起落架舱,18~35框间为前行李舱,35~51框间为主起落架舱,该段配有整流罩,以使主起落架收入其间,51~56框为后行李舱。后货舱门位于56~67框,中间舱门放下后可作为货桥。
俄空军三种战场特种运输机,特色鲜明值得解放军学习借鉴

俄空军三种战场特种运输机,特色鲜明值得解放军学习借鉴当前,俄罗斯从军的作战实力正在提升之中。
2014年,俄罗斯空军装备换代达到顶峰,全年交付了142架战斗机、教练机、特种飞机和135架各型直升机。
除了充足的油料、维修和勤务保障使部队的飞行小时数增加,特种任务飞机能力提升也是直接的助力因素,而且俄罗斯空军的特种飞机型号多样,特色鲜明,能够满足俄军大部分任务需求。
其中,安-12BK战场特种运输机(北约代号“幼兽-A”)是前苏联最大的战术运输机,长33米,翼展38米,最大起飞重量61吨,升限10200米,巡航速度550~600千米/小时,最大载荷航程2000千米,机尾安装2门23毫米航炮。
乘员6人,可运载91名士兵或60名伞兵,主要用于空投和战术空降作战,功能与美军的C-130类似。
安-12从1959~1972年总计生产了约65架,目前在俄罗斯已经取代的伊尔-76的战术功能,作为空军基地级的支援飞机使用。
另外,俄空军还装备有安-12PP超视距电子战护航飞机。
安-26,北约代号“卷曲”,是俄空军现役轻型运输机,改装自民用型安-24,长23.8米,翼展29.2米,最大起飞重量24吨,升限9000米,最大速度540千米,航程2700千米。
安-26机身较宽,机尾有液压收放装卸舱门,舱门水平状态下可空投物资。
1970~1985年总计生产约140架,改装机型有安-26RT战术通信中继机、安-26M空中救护机(搭载手术设施)和安-26SH 导航教练机。
机组3~5人,能够运载5.5吨物资或40名士兵或30名伞兵,救护型可运载24名伤员和3名医护兵。
安-72,北约代号“煤船”,是用来换代安-26的双涡扇轻型短距起降运输机,长28米,翼展31.9米,最大起飞重量36.5吨,升限11800米,最大速度705千米/小时,满载航程1350千米,最大航程9600千米,最大载荷10吨(标准载荷5吨)。
安-72A后机身和机翼较短,采用与波音YC-14类似的吹气襟翼技术,能够在小型简易机场起飞,最大起飞重量时的起飞距离930米,着陆距离420~465米。
伊尔—476

伊尔—476近日,俄罗斯新型运输机伊尔-476成为军事爱好者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一是因为该机是伊尔-76家族的最新改型,而且已经完成了首飞,并且披露了首飞照片;二是该机与中国有关,继俄罗斯国防部签署了39架伊尔-476的采购合同之后,有传言称中国也有可能购买该机。
在中国自研的大运即将首飞之际,进口国外大型运输机的话题自然引来大家的热烈关注。
那么,这款新飞机到底有何特别之处?比伊尔-76的性能先进多少?中国是否会进口该机?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机型概况伊尔-476是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所属的伊留申航空联合体(前身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在伊尔76MD军用大型运输机基础上,应用多项新技术,进行深入现代化改进发展的一款新型军用运输机,其型号名称为伊尔-76MD-90A,伊尔-476是其工厂代号。
只是由于该机改动量较大,外界便直接使用伊尔-476作为该机的型号名称,以区别伊尔-76的其他改型机。
该机于2022年开始研制,2022年开始在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所属的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之星”飞机制造厂组装样机,2022年9月22日在乌里扬诺夫斯克东方机场成功首飞。
2022年10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签署了39架伊尔-476的购机合同,目前,该机还在进一步试飞当中,其首款量产型机预计将于2022年交付使用。
机体改进整机气动布局方面,伊尔-476基本沿用伊尔-76MD的设计,即悬臂式上单翼和T形尾翼布局,机体尺寸也沿用原机的设计,所以两机在外形、尺寸方面几乎完全相同。
机体部分的改进基本都集中在结构和材料等方面,伊尔-476的机翼和部分机身结构采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了全新的优化设计,加工方面也采用了新工艺技术。
而且与原机机身全部采用金属材料不同,伊尔-476的机身和机翼的部分蒙皮,尾翼方向舵、机内油箱和起落架舱门以及内饰结构等部件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进行加工,使机身的结构重量大大降低。
所以,虽然伊尔-476相比伊尔-76MD,机内货舱尺寸并未增加,有效利用空间仍是231立方米,但其有效载荷却增加不少。
民航百科 航空器介绍 伊尔系列介绍

民航百科-航空器介绍伊尔系列介绍伊尔系列简介: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中远程喷气式客机。
机身采用半硬壳式铝合金结构,截面呈圆形。
悬臂式后掠下单翼。
主要机型有伊尔-18、伊尔-62、伊尔-76、伊尔-86、伊尔-96等5种。
每种主要机型还有若干种改型。
①伊尔-18。
为中程喷气式客机。
1955年开始设计,1957年首次飞行,1959年加入航线飞行。
装4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标准型载客110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黑鸭。
伊尔-18加装电子设备和反潜武器称为伊尔-38反潜巡逻机,加装电子干扰设备和侧视雷达称伊尔-20电子干扰飞机。
伊尔-18共生产700多架,除前苏联外,还向阿富汗、保加利亚等许多国家输出。
②伊尔-62。
为远程喷气式客机。
1962年开始制造,1963年1月首次飞行,1967年9月投入航线飞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文豪。
最多载客198人。
共生产200多架,其中约150架供前苏联民航使用,其余向古巴、波兰等国输出。
③伊尔-76。
为中远程军民两用重型运输机。
60年代末开始设计,要求载重40吨,航程5000千米,空中飞行6小时,1971年3月首次飞行,1978年投入国际航线飞行,到1992年初已生产700多架。
前苏联曾宣布伊尔-76创造出25项飞行纪录,其中24项已为国际航空联合会正式批准。
俄国民航约有120架,空军约有450架。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耿直。
伊尔-76T是发展型,加装了辅助油箱。
伊尔-76M,主要用于军事空运,飞机尾部加装两门航炮和小型电子干扰设备。
能空运部队140人或伞兵125人。
伊尔-76TD民用型,增加10000千克油量,航程增长1200千米。
1982年提出方案,1983年交付使用。
伊尔-76预警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中坚。
机身上加装旋转雷达天线罩,改装新型敌我识别装置、电子干扰设备等。
伊尔-78M,空中加油型,机上加装油箱和空中加油设备。
70年代末研制,1987年服役。
俄国系列飞机介绍

4.1 B - 轰炸机4.2 C - 运输机4.3 F - 歼击机蛙足(Frogfoot)苏霍伊苏-25蛙足-A——D 苏-25,苏-25SM 苏-25UB,苏-25UBM苏-25T,苏-25TK,苏-39 (苏-25TM)苏-25UTG霜冻(Frosty)图波列夫图-10支点(Fulcrum)米高扬米格-29,米格-33支点-A ——G 米格-29 米格-29UB米格-29 米格-29S 米格-29SE米格-29K 米格-29M 米格-29ME (米格-33)米高扬米格-29SMT 米格-29SMTK米高扬米格-29UBT后卫(Fullback)苏霍伊苏-32 (苏-27IB,苏-34)拉沃契金拉-190 拉-200 拉-250米高扬I-3米高扬I-7苏P-1俄罗斯联邦航天局Федеральное космическое агентствоРоссии拥有者俄罗斯成立日期1992年总部莫斯科主要发射中心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局长瑞‧考普特夫财政预算1150亿卢布 ($38亿美元) (2011年)[1]官方网站成立1958年7月29日前身NACA总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员工17,900[1]年预算176亿美元(2009年)[2]部门主管查理斯·富兰克·波登2世, 执行长萝莉·贝斯·加佛,代理执行长成立1958年7月29日前身NACA总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员工17,900[1]年预算176亿美元(2009年)[2]部门主管查理斯·富兰克·波登2世, 执行长萝莉·贝斯·加佛,代理执行长成立1958年7月29日前身NACA总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员工17,900[1]年预算176亿美元(2009年)[2]部门主管查理斯·富兰克·波登2世, 执行长萝莉·贝斯·加佛,代理执行长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俄罗斯米格战机全系列展示

俄罗斯米格战机全系列展示米格-1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 战斗机,1938年开始研制。
当时,苏联空军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的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
这种战斗机安装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水冷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 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 公里/小时,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 米高度耗时4.6 分钟。
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 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I-200 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
后来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26战斗机竞争,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加快了I-200的研制进度。
1939年12 月初,I-200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
新设计局成立后,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格列维奇和罗莫丁成为了米高扬的副手。
I-200 的设计也有了轻微的改动,将飞机结构也由全金属结构改为胶合板、木材、金属的混和结构,增加机身的长度,提高了纵向稳定性,增加机翼油箱等等,但是总体设计上保持了波里卡尔波夫的气动外形。
1940年4月5日,米格-1首飞。
试飞证明米格-1是一款优秀的高速截击机,值得一提的是5月2日,米格-1在试飞中达到684.5公里/小时的速度,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同时,米格-1也面临着无数的问题,面对这些考验设计师们对米格-1进行了反反复复的修改。
仅仅在试飞初期,水散热器被修改了十八次之多,在忙碌了117个昼夜之后,问题基本解决。
飞机通过了国家试验,正式投产。
不久后设计师们又陆续发现一些问题。
这时,工厂已经生产出了第一批米格-1。
米格-1的机翼单位负荷高,机动性差;油箱容量小,航程有限;飞机重心偏后,滚转困难等。
所以正式命名为米格-1的飞机只生产了100架。
俄罗斯主要军用飞机公司汇总

图波列夫设计局是以前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的名字命名的设计局。
它是前苏联历史最长、经验最多、技术最强的一个设计局,对前苏联的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图波列夫本人也被誉为“俄罗斯航空工业之父”。
战后喷气时代图波列夫设计局在轰炸机和大型旅客机两个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图-104是该设计局设计的第一种喷气式客机,以后在此基础上又研制了图-124、图-134等。
第二代喷气客机图-154研制于1966年,是国际上知名的第二代喷气客机,它的性能包括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很高。
20世纪60年代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了有名的图-144超音速客机,但因为噪音和营运成本高等限制,只生产了13架便不再生产了。
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飞机分别由几个飞机厂生产。
图-104、图-124和图-134客机由哈尔科夫飞机厂生产;图-154由古比雪夫飞机厂生产;图-20M和图-160由喀山飞机厂生产。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航空科研生产体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目前它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航空科研和生产集团。
著名的米格飞机的诞生地就是著名的米高扬实验飞机设计局。
它是由前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米高扬和格里维奇共同领导的,因而设计局的飞机分别以他们二人名字的字首命名为“米格”飞机。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米格飞机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米格飞机击落了大量德国飞机。
据统计,在全部被击落的952架德机中,有683架是被米格飞机击落的。
二战期间,米高扬设计局共设计并试制了14种飞机。
二战后期,米高扬设计局开始向研制喷气战斗机过渡,先后研制了著名的米格-15和米格-17喷气式战斗机。
米高扬设计局在超音速时代也走在世界前列。
米格-19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超音速战斗机,它的生产量较大,在五六十年代是前苏联和东欧及中国的主力前线战斗机。
在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研制中,米高扬设计局设计了米格-21战斗机。
中国仿制了该型机,称为歼7,一直是中国的主力战斗机。
1964年米高扬设计局开始设计变后掠翼战斗机米格-23,后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米格-27战斗机。
伊尔76型飞机

伊尔76型飞机飞行使用手册根据原稿授权《人民思想》出版社1998年目录伊尔76型飞机的基本数据几何特性飞机的限制飞机上各系统的使用控制系统飞机供电系统氧气设备机载电源ВСУ ТА-6А除冰装置风挡雨刷Д-30КП (II系列)发动机伊尔76型飞机的液压系统起落架高空设备САУ-1Т-2Б灭火系统输入的油料和液体燃料货舱设备无线电设备设备检查信号盘特情发动机失效火情САРД失效飞机控制系统失效着陆特情发电机失效飞行中飞机振动伊尔76型飞机的基本数据几何特征翼展50.5米飞机长度46.6米飞机高度14.76米机身机身长度43.25米最大截面直径 4.8米展弦比9无装卸台时的货舱长度20米带装卸台时的货舱长度(到密封隔板)24.5米货舱宽度 3.45米货舱高度 3.4米装卸台长度5米装卸台操作宽度 3.45米停止时装卸台倾斜角度14°从地面到货舱地板的高度 2.2米机翼不计边条的面积(按基本图幅)300米2机翼的横向V角度-3°翼剖面ЦАГИП-151平均空气动力弦(САХ) 6.346米从前缘到САХ始端的距离18.141攻角机体侧壁3°末端0°几何扭转度-3°1/4翼弦后掠角度25°翼剖面相对深度,%机身侧壁(0.095 z = 2.4米)12.9 0.45 z = 11.4米10.9翼剖面相对弯度,%机身侧壁(0.095 z )0.8 0.45 z 1.4偏转角度:内襟翼43°外襟翼40°前缘缝翼25°副翼向上-28°向下+16°调整片±15°随动补偿片向上30°向下20°扰流板:制动模式20°副翼模式20°制动减速板40°水平尾翼翼展17.4米面积63米2 РВ面积17.2米2 后掠角度1/4翼弦30°水平尾翼偏转角度上仰-8°俯冲+2°РВ偏转角度上仰21°俯冲15°РВ配平装置-弗莱特纳补翼偏转角度:作为配平装置向上4度向下7°作为补翼装置向上5度向下7°垂直尾翼面积49.6米2方向舵面积15.6米21/4翼弦后掠角度38°方向舵偏转角度飞行中±27度地面±28°方向舵配平装置偏转角度±10°方向舵随动补偿片偏转角度飞行中±20°地面±15°起落架起落架外轮轮距8.16米起落架底盘(从前端到后主轮)14.17米前起落架轮偏转角度滑行时±50度起降时±7°发动机从飞机对称翼面到发动机轴心的距离:内距 6.35外距10.6发动机距地面高度 2.55米飞机停止角度(G=170т,CAX=30%)0.85°巡航速度750-800公里/小时转场航程10000公里实际升限(公里)温度+15度飞机限制重量限制备注:(与模拟飞行无关,略)重心限制前极限20%CAX 后极限40%CAX大攻角飞行时的限制飞行高度限制飞行中允许的机动过载范围在不稳定环境中飞行时的最大允许过载风速最大迎风风速25米/秒滑行时允许的最大风速(助力器打开,方向舵和副翼保险销松开)15米/秒相对跑道中心线90度的侧面风力:干燥跑道12米/秒潮湿跑道7米/秒顺风最大风力5米/秒飞机最小限值起飞最小限值备注:1.最小值在具有ЗАР的情况下适用,从起飞机场到此的飞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罕见的IL-76特种飞机家族
Il-76 "Candid 耿直",作为前苏联及俄罗斯1970年代至今的主力运输机,广大军迷并不陌生,但是基于 Il-76 机体所开发的一系列执行特殊任务的型号的相关资料并不多见,以下所整理的一些文字图片资料,简述 Il-76 特种机系列,以为其外传。
Il-76PP
80年代中期,编号СССР-86889 的 Il-76MD 进行了改装,作为电子对抗的型号,赋予编号 Il-76PP (俄语Ил-76ПП,ПостановщикПомех=Jamming Station,电子干扰平台),设计改装任务由塔甘罗格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TANTK)担负。
Il-76PP 安装有一套 "Ландыш铃兰" 电子干扰系统,机身多处安装刀型天线,机翼带短仓,原登机舱门上移,取消机身后部辅助舱门。
外形上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机身两侧与起落架舱融合在一起的两个大型舱段,其内安装了两套 Ivchenko Al-24VT 辅助涡轮引擎,用以驱动4台电动机给铃兰系统提供动力,同时,起落架舱前方增加冷却空气进气口。
根据最初的设想,Il-76PP 的任务是伴随 A-50 预警机飞行,对敌方的雷达电子设备进行干扰压制,以此保障 A-50 预警机不被敌方空中或地面侦测设备定位并攻击。
实验证明,Il-76PP 的设计并不成功,铃兰系统工作不可靠并且能耗巨大,整机的电磁适应性不良,高功率的电子干扰发生器会对本机的其它电子系统产生影响。
在进行了广泛的试验之后,项目中止发展,原计划建造的另外4架同型机取消。
Il-76SKIP
为了替代70年代起服役的由 Il-18 改装的监控与遥测飞机,两架 IL-76 被加以改装,用以担负监控导弹火箭武器及其他航天器发射的任务,称为 Il-76SKIP (俄语Ил-76СКИП,СКИП = airborn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tation 空中测控平台)。
第一架改装的 Il-76 注册号 CCCP-86721,1977年7月6日交付,代号"676"。
第二架由 Il-76M 改装,注册号 CCCP-86024,1978年9月12日交付,代号"776"。
这两架飞机在外观上的主要特征是,机身尾部加装条形天线罩以及机身上分布的其他天线。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两架飞机共进行了600余架次的飞行,主要为苏联巡航导弹的测试提供支持。
鉴于先期改装的两架( 676,776 ) SKIP 机型不具备十分完善的跟踪遥测与地形测绘功能,另外5架 Il-76MD 型飞机接受了改装,作为 676 与 776 的替代机种,项目代号"979",称为 Il-76SK 或者
Il-76SKIP 也称 Be-976。
Il-76SK 外观类似于 A-50 预警机,机身后部有一个大直径的圆形雷达天线罩,所以往往被误认为
A-50,但是两者外观上还是有所区别,Il-76SK 的翼尖带有荚舱,这一点与 Il-76PP 类似,另外 Il-76SK 的机头使用玻璃舱罩,机尾机炮被天线罩取代但保留了观察窗口。
所有的 Il-76SK 都使用苏联民用航空总局的涂装,所以也有消息称,这种飞机是为民航及地面交通提供服务的,但很难令人信服。
Il-76SK "979",于1999年的莫斯科航展上第一次公开露面。
Il-76VKP
80年代,两架 Il-76MD 型飞机被加以改装,作空中指挥/通讯中继用途,型号 Il-76VKP,或 Il-82。
第一架注册号 CCCP-76450,1987年9月22日接受改装。
第二架注册号 CCCP-76451,1987年11月30接受改装。
两架飞机的机头玻璃舱罩被雷达整流罩替代,机头上方至机翼前段安装大型舟状整流罩,用以容纳卫星通讯天线,机身尾部两侧有大型刀状天线。
作为应付核战争的手段,Il-76VKP 的作用类似于美国的 Boeing E-4B,可以担负空中指挥任务,但是一般作为中继通讯机伴随 Il-80 执行飞行任务,除了卫星通讯功能外,Il-76VKP 尚可以超低频通讯方式与苏联战略核潜艇取得联系。
Il-76LL
从1970年代开始,总计5架 Il-76 运输型飞机被改装为空中引擎试验平台,型号 Il-76LL。
这些飞机配备引擎试车工作站和改进的电子设备以监控试验引擎的工作状态。
试验引擎一般安装在左侧机翼挂架下。
众多型号的引擎被安装在这些飞机上进行了飞行测试。
Il-76LL-1,Lotarev D-18T
Il-76LL-2,Soloviev D-90A
Il-76LL-3,N.D.Kuznetsov NK-93
Il-76LL-5,Izotov TV-117A
Il-76LL-4,Muravchenko D-27
其他由Il-76改装的空中试验平台也使用Il-76LL的型号名称,大部分的试验平台都属于高度机密,甚至不能确定其真正的编号。
其中可以确认的一架注册号RA-76753的飞机安装了侧视雷达系统,1988年试飞。
另外的一些空中试验平台据信被用于执行红外侦测,地形测绘,电子情报收集等任务。
RA-76753
A-50
1970年代,苏联开始开发新的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用以替代日益老旧的 Tu-126 预警机,在考虑了众多候选机型后,最终选取了相对成熟的 Il-76 作为系统载机,新的预警机被赋予编号 A-50,由别里也夫设计局牵头设计制造。
1978年12月 A-50 进行了首次试飞,随后生产了首批次10架同型机。
A-50 在1985年进入苏联国土防空军服役,北约代号 "Mainstay 支柱"。
A-50 原型装备 Shmel 大黄蜂监控系统,其核心是安装在机身后部旋转天线罩内称为"pogahnka (toadstool)" 的脉冲多普勒雷达,Shmel 系统还包括完整的敌我识别系统,卫星通讯和数据链系统,以及使用彩色显示器的工作站,所有这些分系统由一台任务电脑整合在一起。
机体方面,机头玻璃舱罩被气象雷达天线罩取代,仅保留两侧的观察口,机尾自卫机炮同样被电子设备取代,机头上装备有空中加油探头,不过有报道说,巨大的天线罩与加油机之间引发的乱流使得空中加油成为一项异常困难的任务,对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是一个巨大考验。
原型 A-50 使用的 Shmel 雷达监控系统在最远探测距离与多目标处理能力上落后于诸如 E-3C 上的AN/APY-2 这样的西方同类系统,同时,相对于西方的类似系统,Shmel 系统在重量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其重量是 AN/APY-2 的1.5倍以上,而且系统的体积也过于庞大,造成 A-50 机舱拥挤,加上设备产生的噪音,使得 A-50 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对执行长时间巡航飞行任务的机组成员而言负担很重。
但是另一方面,俄国人声称 Shmel 系统具有非常优异的下视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地面反射杂波中辨别出低空飞行的目标。
赋予 A-50 的任务是,探测跟踪空中目标,包括追踪空射巡航导弹,并联络地面指挥系统,同时指挥空中巡航的己方战机对敌方目标进行截击。
在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A-50 首次展示了其实战能力,两架在黑海上空飞行的 A-50 成功的监视了盟军飞机的行动。
随后在车臣战争中也有 A-50 的身影出现,据称杜达耶夫的行踪就是由 A-50 借由无线电定位发现并且引导攻击机将其击毙。
A-50 的改进型号 A-50U,换装 Shmel-2 系统,提高了发现空中目标的距离以及处理多批次目标的能力。
共计25架的 Il-76MD 被改装成 A-50 或 Il-76SK,目前尚有16架的 A-50 在俄罗斯服役。
A-60
Il-76 最特殊最神秘的改型,当属 A-60。
1980年代,针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开始进行机载激光系统的实验,由别里也夫设计局与塔甘罗格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共同开发,实际上,作为"下一代"军事技术的关键项目,苏联全国的科研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该计划。
1981年8月19日,经过改装的空中激光实验室进行了首飞,飞机由一架注册号 CCCP 86879 的 Il-76MD 改装而来,机头安装了一个大型的整流罩,据信内藏激光照射装置,激光装置可以收放并且具有相当好的方向射界,机身下部起落架舱加长以容纳额外的涡轮引擎为激光系统提供能源。
1991年,飞机进行了改进,安装了新的设备,用以进行新的飞行实验。
试验的具体细节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