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宝黛吵架

合集下载

自考大学语文精选考点

自考大学语文精选考点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讲座议论文部分一、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区别《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秋水》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吃饭》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针砭时弊”。

二、注意论据证明的论点《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来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论毅力》中,梁启超用五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来说明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容忍与自由》中,胡适用自己的、高尔文的和陈独秀的三个实例来说明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三个分论点等,都是用非常贴切的事实材料来证明一定道理的范例。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话来揭示后唐庄宗的亡国原因;《咬文嚼字》中,朱光潜用西方心理学中的“套板反应”和韩愈的“惟陈言之务去”来反对陈词滥调,提倡创新;举李广射虎、贾岛“推敲”论证的观点。

《容忍与自由》中,胡适引用布尔“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话来展开他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论述,则都是借理论材料来证明论点的范例。

三、注意论证的方法1、归纳法《容忍与自由》、《咬文嚼字》2、演绎法《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大前提;而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小前提;于是孟子就得出结论,认为梁惠王并没有真正实行王道。

《秋水》中,大前提是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小前提是孔孟是人,所以庄子得出结论说孔孟之道也是既“少”又“轻”、十分有限的《咬文嚼字》中,引进“套板反应”的普遍原理,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论说文章语言贵在创新的道理;在《容忍与自由》中,提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普遍原理,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证明“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证明后唐庄宗是因骄傲而亡国的道理;在《我的世界观》中,引用叔本华“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名言,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说明对人对己都要宽容的人生道理。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宝黛吵架》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宝黛吵架》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宝黛吵架》一、作家作品曹雪芹字霑,号雪芹,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创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从曾祖父起,三代先辈任江宁织造。

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雍正初年其父被革职,家业被抄,举家迁居北京,从此家道败落,晚年移居北京西郊,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

贫病而卒。

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二、中心思想本小说采用直接心理描写的手法,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恋爱中的情人吵架的起因,到愈演愈烈,到最后后悔的过程,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三、课文串讲小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且说宝玉因见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

描写贾宝玉、林黛玉吵架的起因。

课文:且说宝玉因见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怠吃,不时来问,只怕他有个好歹。

黛玉因说道: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

要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黛玉说了这话,倒又比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黛玉听说,冷笑了两声道:你白认得了我吗?我那里能够象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呢!宝玉听了,便走来,直问到脸上道: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黛玉一时解不过这话来。

宝玉又道:昨儿还为这个起了誓呢,今儿你到底儿又重我一句!我就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呢?黛玉一闻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话来。

今日原自己说错了,又是急,又是愧,便抽抽搭搭的哭起来,说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呢!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拦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

原来宝玉自幼生成来的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

宝黛吵架

宝黛吵架

宝黛吵架一、曹雪芹《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今传《红楼梦》80回以后他已写完,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由高鹗(或只是修订者)续书。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金玉缘》《金陵十二钗》二、整体感知(一)思想内容:作者描述了恋爱中男女主人公吵架的起因和愈演愈烈并最终后悔的过程,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方法,深入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

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之愈深,争吵愈多愈烈。

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秘。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情人弄假成真、弄巧成拙是超越时代和国界的。

今天在我们周围还时时发生。

(二)吵架的主要事由:四、分析文本内容:(一)解析第3段那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

1、金玉相对指:宝钗有金锁,宝玉有通灵宝玉,暗合金玉良缘的说法。

2、黛玉相信宝玉爱自己在于:黛玉相信宝玉心里有自己,不会相信金玉相对的邪说。

3、表现黛玉爱得深,求得苛的心理特点:自己故意常提金玉,却要求宝玉做到了了然无闻,并硬说宝玉的着急是哄自己。

4、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直接心理描写(二)解析第4段1、本段描写了宝黛爱情的深挚:即使在吵架中,也是真心诚意地为对方着想2、怎样描写两人吵架的心理特点: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吵架时多生了枝叶,但实质却是一个心。

3、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直接心理描写(三)解析最后一段:1、冤家:是对所爱之人的反语昵称2、如何体现宝黛的心情:一是借贾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俗语,点名宝黛吵架的实质是爱得深挚二是用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明吵架后,相爱之心更加自觉真挚3、如何刻画宝黛的心理:通过外部情态描写来以外显内。

好似参禅、低头细嚼、潸然泪下、临风洒泪、对月长吁,都是外部情态描写,来刻画心理五小结:两人真心相恋,力求避免旁敲侧击,节外生枝;求近之心,反成疏远;吵架之后,多有后悔六、要点: 1.《宝黛吵架》的别名:《木石奇缘记》2. 宝黛吵架的最初缘由:张道士为宝玉提亲3. 金玉相对所指的人物关系:宝玉和宝钗4.宝黛吵架的主要心理特点:假情试探5.宝黛假情试探的实质是:爱得愈深,求得愈苛6. 《宝黛吵架》主要运用的描写:直接心理描写7. 《宝黛吵架》的叙事中心线索:宝黛爱情8、吵架的主要事由:张道士为宝玉提亲之事宝玉与宝钗金玉相对之事宝玉要砸灵通宝玉之事黛玉要剪掉玉上穗子之事9、《宝黛吵架》中体现热恋中少男少女的心态:假情试探,言不由衷;吵架之后,多有后悔;求近之心,反成疏远。

大学语文自考笔记

大学语文自考笔记

大学语文一、文言文翻译1、学而不厌:厌通“餍”,满足;2、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尧作为国君是多么伟大啊!只有天最伟大,也只有尧能效法天来行事,尧的仁德浩荡天地,人民简直没有办法来形容;3、或相三句: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

蓰:五倍4、比而同之:把它们并列而等同起来。

比:并列5、必浚其泉源:浚:疏通6、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7、轩:有窗栏的小室;榭:高台上的敞屋8、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9、易:换取;10、鹘突:糊涂、模糊不清11、亘古:从古到今12、求人可出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回复泰国的人,报:答复、回复;13、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给秦国壁,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负:担负、承担。

14、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度:估计15、竟酒:酒筵完。

16、拨其豪:豪:通“毫”17、善游最:即最善游后:落在后面。

18、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要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19、高其位:使其官位高。

20、遘者虽戚属:得这种传染病的人即使是亲属,遘:遇,遭受。

21、罄衣装:把衣物变卖干净,罄:尽22、生若:使你活,若:你。

23.独取其髦:只选兔毛中的长毫。

髦:毛中之长者日:每天25、.罹其毒:遭受那痛苦。

26、王道:孟子主张用仁政来治理天下,称之为“王道”。

27、豚:小猪,彘:猪,畜:畜生。

28、谨痒序之教:认真办好教育;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

29、颁白者:须发花白的人,颁:通“斑”30、然:这样31、检:约束、制止。

32、涂:通“途”;33、岁:指一年的收成。

34、无罪岁:别怪罪于年成不好。

35毫末:毫毛的末梢。

36、任士:指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

37、已:停止。

38、自夸:自我夸耀,多:赞美、自负。

39、礨空:蚁穴。

40、原:推究、推本求源。

41、世言:世人说。

42、其:语气助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乃:你。

自考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四)小说类课文

自考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四)小说类课文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四)小说《宝玉挨打》曹雪芹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曹雪芹名霜,字梦阮,号雪芹,满正白旗人。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唯一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的体裁属长篇章回白话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

2.宝玉挨打的导火索和根本原因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交往,宝玉与母婢金钏儿调笑,酿成金钏儿被王夫人所逼跳井自杀,其弟贾环出于嫡庶间的嫉恨向贾政暗进谗言,这成为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

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宝玉荒疏学业,对封建“仕途经济”生活道路的鄙视和叛逆。

3.人物性格特点贾政是严父形象,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

他原期望宝玉能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生活道路,但宝玉违背其意志,他的心理是“恨铁不成钢”,维护家族利益与惩治不肖子孙的目的混杂在一起。

王夫人是慈母形象,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捍卫者。

她身为荣国府的主妇和宝玉的母亲,为了巩固在贾府的地位、财产和权力,也为日后老有所靠,因此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和母性护犊的心理,她爱子心切,用哭诉来劝阻。

贾母是个溺爱子孙的老夫人形象。

她在贾府里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长辈,其一言一行都具有威严与权威性。

宝玉作为荣国府贾政一系唯一的嫡传独苗,从小聪明伶俐,很会讨贾母的欢心,故贾母一直将宝玉视为家族的命根子,百般溺爱。

她总以宝玉的保护人自居。

因此,在宝玉挨打中,她出于“舐犊情深”的心理,利用贾家太上皇的身份恩威并施,震慑、制止贾政。

宝钗是个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觉接受和遵循封建思想意识、礼教规范的贵族女子形象。

她身上缺乏反抗性,甘于做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里“循规蹈矩”的淑女。

她赞同男子走封建仕途经济的生活道路。

所以对宝玉挨打,她理智上是赞同的,认为贾政的严父行为是为挽救宝玉,但考虑到日后与宝玉的“金玉良缘”,她在此事件发生后主动关心体贴宝玉,处处体现出她精明通达、工于心计的特点。

《大学语文》笔记及配套练习-第十一节

《大学语文》笔记及配套练习-第十一节

《大学语文》笔记及配套练习-第十一节本节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一)《红楼梦——宝黛吵架》1.中心思想:本篇描写了恋爱中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吵架的起因(因为宝玉要结婚了),到愈演愈烈,到最后后悔的过程。

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的手法,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

2.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3. 直接心理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这样描写可以深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微妙的心理变化。

4.林黛玉、贾宝玉吵架的特点(实质)是“假情试探”。

5.小说中插入作者的议论其作用。

作者直接点拨“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贾母说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道出林黛玉、贾宝玉吵架的“假情试探”的实质,引导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小说的原意。

(二)《断魂枪》1.作者:老舍2.中心思想: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社会大变革时代一时找不到现实延续点和连接线的焦灼困境,揭示出当时国人在时代变迁中一时找不到自己生存位置的孤寂与悲凉。

3.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①沙子龙: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②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

③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嗜武如命。

4.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其中对孙老者穿戴、辫子、眼神的描写,动作描写:对王三胜练武比武过程的,对沙子龙内在复杂心态的外在行为显现,尤为精彩。

(三)《哦,香雪》1.中心思想:小说写的是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2. 香雪的性格特征,体会作者对香雪形象的复杂感情香雪心地纯真,性格执着,生性胆怯,渴望文明。

作者对香雪的感情是复杂的:有对贫穷落后的怜悯,有对现代文明的召唤,有对质朴心灵的赞叹,也有对这质朴美可能被现代文明吞没的担忧。

3.“哦,香雪!香雪!”反复呼告收结:(1)对贫穷落后的怜悯;(2)对现代文明的呼唤;(3)对质朴心灵的赞美;(4)对质朴心灵可能被现代文明吞没的担忧。

宝黛吵架

宝黛吵架

中பைடு நூலகம்思想:
• 本小说采用直接心理描写的手法,描写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恋爱中的情人吵架的 起因,到愈演愈烈,到后悔的过程,展现 了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学习重点与难点:
• 掌握本小说直接心理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描写可以深 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 掌握宝黛吵架的特点(实质)是“假情试探”。两人吵架 不是真吵,而是相互试探,加以试探。由于,因此就越发 敏感,经常节外生枝,越吵误会越大,越不放心,越要试 探,于是两人相爱的过程就成了吵吵闹闹的过程了。爱到 深处,反而发生吵闹;爱的越深,争吵越烈。反映了人性 的复杂和内心的奥妙。
金陵十二钗:
• 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黛玉和宝 钗并列第一)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 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 (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 巧姐(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情可 轻)
课文分段:
• 第一段:(1~2)描写宝黛吵架的起因 • 第二段:(3~11)描写宝黛吵架的经过 • 第三段:(12~14)描写宝黛吵架后的后

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
人物介绍—贾宝玉
•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
• 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 “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 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 鉴》、《金玉良缘》、《警幻仙记》、《大观锁录》),是我国四大名著
之一。
• 《红楼梦》以贵族封建家庭生活素材为基础,以贾宝玉和 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经线, 纵向剖析了造成悲剧的深刻社会根源;同时,以贾府的兴 衰为纬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间卫道者与叛逆 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横向展示了由众多人物构成的广阔的 社会生活环境。由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及其不可 克服的内在矛盾。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 有力抨击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败,展示出封建制度濒于 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贵州自考本科《大学语文》密押真题及答案结构内容完整版

贵州自考本科《大学语文》密押真题及答案结构内容完整版

贵州自考本科《大学语文》密押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B】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A】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A】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之奥秘 D.作者的哲学观点 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D】 A.杂文 B.驳论文 C.讲话 D.文艺专论 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6.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D】 A.《秋水》 B.《张中丞传后叙.》 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 7.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C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8.《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 B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 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9.《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C】 A.苏子本人 B.吹洞箫者 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 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 10.《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C 】 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 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B 】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D】 A.对比反衬 B.象征暗示 C.类比彰显 D.侧面烘托 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B】 A.雄奇飘逸 B.沉郁顿挫 C.通俗易懂 D.清朗峻爽 16.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 B 】 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 B.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 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 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D 】 A.对等并列 B.抑扬交错 C.相互对比 D.逐层推进 18.《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A】 A.沙子龙 B.王三胜 C.孙老者 D.小顺子 19.《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 D 】 A.直接心理刻画 B.自然环境烘托 C.肖像和对话呈示 D.行为和表情显现 20.《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C】 A.《城南旧事》 B.《金桥》 C.《台湾作家小说选集》 D.《晓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宝黛吵架
学习要点
(选择)(1)本文是清代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所著长篇小说《红梦梦》的节选。

(选择、简析)(2)本文的精到,在于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

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之愈深,争吵愈多愈烈。

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妙。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情人弄假成真,弄巧成拙是超越时代和国界的。

今天在我们周围还时时发生。

作者总结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有口角之事。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拔的正是这个道理。

(选择、简析)(3)宝黛二人本来内心是相互爱恋的,但在封建大家庭中,自己的命运要由父母而不是自己做主,不能挑明,所认二人之间只能“将真心真意瞒起来”。

张道士给宝玉提亲之事引起了黛玉的疑虑,不宜明宝玉,只好用假情试探。

宝玉则急着要表白,又因黛玉的讽刺而懊恼,于是误会产生了,二人吵了起来。

这正是少男少女的扭曲心理。

(选择、简答、简析)(4)《红楼梦》通常是以行为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极少运用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手法写人。

本文是一处例外。

作者描述了恋爱中的宝黛二人吵架的起因和愈演愈烈并最终后悔的过程,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方法,深入展现了
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作者总括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有口角之事。

”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拔的正是这个道理。

这种热恋中少男少女的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如果作者不直接把它提示出来,读者就很能可能于无意中将它忽略了,而这或许正是曹雪芹一反常态,在这里采取直接心理描写方法的用心所在。

(选择、简析)(5)“两假相逢,终有一真”是作者在二人吵架刚开始时以叙述人的身份直接议论的,点明了二人吵架的原因和实质。

“不是冤家不聚头”是贾母知道二人吵架后生气时讲的话,贾母是因为二人是表兄妹、二人之间关系很好而发的感慨,无意中隐含了夫妻吵架很正常的意味,让二人听后明白了吵架是多么不应该,内心无比悔恨,这正是歪打正着,说中了。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是文章结尾,作者对二人当时心绪的概括,再一次点明二人相恋的实质。

这三句话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对二人的关系和心态都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议论还预示了二人爱情的悲剧性,二人不能直接进行心理交流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统治的时代,必然是悲剧的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