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 22 课《文学的繁华》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浪漫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 20 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理解解析文学派别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研究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认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教课方法】①问题研究:指引学生研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概括、提炼各样文学派别的特色;②情形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别。

同时,学生能够睁开比较、议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何会出现这样不一样的特色,一个是颓丧、迷惑,一个是充满生机和激情,解析此中的历史原由。

【教课重难点】要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色;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流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 1【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你以前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叙述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 18C末~19C30S)(课件 3—9))1、背景:(启发思想破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乱、人们对现实的不满)1789 年迸发了震惊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此次革命颠覆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拓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期间,对19 世纪的文学进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成功后确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次序,不像启发思想家描述的那样美好,财产阶级的“自由、同等、仁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此惹起人们的绝望和激烈不满,于是反应人们对现实不满、从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 根源 :学.科. 网]2、特色:①反对崇尚理性,重申颂扬人的本能感情。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共38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2课_文学的繁荣(共38张PPT)
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一个 犹太商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过拿 破仑战争。 1819年~1824年先後断续在 波恩大学、格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法律 和哲学并从事创作。1830年-法国七月革 命後迁居巴黎。1843年-跟马克思相识, 海涅的创作达到顶峰,同时作品也更多了 批判现实主义。1845年始,瘫痪症开始恶 化。1848年5月海涅最後一次出门,去了 卢浮宫博物馆。断臂维纳斯像勾起了他的 伤感:“我在她的脚前呆了很久,我 哭得这样伤心,一块石头也会对我同情。 女神也怜悯地俯视着我,可是她又是这样 绝望,好像她想说:难道你没有看见,我 没有臂膀,不能帮助你吗?”自从这一天 後,海涅在床上过了8年“床褥墓穴”的 生活,但他仍然不断创作,1851年完成了 <罗曼采罗>。1856年2月17日,在巴黎逝 世
一、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英国:
雪莱
拜伦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 《唐璜》
德意志: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起)
1.背景:
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 社会矛盾尖锐。
20世纪世界文学主要流派:
1、现实主义文学
2、现代主义文学 3、苏联文学 4、亚、非、拉美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①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局势混乱。
②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一、浪漫主义文学
2、特点:
①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 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构思想象力丰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作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3.简答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提问式导入:教师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清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吗?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探究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小说、戏剧、诗歌等主要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在文学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兴趣,阅读量不足,导致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学特点及成就。
2.掌握明清时期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小说、戏剧、诗歌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欣赏和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4.教育学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为榜样,追求真理、崇尚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背景,包括社会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解答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3.问题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一个问题出发,拓展至其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2.问题导向: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文学作品或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自我反思: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讨论。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成因。
2.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4.结合实例,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探讨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5.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直观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文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质课件



退
推进新课
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自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 主 学 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 习 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 批判,在文学领域中也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潮流。


退
推进新课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
语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
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退
推进新课
3.20世纪苏联文学
时代背景: 自 主 也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苏维埃 学 共和国建立之后,在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 习 下,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世界无产阶 级文学已进入了成熟和繁荣阶段。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上下退推进来自课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的影响:
第一,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
自 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 主 余,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学 第二,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对资本主 习


退
推进新课
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 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第三,他们的高尚品德激励21世纪的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退
推进新课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自 主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习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政治的演进 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变迁
18世纪末-19世纪:浪漫主义 19世纪中叶后:现实主义 20世纪:现代主义 苏联文学 亚非拉文学 影视艺术
社 会 进 步
近代以来世界文学发展历程
14-16C 人文主义文学 17-18C 古典主义文学、启蒙文学
19C 20C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
请探究:
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特征? 特征: ①关注… … 再现… … 剖析… … 揭露和批判… …
②主要形式:长篇小说
材料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 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 “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 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 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 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 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 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 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 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 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基于这 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二、现实主义文学(19C30S—20世纪早期 ) 19C30S—20世纪早期杰出文学作品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 马克· 吐温《竞选州长》等。 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法国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里斯朵夫》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PPT模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PPT模板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文 浪漫主义
学 的
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荣 现实主义
安徒生 易卜生
马克·吐温
巴尔扎克的一生是在勤奋的创作中度过的,从1829年到1848年不 到20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共同组成了《人间 喜剧》,包括2400多个人物。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以现实 主义笔触,通过一系列资产阶级典型形象的塑造, 真实地展示了他们的罪恶历史。他常常每日伏案工作10小时以上, 并经常工作18小时。当他文思如泉涌,或为了赶稿子时,甚至一连 几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写作。
3、成就: 泰戈尔《戈拉》 鲁迅《呐喊》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本课小结:
文 学 的 繁 荣
19世纪的 世界文学 主要成就
20世纪的 世界文学 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西方文学 苏联文学 亚非拉美文学
文学的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目 录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合作探究 04 拓展练习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 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 18世纪的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
新知导入
浪漫主义
19世纪
的世界

文学主
现实主义
雪莱
雪莱(1792—1822)是英国诗人。 生于贵族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 因宣传无神论思想而被开除。政治 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扬法国 大革命。他的诗音调优美,节奏明 快,想像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西方 社会出现精神危机。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西 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 特点: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 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 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代表: • 美 海明威 《老人与海》 • 爱尔兰 贝克特 《等待戈多》
《安娜· 卡列尼娜》是托 尔斯泰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 又博大精深的巨著。通过这 个故事托尔斯泰揭示了俄国 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 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 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 道德之间的冲突。1877年, 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 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 真正的社会大爆炸”。 《安娜·卡列尼娜》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苏联文学:
•高尔基 《母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亚、非、拉美文学:
•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代表:
印度 泰戈尔;中国 鲁迅;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百年 孤独》;尼日利亚 索因卡
19世纪以来西方的三大文学流派
流派
浪漫主 义文学
时间
18C末— 19C30S
背景
对“理性王 国”失望, 寻找精神寄 托 社会矛盾 尖锐
代表
法· 雨果 英· 雪莱 德· 海涅
特点
1.发掘人的感情世界; 2.想像力丰富的构思 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现实主 义文学
现代主 义文学
19C30S —20C早期
法·巴尔扎克 真实反映社会, 暴露黑 俄·托尔斯泰 暗,批判现实罪恶。
19世纪以来呢?
知识提纲: 19世纪以来的文学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二、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 三、迷惘与荒诞——现代主义文学 (19世纪晚期—20世纪) 四、与时俱进——苏联和亚非拉文学 (20世纪)
一、浪漫主义文学
爱尔兰: 贝克特《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两个流浪 汉在荒野路边一棵树下等 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 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 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 他,剧中没交代,唯一的 主题便是等待。但戈多最 终也没出现。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 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 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 的期望。
《等待戈多》
奥斯特洛夫斯基
马 尔 克 斯
作者勾画了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图案。通过 这次作品,作者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新流 派——“魔幻现实主义”。
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 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差别:
西方:空虚、迷惘、痛苦 苏联: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 西方: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苏联: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 的反映,区别在于前者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 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而后者即是以客观真 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现实主义的创作格言: 浪漫主义的创作格言: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20世纪早期的现实 主义文学:
• 英 萧伯纳 《苹果车》 • 法 罗曼· 罗兰 《约 翰· 克里斯朵夫》
卢梭
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 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 正义、平等和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 们的意料之外。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 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 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 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 夺战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 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 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 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总之,和启蒙 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 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一、浪漫主义文学
特点:
①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 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 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 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代表:
• 法 雨果 《巴黎圣母院》 • 英 雪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 德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 材,描绘了为人类 “盗火”的英雄普罗 米修斯坚强不屈、最 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 得解放的故事。 • 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 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 会的向往。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写的是海涅从巴黎返 回祖国探望病中的母 亲时,沿途的所见所 闻和主观感受。
用冬天的严寒、荒凉、 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 实,同时以坚定的信 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 到来。
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 罪恶。
二、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
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 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代表: • 法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 英 狄更斯 《大卫· 科波菲尔》 • 俄 普希金 《叶普盖尼· 奥涅金》 • 列夫· 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尼娜》 • 丹麦 安徒生;挪威 易卜生 《玩偶之家》; • 美 马克· 吐温 《竞选州长》
萧 伯 纳
罗 曼 罗 兰
·
材料: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 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 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 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 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 响。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根据材料概括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
马克·吐温
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 说家、作家,亦是著名 演说家。虽然其家财不 多,却无损其幽默、机 智与名气。 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 的林肯有人称他为“美 国文学之父”。代表作 有《汤姆·索亚历险 记》、《竞选州长》。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材料: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曾说,他的 创作,是充当法国社会的书记员,编制恶习,和德性 的清单,搜集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主要事件, 塑造典型性格。 ——别林斯基 :《批判现实主义》
20C以来
两次大战、 经济危机、 精神危机
1.集中表现自我; 美· 海明威 2.采取反传统的形式, 爱· 贝克特 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 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 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 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 喜剧》。其中代表作为 《欧也妮 ·葛朗台》、 《高老头》。马克思、恩 格斯称赞他是“现实主义 大师”。
巴尔扎克
《大卫· 科波菲尔》 作者:英国狄更斯 体裁:自传体小说 描述英国社会下层的 生活,真实反映了当 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 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 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鼓 舞人们去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 社会生活的发展。
共同探究
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二、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
阅读材料,归纳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 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 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 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 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斗争。” 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 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 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
作品赏析
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 恶和黑暗
雪莱的《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节选
材料:(19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 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 • 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 盾日趋尖锐 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 • 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 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 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 主义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 他们的相互关系”。——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动荡的欧洲
1820—1823西班牙革命(反对专制统治)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1826俄国革命(要求废除农奴制)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材料二: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 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 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 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 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 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 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 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 流。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 界文明史》讲稿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反映了 政治 的演进、 经济 的 发展和 社会 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 和推动 人类社会 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