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729 《大学语文》复习重点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重点笔记

自考04729《大学语文》重点笔记自考《大学语文》课程重点笔记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
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散文诗歌小说重点重点难点一、文学常识121)2)3)4)5)二、课文分析123三、本文的论述线索四、本文中心论点↓五、主题思想六、本文的说理方法(艺术/写作特色)。
()七、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八、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1.(1(2八、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2.(1(2。
八、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3.九、词语解释1.2.3.4.5.6.7.8.9.九、词语解释10.。
11.。
九、词语解释12.13.。
谢谢一、文学常识123337 外15 杂11二、课文分析三、中心论点及其意义四、论证方法:例证法;类比法;对比法五、艺术特色: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1.2.五、艺术特色: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3.五、艺术特色: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4.六、词语解释1.2.。
3.。
六、词语解释4.。
5.。
六、词语解释6.。
7.8.。
9.谢谢一、文学常识1-前208 2一、文学常识3·二、课文分析(1(2(3(4二、课文分析(5,三、结构和艺术特色1.2.(1三、结构和艺术特色2.(2(3三、结构和艺术特色3.4.5.四、词语解释(1(2殷盛:(3(4四、词语解释(5(6(7)(8谢谢一、文学常识1前168)人·艺577一、文学常识2二、课文分析二、课文分析三、结构和艺术特色1.《2.3.四、词语解释1.四、词语解释1.四、词语解释1.///(四、词语解释1.固:/。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

新编本自考全国统编教材“(04729)大学语文”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关于命题考试的术语的说明(1)属于识记能力层次的有:识记、记忆、指出、写出等。
主要指的是对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的记忆,对词语解释、修辞手法的识记。
属于识记能力层次的一般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形式考试。
(2)属于理解能力层次的有:认知、理解、归纳、概括等。
主要指的是对作品论点、主题思想、情感内容的理解、归纳,对论证方法、叙述方式、人物描写方法、抒情方法、结构特点,以及其他艺术特点、表现方法的认知、概括。
考试可以用简析题。
(3)属于简单应用能力层次的有:识别、辨识、说明、体会等。
主要指的是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对相近概念的区分、对现实意义的领悟、对各种表现方法的艺术效果的体会等。
一般是用分析题的形式。
(4)属于综合应用能力层次的是:作文。
2、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应与大纲、教材保持一致。
考试内容不得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能力层次不得高于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
除作文外,其他各类试题的材料均取自教材。
(2)每份试卷的组配,均应综合考虑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几方面的要求,按照下列比例进行:①在全部试题中,语言文学知识约占15分,作品阅读分析约占55分,作文占30分。
②在作品阅读分析中,古文约占25分,现代语体文约占30分。
散文约占28分(议论文8分,记叙文20分),诗歌约占20分,小说约占7分。
③全部试题中,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能力层次的比例以1∶3∶3∶3为宜。
其中只有作文的30分属于综合应用。
④除作文外,其他试题的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等,其比例以2∶3∶3∶2为宜。
⑤以上比例规定,命题时均可有3分以内的调整幅度。
(3)本课程试题较适合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词语解释题、简答题、简析题、作文题。
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4)本课程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应考者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章节考点汇总

本章考点归纳:古文5篇现代文4篇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
考点4、词语解释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804,26)
凶:
【正确答案:灾凶,此指饥荒】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1.
2.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1.
2.
考点4、词语解释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710,26)
【正确答案:满】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
1.
2.
考点4、词语解释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
内:
【正确答案:通“纳”,接纳】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1.
2.
考点4、词语解释(重点,参考精讲课件)如:
例题
【正确答案:C】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710.01)【正确答案:D】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1.
2.
3.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710.02)【正确答案:A】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方法:例证法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804,36)
例题(1804,36)【正确答案:】。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自考核心考点笔记 自考重点资料

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论毅力………………………………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吃饭…………………………钱钟书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冯谩客孟尝君……………………《战国策》垓下之围…………………………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前赤壁赋…………………………苏轼先蚍事略…………………归有光马伶传……………侯方域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夜………………………………鲁迅香市………………………………茅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苎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我与地坛……………………………史铁生蚂蚁大战…………………………亨利•梭罗诗歌蒹葭………………………………《诗经》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秋兴八首(其一)………………………杜甫长恨歌………………………………白居易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小说婴宁………………………………蒲松龄宝黛吵架………………………曹雪芹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苦恼…………………………………契诃夫中期邹国人。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
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
(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
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
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自考04729大学语文第一部分笔记(自己整理)

秋水庄周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不为他承认事物的相对性又否认客观事物的差异他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
焉:于是作兼词用兼词介词于和代词是的作用耳:而已
凶:灾凶此指饥荒
栗: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加:更
好:喜欢爱好
填然鼓之:咚咚地敲起鼓来
兵:兵器
刃:刃口这里指锋利的兵器
接:接触交错
甲:铠甲
曳兵:拖着武器
走:跑这里指逃跑
直:仅只
是:此这
不可胜食:吃不完
胜:尽
数(cu):细密
罟(gu):网
洿(wu):低洼地这里指池塘
以天下之夷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
东面:脸朝东端:边尽头
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旋:转转变
望洋:仰视的样子若:即海若海神
野语:俗语谚语
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我之谓也:即谓我也
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少)闻:学识学问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义行
(以为伯夷的义行为轻)
盘根错节:树木根干枝节回绕交错比喻事情的繁难复杂
艳羡:非常羡慕
用:大概是
蹇(jian):跛(bo)足引申为艰难困厄遭逢:遭遇
庸讵(ju):岂怎么
判:分开区别
操舟:驾驶船
参伍:交相错杂
譬如为山见论语子罕
篑(kui):盛土的竹筐平:填平
有为者譬如掘井
见孟子尽心上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为一仞汉制七尺为一仞弃井:废井
自考04729大学语文自考核心考点笔记自考重点资料

4729 - 大学语文完整版7页笔记依据教材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论毅力………………………………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吃饭…………………………钱钟书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冯谩客孟尝君……………………《战国策》垓下之围…………………………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前赤壁赋…………………………苏轼先蚍事略…………………归有光马伶传……………侯方域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夜………………………………鲁迅香市………………………………茅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苎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我与地坛……………………………史铁生蚂蚁大战…………………………亨利•梭罗诗歌蒹葭………………………………《诗经》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秋兴八首(其一)………………………杜甫长恨歌………………………………白居易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小说婴宁………………………………蒲松龄宝黛吵架………………………曹雪芹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苦恼…………………………………契诃夫(1)寡人之于国也孟轲一、作家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大学语文》
总复习
一、《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运用比喻:A“以战喻”、B“五十步笑百步”、C“非我也,兵也”;论证方法
都是:类比法。
3、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4、孟子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为论据,阐述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对比法。
二、《秋水》
1、庄子: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他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2、庄子的文章多采用寓言形式(《秋水》即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3、本文阐明的道理(主旨)是: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
观条件的制约,是十分有限的。
4、北海对河伯说:“尔将可与语大理(指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有限)矣”。
5、庄子用“A礨空之在大泽;B 稊米之在大仓;C毫末之在马体”等阐述论点,
其修辞手法是:比喻;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6、出自《秋水》的成语:A望洋兴叹B井底之蛙C大方之家D贻笑大方。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史论)
1、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2、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核心词:天命与人事)
3、本文采用欲抑先扬表现手法,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法(盛:衰)。
4、出自本文的格言名句: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受益。
四、《论毅力》
1、梁启超:变法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学生,两人主张一致,号称“康梁”。
2、《论毅力》的成文时间(即背景)是:“百日维新”失败不久。
3、文中用:A“操舟”、B“为山”、C“平地”、D“掘井”作比喻,论证:毅力
的重要,运用的论证方法都是:类比法。
4、本文采用:A对比B层递C比喻的手法,阐明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
反是者败。
”
五、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演讲词)
1、蔡元培:中国现代教育家;1917年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
容并包。
2、本文三大观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3、大学的宗旨: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北大学生的重任是: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4、敬爱师友要做到:A以诚相待、B敬礼有加、C开诚布公、D道义相勖(勉励)。
六、容忍与自由(议论文)
1、胡适:现代著名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2、本文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精神内核是:和而不同;
分三个小论点论述:①“容忍比自由更重要”;②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③“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陈独秀语)的观点是错误的。
3、人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其实质是:不懂“宇宙
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根本道理。
4、克服“绝对之是”观念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七、咬文嚼字(文艺专论)
1、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2、咬文嚼字:A原意指过分地推敲字句;B本文意思是:无论阅读或写作,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即中心论点。
3、①举“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作者:贾岛)例子证明论点: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②举“烟、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作者:苏轼)”等例子证明论点:文字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A文字的直指意义:如“依依墟里烟”的“烟”;B文字的联想意义:“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是比喻;论证方法:类比法。
4、写文章主张“惟陈言之务去”的人是:韩愈。
5、索然(没有兴趣的样子)无味;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八、吃饭(议论文)
1、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围城》;本文选自散
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2、本文主旨: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针砭时弊;主要运用类
比论证,并且广征博引。
3、作者认为人创造的两件和谐事物是:A音乐;B烹调;这里论证方法:类比
法;其含义是:倡导多元的“相成相济”的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
九、我的世界观(演讲词)
1、爱因斯坦: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相对论的创立者。
2、本文阐明了三大观点:①人生观: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②政治理想:民主
主义(A反对专制;B反对侵略战争);③宗教感情: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3、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指:超自然的绝对自由。
4、作者的生活理想是:①坚持和追求真善美;②某些人则是“猪栏的理想”(A
追求财产、虚荣和奢侈的生活;B类比方法)——③二者构成对比论证。
十、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议论文)
1、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本文大量运用“如果、也许、说不定”等委婉的虚拟语:体现作者谨慎的作
风与谦和的态度。
3、作者认为造成“愚蠢的见识”的原因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4、文章从三个层次论述怎样避免“愚蠢的见识”:①科学的认知态度;②听取不
同意见;③阐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5、结尾句:“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
优越于水母的程度”:A这里的修辞手法:比喻;B论证方法:类比法。
●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
基本的论证方法有五种:
①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先举例,后结论(多般用排比举例);
②例证法:个别到一般,先结论,后举例(多般有:例如、比如、以……为例);
③演绎法:一般到个别,遵循“三断论”推理(引用名人名言都属演绎法);
④类比法:个别到个别,相同相近的例子进行比较(比喻手法);
⑤对比法:个别到个别,相反相对的例子进行比较(对比关系)。
十一、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1、《战国策》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即历史散文)。
2、战国四公子:A魏国信陵君、B楚国春申君、C赵国平原君、D齐国孟尝君。
3、冯谖的性格特征: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核心);孟尝君是:
宽容大度、礼贤下士。
4、文章“三次弹铗”:①表现“三求”:A食鱼、B乘车、C养母:②表现手法:
欲扬先抑;③作用:为下文大显身手打伏笔,反托孟尝君宽容大度性格特征。
5、文章主要记叙了五件事:①署记自荐、②收债于薛、③矫命焚券、
④市义复命、⑤营谋三窟。
十二、垓下之围(人物传记、选自《史记》)
1、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130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项羽的性格特征:勇猛无敌,知耻重义。
3、本文主要运用①场面描写(A四面楚歌、B东城快战、C自刎乌江);②语言
描写刻画人物性格;③对历史事实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